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2)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2)

1. 血治法

血不歸經,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竅,各處出血。循行經絡,外行於皮毛,中行於臟腑,內行於筋骨,上行於頭目兩手,下行於二便一臍,是周身無非血路。一不歸經,斯〔則〕各處妄行,有孔即鑽,有洞則泄,甚則嘔吐,或見於皮毛,或出於齒縫,或滲於臍腹,或露於二便。宜順其性而引之,以歸經已耳。方用:

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麥冬(三錢),熟地(五錢),生地(五錢),茜草根(一錢),川芎(一錢),荊芥(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此方即四物湯加減,妙在用茜草根,引血歸經。服一二劑後,用六味地黃湯,補腎以滋肝木;肝得養,則血有可藏之經,而不外泄矣。

白話文:

[血液治療方法]

血液若不遵循正常的運行路徑,可能向上或向下,甚至到四肢與皮膚毛孔,身體各部位都可能出現出血情況。血液本應在經絡中循環,向外滋養皮毛,向內滋養臟腑,深入至筋骨,向上供應頭部、眼睛和雙手,向下則至排泄部位和肚臍,全身上下無一不是血液的運行路徑。一旦血液脫離正常軌道,就會在各處胡亂流動,只要有孔就鑽,有洞就洩,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嘔吐,或者血液從皮膚、牙縫、肚臍腹部滲出,或在排泄時顯現。應當順應血液的特性,引導它回歸正軌。處方如下:

使用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麥冬三錢,熟地五錢,生地五錢,茜草根一錢,川芎一錢,荊芥一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這個處方就是以四物湯為基礎進行加減,巧妙之處在於加入茜草根,有助於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的運行路徑。服用一兩劑後,再改用六味地黃湯,補腎以滋養肝臟;肝臟得到充分的養護,血液就有了可以安放的「家」,就不會再隨意外洩了。

2. 〔三黑神奇飲〕

熟地(五錢),山萸(五錢),山藥(二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血症最宜用此方,久服三年不吐血。

白話文:

這款飲品名為「三黑神奇飲」,配方如下:熟地五錢,山萸五錢,山藥二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這些材料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血液相關的疾病,這個處方非常適用,若能長期服用,持續三年,可以達到不再吐血的效果。

3. 肺脾雙治湯

如人咳嗽不已、吐瀉不已,此肺脾之傷。人以為:咳嗽宜治肺,吐瀉宜治脾。殊不知,咳嗽由於脾氣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則上為咳嗽矣;吐瀉由於肺氣之弱,清肅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瀉〔矣〕。方用:

人參(一錢),麥冬(二錢),茯苓(二錢),柴胡(一錢),車前子(一錢),神麯(五分),薏仁(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此治肺治脾之藥,合而用之,咳嗽之病、吐瀉之症各愈,所謂一方而兩用之也。

白話文:

[肺脾雙治湯]

如果一個人不停地咳嗽,或是不停地上吐下瀉,這都是肺和脾兩個臟器受損的表現。一般人會認為,咳嗽就應該治療肺部,上吐下瀉就該治療脾臟。然而,事實上,咳嗽往往是因為脾氣虛弱,身體的運作機能失調,導致咳嗽的發生;而上吐下瀉則是因為肺氣不足,身體無法進行正常的清理與調整,才會出現這些症狀。

以下是一帖能同時治療肺和脾的處方:

人參(約3克),麥冬(約6克),茯苓(約6克),柴胡(約3克),車前子(約3克),神麯(約1.5克),薏仁(約3克),甘草(約1.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帖藥方結合了治療肺和脾的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有效治療咳嗽及上吐下瀉的症狀,可謂一帖藥方,雙重療效。

4. 腎肝同補湯

腎水〔虧〕不能滋肝木,則肝木抑鬱而不舒,必有兩脅飽悶之症。肝木不能生腎中之火,則腎水日寒,必有腰背難於俯仰之症。肝腎必須同補。〔方用〕

熟地(一兩),山萸(五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柴胡(二錢),肉桂(一錢),水煎服

此方熟地、山萸補腎之藥,而〔當〕歸、〔白〕芍、柴〔胡〕、〔肉〕桂補肝之品。既去(云)平肝補腎,似乎〔用〕藥不該〔有〕輕重,今補肝之品多於補腎者何〔也〕?〔蓋〕腎為肝之母,肝又為命門之母也,豈有肝木旺而不生命門之火〔者〕哉?

白話文:

【腎肝同補湯】

腎臟精氣不足,無法滋養肝臟,會導致肝氣鬱結,無法舒展,進而出現兩側脅部有飽脹悶痛的症狀。肝臟若無法滋養腎臟中的元氣,腎臟的精氣就會逐漸虛弱,冷淡,出現腰部和背部活動困難,彎腰起身不易的情況。因此,肝臟與腎臟需同時滋補。

【處方】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柴胡二錢,肉桂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此處方中,熟地、山茱萸是滋補腎臟的藥材,當歸、白芍、柴胡、肉桂則是滋補肝臟的成分。看似平調肝腎,但實際上藥物份量上,滋補肝臟的藥材份量卻多於滋補腎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腎臟是肝臟的根源,而肝臟又是命門的根本。哪有肝氣旺盛,卻無法帶動命門之火的道理呢?

5. 心腎同源湯

腎,水藏(臟)也。心,火藏(臟)也。是心腎二經為仇敵〔矣〕,似不宜牽連而一(合)治之。不知心腎相剋而實相須:無心之火則成死灰,無腎之水則成冰炭;心必得腎水以滋養,腎必得心火而溫暖。如人驚惕不安,夢遺精泄,豈非心腎不交乎?人以驚惕不安為心之病,我以為腎之病;人以夢遺精泄為腎之病,我以為心之病;非顛倒也,實有至理焉矣。方用:

熟地(五兩),山萸(三兩),山藥(三錢),白朮(五兩),人參(三兩),芡實(五錢),茯神(三兩),菖蒲(一兩),炒棗仁(三兩),遠志(一兩),五味子(一兩),麥冬(三兩),柏子仁(三兩)

蜜丸每早晚溫水送下五錢。

此方之妙,治腎之藥少於治心之味,蓋心君寧靜,腎氣自安,何至心動,此治腎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腎也,所謂心腎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