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

1.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2. 怔忡不寐方

此心經血虛也,方用:

人參(三錢),丹皮(二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茯神(三錢),生棗仁(五錢),熟棗仁(五錢),菖蒲(一錢),當歸(三錢),五味子(二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生、熟棗仁,生使其日間不臥,熟使其夜間不醒,又以補心之藥為佐,而怔忡安矣。

白話文:

這是心經血虛的問題,治療的處方如下:

人參(9公克),牡丹皮(6公克),麥冬(9公克),甘草(3公克),茯神(9公克),生棗仁(15公克),熟棗仁(15公克),菖蒲(3公克),當歸(9公克),五味子(6公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的巧妙之處在於同時使用生棗仁和熟棗仁,生棗仁讓人白天不易疲倦,熟棗仁則使人夜晚容易入眠。再輔以補心的藥物,這樣就能解決怔忡(心悸)的問題了。

3. 心驚不安夜臥不睡方

此心病而實腎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

人參(三兩),茯苓(三兩),茯神(三兩),遠志(二兩),生棗仁(一兩),熟地(三兩),山萸(三兩),當歸(三兩),菖蒲(三錢),黃連(五錢),肉桂(五錢),白芥子(一兩),麥冬(三兩),砂仁(五錢)

煉蜜為丸,每日送下五錢,湯、酒俱可。

此方治心驚不安與不寐耳,只宜用人參、茯神、當歸、麥冬足矣;即為火起不寐,亦不過加黃連足矣;何以反用熟地、山萸補腎之藥,又加肉桂以助火?不知人之驚恐者,乃腎氣不入於心也;不寐者,乃心氣不歸於腎也。今用熟地、山萸補腎,則腎氣可上通於心矣。肉桂以補命門之火,則腎氣既溫,相火有權,君火相得,自然上下同心,君臣合德矣。

然補腎固是,而亦不可徒補其腎也,亦有肝氣不上於心而成此症者,宜加白芍二兩,以補腎而兼補肝,斯心泰然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這個情況,表面看是心臟的問題,實際上是腎臟功能失調,因此治療時需同時調理心臟和腎臟。使用的藥方包含:

人參(90克),茯苓(90克),茯神(90克),遠志(60克),生棗仁(30克),熟地(90克),山萸(90克),當歸(90克),菖蒲(9克),黃連(15克),肉桂(15克),白芥子(30克),麥冬(90克),砂仁(15克)

將這些藥材和蜂蜜一起製成藥丸,每天服用約15克,可以用水或酒送服。

這個藥方主要用來治療心悸不安和失眠。只要使用人參、茯神、當歸、麥冬即可。即使因火熱導致失眠,只需再加入黃連就夠了。但為什麼還要加入熟地、山萸等補腎藥材,甚至加上肉桂助長體內火氣呢?其實,人們感到驚恐,是因為腎氣無法進入心臟;失眠,則是因為心氣無法回歸腎臟。現在使用熟地、山萸補腎,就能讓腎氣順利通往心臟。肉桂能補充生命之火,使腎氣溫暖,這樣心火和腎火就能協調,身心自然和諧。

然而,補腎固然重要,但不能只補腎。有時候,肝氣上衝心臟也會造成這種病症,這時應加入白芍60克,既能補腎又能補肝,這樣心臟才能真正平靜。

4. 心痛方

心痛之症有二,一則寒氣侵心而痛,一則火氣焚心而痛。寒氣侵心者,手足反溫;火氣焚心者,手足反涼;以此辨之最得矣。

白話文:

心痛這種病症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寒氣侵入心臟導致的疼痛,另一種則是由於火氣灼燒心臟所引起的疼痛。當寒氣侵入心臟時,病人的手腳反而會感覺溫暖;若是火氣在心臟內肆虐,病人的手腳反而會感到冰涼。透過觀察手腳的溫度變化,就能夠清楚地辨別出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心痛了。

5. 治寒痛方

良薑(三錢),肉桂(一錢),白朮(三錢),草烏(一錢),蒼朮(三錢),貫眾(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方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使用良薑三錢、肉桂一錢、白朮三錢、草烏一錢、蒼朮三錢、貫眾二錢、甘草一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用於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疼痛。」

6. 治熱痛方

黑梔(三錢),白芍(二兩),半夏(一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方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使用黑梔三錢、白芍二兩、半夏一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用於治療因熱引起的疼痛。」

7. 治脅痛方

此乃肝病也,故治脅痛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腎,腎水足而後肝氣有養,不治脅痛而脅痛自平也。方用肝腎兼資湯:

熟地(一兩),白芍(二兩),當歸(一兩),白芥子(三錢),黑梔(一錢),山萸(五錢),甘草(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由於肝臟問題導致的疼痛,因此要治療脅痛就必須讓肝臟恢復平衡,而要讓肝臟恢復平衡則必須滋補腎臟。只有腎臟功能強健,肝臟才能得到充分的滋養,這樣不用直接治療脅痛,脅痛就會自然消失。所用的藥方是肝腎兼補湯:

熟地一兩,白芍二兩,當歸一兩,白芥子三錢,黑梔一錢,山萸五錢,甘草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8. 治水臌症

此症滿身皆腫,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從膀胱而出,則為死症矣。方用決流湯:

黑醜(二錢),甘遂(二錢),肉桂(三分),車前子(一兩),水煎服

一劑而水流鬥余,二劑而痊愈,斷不可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蓋牽牛、甘遂,最善利水,又加之肉桂、車前,引水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牛、遂之過猛也。二劑之後,須用五苓散調理二劑,又以六君子湯補脾也。更須忌鹽三月,不可食,犯則不救。

昔元鮮子伯機,記杭醫宋會之者,善治水臌,以乾絲瓜一枚,去皮剪碎,入巴豆十四粒同炒,以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用絲瓜炒陳倉米,如絲瓜之多少,候米黃色,去絲瓜,研之為末,和清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皆愈。宋言:巴豆逐水,絲瓜象人脈絡,去而不用,藉其氣以引之也,米投胃氣故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全身浮腫,用手按壓下去就像按在泥裡一樣。如果不立即治療,水分會擴散到四肢,無法通過膀胱正常排出,這將成為致命的病症。治療上可使用「決流湯」:

成分包含:黑醜(二錢),甘遂(二錢),肉桂(三分),車前子(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一劑藥後,可以排出大量的水份,第二劑後病情應能康復,但絕對不能服用第三劑,因為第三劑反而可能導致死亡!因為牽牛花和甘遂具有強烈的利尿作用,再配合肉桂和車前子,可以將水分導入膀胱,有利於排尿且不會損耗元氣,防止牽牛花和甘遂過於猛烈的副作用。服用兩劑後,必須用五苓散調理兩次,並以六君子湯來補脾。此外,必須連續三個月完全避免食用鹽分,否則病情將無法挽救。

過去,元朝的鮮子伯機記錄了一位杭州醫生宋會之,他擅長治療水腫病。他的方法是取一個乾燥的絲瓜,去掉外皮後剪碎,加入十四粒巴豆一起炒,直到巴豆變黃色為止,然後去除巴豆,用剩下的絲瓜炒陳倉米,用量根據絲瓜的多少來決定,等到米變成黃色時,去掉絲瓜,將米磨成粉末,加水揉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百粒,都能治好。宋會之解釋說,巴豆可以驅除體內的水分,絲瓜的脈絡類似人體的血管系統,雖然最終不用,但其氣味能幫助導引水分;而米則是為了養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