《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4)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4)
1. 止吐方
此症雖胃氣之弱,亦脾氣之虛。小兒恣意飽食,不能消化,久之上衝於胃口而吐也。用止吐速效方:
人參(一錢),砂仁(一粒),白朮(五分),茯苓(二錢),陳皮(二分),半夏(一分),乾薑(一分),麥芽(五分),山楂(三粒),水煎服
夏加黃連、冬加乾薑各三分,無不愈,此六君子變方。
白話文:
這個病症雖然出在胃氣虛弱,但也是脾氣不足所導致。小孩子如果隨心所欲地過量飲食,食物無法順利消化,長時間下來會向上逆衝至胃口,進而引起嘔吐。以下是能快速止吐的有效處方:
人參1錢,砂仁1粒,白朮5分,茯苓2錢,陳皮2分,半夏1分,乾薑1分,麥芽5分,山楂3粒,用水煎煮後服用。
夏季可加入黃連,冬季則可增加乾薑,兩者皆為3分,只要照此處方服用,通常都能痊癒,這是從六君子湯變化而來的處方。
2. 泄瀉方
3. 〔熱瀉方〕
小兒身如火熱,口渴舌燥,善冷飲而不喜熱湯,用瀉火止瀉湯:
車前子(二錢),茯苓(一錢),白芍(一錢),黃連(三分),澤瀉(五分),豬苓(三分),麥芽(一錢),枳殼(二分),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小孩的身體非常熱,像著了火一樣,而且他感到口渴、舌頭乾燥,喜歡喝冷飲而不喜歡熱湯,這時候可以使用一種叫做"瀉火止瀉湯"的藥方來治療。
這個藥方的成分包括:車前子兩錢,茯苓一錢,白芍一錢,黃連三分,澤瀉五分,豬苓三分,麥芽一錢,以及枳殼二分。這些藥材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4. 寒瀉方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熱飲而不喜冷,湯(方)用散寒止瀉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二錢),肉桂(二分),甘草(一分),乾薑(二分),砂仁(一粒),神麯(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腹部會疼痛且喜歡用手按摩舒緩,嘴巴不會乾渴且舌頭濕滑,偏好熱飲而不喜歡冰冷的飲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會使用一個名為"散寒止瀉湯"的藥方來治療: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約3克),白朮(約3克),茯苓(約6克),肉桂(約0.6克),甘草(約0.3克),乾薑(約0.6克),砂仁(一粒),神麯(約1.5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5. 小兒吐乳方
白豆蔻(七粒),砂仁(七粒),生炙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末,頻擦口中,任其嚥下,奇效。
白話文:
【小兒吐奶處方】
所需材料:白豆蔻七粒、砂仁七粒、生炙甘草各二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所有材料一起研磨成細粉。
使用方式:頻繁地將粉末塗抹於嬰兒口腔內,讓其自然吞下,效果極佳。
6. 治小兒不食乳方
不食乳,心熱也,蔥煎乳汁,令小兒服之亦妙,不若用黃連三分,煎湯一分,灌小兒數匙,即食乳矣,神效。
白話文:
「小孩不肯吃奶,通常是因為心火旺盛。有人會用蔥去煮奶汁讓孩子喝,效果不錯;但更好的方法是取三分黃連,煎煮成一分濃度的湯水,餵孩子喝幾口,孩子就會開始吃奶了,效果非常神奇。」
7. 臍汁不幹方
治臍汁不幹方:用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之即干。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肚臍流水不止的處方:使用車前子炒至焦黃後研磨成細粉,將此粉末敷在肚臍上,就能使肚臍的分泌物乾涸。
8. 〔小兒肚臍突出方〕
〔小兒肚臍突出半寸許,此氣旺不收也,若不急按之,往往變為角弓反張。方用:
茯苓(一錢),車前子(一錢),甘草(三分),陳皮(三分),通草(三分),(無通草用燈心一撮)煎湯飲之,一劑即愈,神方也。〕
白話文:
【小兒肚臍突出的處理方式】
如果小寶寶的肚臍突出約半寸,這是因為體內氣息旺盛而無法收斂所致。如果不立即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甚至變成角弓反張的情況。
以下是治療的藥方:
- 茯苓:一錢
- 車前子:一錢
- 甘草:三分
- 陳皮:三分
- 通草:三分(如果找不到通草,可用一小撮燈心草代替)
將以上材料煮成湯汁讓孩子喝下,通常一劑就能見效,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處方。
9. 治蟲方
10. 小兒便蟲方
榧子(五個去殼),甘草(三分),〔為末,米飯為丸〕,服二次,則蟲化為水〔矣〕。
白話文:
【小兒驅蟲方】
所需材料:榧子五個(需去殼)、甘草三分。
製作方法:將榧子和甘草磨成粉末,再用米飯製成藥丸。
服用方式:分兩次服用,服用後,體內的寄生蟲會被化解成水狀物質。
11. 又蟲積方
使君子(十個。去殼炒),檳榔,甘草(各一錢),榧子(十個,去殼)共為末,米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蟲出,五日即愈。
白話文:
[驅蟲積的藥方] 使用材料包括:使君子(取十個,去殼後炒過)、檳榔、甘草(這三樣各取一錢的量)、榧子(取十個,去殼)。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米飯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顆這種藥丸,服用兩天後,體內的寄生蟲就會排出,五天後病情就能痊癒。
12. 治寸白蟲方
百部根(五錢),檳榔(五錢),水煎〔服〕,一劑蟲全下。
白話文:
【治療絛蟲的處方】
使用百部的根部五錢,加上檳榔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只用一劑就能讓絛蟲完全排出。
13. 又方
飛羅白麵製半夏,生白礬(各三錢),共為細末,水滴成丸,分三日服,開水服,蟲化為水。大人照方十倍合服。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使用飛羅白麵和生白礬(兩者各三錢),一同磨成細粉,再用水揉成丸狀。這藥丸需分成三天服用,用開水送服,能讓體內的寄生蟲溶解為水。對於成人,則應按照此配方的比例增加十倍來配製並服用。
14. 〔火丹方〕
15. 治火丹神方
絲瓜子(一兩),柴胡(一錢),元參(一兩),升麻(一錢),當歸(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方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使用絲瓜子一兩、柴胡一錢、元參一兩、升麻一錢、當歸五錢,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16. 又方
升麻(三錢),元參(一兩),乾葛(三兩),青蒿(三錢),黃耆(三錢),水煎服
此症乃胃火與肝經之火,共騰而外越,不為丹毒,即發疹也。方在(中)用青蒿甚妙,肝脾兩經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藥重劑,而火安有不滅者乎?
白話文:
[另一個處方],使用升麻(約9克)、元參(約30克)、乾葛(約90克)、青蒿(約9克)、黃耆(約9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種病症是由於胃部的火氣與肝臟經絡的火氣共同上沖並且向外散發,若不是形成丹毒,就會引發皮疹。這個處方中使用青蒿非常巧妙,能同時平息肝臟和脾臟兩個經絡的火氣。再加上輔以其他藥材的大劑量配合,那麼這些火氣怎麼可能不會被撲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