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二 (7)
卷二 (7)
1. 痰
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嗽、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怖為寒熱,痛腫為痞隔、為壅塞,或胸脅間轆轆有聲,或背心一片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飲所致。或因脾胃虛弱不能攝肺金,或為四氣七情所幹,氣壅痰聚而然也。善治疾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
治疾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也。凡奇怪之症人所不識者皆當作痰治。
二陳湯,此治痰要藥也。上、中、下一身之痰通治。
橘紅一兩,半夏(泡)五錢,甘草二錢,生薑,茯苓五錢
水煎服。痰清屬寒,倍加半夏。食積痰,加神麯、麥芽、山楂。濕痰多見倦怠軟弱,加白朮、蒼朮。風痰加南星、白附、片芩。中氣不足加參、術。火動其痰必眩暈、嘈雜,加山梔子、黃芩、黃連。內傷夾痰加參、耆、白朮,用薑汁傳送。虛甚加竹瀝。脾虛宜清中氣以運痰降火,加白朮,用升麻提起。
痰在脅下加白芥子以行之。痰在四肢加竹瀝。痰在皮裡膜外加白芥子、薑汁、竹瀝以導之。氣實者用荊瀝。
治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蔞、香附、五倍子作丸服。
治熱痰,用青黛、黃連、青礞石作丸服最捷。
定喘化痰湯
紫蘇子(炒研)一錢,半夏(湯泡七次)七分,甘草三分,白果五枚(去殼微炒),前胡,杏仁(炒去皮尖),栝蔞仁(研),白茯苓,陳皮(去白),桑皮(炒)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去渣食遠溫服。
藿香正氣散,治胸中寒痰並瘧後寒痰。(方見傷寒門)
潤下丸,降痰。
廣陳皮一斤四兩洗淨,好鹽四兩同入水煮用,宜適中不可過多,不可不及。約煮鹽味入藥得所為度,取出候乾,仍切小片炒燥為末,入炙甘草末四兩和勻,酒糊丸,綠豆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清茶下。
加味潤下丸,降痰最效。
橘紅半斤(將鹽五錢水化拌勻,以水煮乾為度),南星(滾湯泡),半夏(滾湯泡俱仍以鹽煮),黃芩,黃連,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白滾湯下。
一方,用雪梨一枚,帶蒂,切蓋將瓤挖去,入川椒,每歲一粒,蓋定。外以紙包八九層,水濕入灰火煨半日,紙焦梨熟為度,取開採熱食之。
王隱君滾痰丸
括曰:甑里翻身甲掛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稱,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另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症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
大黃(酒蒸),黃芩(酒洗)各八兩,沉香五錢,礞石
一兩(捶碎,焰硝一兩同入砂罐內,瓦蓋,鐵線束,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色如黃金者佳)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量人虛實加減。臨臥食後茶清、溫水任下。一方用硃砂二兩為衣。
白話文:
凡是痰引起的疾病,會出現喘息、咳嗽、嘔吐、腹瀉、眩暈、昏厥等症狀。還可能感到心裡煩躁、心悸、驚恐不安,發冷發熱,疼痛腫脹,胸腹痞塞、呼吸不暢。有時胸脅間會發出轆轆的聲音,有時背部會像冰一樣冰冷,有時四肢會麻木不仁,這些都是痰飲造成的。有時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將肺氣納入,有時是因為情緒波動或外感邪氣,導致氣機不暢,痰液凝聚。
善於治療疾病的醫生,不會直接治療痰,而是會先調理氣機。當氣機順暢時,全身的津液也會隨著氣機而運行正常。
治療疾病的方法是強化脾土的功能,使脾的濕氣乾燥,這才是治本的方法。凡是遇到奇怪的、難以辨識的症狀,都應該從痰的角度來治療。
「二陳湯」是治療痰的重要方劑,可以治療全身各部位的痰。
藥材包括:橘紅一兩,半夏(泡製過)五錢,甘草二錢,生薑,茯苓五錢。
用水煎服。如果痰液清稀屬寒,應加倍半夏的用量。如果是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痰,可加入神麴、麥芽、山楂。如果是濕痰,常見疲倦乏力,可加入白朮、蒼朮。如果是風痰,可加入南星、白附、片芩。如果中氣不足,可加入人參、白朮。如果痰因火邪而動,必會出現眩暈、心煩,可加入山梔子、黃芩、黃連。如果是因內傷夾雜痰,可加入人參、黃耆、白朮,並用薑汁送服。如果虛弱嚴重,可加入竹瀝。如果脾虛,宜清中氣以運化痰液、降火,可加入白朮,並用升麻來提升氣機。
如果痰在脅下,可加入白芥子來疏導。如果痰在四肢,可加入竹瀝。如果痰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可加入白芥子、薑汁、竹瀝來引導。如果氣機強盛,可使用荊瀝。
治療老痰,可使用海石、半夏、栝蔞、香附、五倍子製成藥丸服用。
治療熱痰,可使用青黛、黃連、青礞石製成藥丸,效果最快。
「定喘化痰湯」的藥材包括:紫蘇子(炒過研磨)一錢,半夏(用開水泡七次)七分,甘草三分,白果五枚(去殼微炒),前胡,杏仁(炒過,去皮尖),栝蔞仁(研磨),白茯苓,陳皮(去白),桑白皮(炒過)各一錢。
用水二碗,加薑三片,煎煮成一碗,去渣,飯後溫服。
「藿香正氣散」可以治療胸中的寒痰以及瘧疾後的寒痰。(方子在《傷寒論》中)
「潤下丸」可以降痰。
選用廣陳皮一斤四兩,洗淨,加入好鹽四兩,一起放入水中煮。鹽的用量要適中,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以鹽味入藥為度。取出晒乾,切成小片炒燥磨成粉,加入炙甘草粉四兩混合均勻,用酒調製成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不拘時,用清茶送服。
「加味潤下丸」降痰效果最好。
藥材包括:橘紅半斤(將鹽五錢溶於水拌勻,用水煮乾為度),南星(用滾水泡過),半夏(用滾水泡過,都用鹽水煮過),黃芩,黃連,甘草各一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蒸熟的餅做成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另外一個方法:選用雪梨一個,連蒂,切開梨蓋,挖去梨肉,加入川椒,每歲一顆,蓋上梨蓋。外面用八九層紙包好,用水打濕,放入灰火中煨半天,直到紙焦梨熟為度。取出後趁熱食用。
「王隱君滾痰丸」的配方是:藥材經炮製後,形如黃金,所以說「甑里翻身甲掛金」。此方歷史悠久,至今還在沿用,因此說「於今頭戴草堂深」。如果遇到需要配製此藥的人,就按配方取藥,因此說「相逢二八求斤稱」。硝煅後的青礞石,份量要加倍,使其重量足夠,因此說「硝煅青礞倍若沉」。總共十七兩半的藥材,用水製成藥丸,因此說「十七兩中另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此藥對治療各種奇怪的疾病都有效,因此說「千般怪症如神效」。但此藥瀉下作用強,不宜長期服用,因此說「水瀉雙身卻不任」。
藥材包括:大黃(用酒蒸過),黃芩(用酒洗過)各八兩,沉香五錢,礞石一兩(捶碎,與焰硝一兩一同放入砂罐中,用瓦片蓋好,用鐵絲捆緊,用鹽泥封固晒乾,用火煅紅,冷卻後取出,顏色如黃金的為佳)。
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根據個人體質虛實酌情增減。臨睡或飯後用茶水或溫水送服。有的方子會用硃砂二兩作為藥丸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