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二 (2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9)

1. 積聚

上為細末,用皂莢水煎成膏,丸桐子大。大人三錢,小兒錢半,臨晚勿用夜飯,四更時涼茶送下,待下利五七次無妨,候蟲積諸毒下,以溫米粥補之。忌生冷油膩、麵食數日,其病再不復發。

小溫中丸,治諸積。

青皮,陳皮各一兩,香附四兩(酒浸),蒼朮,黃連(薑汁炒),半夏,針砂(醋炒)各二兩,白朮,苦參各半兩

為末,麵糊丸。

阿魂丸,治肉積。

連翹一兩,山楂,阿魏各二兩(醋煮作糊),黃連一兩三錢

上為末,醋煮阿魏作糊為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脾虛者以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切不可獨用、恐虛,則禍如反掌。

小阿魏丸,治痰積。

山楂三兩,石𨢑二錢,半夏一兩(皂角水浸透曬乾)

上為末,粥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紺珠木香檳榔丸,治食積腹脹有熱者。

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黃柏各一兩,黃芩,陳皮,三稜,牽牛末,香附各二兩,莪朮,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尋常消導開胃只服三四十丸。有寒加厚朴、木香、丁香、砂仁、神麯、香附。

保和丸,治食積。(方見傷寒門)

紅丸子,治傷食冷痛。

京三稜(醋煮),莪朮(醋煮),陳皮(去白),青皮(去穰麩炒)各五兩,乾薑(泡),胡椒各二兩

上為末,醋煮糊丸如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小兒臨食加減與服。

烏梅丸,治酒積消食化痰。

烏梅一斤,半夏半斤,生薑一斤,白礬八兩

上石臼搗為細末,新瓦兩片夾定,火上焙三日三夜為度,次入神麯、麥芽、陳皮、青皮、莪朮、枳殼、丁皮、大腹子各四兩,為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勝紅丸,治脾積氣滯,胸膈飽悶,氣促不安,嘔吐青水。大人酒積,婦人脾血積氣,小兒食積並皆治之。

陳皮,莪朮(一味同醋煮),青皮,乾薑(泡),三稜,良薑各一兩,香附子(炒去皮尖)二兩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治血塊,凡血塊若以行藥行之,後須大補。

海石(醋煮),三稜(醋煮),蓬朮(醋煮),桃仁,紅花香附,五靈脂

為末,醋糊丸,石𨢑白朮湯吞下。

治脅下有塊

龍薈丸二錢半(方見脅痛門),薑黃五錢,桃仁五錢

為末,蜜丸服。

瓦楞子丸,瓦楞子即蚶殼,燒,以醋淬三度,埋令壞,醋膏丸。治一切氣血焫瘕,次能消痰。

千金硝石丸,止可磨塊不令困人,須量虛實。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上為細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準,每人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服後下如雞肝米泔赤黑色等物為效。下後忌風冷。宜軟粥調理。

白話文:

積聚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皂莢水煎煮成膏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成人每次服用三錢,小兒每次服用一錢半,傍晚不要服用,在四更天(約凌晨一點到三點)用涼茶送服。瀉下五到七次都沒關係,待蟲積和毒素排出後,用溫米粥調養身體。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及麵食數日,病情就不會再復發。

小溫中丸,治療各種積聚症。

青皮、陳皮各一兩,香附四兩(用酒浸泡),蒼朮、黃連(用薑汁炒)、半夏、磁石(用醋炒)各二兩,白朮、苦參各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藥。

阿魂丸,治療肉積。

連翹一兩,山楂、阿魏各二兩(用醋煮成糊狀),黃連一兩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過的阿魏糊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脾胃虛弱者,可用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煎湯送服,切勿單獨服用阿魏丸,以免傷身,後果不堪設想。

小阿魏丸,治療痰積。

山楂三兩,石決明二錢,半夏一兩(用皂角水浸泡後曬乾)。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煮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紺珠木香檳榔丸,治療食積腹脹伴有發熱的症狀。

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黃柏各一兩,黃芩、陳皮、三棱、牽牛子末、香附各二兩,莪朮、大黃各四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睡前用薑湯送服。普通的消化開胃,只需服用三四十丸。若有寒症,可加入厚朴、木香、丁香、砂仁、神麴、香附。

保和丸,治療食積。(藥方見傷寒門)

紅丸子,治療傷食引起的腹痛、冷痛。

京三稜(用醋煮)、莪朮(用醋煮)、陳皮(去白)、青皮(去瓤,麩炒)各五兩,乾薑(泡)、胡椒各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明礬紅塗衣。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小兒服用可根據飯前飯後酌情增減。

烏梅丸,治療酒積、消化不良、化痰。

烏梅一斤,半夏半斤,生薑一斤,白礬八兩。

將藥材用石臼搗成細末,夾在兩片新瓦片中間,用火焙烤三日三夜。然後加入神麴、麥芽、陳皮、青皮、莪朮、枳殼、丁香、大腹子各四兩,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勝紅丸,治療脾積、氣滯,症狀為胸膈飽悶、氣促不安、嘔吐綠色水樣物。成人酒積,婦女脾血積氣,小兒食積均可服用。

陳皮、莪朮(一同用醋煮)、青皮、乾薑(泡)、三稜、良薑各一兩,香附子(炒去皮尖)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治血塊,凡是用藥物治療血塊,之後必須大補。

海石(用醋煮)、三稜(用醋煮)、蓬朮(用醋煮)、桃仁、紅花、香附、五靈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丸藥,用石決明、白朮煎湯送服。

治脅下有塊

龍薈丸二錢半(藥方見脅痛門),薑黃五錢,桃仁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服用。

瓦楞子丸,瓦楞子即蚶殼,燒灼後用醋淬三次,埋在地裡使其腐爛,再用醋膏製成丸藥。治療一切氣血瘀滯,也可消痰。

千金硝石丸,研磨成塊,不可過量服用,需根據虛實情況調整用量。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三年陳釀苦酒三升,用竹片標記劑量,每人一升服用一刻鐘。先加入大黃,不停攪拌,使其微沸,一刻鐘後加入其餘藥材,再過一刻鐘,用小火熬煮,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服藥後排出雞肝大小、米泔水樣、赤黑色等物質為有效。服藥後忌諱風寒,宜食軟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