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6)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6)

1. 真寒假熱方

如人下部冰冷,上部大熱,渴欲飲水,下喉即吐,此真寒反現假熱之象以欺人也。自(法)當用八味湯大劑,探冷與服。再令一人強而有力者,以手擦其足心,如火之熱,不熱不已,以大熱為度。後用吳茱萸一兩、附子一錢、麝香三分,以少許白麵入之,打糊作膏,貼在足心之中。少頃必熟睡,醒來,下部身熱,而上部之火息矣。

白話文:

[真寒假熱方]

如果一個人下半身冰涼,上半身卻非常熱,口渴想喝水,但水一下喉就吐出來,這是身體真實的寒症反而呈現出虛假的熱象來蒙騙人。依法應該使用大量的八味湯,冷了後再服用。同時讓一個強壯有力的人,用手搓熱病人的腳底,直到腳底熱得像火一樣,不熱不停止,以極度的熱為標準。之後使用一兩的吳茱萸、一錢的附子和三分的麝香,加入一些白麵混合,做成膏狀,貼在腳底中央。過一會兒病人一定會熟睡,醒來後,下半身會感到熱,而上半身的火氣就會消失了。

2. 氣虛胃虛方

凡人病氣虛者,乃身體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

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一錢),澤瀉(一錢),水煎服

此方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進,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參以養胃土,茯苓、車前以分消水穀也。

或服此而未愈。兼服八味丸,最能實大腸而利膀胱也。

白話文:

[氣虛胃虛的處方]

大凡患有氣虛的人,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食慾不振,甚至會出現大便稀軟不成形、小便排泄困難的情況。治療這種病症的藥方如下:

人參(30克)、茯苓(9克)、白朮(15克)、陳皮(3克)、甘草(3克)、車前子(3克)、澤瀉(3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中,人參作為主要成分,目的是為了提振胃部的功能。因為胃部是與腎臟相關的關鍵部位,如果這個「門戶」無法正常運作,那麼上面的飲食就無法順利進入,下面的食物殘渣也無法被有效分解。因此,必須使用人參來滋養胃部,同時利用茯苓和車前子來幫助水分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若服用上述處方後病情仍未見好轉,可同時搭配服用八味丸,這種藥物能夠有效地調理大腸機能,並改善膀胱功能。

3. 氣虛飲食不消方

飲食入胃,必須胃氣充足,始能化糟粕而生津液。〔今飲食不消,氣虛故也〕。方用: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陳皮(五分),神麯(五分),甘草(三錢),黃耆(三錢),麥冬(五分),山楂(五粒),炮姜(一錢),茯苓(三錢),水煎服

傷麵食,加蘿蔔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錢。咳嗽,加蘇子一錢、桔梗二錢。傷風,加柴胡二錢。夜臥不安,加炒棗仁二錢。胸中微痛,加枳殼五分。方內純是開胃之品,又恐飲食難消,後加消導之味,則飲食化而津液生矣。

白話文:

飲食進入胃部,需依靠胃氣充沛,才能將食物轉化為營養並生成津液。如果飲食無法消化,這是因為氣力不足所致。處方如下:

使用人參(約6克),白朮(約9克),陳皮(約1.5克),神麯(約1.5克),甘草(約9克),黃耆(約9克),麥冬(約1.5克),山楂(約5顆),炮製過的薑(約3克),茯苓(約9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因麵食受傷,可添加蘿蔔籽。若有痰,可添加半夏和白芥子各約3克。若咳嗽,可添加蘇子約3克和桔梗約6克。若感冒,可添加柴胡約6克。若夜晚睡不安穩,可添加炒棗仁約6克。若胸部有輕微疼痛,可添加枳殼約1.5克。處方中的成分均有助於開胃,但若飲食仍難以消化,可再加入助消化的成分,這樣食物就能被消化,生成津液了。

4. 血虛面色黃瘦方

出汗盜汗,夜臥常醒,不能潤色以養筋是也。血虛自當補血,舍四物湯,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湯,用:

熟地(一兩),麥冬(三錢),當歸(五錢),桑葉(十片),枸杞(三錢),茜草(一錢),水煎服

此方妙用桑葉補陰而生血,又妙加茜草,則血得活而益生,況又濟之以〔當〕歸、〔熟〕地、麥冬大劑以共生之乎?

白話文:

[治療血虛導致面色黃瘦的處方]

症狀包含容易出汗,甚至在睡覺時也會盜汗,晚上常因身體不適而醒來,無法有好的氣色與滋養筋骨。血虛的情況理應補血,除了四物湯外,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但現在我不使用四物湯,而是用以下的藥方:

熟地(30公克),麥冬(9公克),當歸(15公克),桑葉(10片),枸杞(9公克),茜草(3公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巧妙地利用桑葉來滋陰並促進血液生成,更妙的是加入茜草,讓血液得以活化,促進更多血液生成。再加上當歸、熟地和大量麥冬的輔助,共同促進血液生成,效果更佳。

5. 氣血雙補方

飲食不進,形容枯槁,補其氣而血益燥,補其血而氣益餒;助胃氣而盜汗難止,補血脈而胸膈阻滯。法當氣血同治,〔方用〕

熟地(三錢),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穀芽(一錢),甘草(八分),陳皮(五分),神麯(五分),水煎服

此方氣血雙補,與八珍湯同功,而勝於八珍湯也〔者〕,妙在補中有調和之法耳。

白話文:

內容是說:病患食慾不振,身體憔悴,單純補氣會導致血液更乾燥,單純補血則氣力更加衰弱;增強胃氣可能導致盜汗難止,單純補血又可能造成胸膈部位不適。因此,治療上應當氣血同時調理。

處方如下: 熟地3錢,人參1錢,白朮1錢,當歸2錢,川芎1錢,白芍3錢,茯苓3錢,麥冬5錢,穀芽1錢,甘草8分,陳皮5分,神麯5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能同時補氣和血,其功效與八珍湯相似,甚至更優於八珍湯,其奧妙就在於補養中兼有調和的作用。

6. 扶正散邪湯

此專治正氣虛而邪氣入之者,如頭疼發熱;凡脈右寸口大於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效。〔方用〕

人參(一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一錢),柴胡(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帖藥專門治療因身體正氣虛弱而被邪氣侵入的情況,像是出現頭痛、發燒等症狀;若診脈時發現右手的寸口脈比左手的強,應立即使用此方,會有顯著效果。所需藥材及份量如下:

人參:一錢 白朮:三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一錢 柴胡:三錢 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7. 消食善飢方

火盛之症,大渴引飲,呼水自救,朝食即飢;或夜食不止。方用:

元參(一兩),麥冬(五錢),竹葉(三十片),菊花(二錢),生地(三錢),白芥子(二錢),丹皮(二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適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患者會極度口渴,頻繁喝水以緩解,甚至早上吃完飯不久就又感到飢餓;或是晚上不斷想要進食。處方內容如下:

玄參(30克),麥冬(15克),竹葉(30片),菊花(6克),生地(9克),白芥子(6克),牡丹皮(6克),陳皮(1.5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