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4)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4)
1. 癉症
雖因風寒濕而來,亦因身中元氣之虛,邪始得乘虛而入。倘攻邪而不補正氣,則病難全(痊)。今於補正之中,佐以祛風濕寒之品,而癉症失。
白朮(五錢),人參(三錢),茯苓(一兩),柴胡(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癉症]的產生,雖然起因於風、寒、濕的侵襲,但根本原因是身體內的元氣虛弱,讓邪氣有機可趁。如果只是一味地驅除邪氣,而不補充身體的正氣,那麼病情很難完全康復。現在在補充正氣的同時,輔以驅風、袪濕、散寒的藥物,癉症就會消失。
藥方為:白朮(五錢),人參(三錢),茯苓(一兩),柴胡(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厥症
人有忽然發厥,閉眼撒手,喉中有聲,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素有痰氣而發也。治宜攻痰而開心竅,方用起迷丹:
半夏(五錢),人參(五錢),菖蒲(二錢),菟絲子(一兩),茯神(三錢),皂莢(一錢),生薑(一錢),甘草(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有人會突然間陷入昏厥,眼睛閉上,手腳放鬆無力,喉嚨裡會發出聲音,有的人在一天內就會死亡,有的人則在二到三天後才會去世。這種昏厥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觸犯了神明,但也有可能是平時就有痰氣困擾而導致的。治療上應該要清除痰氣並打開心臟的通道,所使用的藥方為起迷丹:
半夏五錢,人參五錢,菖蒲二錢,菟絲子一兩,茯神三錢,皁莢一錢,生薑一錢,甘草三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在這裡,"錢"和"兩"都是古時的重量單位,"分"則是甘草的特殊計量單位,這在現代的中藥房中仍然被使用。
3. 倒飽中滿症
氣虛不能食,食則倒滿。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蘿蔔子(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藥(三錢),甘草(一分),水煎服
下喉雖則微脹,入腹漸覺爽快。
白話文:
[倒飽中滿症]的情況是因為氣力不足導致無法正常進食,一旦吃東西就會感到非常脹滿。
處方如下: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蘿蔔子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藥三錢,甘草一分。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剛開始吞服時可能會有些許脹感,但一旦藥物進入肚子裡,就會逐漸感覺到舒暢。
4. 治疝氣
方用去鈴丸:
大茴香(一斤),生薑(一斤)
取薑汁盡入茴香內,浸一宿,〔焙乾研末〕,入青鹽二兩,〔和勻,同炒〕,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送下。
白話文:
治療疝氣的藥方使用的是去鈴丸:
所需材料為大茴香一斤,與生薑一斤。
將薑汁全部倒入茴香中浸泡一夜,之後烘乾並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二兩的青鹽,混合均勻後一起炒製,最後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粒,可用溫酒或是米湯吞服。
5. 腎子大痛方
澤瀉(一錢),陳皮(一錢),吳茱萸(五分),丹皮(五分),赤茯苓(一錢),蒼朮(五分),枳實(五分),山楂(四分),小茴香(五分),蘇梗(四分),姜〔水〕煎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緩解嚴重腎部疼痛的。使用的藥材與劑量如下:澤瀉一錢,陳皮一錢,吳茱萸五分,牡丹皮五分,赤茯苓一錢,白朮五分,枳實五分,山楂四分,小茴香五分,蘇梗四分。這些藥材應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