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2)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2)
1. 陽症吐血方
凡人感暑傷氣,忽然吐血盈盆,人以為陰虛,不知陰虛吐血,與陽虛不同:陰虛吐血者,人安靜,不似陽虛之躁動不寧也;陽虛必大熱作渴,欲飲冷水,舌必有刺,不似陰虛之口不渴而舌苔滑也。法當清胃火,不必止血。方用:
石膏(三錢),青蒿(五錢),香薷(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水煎服
此乃陽症吐血之神劑也。方中雖有解暑之味,然而補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實可通治。但此方止可用一二劑,即改用六味地黃湯。
又,方
凡人吐血,人以為火也。用涼藥以瀉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或用止血之品仍不效,此乃血不歸經也,當用補氣之藥,而佐以歸經之味,不必止〔血〕而自止矣。方用:
人參(五錢),當歸(一兩),荊芥(三錢,炒黑),丹皮(二錢,炒黑),水煎服
〔服〕一劑而血無不止者。〔此〕方妙在不專補血,而反去補氣以補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蓋血逢寒則凝結而不行,逢散即歸經而不逆,救死於呼吸之際,實大有奇功。
白話文:
[陽性症狀吐血的治療方式]
一般人在炎熱天氣下傷及體內元氣,突然間大量吐血,常被誤認為是體內陰虛所導致,卻忽略了陰虛與陽虛導致的吐血是不同的。陰虛導致吐血時,患者會相對平靜,不像陽虛時會出現焦躁不安的情況;陽虛的患者會感到極度口渴,想喝冷飲,舌頭上會有紅點,這和陰虛患者口不乾、舌苔滑潤的情況截然不同。
治療方法應著重於清除胃火,無需刻意止血。處方如下:
使用三錢的石膏,五錢的青蒿,三錢的香薷,一錢的荊芥,三錢的當歸,以及三錢的人參,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是針對陽性症狀吐血的神奇療法。雖然方中有消暑的成分,但是補益正氣的部分更多。如果去掉香薷這一成分,實際上可以應用於各種情況。但這個方子只適合使用一到兩次,隨後應改為服用六味地黃湯。
另外,
對於吐血的情況,很多人以為是由火氣旺盛導致。使用寒涼藥物來降火,結果往往是火氣越降越少,血卻越流越多;或者使用止血藥物也無效,這可能是血液無法順利循環所致。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補氣的藥物,並輔以幫助血液順利循環的成分,不需要刻意止血,血自然就會停止。處方如下:
使用五錢的人參,一兩的當歸,三錢的炒黑荊芥,以及二錢的炒黑丹皮,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一次後,血流通常就能止住。這個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僅專門補血,反而通過補氣來達到補血的效果;更奇妙的是,它不直接止血,而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來達到止血的效果。因為血液遇到寒冷會凝固,不流通;而一旦得以擴散,就會順利循環,不會逆流。這個方子能在生死關頭發揮奇效,確實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2. 大怒吐血
有大怒後吐血,或傾盆而出,或沖口而來,一時昏暈,死在頃刻也。以止血治之,則氣悶而不安;以補血治之,則胸滿而不受;有變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方用解血平氣湯:
白芍(二兩),當歸(二兩),黑荊芥(三錢),柴胡(八分),黑梔(三錢),紅花(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一劑而氣平舒,二劑而血止息,三劑而病大愈。蓋怒傷肝,不能平其氣,以致吐血。〔若〕不先舒氣而遽止血,〔則〕愈激動肝木之氣,氣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芍藥〔為〕多用之妙品,平肝又舒氣。荊芥、柴胡,皆引血歸經之品。〔當歸、紅花生新去舊,安有不愈者哉?〕
白話文:
【大怒後吐血的情況】
有人在極度生氣後會出現吐血的現象,血量可能非常多,甚至像傾盆而出,或者突然大量湧出,導致一時之間頭昏眼花,嚴重時可能瞬間危及生命。如果單純用止血的方法治療,可能會感到氣悶不安;若只補充血液,則可能出現胸脹不適,難以承受的情況。有時候因為併發其他病症,患者可能因此喪命,所以治療上必須得法。
這裡提供一個名為「解血平氣湯」的處方:
白芍(60克)、當歸(60克)、黑荊芥(9克)、柴胡(2.4克)、黑梔(9克)、紅花(6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一劑後,氣息會變得平穩舒暢;第二劑後,吐血的症狀就會停止;到了第三劑,病情就能大幅好轉。這是因為生氣過度會傷害肝臟,導致氣息無法平和,進而引起吐血。如果不先讓氣息平順就急著止血,反而會更刺激肝臟的氣息,使氣息更加旺盛,血流不止。方中白芍是關鍵成分,既能平肝又能舒緩氣息。黑荊芥和柴胡則有助於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的運行軌道。當歸和紅花能促進新血生成,去除舊血,如此一來,病癒的機會當然大增。
3. 三黑神奇飲
丹皮(七分,炒黑),梔子(五分),真蒲黃(一錢二分,炒黑),貝母(一錢),陳皮(七分),川芎(一錢,酒炒),生地(一錢,酒炒)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煎服。
此方治吐血之症,神效無比,二劑而自止。
白話文:
【三黑神奇飲】
成分:牡丹皮(約0.7公克,炒至黑色),梔子(約0.5公克),真正的蒲黃(約3.6公克,炒至黑色),貝母(約4公克),陳皮(約0.7公克),川芎(約4公克,用酒炒過),生地(約4公克,用酒炒過)。用兩杯的水量,加上半杯的小孩尿液和半杯的蓮藕汁一起煎煮後服用。
這個配方對於治療吐血的病症有神奇的效果,無可匹敵,通常服用兩次就能自行停止出血。
4. 短氣方
此症狀似乎喘而實非喘,作實喘治之立死矣。蓋短氣乃腎氣虛耗,氣衝於上焦,壅塞於肺經,症似有餘而實為不足也。方用:
人參(二兩),牛膝(三錢),熟地(一兩),麥冬(五錢),破故紙(三錢),山萸(三錢),枸杞(三錢),胡桃肉(三個),北五味(二錢),水煎服
不過三劑而氣平喘定。此方妙在用人參之多,能下達氣原,挽回於無何有之鄉。其餘純是補腎補肝之品,子母相生,水氣自旺,水旺則火自安於故宅,不上衝於咽門,此治氣短之妙法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看起來像喘息但實際上並非喘息,如果按照真正的喘息來治療的話,會立即導致危險。短氣的病症其實是因為腎氣虛弱,氣血上沖到上半身,阻塞了肺部的運作,看似過剩的症狀實際上是身體能量的不足。治療方式如下:
使用人參(二兩),牛膝(三錢),熟地(一兩),麥冬(五錢),破故紙(三錢),山萸(三錢),枸杞(三錢),胡桃肉(三個),北五味(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通常服用不到三次,呼吸就會變得平穩,喘息也能得到控制。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大量使用的人參,能深入身體的根源,從根本上挽回病情。其他的成分都是滋補腎臟和肝臟的藥材,通過滋養子臟和母臟,使得腎氣自然旺盛,腎氣旺盛後,心火也就會安定在原本的位置,不再向上衝擊咽喉,這就是治療短氣的巧妙方法。
5. 實喘方
看其症若重而實輕,方用:
黃芩(二錢),麥冬(三錢),柴胡(一錢),蘇葉(一錢),山豆根(一錢),半夏(一錢),烏藥(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一劑喘定,不必再劑也。然實喘之症,氣大急,喉中必作聲,肩必抬起。
白話文:
觀察病患的狀況,如果病情看似嚴重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重,使用的處方如下:
黃芩(二錢),麥冬(三錢),柴胡(一錢),蘇葉(一錢),山豆根(一錢),半夏(一錢),烏藥(一錢),甘草(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一劑後喘息就會穩定,通常不需要再服用第二劑。然而,對於真正喘息的病症,病人的呼吸會非常急促,喉嚨必定會發出聲音,肩膀也會不自覺地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