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五 (14)
卷五 (14)
1. 諸病灸法
陰症、傷寒、小腹痛、十指青、六脈俱無,此必死症。灸法,離臍之上、下、左、右各一寸,各灸五壯,又以線量一病人一腳底長,即以所量線,從兩腳後跟起,上量至小腿線盡處,以指按入爪肉,陷中是穴,用墨點記,各灸三壯,即氣絕者,猶能回生。
又傷寒陰毒,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囊縮遺尿,腹痛腹滿,腸鳴。灸氣海、石門、關元三穴五七壯(當臍中為神闕,下一寸為陰交,一寸五分為氣海,二寸石門,三寸為關元)。
哮:灸膻中一穴七壯(在西乳中間),乳根二穴五壯(乳根下一寸六分),腧府二穴二七壯(在璇璣旁一寸五分,結喉下四寸是璇璣穴,每邊各開一寸五分為腧府)。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陰症、傷寒、小腹疼痛、十指發青、脈搏全無的情況,這幾乎是必死的症狀。但可以嘗試灸法救治,在肚臍上下左右各一寸的地方各灸五壯,另外,用線量病人一隻腳底的長度,然後從兩腳後跟開始,向上量至小腿線盡頭處,用手指按入腳掌肉中,凹陷處便是穴位,用墨點記下,各灸三壯,即使氣息已絕的人,也有可能起死回生。
同樣地,若患者患傷寒陰毒,四肢冰涼,脈象微弱快要消失,小便失禁,腹部疼痛脹滿,腸鳴,可以灸氣海、石門、關元三穴五到七壯(肚臍中是神闕穴,往下1寸是陰交穴,1寸5分是氣海穴,2寸是石門穴,3寸是關元穴)。
哮喘患者可以灸膻中穴七壯(位於兩乳頭中間),乳根穴五壯(乳根穴位於乳頭下1寸6分),腧府穴27壯(位於璇璣穴旁1寸5分,結喉下4寸是璇璣穴,每邊各開1寸5分為腧府穴)。
鹽醋哮:兩手小指頭端各灸七壯。一云合灸之。
喘:灸璇璣一穴二七壯,氣海一穴七壯。
飲食不化,脾胃痛:灸中脘一穴七壯(在臍上四寸),氣海七壯。
心疼:灸上脘一穴七壯(在臍上五寸),大陵二穴七壯(在掌後兩筋陷)。
腹痛:灸中脘一穴七壯,足三里二穴七壯(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
嘔吐不食:灸中脘七壯、氣海七壯、天樞二穴七壯(天樞在臍旁各開二寸)。
霍亂吐瀉:灸中脘七壯、氣海七壯。
吐瀉日久垂死者:灸天樞二穴七壯,氣海一穴七壯。
泄瀉裡急後重:灸下脘一穴七壯(在臍上二寸),天樞二穴七壯。
白話文:
鹽醋哮可以用雙手小指頭端各灸七壯,或合灸之。喘氣可以用灸璇璣一穴二十七壯,氣海一穴七壯來治療。飲食不消化,脾胃疼痛,可以用灸中脘一穴七壯(在肚臍上四寸),氣海七壯來治療。心痛可以用灸上脘一穴七壯(在肚臍上五寸),大陵二穴七壯(在手掌後兩筋凹陷處)來治療。腹痛可以用灸中脘一穴七壯,足三里二穴七壯(三里在膝蓋下三寸,兩筋之間)來治療。嘔吐不食可以用灸中脘七壯、氣海七壯、天樞二穴七壯(天樞在肚臍旁各開二寸)來治療。霍亂吐瀉可以用灸中脘七壯、氣海七壯來治療。吐瀉日久垂死的病人可以用灸天樞二穴七壯,氣海一穴七壯來治療。泄瀉裡急後重可以用灸下脘一穴七壯(在肚臍上二寸),天樞二穴七壯來治療。
痞塊不散,心中悶痛:灸大陵二穴、中脘一穴、三陰交一二穴各七壯(三陰交在踝上三寸)。
腹中寒痛,泄瀉不止:灸中脘一穴、天樞二穴、關元一穴、三陰交二穴各七壯。
請勞症已深,難治者:於癸亥日三更初,令病人平臥,以筋於兩旁腰眼點兩穴各灸七壯。
中風,六脈微遲,手足厥冷、痰涎壅盛,聲如拋鋸,服藥不效者:於氣海、丹田二穴多灸之。
腰痛:灸對臍一穴七壯之愈。或灸腎腧二穴各七壯(對臍各開一寸五分)。
喉及眼目疼痛:灸合谷二穴各七壯(在虎口兩指岐骨間)。
水腫:灸水分穴七壯(臍上一寸),氣海七壯,臍中心兩旁各開一寸五分七壯。
白話文:
胸部有硬塊消散不了,胸口闷痛,可以灸大陵穴兩側各七壯,中脘穴七壯,三陰交穴兩側各七壯(三陰交穴位於腳踝上方三寸處)。
肚子寒冷疼痛,拉肚子不停,可以灸中脘穴七壯,天樞穴兩側各七壯,關元穴七壯,三陰交穴兩側各七壯。
勞累過度導致的疾病,已經很嚴重難以治療,可以在癸亥日三更初,讓病人平躺,用艾灸針灸兩側腰眼穴各七壯。
中風,脈搏微弱遲緩,手腳冰冷,痰液阻塞,聲音嘶啞如鋸木聲,服用藥物無效,可以多灸氣海穴和丹田穴。
腰痛,可以灸對著肚臍的穴位七壯,或灸腎腧穴兩側各七壯(位於對著肚臍兩側各開一寸五分處)。
喉嚨和眼睛疼痛,可以灸合谷穴兩側各七壯(位於虎口兩指骨之間)。
水腫,可以灸水分穴七壯(位於肚臍上方一寸),氣海穴七壯,肚臍中心兩側各開一寸五分七壯。
雞爪風,手足指攣縮疼痛:灸左右膝骨兩旁小窩共四穴,各三壯。
諸弱症:灸膏盲腧穴各七壯(以指端、頸後脊骨一節至五節上,以墨點之,依脊骨向下量四寸至七節又點記之。卻兩邊斜量向上各五寸,以為左右兩穴)。
婦人氣血不足,子宮虛冷,不能成孕:灸子宮三穴各七壯(揣心坎中高骨以墨記之,用草心一條從墨記至臍中折斷,摺作七分,以四分量臍上灸之補血;三分量臍下灸之補氣。仍以臍下三分折半,正子宮穴灸之溫暖精氣受孕之所有神效)
風氣弱症灸法:令患人正身去衣,兩手伸開用粗麻線一條,以兩中指捻線頭挺直,使一人拿住勿動比數停當,然後將此線對摺齊不可長短,束在項中,掛下背心線止處是穴,以墨點記,唸咒灸之。
白話文:
雞爪風,手腳手指會攣縮疼痛:灸左右膝蓋骨兩邊的小窩,一共四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三壯。
各種虛弱症狀:灸膏盲腧穴,每個穴位灸七壯(以手指尖、頸後脊骨第一節到第五節之間,用墨點標記,沿著脊骨向下量四寸,到第七節再點記一下。然後左右兩邊斜量向上各五寸,這就是左右兩個穴位)。
女性氣血不足,子宮虛寒,無法懷孕:灸子宮三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用手摸心窩中間的高骨,用墨點標記,用一根草芯從墨點處到肚臍中間折斷,摺成七份,以四份的長度在肚臍上方灸,補血;以三分的長度在肚臍下方灸,補氣。再以肚臍下方三分的一半,也就是正子宮穴灸,溫暖精氣,有助於受孕)。
風氣虛弱症灸法:讓病人正身脫衣,雙手伸開,用一根粗麻線,用兩個中指捻住線頭挺直,讓一個人拿住線頭不要動,比好長度後,將此線對摺,長短必須一致,綁在脖子上,掛在背心線止住的地方,就是穴位,用墨點標記,唸咒灸之。
咒曰:八法神法不可輕,流傳萬古顯神功;包含天地陰陽理,治病靈功四海聞;火向天天開,向地地裂;向山山崩,向海海□;向人病除,向鬼鬼滅;火行正氣,火除邪氣,火除四時不正之氣;神火到處百病消;散血氣通靈。吾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攝□須齋戒至誠,灸之神驗,如不至誠無效。
鬼邪迷:將患者兩手大拇指相併,以綿線縛住,當甲肉相接處騎縫置艾四處,皆著火灸之。若一處不著火,雖灸弗效,此名鬼哭穴。亦治五癇呆癡及傷寒發狂。
屍厥不醒:灸百會穴七七壯,臍下氣海、丹田二穴各三百壯,自溫而蘇為止。
夢魘鬼擊:人中穴灸七壯,並灸兩腳大拇指端,離爪甲側韭葉許各七壯,此名足鬼眼。五癇癡呆及傷寒發狂,灸之皆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著古代中醫的秘術,強調八法神法的神奇功效,並包含了天地陰陽的道理,能治病救人,名聞遐邇。其中提到以火灸治療疾病的各種方法,例如鬼哭穴、百會穴、氣海、丹田、人中穴、足鬼眼等等,針對不同的病症,運用不同的穴位和灸法,以達到驅邪、通經活絡、恢復健康的功效。然而,強調施術者必須齋戒至誠,才能發揮神效,否則便會無功而返。
中風:灸丹田、氣海法在前。又有於臍中一穴名神厥穴,先用細鹽填入,上加艾炷灸至百壯即蘇。多灸更妙。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永年。若灸少,則時下雖或暫療,復恐復發難救。其中風而口眼歪斜者,如歪向右是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喎陷中二七壯;喎向左是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喎陷中二七壯,艾炷只如麥粒大。
若中而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聲如鼾,肉脫筋痛,髮直頭搖,面赤如粧,汗珠如綴者,必死,勿灸,此又是驗過一法。
撮口臍風:以小艾炷隔蒜灸臍中,候口中有艾氣即可得生。又法,臍風若成,必有青筋一道,上行至肚而生兩岔,宜灸筋頭三壯截住,若見兩岔即灸兩岔筋頭各三壯,十活八九。否則上行攻心而死矣。
白話文:
中風時,先灸丹田和氣海穴。另外,在肚臍中有一個穴位叫做神厥穴,可以用細鹽填滿,再放上艾條灸至一百壯,就能醒過來。多灸更好,如果灸到三百到五百壯,不僅能治癒疾病,還能延年益壽。如果灸得少,雖然能暫時治癒,但可能會復發難救。
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的,如果是往右邊歪,說明左側經脈中風,應該灸左側喎陷中穴二十七壯;如果是往左邊歪,說明右側經脈中風,應該灸右側喎陷中穴二十七壯,艾條要像麥粒般大小。
如果中風後出現口張開、手撒開、眼睛閉合、尿失禁、吐口水、直視、喉嚨發出鼾聲、肌肉鬆弛疼痛、頭髮直立頭部搖晃、臉色紅潤如塗了胭脂、汗珠像串珠一樣的情況,就一定是死症,不要灸了,這是經過驗證的。
臍風,可以用小艾條隔著蒜頭灸肚臍,等嘴巴裡聞到艾氣就能活過來。另外,如果臍風已經形成,肚臍上會出現一條青筋,向上延伸到腹部形成兩岔,應該灸青筋頭部三壯,截住青筋,如果出現兩岔,就灸兩岔青筋頭部各三壯,十個病人可以活八九個。否則青筋會向上攻心而死。
慢驚風:急於兩腳面陷中動處,乃太衝脈也,灸五壯或七壯。又灸百會穴五七壯,亦有得生者。其穴直取,以前後髮際折中橫取,以兩耳尖折中在頭之中心端正旋毛處是。如有雙旋及旋毛不正者,不可為準,艾炷僅如麥粒大。灸後,仍以醒脾散等藥調補收功。
鼻衄不止,多至升斗,連口並出者,名腦衄。諸藥不效。急灸上星一穴七七壯即止,永不發。或灸囟會一穴效。亦如之上星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囟會在上星後一寸,各陷中可容豆者是。又有於項後髮際兩筋間宛中穴灸三壯立止。蓋血自此入腦注鼻中,故灸此立應。其取前後髮際穴,前在兩眉中直上三寸,後在大椎直上三寸是穴。
白話文:
慢驚風:如果患者急著想要動,但雙腳卻像是陷在裡面動彈不得,這是太衝脈的問題。可以用艾灸,灸五壯或七壯。也可以灸百會穴五到七壯,有些人這樣做可以救活。百會穴的準確位置是:從前額髮際與後腦髮際交界處,向頭頂橫向取穴,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也就是頭頂正中央的旋毛處。如果頭頂有雙旋,或者旋毛位置不正,就不可用這個方法來定位。艾炷的大小應該像麥粒一樣。灸完之後,要服用像醒脾散之類的藥物來調補身體,鞏固療效。
鼻衄不止,流血量很多,甚至會流出升斗那麼多,並且從口鼻同時流出,這種情況叫做腦衄,各種藥物都不見效。可以緊急用艾灸上星穴,灸七七壯,這樣就可以止住血,並且永遠不會再犯。或者灸囟會穴也有效。上星穴的位置在鼻子的正上方,進入髮際一寸的位置,囟會穴在上星穴的後方一寸,兩個穴位都有一個可以容納豆子的凹陷。還可以在後腦勺髮際兩條筋之間的宛中穴灸三壯,也可以立即止血。這是因為血液從這裡流入腦部,然後再從鼻子流出來,所以灸這個穴位馬上就能見效。宛中穴的位置:前面在兩眉中間直上三寸,後面在大椎穴直上三寸。
若尋常鼻衄,不必艾灸,只於手之中指下節以線緊扎,左衄扎左指,右衄扎右指,兩孔俱衄則兩手並扎,自止。
鼻塞不聞香臭,名曰鼻淵。灸囪會穴二七壯至七七壯止。如未應,灸至四日漸退,七日頓愈。或灸上星穴亦效。
齒痛:隨所患左右肩尖,微近後骨中縫少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永不發。間有灸之而項或大痛者,良久自定,不必疑。
咳逆發呃:灸穴在乳下一指許,約六分,正與乳相直骨間陷中,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或云即乳房下起肉處陷中,用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或七壯,男灸左,女灸右,只一處灸,火到咳呃即定。如灸不定者,不可治矣。
白話文:
如果只是普通流鼻血,不用灸法,只要用線緊緊綁在中指的第二節,左邊鼻孔流血綁左手指,右邊鼻孔流血綁右手指,兩個鼻孔都流血就兩隻手都綁,就會自然止住。
鼻子不通聞不到香味,叫做鼻淵。灸囪會穴二十七壯到七十七壯,如果沒效,灸四天就會慢慢好,七天就徹底痊癒。或者灸上星穴也有效。
牙痛:根據疼痛的左右邊,在肩膀尖靠近後骨縫的地方,稍微舉起手臂尋找,在骨頭凹陷處灸五壯,就能永久不痛。有些人灸的時候會感到脖子或肩膀很痛,過一陣子就會好,不用擔心。
咳嗽逆氣發呃:灸穴在乳頭下方一指的地方,大約六分,正好在與乳頭垂直的骨頭間的凹陷處,女性則把乳頭當作基準,乳頭同高的位置就是穴位。有些人說就是乳房下方起肉的地方凹陷處。用艾條灸三壯或七壯,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只要灸一個地方,火一到咳嗽逆氣發呃就會止住。如果灸了還不好,就沒辦法治了。
瘰癧灸法: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肘,取肘骨尖上是穴,即肘髎也。隨所患處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如箸頭大三壯即愈。如復作再灸,不過三次永絕根。亦有兩肘尖並肩尖即肘髎與肩髃穴四處並灸者,此治瘰之秘法也。或有用隔蒜灸法,先從後發核上灸起至初發母核而止,多灸自效。
又有用蝦蟆一個去腸,置癧上,用艾照癧大小為炷,隔蝦蟆皮灸七壯或十四壯,熱氣透內方住。亦從後發核起至初發核止。如蝦蟆皮焦移不焦處於癧上灸之。有身面生癭瘤者,當瘤灸三壯即消,亦有止灸一壯,以水滴之而自去者。瘰癧灸後,用牙皂七個,殭蠶七條,瓜簍一個(連皮子切碎),五味子一歲一粒,水二鍾煎熟,加生大黃末五錢,虛人三錢,入藥汁內攪勻服。只一劑,百試百效。
白話文:
治療瘰癧的灸法是:將手背放在肩上,稍微抬起肘部,找到肘骨尖端上的穴位,也就是肘髎穴。根據患處在身體的左側或右側,分別灸左邊或右邊的肘髎穴。艾炷的大小如筷子頭般,灸三次即可痊癒。如果復發,再次灸三次便能根治。也有人會同時灸兩側肘尖和肩尖的肘髎穴與肩髃穴,這是治療瘰癧的秘法。
另外,還有用隔蒜灸法,從後發生的瘰癧開始灸,一直灸到最初發生的瘰癧位置,灸多次就能見效。
也可以用一隻去除內臟的蟾蜍,放在瘰癧上,根據瘰癧的大小製作艾炷,用蟾蜍皮隔著灸七壯或十四壯,直到熱氣滲入內部才停止。同樣地,從後發生的瘰癧開始灸,一直灸到最初發生的瘰癧位置。如果蟾蜍皮被灸焦了,就移到其他位置繼續灸。
如果身體或臉上長了癭瘤,可以用艾炷灸三壯就能消除,甚至只需灸一壯,再滴水上去,癭瘤就會自行消散。
灸完瘰癧後,用七個牙皂、七條殭蠶、一個連皮切碎的瓜簍、一粒五味子,加兩碗水煎煮,再加入五錢生大黃末(體虛的人用三錢),攪拌均勻後服用。只需服用一劑,效果百分百。
後服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生肝血為善。
積聚成痞:於十三椎下當中點墨為記,墨之兩旁各開三寸半,以指揣摸自有動處即點穴灸之,大約穴與臍乎,多灸左邊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者亦效。
又一灸痞法:用破日令患人晨起,弗飲食來就灸,一入門檻內即覆睡地上,將患人男左、女右手以草莖量其掌後橫紋,至中指根為則,後將此草從尾骶骨尖直上貼骨比量草盡處是穴,墨筆點記。乃取七枝艾葉,七人揉熟,於患人睡處頭前地上擺大壯如工字樣,又於七壯之上,每壯取其艾尖為一小壯,以灸病人穴上,余艾即一齊灸地,灸畢至日將沒時,方許吃粥。忌食生冷七日。
白話文:
服用六味地黃丸可以滋養腎水,促進肝血生成,效果很好。
如果腹部積聚成痞塊,可以在第十三節脊椎下方的中心點用墨汁做記號,記號兩側各開三寸半,用手指觸摸,找到有動感的部位,就在那裡進行艾灸。這個穴位大約與肚臍平齊,通常灸左側,或者左右兩側都灸。如果左側有病就灸右側,右側有病就灸左側,效果也很好。
還有一種灸治痞塊的方法:選在破日,讓病人清晨起床後,不准吃東西,直接來進行艾灸。一進門檻就讓病人躺在地上睡覺,如果是男性,就用草莖量左手的掌後橫紋,直到中指根部為止;如果是女性,就量右手的掌後橫紋,直到中指根部為止。然後,把這根草從尾椎骨尖端向上貼著骨頭比量,草莖盡頭的地方就是穴位,用墨筆做記號。接著,取七根艾葉,由七個人搓揉至柔軟,在地板上擺成工字型,就像工字一樣的形狀,然後在每根艾葉的頂端取一小段艾葉,用它來灸病人標記好的穴位。其他的艾葉就一起放在地上燃燒。灸完畢後,等到太陽快要落山時,病人才能喝粥。忌食生冷食物七天。
是日但換門檻,可灸數人,艾灰及患人身上灰土俱掃送十字路口棄之,往來俱不可回顧。此法不拘老幼俱可治,惟灸瘡不發者難愈。
婦人橫逆難產危在頃刻者:急於本婦右腳小指頭尖灸三壯,艾炷如小麥粒大,下火即產,如神。
腰重而痛,不可轉側,冷脾筋攣,不可屈伸者:只灸曲踿兩紋頭,左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火到內初覺疼痛,用二人於兩邊,一齊吹火至□午時,著艾至戍亥時,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神仙灸法,妙不可言。
痎瘧積塊:只於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七壯即止,此乃脾腧二穴也。不但止瘧,有泄痢,體重痰癖積聚,炎之悉效。
白話文:
今天只要換掉門檻,就可以用艾灸治療許多人。將艾灰和病人身上的灰土一起掃到十字路口丟棄,來回路上都不可以回頭看。這個方法不分老幼都可以治療,只有灸過的瘡口沒有發出來的,就比較難治癒。
婦女生產時遇到困難,情況危急,馬上就要生了:趕緊在她右腳小指尖灸三壯,艾炷的大小像小麥粒一樣,點燃後馬上就會生孩子,就像神蹟一樣。
腰部沉重疼痛,不能翻身,脾臟受寒筋脈攣縮,不能彎曲伸展的:只要灸曲踿穴兩條紋路的頂端,左右各四處,每處灸三壯,每次灸一腳用兩團艾火同時點燃,艾火燒到裡面開始感到疼痛,用兩個人在兩邊同時吹火,一直吹到午時,艾灸到晚上戌亥時,內臟就會自動上下移動或翻滾,聲音像打雷一樣,病就會馬上痊癒。這是神仙的灸法,妙不可言。
瘧疾積塊:只要在第十一節脊椎下方兩側,相距各一寸五分的地方灸七壯即可,這是脾腧穴。不只是治療瘧疾,還有泄瀉、身體沉重、痰濕積聚等病,灸這個穴位都有很好的效果。
霍亂吐瀉,四肢厥冷,脈沉欲絕者,又幹霍亂,俗名攪腸沙者死在須臾;急用細白鹽填滿臍中,以艾灸臍上七壯,患者立蘇。
噎膈翻胃:灸法以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條直伸其手柱杖在地,手與肩平,其肩上自有一窩,名肩並穴,灸三壯,十愈八九。
陰症腹痛,面色青慘,或口禁失音,四肢厥冷或大吐大瀉,脈微欲絕,痛極頻危者:於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二寸,丹田穴三寸,關元穴各灸二七壯即愈。如玉莖縮入,死在須臾者,將莖捉定,用艾炷如綠豆大於龜頭、馬口灸三壯,其莖即出。若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灸如上法可生。倘灸而不汗、不溫、不省者亦死。
白話文:
霍亂導致嘔吐腹瀉,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幾乎要斷氣,這叫做「乾霍亂」,俗稱「攪腸沙」,十分危急,很快就會死亡。緊急情況下,可以用細白鹽填滿肚臍,然後用艾灸在肚臍上灸七壯,患者就能馬上恢復。
噎膈翻胃:艾灸的方法是,男性左側,女性右側,拿一根棍子直直地伸到患病的手臂,撐在地面上,讓手與肩膀保持水平,肩膀上就會有一個凹陷,叫做肩並穴,灸三壯,十個人中有八九個人可以痊癒。
陰症導致的腹痛,面色蒼白,可能口不能言,四肢冰冷,或者大量嘔吐腹瀉,脈搏微弱幾乎要斷氣,疼痛劇烈,情況十分危急:在肚臍下一寸五分處是氣海穴,兩寸處是丹田穴,三寸處是關元穴,每個穴位灸二十七壯,就能痊癒。如果陰莖縮回,很快就會死亡,要抓住陰莖,用綠豆大小的艾炷灸在龜頭上,灸三壯,陰莖就會伸出來。如果肚臍下方突然劇痛,人中發黑,大多數會死亡,用上述方法灸治可以救活。如果灸治後沒有出汗、沒有溫暖、沒有清醒,也還是會死亡。
腸風便血:量臍心與脊骨相平,於脊骨上灸七壯即止。如再發再灸七壯,永不發。然須按脊骨高突之處痠疼者是穴,方可於上灸之。至於吐血、衄血,百治不止者,灸即除根,一切血症皆可灸。
夢遺精滑:於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與臍平處,以指按之痠疼者是,名腎腧穴,灸以患者年紀為壯數立效。
久瀉脫肛:灸百會穴數十壯即愈。又有洞泄寒中一症,灸水分穴一百餘壯愈。
血氣偏墜:令患者合口用淨草一莖橫量其口,以齊兩角為一則,摺斷再照此加以二則,共是三則,屈成三角。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兩旁。當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兩角俱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三七壯即安。又法,於關元穴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
白話文:
腸風便血時,找到脊椎骨突出的地方,感覺痠痛的位置就是穴位,在上面灸七壯就能止血。如果再次出血,再灸七壯,便可永久不發。吐血、鼻出血等各種出血症狀,灸治都能根除。
夢遺精滑的患者,在第十四節椎骨下方兩側,離脊椎骨各一寸五分,與肚臍平行的位置,用手指按壓會感到痠痛,這就是腎俞穴。灸治時,以患者的年齡作為灸壯的次數,便可見效。
久瀉脫肛的患者,灸百會穴數十壯就能痊癒。對於寒氣入侵導致的洞泄症,灸水分穴一百多壯即可治愈。
血氣下垂的患者,用一根乾淨的草莖橫量口部,以兩邊嘴角齊平為一則,折斷後再照此量取兩則,共計三則,折成三角形。將一角放在肚臍中央,兩角放在肚臍兩側,兩角處就是穴位。左邊患病灸右邊,右邊患病灸左邊,左右兩邊都患病就灸兩個角。艾炷像麥粒大小,灸十四壯或三十七壯即可緩解。另外,在關元穴兩側,距離各三寸的青脈上灸七壯也能治愈。
臍痛瀉溏或男婦泄利日久,水腫臌脹,腸中雷鳴與小兒奶利不絕者:俱灸濟乳中神厥一穴,三七壯即愈。又一人,年逾半百,左手無力,亦灸此穴百壯,而力頓生。
肛門外痔:先以槐柳枝煎湯洗過後,用壯盛男子篦下頭垢捻成小餅,約厚一分置痔上痛處,用艾火乾薑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而散。若有二三個者,過三五日照依前法,逐一灸之,俱驗。有人患痔如胡瓜貫於腸頭,其熱如火,用槐柳枝煎湯洗過,於患上一灸三五壯,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大轉瀉血穢並出而安。
便毒:用薄篾一條,隨其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手掌盡處橫紋量起通三節,至指尖肉盡處為則截斷,卻將此蔑於手腕橫紋量起,引篾向臂當中蔑盡處是穴。用艾炷如麥粒大灸三壯,腫散痛止即安。如少年患此與下疳者,後多變為楊梅瘡,若於初起一瘡且痛且癢處灸三五壯,去其瘡母,即不再發,屢驗。
白話文:
肚子痛、拉肚子,或是男性女性长期尿频,伴随水肿、腹胀、肠鸣,或是小儿奶水不断,都可以灸济乳中神厥穴,灸三到七壮就能痊愈。还有一个人,年过五十,左手无力,也灸这个穴位一百壮,手劲就恢复了。
肛门外痔,先用槐柳枝煎汤清洗,然后用壮年男子篦下的头垢搓成小饼,约厚一分,敷在痔疮痛处,用艾火灸干姜三壮,黄水就会流出来,痔疮就会消散。如果有两三个痔疮,隔三五天再按照相同方法,逐一灸之,效果都很好。有人患痔疮如黄瓜贯穿肠头,热如火,用槐柳枝煎汤清洗后,在患处灸三到五壮,感觉一股热气进入肠中,便大便排出血污,就恢复正常了。
便毒,用薄篾一条,根据患病的左右手量中指,从手掌尽处横纹量起,通三节,至指尖肉尽处截断,再将此篾于手腕横纹量起,引篾向臂当中蔑尽处,就是穴位。用艾炷如麦粒大灸三壮,肿消痛止就痊愈了。如果少年患此病,并伴有下疳,日后多会变成杨梅疮,若在初起一疮且痛且痒处灸三到五壮,去掉其疮母,就不会再发作,屡试不爽。
痘疔:隔蒜灸之。若毒盛不知痛者,不用隔蒜,就當著肉灸之。務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若灸後瘡頭紅腫發焮,仍挑出毒血,繼以艾火尤好。如或挑破而不痛,不出血或吮出血而吐於水中色黑者不治。痘癰初起未成膿時,即於毒上隔蒜灸之亦可消散。
破傷風:用胡桃殼半邊挖空,將野外幹人糞填滿,仍以榆白皮一片刺十餘孔掩殼之口,合在傷處,以大艾炷於殼上灸二七壯,偏身汗出,其人大困即愈。其風犬咬傷亦照此法灸之,或著肉灸五七壯亦可。一方,用白芷、蟬蛻等分為末,黃酒調下,外以槐白皮置傷處灸之。孫真人曰:春末夏初狗多發狂,被其咬者無出於灸,其法先就咬處牙痕上灸之,一日灸三壯,灸至一百一十日乃止。宜常食韭菜,永不再發。
白話文:
痘疔:如果病情嚴重到患者不感覺疼痛,則不必隔蒜灸,直接在皮膚上灸。灸的原則是直到患者感到疼痛為止,若灸後出現疹子紅腫,應挑出毒素和血液,並繼續用艾火灸。如果在挑破疹子後沒有感到疼痛,沒有出血或者血液呈黑色,就不必治療。當疹子剛開始形成但尚未化膿時,使用隔蒜灸可以消除疹子。
破傷風:取一半核桃殼挖空,填充野外乾燥的人的糞便,再用一片榆樹的白色樹皮戳上數十個孔,蓋住核桃殼的開口,放在傷口上,用一大片艾葉灸二七壯(約為21次),直到身體的一側出汗,病人會感到疲倦但痊癒。如果被狗咬傷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灸傷口,或者直接在皮膚上灸五七壯(約為35次)也有效果。另一個方法是將白芷和蟬蛻按比例研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和服用,然後在外用槐樹的白色樹皮灸傷口。孫真人說,春天末期夏天初期狗最容易發狂,被狗咬傷的人可以用灸療來治療,首先在咬傷處的牙齒痕跡上灸三次,每天灸一次,直到第一百一十天停止。應該經常食用韭菜,這樣可以防止再次發病。
瘡久成漏:用大附子以溫水泡透,切作二三分厚片,至漏孔上,以艾灸之,隔二三日再灸,不三五次,自然肌肉長滿。亦有用麥面、硫磺、大蒜三物搗爛,捻作三分厚餅子置患處,灸三七壯,每三壯一易餅子,四五日後再灸一次,無弗效者。又有用蠐螬蟲剪去兩頭置瘡口。以艾灸七壯,一壯一枚,不過七枚即愈。
如無此蟲,以淨土水和餅,或江西淡豆豉為末,唾和作餅置瘡上灸之皆可。干則再和。
凍瘡每冬必發:用野外淨土曬乾,以大蒜同搗如泥捻作餅子如錢厚,置瘡口灸之,干則另換,不問壯數,直至瘡覺痛癢,然後口合漿水吐瘡上,用雞翎作刷子於瘡上洗刷,庶肌肉不致損傷,洗畢軟帛拭乾,以木香、檳榔各二錢,黃連四錢為細末摻之。或以蠟油調敷瘡口,生肌甚速。
白話文:
長期潰爛的傷口可以用泡軟切片的大附子放在傷口上用艾灸,每隔兩三天灸一次,反覆幾次就能讓肉長回來。也可以用麥麵、硫磺、大蒜混合搗成餅狀,放在傷口上灸,每灸三七壯就換一次餅,四五天後再灸一次,效果很好。還可以用剪掉頭尾的蠐螬蟲放在傷口上,用艾灸七壯,就能痊癒。如果沒有蠐螬蟲,可以用淨土水和麵或淡豆豉粉加口水做成餅狀放在傷口上灸,乾了就再加點水和一下。
冬天容易凍傷的人,可以用曬乾的淨土和蒜泥混合成餅狀,放在傷口上灸,乾了就換新的,一直灸到傷口發熱發癢,然後用漿水洗刷傷口,再用木香、檳榔、黃連粉末敷在傷口上,或者用蠟油塗抹傷口,都可以快速生肌。
肩冷生風,中風人臂骨脫臼,不與肩相連接,多有醫治不痊者:要知才覺肩上冷疼,必先灸肩髃、環跳二穴。肩髃屬手陽明大腸經,在肩端兩骨肩陷中,舉臂取之,有陷處是穴,灸七壯。若風盛者,灸二七壯。環跳穴屬足少陽膽經,在髀樞碾子骨後宛宛中,側臥踡上足伸下足取之,灸五十壯。
蛇咬傷:用獨蒜切片置咬處以艾灸之,二艾換一蒜片至五十餘壯,痛自定,而毒自消矣。
癲癇:俟其發時,將患者兩手大拇指並以綿線縛住,當兩指騎縫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名手鬼眼穴,灸七壯。又一穴在兩足大拇指亦與取手穴同是,名足鬼眼穴,灸之大效。
白話文:
肩膀冰冷容易導致風寒入侵,中風患者常有手臂脫臼、無法與肩膀相連的情況,很多治療都無法痊癒。要了解肩膀疼痛的原因,必須先灸肩髃、環跳兩個穴位。肩髃位於手陽明大腸經,在肩端兩骨的肩窩處,舉起手臂便可找到,凹陷處就是穴位,灸七壯。如果風寒較盛,則灸二七壯。環跳穴位於足少陽膽經,在髖骨後方、骨頭邊緣的凹陷處,側臥屈起上腿、伸直下腿便可找到,灸五十壯。
蛇咬傷可用獨蒜切片,放在咬傷處以艾灸,兩根艾條換一次蒜片,灸五十多壯,疼痛就會消失,毒素也會消散。
癲癇發作時,將患者的兩隻大拇指並攏,用棉線綁住,在兩指縫隙中,指甲角的地方,找到像韭菜葉一樣的地方,稱為手鬼眼穴,灸七壯。另一個穴位位於兩隻腳的大拇指上,取穴方法與手鬼眼穴相同,稱為足鬼眼穴,灸此穴也有很大效果。
男子魚嗣者:用艾一團,以鹽填滿臍眼,卻於鹽上隨鹽大小做艾丸灸之,如痛即換鹽,灸至艾盡力度,一日灸不完則二日、三日灸之最效。
婦人如欲不生子者、於濟下二寸石門穴(一名丹田穴)灸二七壯至百壯止,終身不孕。
癰疽發背:用濕紙搭在腫處,看有一點先乾者,即是瘡頭。用大獨蒜切作一分厚片,置疽頂,以艾於蒜上灸之,每三壯一換其蒜。亦有背上初發赤腫,中間有黃如小粟米一粒或一片者,尤宜隔蒜灸之。書云:外形如粟內可容殼,外壯如錢,里可著拳,慎勿視為微小致成莫大之患。
設或瘡頭開大,則以獨蒜十餘個,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錢,同搗成膏,照患處大小拍作薄餅置毒上鋪艾灸之。務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乃止。大率毒發一二日者十灸十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過七日則雖灸不能散矣。
白話文:
男人想要生孩子,可以取艾草一團,用鹽填滿肚臍眼,然後在鹽上面用大小與鹽相同的艾草團灸之,如果感到疼痛就換鹽,一直灸到艾草燃盡,如果一天灸不完,就分兩天或三天灸,效果最佳。
女人如果想要不生孩子,可以在腹部下二寸的石門穴(也叫做丹田穴)灸二十七壮至一百壯,終身都不会懷孕。
患有癰疽发背的,可以用湿纸搭在腫胀的地方,觀察哪個地方先乾燥,那就是瘡頭。用大蒜切成一分厚的片,放在瘡頭上,用艾草灸之,每灸三壯就換一次蒜片。如果背上刚开始出现红肿,中间有像小米粒大小的黄色东西,更适合隔着蒜片灸。古籍記載,外形像粟米,内部可以容納壳,外围像錢幣,内部可以容納拳頭,切勿輕視,小心发展成大病。
如果瘡頭已經張開,就用十多个大蒜,半合淡豆豉,两钱乳香,一起搗碎成膏状,根据患處的大小做成薄餅,敷在患处,上面铺艾草灸之。一定要灸到疼痛的地方不痛为止,不痛的地方灸到感觉到痛为止。一般来说,毒发一两天的人灸十次就能痊愈,三四天的人灸六七次就能痊愈,五六天的人灸三四次就能痊愈,超过七天,即使灸也无法消散了。
療瘡:灸如前法,甚則以蒜膏塗四圍,只露腫頂著肉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者難愈,更宜多灸百壯,無弗愈者。有腫紅絲疔,若生於兩足多有紅絲至膝。生於兩手多有紅絲至心,生於唇面多有紅絲入喉,宜細視之。若到過膝、過心、過喉則毒勢已盛,便為難治,急用外挑破絲脈或針瘡頭並四畔,多出惡血,令泄其毒,方可望生。間有無他病症,忽然暴死者,急以燈照其遍身,如有小瘡即是疔毒,宜速灸之。
若灸後而有焮痛至一宿者,乃是火氣下徹,其腫內熱氣被火導之,隨火而出也。如灸隨多畢竟不痛、不起發、不作膿者,是謂為陽症,不治。又有疔患於足或足指間,重而潰者至於脫節,是名脫疽。亦有患於手及手指間,若色黑不痛不潰者,不治。色赤作痛自潰者,亦隔蒜灸之,內服托裡之劑,庶少收功。
白話文:
治療瘡瘍,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在瘡周圍塗抹蒜膏,只露出腫頂的肉來灸,直到灸到爆開為止。如果灸了不爆開,就難以治癒,應該多灸幾百壯,沒有不治癒的。如果出現紅腫絲狀的疔瘡,長在雙腳上的,通常會有紅絲蔓延到膝蓋;長在雙手的,通常會有紅絲蔓延到心臟;長在唇面上的,通常會有紅絲蔓延到喉嚨,要仔細觀察。如果紅絲蔓延到膝蓋、心臟或喉嚨,就表示毒性已經很強,治療起來就很困難。應該立刻用針挑破紅絲脈,或者針刺瘡頭和周圍,讓惡血流出來,排出毒素,才能期望治癒。有時有些人沒有其他病症,突然暴斃,可以用燈光照射全身,如果發現有小瘡,那就是疔毒,應該趕緊用艾灸。
如果灸完之後,疼痛持續了一整夜,就表示火氣下降,腫內熱氣被火引導出來,隨著火氣排出。如果灸完之後,無論灸多少次都不會痛、不發熱、不化膿,那就是陽症,無法治療。還有一種情況,疔瘡長在腳上或腳趾之間,嚴重潰爛,甚至導致骨頭脫落,叫做脫疽。也有一些情況,疔瘡長在手或手指之間,如果顏色黑,不痛不潰爛,就無法治療。如果顏色紅,疼痛,自己潰爛,可以隔著蒜頭灸,並且服用內服藥物,希望能略有成效。
巢元方云:脫疽其壯赤黑者死,不赤黑不死。又云:發於尻尾,名曰脫疽,若不急治便通洞一身,十日死。於此見疔疽之生於下部者,藥難導達,危急殊甚。孫真人云:在內則割,在指則截,寧傷遺體異可延生。若舍此而用攻毒之劑,先壞胃氣,毒惡乘虛黑黯延上,雖有聖手療,無及矣。
故必以隔蒜灸法為第一。
取穴法
凡取穴分寸當用同身寸法,以患者男左女右手屈其中指。用稻杆心一條,量指中間一節,兩頭橫紋尖處即是,同身一寸截斷為則寸,著多者照此加之,或橫或直寸法皆同。惟頭部,橫寸以眼內眥角至外眥角為一寸耳。
白話文:
巢元方曾言:脈象呈紅黑的脫疽,若是這樣的情況,病者必死;反之,如果脈象既非紅亦非黑,則病者有可能會活著。他又進一步指出,如果脫疽發作於臀部與尾椎之間,即為「脫疽」。若不及時治療,它會迅速蔓延全身,預計十天後就會死亡。由此可知,下部出現的疔疽,藥物難以有效治療,情況十分危急。孫真人曾經說過,對於內部的療程應進行手術,對於手指的療程則應截除。即使傷及遺體,也要優先維護生命。如果放棄這兩種方法,轉而使用攻毒藥物,會先傷害胃氣,使毒素趁虛而入,導致病情加重。即使有高明的醫生來治療,也可能無能為力。
因此,必須以隔蒜灸法作為首選療法。
取穴法
在取穴時,應使用同身寸法,以患者男性左手、女性右手屈曲其中指為參考。取一根稻草心,量度手指中間一節的長度,從兩端的橫紋尖端開始測量,以此為單位,定義為「一寸」。如需要更多的尺寸,可以按照這個比例加長,橫向或縱向的尺寸計算方式都相同。唯有在頭部,以眼睛內角到外角的距離定義為「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