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4)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4)

1. 勞症與虛損有辨

外(二)症大(外)相似,而治法實不同。虛損者,陰陽兩虛;勞症者,陰虛陽亢。故虛損可用溫補;若勞症,〔則〕忌溫補而用清補也。

兩症辨法:不必憑脈,但看人著〔單衣〕、復衣。此(若)著單衣者,為勞症。人著單衣(衍文)。此(若)著復衣者,為虛損。勞症,骨蒸而熱;虛損,榮衛虛而熱也。

白話文:

外表症状虽然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虚损的人,阴阳都虚;劳症的人,阴虚阳亢。所以虚损可以用温补的方法治疗;而劳症,则忌讳温补,要用清补的方法。

区分两种病症的方法:不必看脉象,只要观察病人穿衣服的情况就可以。如果穿单衣,就是劳症;如果穿厚衣服,就是虚损。劳症,骨头发热;虚损,气血虚弱而发热。

2. 中風不語方

凡人跌倒昏迷,或自臥而跌在床下者,此皆氣虛而痰邪犯之也。方宜用:

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生附子(一個),(水煎服)

名為「三生飲」,急灌之。

此症有因腎虛而得者。夫腎主藏精,主下焦地道之生育,沖、任二脈系焉。二脈與腎之大絡,同出於腎〔之〕下,起於胞〔之〕中。其衝脈因稱胞絡,為經脈之海,遂名海焉。衝脈之上行者,滲諸陽,灌諸精;下行者,滲諸陰,灌諸絡,而溫肌肉,別經絡,結於跗。

白話文:

人如果跌倒昏迷,或是自己躺在床上卻跌落床下,都是因為氣虛導致痰邪入侵。治療方法是用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生附子一個,水煎服用,稱為「三生飲」,要趕緊灌下去。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腎虛造成的。腎臟主管精氣的儲藏,負責下焦生殖系統的運作,沖脈和任脈都與它相關。這兩條脈絡和腎臟的經絡都起源於腎臟下方,從胞宮中發出。沖脈又稱為胞絡,是所有經脈的匯集點,因此稱為「海」。沖脈向上運行時,滋養陽氣,灌注精氣;向下運行時,滋養陰氣,灌注經絡,溫暖肌肉,分佈經絡,最終到達足部。

因腎虛,而腎絡與胞內絕,不通於上則喑,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二絡不通於下,則痱厥矣。方用「地黃引子」:

熟地(一兩),巴戟(一兩),山萸(一兩),附子(五錢),石斛(六錢),肉蓯蓉(一兩),菖蒲(五錢),茯苓(一兩),肉桂(三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五錢),加薄荷、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腎虛導致腎絡和胞內失去連通,無法向上傳導,因此失聲。腎脈無法向上循行至喉嚨,牽連舌根,導致無法言語。二絡無法向下傳導,就會出現四肢發涼、厥逆等症狀。治療方劑為「地黃引子」:熟地、巴戟、山萸肉、附子、石斛、肉蓯蓉、菖蒲、茯苓、肉桂、麥冬、五味子各適量,加薄荷、生薑、大棗,水煎服。

3. 口眼喎斜方

〔此症〕人多治木、治金固是,而不知胃土之為尤切。當治胃土,且有經、脈之分。

《經》云:「足陽明之經,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視」,此胃土之經為歪斜也。又云:「足陽明之脈,挾口環唇,口歪唇斜」,此胃土之脈為喎斜也。

二者治法,皆當用:

黃耆,當歸,人參,白芍,甘草,桂枝,升麻,葛根,秦艽,白芷,黃柏,防風,蘇木,紅花水酒各半樽(衍)煎服(衍),稍熱服。

白話文:

很多人治療這種病症時,只注重治療木材、金屬,卻不知道治療脾胃尤為關鍵。應該針對脾胃治療,而且要分經脈來治療。

經書上說:「足陽明經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視」,這是指脾胃經歪斜。又說:「足陽明脈,挾口環唇,口歪唇斜」,這是指脾胃脈歪斜。

治療這兩種情況,都要使用黃耆、當歸、人參、白芍、甘草、桂枝、升麻、葛根、秦艽、白芷、黃柏、防風、蘇木、紅花,水酒各半煎服,稍熱飲用。

初起有外感者,加蔥白三莖同煎,取微汗而自愈。

又治方

〔此症又有〕心中虛枉(極),不能運於口耳之間,輕則喎斜,重則不語。方用: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陳皮(二錢),石菖蒲(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二錢),當歸(一兩),白芍(三錢)此方治之(水煎服),二劑痊愈。

白話文:

剛開始有外感的人,可以加三根蔥白一起煎煮,微微出汗就能自愈。

另外一種治療方法:

如果患者心虛氣虛,無法將氣運送到口耳,輕則嘴巴歪斜,重則無法說話,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石菖蒲、甘草、肉桂、當歸、白芍等藥材煎煮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4. 又治法

令人抱住身子,又一人扼住歪斜之耳輪,又令人以手摩其歪斜之處,至數百下,使面上火熱而後已,少頃口眼如故矣,最神效。

白話文:

讓一個人抱著他們的身體,另一個人則握住他們歪斜的耳垂,接著再讓人用手在歪斜的地方按摩,直到臉部變熱為止。稍後,他們的嘴和眼睛就會恢復正常。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5. 半身不遂方

此症宜於心、胃而調理之。蓋心為天真,神機開發之本。胃是谷府,充大真氣之標。二〔標〕本相得,則心隔開之,膻〔中〕氣海所留,宗氣盈而溢,分布五臟、三焦,上下中外,無不周遍。若標本相失,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而宗氣散矣。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不周於五臟,則喑。即此言之,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也。

方宜用黃耆為君,〔人〕參、〔當〕歸、白芍為臣,防風、桂枝、鉤藤、竹瀝、薑汁、韭汁、葛汁、梨汁、乳汁為佐、使。

白話文:

這個病症需要從心和胃兩方面調理。因為心是人體的根本,主管精神和意識;胃是消化食物的地方,為人體提供能量。二者互相配合,心氣才能充盈,從而滋養全身,使氣血暢通,運行於五臟六腑、經脈四肢。如果心胃失調,則氣血無法運送到全身,導致氣血不足,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病症。

因此,治療方案應該以黃芪為主藥,人參、當歸、白芍為輔,並配合防風、桂枝、鉤藤、竹瀝、薑汁、韭汁、葛汁、梨汁、乳汁等藥物,以達到補氣血、調心胃、通經絡的目的。

不然而雜投乎烏〔頭〕、附〔子〕、羌活之類,以涸榮而耗衛,如此死者,是醫殺之也。

白話文:

如果不恰當地混用烏頭、附子、羌活等類藥物,導致營養流失和衛氣耗損,像這樣因醫治不當導致死亡的,是醫生殺死了病人。

6. 又治半身不遂及口眼喎斜方

人參(一錢半),黃耆(二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半),半夏(一錢),乾葛(八分),紅花(四分),桂枝(五分),甘草(四分),水(二樽),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此症人多用風藥治之,殊不見功。此藥(方)調理氣血,故無不效,勿加減。

白話文:

人參一錢半,黃耆二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半,半夏一錢,乾葛八分,紅花四分,桂枝五分,甘草四分,加水兩碗,薑三片,棗兩枚,煎煮服用。很多人用祛風藥治療此症,卻不見效。這方子調理氣血,所以效果顯著,切勿隨意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