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4)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4)

1. 又方

反胃有食入而即吐出者,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一兩),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反胃的情況,即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這通常是因為腎水不足,不能夠潤養咽喉,導致咽喉乾燥,因此食物會馬上被吐出。對於這樣的症狀,可以使用以下方子進行治療:

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一兩),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反胃有食久而反出者,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山藥(六錢),附子(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肉桂(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吃進去的食物久後會逆流出來的情況,這是因為腎中的火力不足,無法溫暖脾臟,導致脾臟處於寒涼狀態,食物因此逆流。對此,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熟地(二兩):滋補腎陰。
  • 山茱萸(一兩):補肝腎,調節脾胃功能。
  • 山藥(六錢):健脾益胃,補中益氣。
  • 附子(三錢):溫補腎陽,暖脾除寒。
  • 茯苓(三錢):利水滲溼,健脾和胃。
  • 澤瀉(三錢):利水滲溼,清熱利濕。
  • 丹皮(三錢):清熱涼血,調理肝脾。
  • 肉桂(三錢):溫通經脈,暖脾助消化。

以上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能有效改善上述症狀。

2. 大吐寒邪犯腎方

寒邪入腎宮,將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少腹或痛而不可忍,以火熱之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欲死,不知者以為胃病,而乃腎病也。

方,用

附子(一個),白朮(四兩),肉桂(一錢),乾薑(三錢),人參(三兩),水煎服

下喉便覺吐定,煎渣服之,則安然如故矣。

白話文:

寒邪侵入腎部,導致脾腎之氣水被引動而出,引起四肢冰冷,下腹部疼痛難忍。不曉得的人可能會誤認為是胃部疾病,但實際上這是腎部的問題。

藥方如下:

使用:

  • 附子(一枚)
  • 白朮(四兩)
  • 肉桂(一錢)
  • 幹薑(三錢)
  • 人參(三兩)

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後會感到喉嚨舒適,並且吞嚥變得平穩。服用煎煮後的藥渣,則能讓身體恢復正常。

3. 嘔吐補腎方

人以嘔吐為胃虛,誰知由於腎虛〔乎〕?故治吐不效,未見病之根也。方用: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砂仁(五個),吳茱萸(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古人認為人們因為嘔吐是胃虛所導致的,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因腎虛引起的。因此,如果治療嘔吐問題無法奏效,那麼我們可能還未找到病因的根本所在。以下是對症下藥的配方:

  • 人參(三錢):補益元氣。
  • 白朮(五錢):健脾燥濕。
  • 薏仁(五錢):利水滌痰。
  • 芡實(五錢):固腎止瀉。
  • 砂仁(五個):行氣化濕。
  • 吳茱萸(五分):暖胃散寒。

請將這些草藥用水煎煮後服用。

4. 火吐方

火吐若降火,則火由脾而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方宜清水(火)止吐湯:

茯苓(一兩),人參(二錢),砂仁(三粒),黃連(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火氣上衝想往下壓制,火就會從脾臟進入大腸,必然會導致便血的症狀。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清水(火)止吐湯」來治療:

藥方:

  • 茯苓 一兩
  • 人參 二錢
  • 砂仁 三粒
  • 黃連 三錢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服。

5. 寒吐方

寒吐若降寒,則寒又引入腎而流於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方宜止嘔散寒湯:

白朮(二兩),人參(五錢),附子(一錢),乾薑(一錢),丁香(五分),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得不從臍而出。

白話文:

如果嘔吐是因為寒氣,寒氣下降又進入腎臟,流到膀胱,就會變成遺尿。這時候應該用止嘔散寒湯來治療,這個方子用白朮、人參補脾,附子、乾薑、丁香散寒,這樣寒氣就既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只能從臍部排出。

6. 腎寒吐瀉

腎寒吐瀉由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已,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此症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糟粕(飲食)而生精微?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方用:

熟地(三兩),山萸(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北五味(一兩),山藥(四兩),附子(一兩),肉桂(一兩),吳茱萸(五錢),細末為丸,空心服。

白話文:

腎臟寒涼導致的嘔吐腹瀉,是因為心臟虛寒、脾胃虛弱,吃下去的食物不久就吐出來。經常腹瀉,特別是在凌晨三四點鐘左右會痛瀉三五次,也是這個原因。有些人誤以為是脾胃寒涼,服用補脾胃的藥卻沒有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是腎臟的關口,脾臟是腎臟的海洋。胃氣虛弱,無法滋養命門之火,就會導致心包寒氣加重,怎麼能化生胃土來消化食物呢?脾氣虛弱,無法滋養命門之火,就會導致下焦虛冷,怎麼能化解糟粕(食物殘渣)來生精微呢?所以,治療脾胃虛弱,最重要的是補腎。

處方:

熟地三兩,山萸肉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北五味子一兩,山藥四兩,附子一兩,肉桂一兩,吳茱萸五錢,研磨成細末,製成丸劑,空腹服用。

7. 辨脾胃症

凡人能食而食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以補脾,而補脾尤宜於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

凡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中之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

世人一見不飲食,動曰脾胃病,而不分胃之虛寒責之心,不分脾之虛寒責之腎也。

白話文:

人如果吃得下去卻消化不了,那是脾脏有毛病,不是胃病,应该补脾,而补脾最好是补肾火,因为肾火能生脾土。

人如果吃不下,吃了却也安然无恙,那是胃病,不是脾病,不能补肾火,应该补心火,因为心火能生胃土。

世人只要看到有人不吃东西,就说脾胃病,却没有区分胃虚寒是因为心火不足,脾虚寒是因为肾火不足。

8. 補胃方

心腎兼補,治脾胃兩虛者固效矣。若單是胃之虛寒者,自宜獨治心之為妙。方用:

人參(一兩),白朮(三兩),茯神(三兩),菖蒲(五錢),良薑(五錢),白芥子(三錢),棗仁(五錢),半夏(三錢),附子(三錢),山藥(四錢),遠志(一兩),蓮子(三兩),白芍(二兩),上為末,蜜丸,每日滾水送下三錢。

白話文:

治療脾胃兩虛,補益心腎效果顯著。如果只是單純的胃寒,則應該專注於治療心臟,效果更佳。

方劑如下:

人參(一兩)、白朮(三兩)、茯神(三兩)、菖蒲(五錢)、良薑(五錢)、白芥子(三錢)、棗仁(五錢)、半夏(三錢)、附子(三錢)、山藥(四錢)、遠志(一兩)、蓮子(三兩)、白芍(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蜜丸,每日用滾水送服三錢。

胃土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必自上反而吐,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麯(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土者,何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使關中之安靜,必先使關外之數寧,況方中有砂仁、半夏、神麯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脾胃雙補法也。

白話文:

胃土因脾虛而導致脾氣無法下降,就會向上反吐,補脾則胃自然安寧。方劑使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肉桂、神麯、半夏、砂仁,水煎服。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胃病,以補脾土為主,因為胃是脾的門戶,門戶沸騰是因為門戶內部混亂。想要讓門戶內部安靜,必須先讓門戶外部安寧,而且方劑中含有砂仁、半夏、神麯等止吐藥物,效果必然神效。這是脾胃雙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