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7)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7)

1. 又治久嗽方

人參,當歸,細茶(各一錢)

三味共三錢,水煎數沸,連渣嚼盡,一二服立效,不必三劑也。

白話文:

人參、當歸和細茶(每種各一錢)。

這三味藥材共計三錢,用水煎煮至幾次開沸後,連同藥渣一起咀嚼吞下,一般情況下兩三次服用就能見效,不一定需要連續服用三劑。

2. 治〔滯〕痰方

夫痰之滯,乃氣之滯〔也〕,苟不補氣而惟去痰,未見痰去而病消也。方用: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芥子(一錢),花粉(一錢),蘇子(八分),肉豆蔻(二粒),水煎服

白話文:

痰的停滯,是因為氣的停滯造成的。如果只單純去除痰液,而不補氣,痰液可能無法完全去除,疾病也無法痊癒。

因此,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芥子(一錢)、花粉(一錢)、蘇子(八分)、肉豆蔻(二粒),用水煎服。

3. 治〔濕〕痰方

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濕,必以補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方用:

人參(二錢),茯苓(三錢),薏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陳皮(一錢),神麯(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此方之中用神麯,人多不識其意,謂神麯乃消食之聖藥,非化痰之神品也。殊不知,痰之積聚稠黏,甚不易化,惟用神麯以發之,則積聚稠黏開矣。繼以半夏、陳皮,可以奏功。然雖有半夏、陳皮消痰,使不多用人參,則痰何從消?有人參以助氣,〔又〕有薏仁、茯苓,能健脾去濕,濕去而痰亦去矣。

白話文:

治療痰症的方法,不可單純去除濕氣,必須先以補益為先,再輔以化痰藥物,才能有效。

方劑如下:

人參 (二錢),茯苓 (三錢),薏苡仁 (五錢),半夏 (三錢),陳皮 (一錢),神麴 (一錢),甘草 (一錢),水煎服。

此方中使用神麴,許多人都不了解其作用。他們認為神麴是消食的聖藥,而非化痰的神藥。殊不知,痰積聚稠黏,難以化解,唯有使用神麴來發散它,才能使稠黏的痰液打開。

接著再配合半夏、陳皮,就能奏效。然而,即使有半夏、陳皮消痰,如果沒有使用人參,痰又如何消散呢?人參可以助氣,再加上薏仁、茯苓,能健脾去濕,濕氣去除,痰自然也就消散了。

4. 〔寒痰〕

更有氣虛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錢、乾薑五分足矣。

白話文:

對於有氣虛痰寒的情況,可以使用先前的方劑,再增加三錢的肉桂和五分的乾薑,就已經夠了。

5. 〔熱痰〕

更有氣虛痰熱者,不可用此方,當用:

麥冬(二錢),白芍(二錢),花粉(一錢),陳皮(一錢),白芥子(一錢),當歸(三錢),茯苓(二錢),神麯(三分),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氣虛痰熱的症狀,就不能使用這個藥方,應該改用以下藥方:

麥冬兩錢,白芍兩錢,花粉一錢,陳皮一錢,白芥子一錢,當歸三錢,茯苓兩錢,神麴三分,甘草一錢,水煎服用。

6. 腎水成痰引火下降方

腎中之水,有火則安,無火則泛。倘人過於入房,則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則水虛而火亦虛;水無可藏之地,則必泛上而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溫,當於補氣之中,又用大熱之藥,使水足以制火,而火足以暖水,則水火有既濟之美也,〔自不上泛為痰矣〕。方用:

熟地(三兩),山萸(一兩),肉桂(二錢),北五味(一錢五分),牛膝(三錢),水煎服。

一劑而痰下行,二劑而痰無不消矣。

凡人久有痰病不愈,用豬肺一個,蘿蔔子五錢,研碎,白芥子一兩,五味調和,飯鍋蒸熟。飯過頓服一個即愈。此乃治上焦之痰,湯藥不愈者,最神效。

白話文:

腎臟中的水,有火才能安定,沒有火就會泛濫。如果人過於頻繁地房事,就會導致腎水和腎火都流失,時間久了就會腎水腎火俱虛;腎水無處安放,就會上泛成痰。治療方法是要抑制腎水的下降,必須先溫暖腎火,在補氣的同時,還要用大熱的藥物,讓腎水足以制約腎火,而腎火又能溫暖腎水,這樣腎水腎火就能達到平衡,自然就不會上泛成痰了。藥方如下:熟地三兩,山萸一兩,肉桂二錢,北五味一錢五分,牛膝三錢,水煎服。一劑即可使痰下行,兩劑痰就能完全消失。

對於長期痰病不愈的人,可以用豬肺一個,蘿蔔子五錢,研碎,白芥子一兩,五味調和,用飯鍋蒸熟,飯後一次服用一個,即可痊癒。這是治療上焦痰的特效藥方,對於湯藥治療無效的痰病,效果最顯著。

7. 治痰之法

古人所立治痰之方,皆是治痰之標,而不能治痰之本也。如二陳湯,上、中、下久暫之痰通治之,而無實效也。今立三方,痰病總不出其範圍也:

白話文:

古人所制定用於治療痰症的方法,都是針對痰症的表面現象進行治療,而無法根治痰症的根本原因。例如「二陳湯」,這種方法可以通用於治療上、中、下三焦的長期或短期痰症,但實際療效有限。

現在我們提出三種方法,所有痰症的問題都可從這些方法中得到解決:

  1. 清熱化痰法:此法主要針對因內熱引起痰多的情況,通過清熱降火來減少痰的生成。
  2. 祛濕化痰法:適合於因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痰多的情況,通過祛除體內濕氣來改善痰症。
  3. 消食化痰法:適用於因飲食過量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痰多,通過促進消化來減輕痰的產生。

這三種方法涵蓋了大多數痰症的治療,適用於不同原因導致的痰症問題。

8. 初病之痰

傷風咳嗽吐痰是也。方用:

半夏(一錢),陳皮(一錢),花粉(一錢),茯苓(一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二劑而痰可消矣。此方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自然清肅,又何至火之上升哉?

白話文:

傷風咳嗽痰多,可以用半夏、陳皮、花粉、茯苓、蘇子、甘草各一錢,水煎服,兩劑即可化痰。這個方子是針對上焦痰濕,上焦的痰濕本源在胃,而非肺部。清除胃中的痰濕,肺金自然清肅,就不會再出現火氣上升的問題了。

9. 已病之痰

必觀其色之白與黃而辨之:黃者火已退也,白者火正熾也。正熾者用寒涼之品,將退者用祛逐之味。今一方而俱治之,方用:

白朮(三錢),白芥子(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水煎服

有火加梔子,無火不必加。此方健脾去濕,治痰之在中焦者也。

又治已病之痰。〔方用〕

白朮(五錢),茯苓(五錢),薏仁(五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二錢),益智仁(三分),人參(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要判斷病情,必須觀察病人面色是白還是黃:黃色代表火氣已退,白色代表火氣正盛。火氣正盛的,要用寒涼的藥物;火氣將退的,要用祛逐之味的藥物。這個方子可以同時治療兩種情況,藥方如下:

白朮三錢、白芥子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水煎服。

如果病人有火氣,可以加梔子;沒有火氣就不用加。這個方子能健脾去濕,治療痰積在中焦的病症。

此外,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已經患病的痰症。藥方如下:

白朮五錢、茯苓五錢、薏仁五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二錢、益智仁三分、人參三分,水煎服。

有火加黃芩一錢,無火加乾薑一錢、甘草二分。此方健脾去濕而不耗氣,二劑而痰自消也。

白話文:

如果有熱症,請加入黃芩(用量為一錢);若無熱症,則加入乾薑(用量為一錢)和甘草(用量為二分)。這是一種強健脾胃、去除濕氣且不耗損體力的藥方,服用兩劑後,痰會自然消失。

10. 久病之痰

久病之痰,切不可作脾濕生痰論之。蓋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腎水虧損者也;非腎水泛上為痰,即腎火沸騰為痰。當補腎以祛逐之,方用:

熟地(五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藥(三錢),山萸(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益智仁(三分),水煎服

此治水泛為痰之聖藥也。若火沸為痰,加肉桂一錢,補腎去濕而化痰。水入腎宮,自變化為真精,而不變為痰矣。此治下焦之法也。

白話文:

長期病患的痰,不能一概而論地歸咎於脾濕生痰。因為久病不愈,幾乎都是因為腎水虧損所致,不是腎水泛上形成痰,就是腎火沸騰形成痰。應該補腎來去除痰,可以用熟地、薏仁、芡實、山藥、山萸、北五味、麥冬、茯苓、車前子、益智仁,水煎服。此方是治療水泛為痰的良藥。若火沸為痰,則加肉桂一錢,補腎去濕化痰。水進入腎臟,自然會轉化為真精,就不會再變成痰了。這是治療下焦的妙法。

又治久病之痰,方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實有奇功。無火加附子、肉桂可耳。

白話文:

對於長期患病產生的痰,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麥冬和「五味子」,這組合確實能發揮奇特的功效。若沒有內火的情況,可以添加「附子」和肉桂來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