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1)
卷四 (1)
1. 癰疽
只是熱勝血,陰陽相滯而生,人中年以後不宜有此病。
真人活命飲,治一切癰疽腫毒。
穿山甲三片(切碎,蛤粉炒),天花粉,甘草節,乳香,白芷,赤芍,貝母(各一錢),防風(七分),沒藥,皂角刺(各五分),當歸尾(酒洗),陳皮(各一錢半),金銀花(三錢)
白話文:
這方子叫「真人活命飲」,專治各種癰疽腫毒。它由穿山甲、天花粉、甘草節、乳香、白芷、赤芍、貝母、防風、沒藥、皂角刺、當歸尾、陳皮、金銀花等藥材組成,其中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尾等需要特別處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熱盛血瘀,陰陽失調導致的病症,中年以後的人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
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加瓜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如疔瘡加紫河車草三錢作一帖,用老酒鍾半煎一鍾,溫服。煎法:須用大瓦器以紙封口,勿令泄氣。服時須辨症上下飢飽服之,能飲酒者再飲數杯。忌酸物、鐵器。此劑宜服於未潰之先。
治癰疽神方
豬蹄湯,用肥牙豬後蹄一隻約二斤半,不用鹽,井花水入大瓦罐煨爛,取出著鹽少許與病者下飯,其湯吹去面上油,以鵝翎蘸洗患處,不住手洗,令瘡知腥氣易潰。洗畢,以抿子塗麥飯石膏,但有紅暈處盡塗之。
白話文:
背部患處以皂角刺为主药;腹部患處以白芷为主药;胸部患處加瓜蔞仁两钱;四肢患處以金银花为主药;若患疔疮,再加紫河车草三钱,共煎一帖,用老酒半碗煎至一碗,温热服用。煎药时须用大瓦器,用纸封口,不可泄气。服用时须根据症状,在饭前饭后服药,能饮酒者可再饮数杯。忌食酸性食物,不可使用铁器。此药方宜在疮疡未溃之前服用。
治疗痈疽的特效药方:
用肥猪后蹄一只,约重二斤半,不放盐,用井水放入大瓦罐中煨烂,取出后加少许盐,让病人下饭食用。将汤汁中的油去除,用鹅毛蘸取汤汁洗患处,不停地洗,让疮疡闻到腥味,更容易溃烂。洗完后,用抿子涂抹麦饭石膏,凡是有红晕的地方都要涂抹。
麥飯石膏
白麥飯石(二兩,有小如鵝卵石者,有大如鵝卵石者,其色有青黑紅白點相間,惟鬆脆為佳,一捶即碎者是),白蘞(一兩),鹿角灰(四兩)
以大火煅麥飯石今紅,用陳米醋淬十二次,將清水洗淨,焙乾為極細末;白蘞去皮,為末;鹿角用新者,東流水浸三日,一日一換,三日後火煅,煙將盡急入磁罐內布包,以糍粑一團急急封固存性,冷定取出,石臼中杵為末,陳米醋調勻如稀醬,用文武火熬,槐枝不住手攪,俟藥起魚眼泡即取出,入大磁碗封固,置水中出火氣一日夜。
白話文:
取白麥飯石二兩,大小不一,顏色呈青黑紅白點相間,質地鬆脆易碎,用大火煅燒至紅色,再用陳米醋淬洗十二次,清水洗淨,焙乾磨成極細粉末。白蘞去皮磨成粉末。鹿角取新鮮的,用東流水浸泡三日,每天換水一次,三日後用火煅燒,煙將盡時迅速放入磁罐內用布包裹,用糍粑封固,冷卻後取出,在石臼中搗成粉末。用陳米醋調勻成稀醬狀,文武火熬煮,不斷攪拌,待藥液起魚眼泡時即可取出,放入大磁碗中封固,浸泡在水中去除火氣,放置一晝夜。
先將豬蹄湯洗,以抿子挑此膏塗患處,中留一孔,一日一換,令膿水盡出陳肉腐落,瘡內黑物如蝌蚪子者一一脫下不留一顆,然後用神異膏。若黑子不盡則餘毒未除,數年再發。
神異膏
玄參,全蛇蛻(鹽水洗,焙乾),男子發(洗淨,各五錢),杏仁(一兩,去皮尖),黃耆(三兩),露蜂房(有小蜂多者,一兩),黃丹(水飛過,六兩)
白話文:
先把豬蹄湯洗淨,用抿子挑出豬蹄上的膏塗在患處,中間留一個孔,一天換一次,讓膿水完全流出,腐肉脫落。瘡口裡黑色的東西像蝌蚪一樣的,要全部脫落,不留一顆,然後再用神異膏。如果黑色的東西沒有全部脫落,就說明毒素沒有完全清除,幾年後還會復發。
神異膏的成分是:玄參、完整的蛇蛻(用鹽水洗淨,烘乾)、男人的頭髮(洗淨,各五錢)、杏仁(一兩,去皮尖)、黃芪(三兩)、露蜂房(有小蜂多者,一兩)、黃丹(用水飛過,六兩)。
麻油一斤,先入發熬化盡即入杏仁,熬黑色後下玄參、黃耆,慢火熬一、二時取起,冷半時火力稍息,旋入蜂房、蛇蛻,用槐枝急攪,卻移於火上不住手攪,慢火再熬紫黃色,用布濾過,下黃丹急攪片時,又移上火熬,不住手攪成膏,傾入水中三日出火毒,日日換水。
神效托裡散,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作疼痛,增寒壯熱,不問老幼虛弱人並治之。
忍冬草(去梗),黃耆(各五兩),當歸(五兩二錢),甘草(炙,八錢)
白話文:
取麻油一斤,先將其熬化,然後加入杏仁,熬至黑色後再放入玄參和黃耆,慢火熬煮一到兩個時辰後取出,冷卻半個時辰,火力稍微減弱,接著加入蜂房和蛇蛻,用槐枝快速攪拌,然後移回火上不停攪拌,慢火熬至紫黃色,用布過濾,加入黃丹快速攪拌片刻,再次移回火上熬煮,不停攪拌,熬成膏狀,倒入水中浸泡三日以去除火毒,每日換水。此藥方名為「托裡散」,功效神奇,主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腫脹疼痛、發熱發寒,不論老幼虛弱者皆可服用。
配料:忍冬草(去梗),黃耆(各五兩),當歸(五兩二錢),甘草(炙,八錢)。
為細末。每服二錢,酒二鍾煎一鍾。病上食後服,病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留滓外敷。未成內消,已成即潰。
人參敗毒散,治癰疽焮赤腫毒。(方見傷寒門)。
陰陽黃,治發背癰疽、疔瘡惡癤、一切無名惡瘡腫毒焮熱疼痛,初起未潰者。
錦紋大黃不拘多少(一半火煨熟,一半生用),甘草節等分
為細末。每服一匙,空心溫酒調下一、二服,疏利為度。
內托復煎散,焮腫於外,根盤不深。形症在外而其脈浮者,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於內急宜服之。托裡健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兩鍾酒煎成一鍾。如果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如果病在下半身,飯前服用。服用後過一會兒再服用一次,藥渣可以留下來外敷。還沒化膿消散的,服藥後就會化膿;已經化膿的,則會加速化膿。
人參敗毒散,用來治療癰疽、焮赤腫毒。(此方見於傷寒門)。
陰陽黃,用來治療發背癰疽、疔瘡惡癤、一切無名惡瘡腫毒焮熱疼痛,初期未潰者。
將錦紋大黃(不論多少,一半用火煨熟,一半生用)和甘草節等量
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匙,空腹用溫酒調服一至兩次,以通暢為度。
內托復煎散,用來治療焮腫在外部,根部不深的病症。如果症狀在外,脈象浮,表示病在皮肉,不是氣盛,就是會很快向內發展,應該立即服用此方。此方可以托裡健胃。
地骨皮,黃芩,茯苓,芍藥,人參,黃耆,白朮,桂甘草,防己,當歸(各一兩),防風(二兩)
先以蒼朮一斤,水五升煎三升,去朮入前藥再煎至三、四盞,取出清汁分三、四次終日飲之。如未已,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秘、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及煩熱已退,仍與此散,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內傷也。
白話文:
取地骨皮、黃芩、茯苓、芍藥、人參、黃耆、白朮、桂甘草、防己、當歸各一兩,防風二兩。先用蒼朮一斤,水五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蒼朮,再加入上述藥材煎煮至三、四盞,取其清汁分三次或四次於一天內飲用。若症狀未消,可再煎煮半份藥量服用。若出現大便秘結、煩熱,可少服黃連湯。若輕微腹瀉及煩熱消退,則繼續服用此散劑,使營衛氣血運行通暢,避免邪氣內侵。
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藥酒神方
天花粉(一兩,新鮮者),甘草節(二錢),皂角刺(三錢),乳香(豆大者,五粒)
先炒皂角刺,後入三味共炒,以乳香氣透為度,下無灰老酒三碗,煮至一碗,去渣。隨毒上下飢飽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已潰者不必服。
槐花酒,治發背、疔瘡、腫毒,不問已成未成,但焮痛者並治。
槐花四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鍾半,前十餘沸,去渣熱服。一、二服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愈。
忍冬酒,治癰疽發背、婦人乳癰初發者。
白話文:
治療癰疽發背和各種腫毒的藥酒秘方:
取天花粉一兩(新鮮的),甘草節二錢,皂角刺三錢,乳香(豆子大小的,五粒)。
首先炒皂角刺,然後加入其他三味藥一起炒,以乳香的味道滲透出來為度,加入無灰老酒三碗,煮至一碗,去掉渣滓。根據毒氣的部位和患者的飢飽程度服用。尚未成形的毒氣就會散去,已經成形的毒氣就會潰爛,已經潰爛的就不需要再服用了。
槐花酒可以治療發背、疔瘡、腫毒,不論是否已經成形,只要是紅腫疼痛的都可以治療。
取槐花四兩炒至微黃,趁熱加入酒二鍾半,煮沸十餘次,去掉渣滓,趁熱服用。一到兩次服用,尚未成形的毒氣就會消散,已經成形的毒氣就會痊癒。
忍冬酒可以治療癰疽發背、婦女乳癰初發者。
忍冬藤(五兩,捶碎),生甘草節(一兩)
入砂罐內,水二碗慢火煎一碗,入好酒一大碗再煎數沸,去渣。作三次溫服,一日夜吃盡。如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兩劑,俟大小腸通則藥力到。又取忍冬葉搗爛入白酒少許塗瘡四圍,中留一口以泄毒氣。
敗毒流氣飲,治發背。
木香,獨活,紫蘇,白芷,芍藥,黃耆(各一錢),羌活,當歸(各二錢),枳殼(一錢半),防風,厚朴,茯苓,陳皮(各八分),官桂,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取忍冬藤五兩,捶碎,生甘草節一兩,放入砂罐內,加水兩碗,慢火煎煮至一碗,再加入好酒一大碗,煎煮至沸騰幾次,去渣。分三次溫服,一天一夜喝完。病情嚴重者,一天一夜可服用兩劑。等到大小腸通暢後,藥力就起作用了。另外,取忍冬葉搗爛,加入少量白酒,塗抹在瘡瘍周圍,中間留一個小孔,以便排出毒氣。
此方名為敗毒流氣飲,用於治療發背。藥材包括木香、獨活、紫蘇、白芷、芍藥、黃耆各一錢,羌活、當歸各二錢,枳殼一錢半,防風、厚朴、茯苓、陳皮各八分,官桂、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治發背並一切無名腫毒
穿山甲(炙),甘草節,防風,赤芍,白芷,沒藥(各六分),乳香,當歸尾,天花粉,皂角刺,貝母各八分,金銀花,陳皮,紫花地丁(各三錢)
水鍾半,酒鍾半煎一鍾,食運服。渣再煎。
內疏黃連湯,治瘡皮色腫硬,發而嘔。大便燥結,脈洪實者。
黃連,芍藥,當歸,檳榔,木香,黃芩,梔子,薄荷,桔梗,甘草(各一兩),大黃(二兩五錢),連翹(二兩)
白話文:
取水兩杯,煎至八分滿,飯後服用,主治發背及各種不明腫毒。
穿山甲(炙)、甘草節、防風、赤芍、白芷、沒藥(各六分)、乳香、當歸尾、天花粉、皂角刺、貝母各八分、金銀花、陳皮、紫花地丁(各三錢)。
取水半杯,酒半杯,煎至一杯,飯後服用,藥渣再煎服。
內疏黃連湯,主治瘡瘍皮色腫硬,發熱嘔吐,大便秘結,脈象洪實者。
黃連、芍藥、當歸、檳榔、木香、黃芩、梔子、薄荷、桔梗、甘草(各一兩)、大黃(二兩五錢)、連翹(二兩)。
每服一兩,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服。
止痛當歸散,治腦疽發背,穿潰疼痛。
當歸,黃耆,人參,官桂,芍藥,生地,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煎一鍾,去渣溫服,日進三服。
治一切腫毒宣藥,無膿即散,有膿從大便出。
穿山甲(炒),羚羊角(炒),乳香,大黃(各一錢,俱為末),皂角刺(七枝),金銀花,天花粉,厚朴(各一錢),桃仁(四十九個)
水一鍾煎六分,入前四味藥末調服。
益氣養榮湯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兩藥材,用半鐘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七分,飯前服用。
止痛當歸散,用來治療腦疽發背,穿潰疼痛。
當歸、黃耆、人參、官桂、芍藥、生地、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用半鐘水煎煮到剩下約一鐘,去渣後溫溫地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治一切腫毒宣藥,沒有膿的話就會散去,有膿的話會從大便排出。
穿山甲(炒)、羚羊角(炒)、乳香、大黃(各一錢,都研磨成粉)、皂角刺(七枝)、金銀花、天花粉、厚朴(各一錢)、桃仁(四十九個)
用一鐘水煎煮到剩下六分,加入前四味藥粉調和後服用。
益氣養榮湯
白朮(炒,二錢),人參,陳皮,香附,甘草,熟地,白茯苓,貝母,當歸(酒拌),桔梗,白芍(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隨瘡上下食前後服。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黃耆,膿多加川芎;肌肉遲生加白蘞、肉桂。
黃耆六一湯,治癰疽發渴。
白話文:
白朮炒過,用量二錢,人參、陳皮、香附、甘草、熟地、白茯苓、貝母、當歸(用酒拌過)、桔梗、白芍各用一錢。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依瘡口深淺,在飯前飯後服用。口乾舌燥可加五味子、麥門冬;寒熱往來可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液清稀可加黃耆,膿液多可加川芎;肌肉生長遲緩可加白蘞、肉桂。此方名為黃耆六一湯,主治癰疽發熱口渴。
黃耆(六兩,蜜炙),甘草(一兩,炙)
酒煎服。血虛加當歸、生地。
紫金錠,治癰疽發背、疔腫、對口天蛇等一切惡瘡,諸風隱疹赤腫,諸瘤未破時並用。淡酒磨服,冷水調塗瘡上,日夜各數次,覺癢立消。已潰出膿者不宜服。
治諸腫發背一應惡瘡
用明礬不拘多少,五月五日午時研為細末,曬乾磁器收貯。但遇腫毒初起時以礬三錢,加蔥頭細搗拌勻為丸,好酒吞下。在上飽服,在下空心服,儘量一醉或吐,以茶壓之。仍以前曬過礬末五錢,加麝香一分,取活蝦蟆腸搗爛敷毒周圍留頭出氣,不一日夜即愈。若端午未制,臨時以礬照前用亦可。
白話文:
黃耆甘草酒煎方
藥材:
- 黃耆:六兩,蜜炙
- 甘草:一兩,炙
用法:
- 將藥材用酒煎服。
- 若有血虛症狀,可加當歸、生地。
紫金錠方
功效:
- 治癒癰疽發背、疔腫、對口天蛇等一切惡瘡,以及諸風隱疹赤腫、諸瘤未破時的病症。
用法:
- 將紫金錠用淡酒磨服,並用冷水調和塗抹在瘡患處,每日數次,直到瘙癢消失。
- 瘡瘍已潰出膿液者不宜服用。
治諸腫發背一應惡瘡方
藥材:
- 明礬:不拘多少
- 蔥頭
- 麝香:一分
- 活蝦蟆腸
製作:
- 於每年五月五日午時,將明礬研磨成細末,曬乾後裝入磁器容器中保存。
- 腫毒初起時,取明礬三錢,與蔥頭細細搗碎拌勻,製成丸狀,用好酒吞服。
- 服藥時,最好在上餐後飽腹時服用,或在下餐前空腹時服用。
- 盡量服藥至醉酒或嘔吐,並用茶水壓制。
- 取之前曬乾的明礬末五錢,加入麝香一分,將活蝦蟆腸搗爛,敷於患處周圍,留下頭部以便通氣。
功效:
- 敷藥後,不一日夜即可痊癒。
- 若未能在端午節當天製作,則可以隨時取用明礬照上述方法使用。
透膿散,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即透。
蛾口繭,用出子蠶蛾者燒灰,酒調服即造。不可多。若多服一個即多一個瘡口,切勿輕忽。黃蠟作小粒服之亦可,亦不可多。
治發背陰毒(不焮腫熱者是)
用雄雞剪其冠尖少許,懸腳向下滴血瘡上,血盡再換,不過五、六雞。止痛消毒,其瘡不數日自愈。
發背諸腫毒外掃神方
用雄狗下頦連皮毛燒灰存性一兩,生豌豆一兩。白蘞一兩,為細末,醋調,雞翎掃患處,待乾再掃,不論數十遍。甚者,醋調服。如瘡破者以椿白皮煎湯洗淨拭乾,將赤石脂、石青磁為末各一兩摻之。
白話文:
【透膿散】,用於治療各種癰瘡及貼骨癰而不潰破的病症,不需使用針刀,服用一次即可使膿液排出。
蛾口繭,使用出子蠶蛾後燒成灰,用酒調和後服用,能促使膿瘡形成。但不可過量,若服用過多,會導致更多膿瘡出現,切記不可輕忽。黃蠟做成小粒後服用也可以,同樣不可過量。
【治療發背陰毒】(不紅腫發熱的是)
使用公雞剪掉頂部少許羽毛,懸吊腳部向下滴血到膿瘡上,直到血液耗盡再更換一次,通常只需要五、六隻雞的份量。這樣可以止痛消毒,膿瘡在幾天內就會自然痊癒。
【發背各種腫毒外敷神方】
使用雄性的狗的下顎連同皮毛一起燒成灰,保持其活性,然後與生豌豆(用量為一兩)混合,再加入白蘞(用量為一兩),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使用雞翎在外傷處進行擦拭,待乾燥後再次擦拭,無論多少次都行。對於較嚴重的情況,可以將醋調和後服用。如果膿瘡已經破開,可以用椿白皮煎湯清洗乾淨,然後用赤石脂和石青磁研磨成粉末(每種各一兩),撒在傷口上。
凡癰毒發背,無名腫毒初起者,急取蟾酥三、五分,廣膠一塊,釅米醋一、二碗,入銚內火化開,用筆蘸,乘熱令人不住手周圍運之,以散為度。
諸腫毒初起敷藥
大黃,南星(各二兩),五倍子(一兩),銅青(二錢)
上為末,醋調敷。
十味鐵箍散,治發背諸腫毒瘡。
黃柏,黃連,白蘞,半夏,何首烏,白芷,陳小粉,百草霜(各一兩半),大黃(二兩),芙蓉葉(三兩半)
白話文:
如果長了背上長膿包或不明原因的腫塊剛開始出現,趕快取蟾酥三到五分,廣膠一塊,濃米醋一到兩碗,放在鍋裡用火加熱融化,用筆蘸取,趁熱不停地塗抹在腫塊周圍,直到散開為止。
對於剛開始出現的腫塊,可以用大黃、南星各二兩,五倍子一兩,銅青二錢,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在患處。
十味鐵箍散可以治療背上長膿包和各種腫毒瘡,需要準備黃柏、黃連、白蘞、半夏、何首烏、白芷、陳小粉、百草霜各一兩半,大黃二兩,芙蓉葉三兩半。
上為末,用豬膽汁或米醋調塗患處,留頭。
烏龍膏,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破者。
用陳年小粉不拘多少;人鍋炒令成黃黑色,取出待冷碾極細,以陳米醋調稀稠得所,如過稀,微火熬之其色如漆,磁瓶收貯。遇有腫毒,量所腫大小用榜紙攤成膏藥,中剪一孔露出毒頭,貼上疼痛即止,少頃覺癢,久則腫毒自消,甚效。
諸腫毒圍藥
巴豆去殼,加豬膽汁擂細,再加陳米醋擂如稀糊,鵝翎刷上留頂。如干又刷,待皮皺漸漸自消,不過半日刷一、二十次愈矣。不可刷在好肉上。
白話文:
上級的草藥要研磨成粉末,使用豬膽汁或者米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並保留草藥的頭部。
「烏龍膏」,能治療各種膿瘡、背疽以及無名腫毒在初期發作、紅腫熱痛但尚未破皮的情況。
取用陳年的糯米粉,數量不限;將其放入鍋中炒至呈黃黑色,然後取出放涼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陳年米醋調和到適中的濃度,如果過於稀薄,可以微火熬煮至顏色如漆,然後放置在磁瓶中保存。遇到腫毒時,根據腫脹的大小,將宣紙鋪成膏藥,中間剪出一個孔洞,讓腫毒的頭露在外面,貼上後疼痛會緩解,不久後會感到癢感,長時間後腫毒自然消失,效果顯著。
各種腫毒的包覆藥物
將去殼的巴豆加入豬膽汁中,再加入陳年米醋混合成稀糊狀,用鵝翎筆塗抹在患處,保留頂部。若乾燥了可以再次塗抹,直到皮膚開始皺縮,逐步自行消散,通常不到半天就能痊癒。不可將藥物塗抹在健康組織上。
又方,云一切癰疽識者,希醋磨京墨達四圍,薑汁、豬膽同塗上,天明恰似鬼神移。
又方,用尿瓶內垢塗之。初起者能散腫,硬者速軟。
凡一切腫毒發背將蒜搗爛鋪上,用文火周圍灸之。不疼者以疼為度,疼者以不疼力度,其毒即收小自愈。如灸過二十艾,不痛不癢者不治。
凡一切腫毒掀熱,疼痛不出膿者用田螺連殼搗爛合上,即咬頭出膿,試效。
神仙蠟硯丸,治癰疽及腸癰。托裡消毒、固臟腑止疼痛。
黃蠟二兩,明礬三兩
先將黃蠟熔開,離火待少溫入礬末,和勻眾手急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酒下,每日二服。此藥不惟定痛生肌,且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內癰排膿托裡之功甚大。金石藥毒發疽非此莫治,更用白礬為末,每日酒服一錢尤效。有遍身生瘡狀如蛇頭者尤宜服之,每日百丸。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說所有癰疽,識貨的人會用醋磨墨汁塗在周圍,再用薑汁和豬膽混合塗在上面,第二天早上就會像鬼神般神奇地好了。
還有一種方法,用尿壺裡面的垢塗抹。剛開始的腫塊能消散,堅硬的腫塊也會很快軟化。
所有腫毒發背,將大蒜搗爛敷在上面,用文火在周圍灸。不痛的地方就灸到有感覺為止,痛的地方就灸到不痛為止,毒氣就會消退,自然痊癒。如果灸了二十個艾條,還是沒有痛癢的感覺,就無法治療了。
所有腫毒發熱,疼痛卻不流膿的,用田螺連殼搗爛敷在上面,就會立刻咬出膿頭,效果很好。
神仙蠟硯丸,用來治療癰疽和腸癰。可以托裡消毒,固護臟腑,止痛。
黃蠟二兩,明礬三兩
先將黃蠟融化,離火稍涼後加入明礬粉末,攪拌均勻,用手快速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前用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這個藥不僅止痛生肌,還可以保護腸胃、止瀉、消毒化膿,對於內癰還能排膿托裡,效果非常大。如果金石藥物中毒引起的癰疽,非它莫屬,可以再用白礬研末,每天用酒送服一錢,效果更佳。如果全身長滿像蛇頭一樣的瘡,更適合服用此藥,每天服用一百丸。
若蛇蠍並一切毒蟲所傷,熔化熱塗患處,內更服之,毒即解。服至三、四兩以上愈見其功。此宜於癰毒潰後服之,腸癰尤效。
五疔五發奇效丸,治疔瘡發背。
乳香,沒藥,血竭,木香,巴豆(不去油,各一兩)
為末,煉蜜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時酒嚼蔥爛送下。
麝香膏
蟾肝(以銅刀割取),石灰(各等分),麝香
和勻搗成膏,俟癰疽腫毒成膿未破者用此黏瘡上,頭即破。
白話文:
如果被蛇、蠍子或其他毒蟲咬傷,可以將熔化的熱物質塗抹在傷口處,並內服相同物質,毒素即可解除。內服量達到三到四兩時,療效顯著。這種情況適合在腫毒已經破壞後服用,對腸部腫毒尤其有效。
「五療五發奇效丸」,用於治療療瘡發背。
乳香,沒藥,血竭,木香,巴豆(不除去油脂,每種各一兩)。
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龍眼核。每次服用一丸,以時令酒與蔥汁混合後吞下。
「麝香膏」
蟾蜍肝(使用銅刀切取),石灰(等量),麝香。
混合後搗成膏狀,待腫毒形成膿液但尚未破裂時,將此膏貼在腫毒上,膿液就會流出。
綠膏藥,腫毒不出膿者用此咬頭。
乳香,沒藥,銅青,松香,萆麻子(去殼),木鱉子(去殼),杏仁(去皮),巴豆(去殼,各等分)
上為末,搗成膏,油紙攤貼瘡頭上。
洗癰疽法
腫時用紫葛、天喬麥、忍冬藤、金絲草各等分煎湯洗;潰時白芷、甘草、羌活、黃芩、露蜂房、赤芍藥、當歸頭。先將豬前蹄一隻煮汁去油花,取清汁煎藥去渣,溫洗,以絹拭之。
白話文:
綠膏藥用於腫毒未化膿者,將乳香、沒藥、銅青、松香、萆麻子(去殼)、木鱉子(去殼)、杏仁(去皮)、巴豆(去殼,各等分)研成粉末,製成膏狀,用油紙包好貼在患處。
洗癰疽的方法:腫脹時用紫葛、天喬麥、忍冬藤、金絲草各等分煎湯洗;潰爛時用白芷、甘草、羌活、黃芩、露蜂房、赤芍藥、當歸頭,先將豬前蹄一隻煮汁去除油脂,取清汁煎藥去渣,溫熱後洗患處,用絹布擦拭。
灸癰疽法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齊中指端後至手腕橫紋凹中截斷為準,卻以竹一根兩頭擱起,令病人騎之,兩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篾植於竹上,以正頭置脊骨中盡處各開一寸,名騎竹馬法。灸七壯,灸畢宜用乳香、真綠豆粉為末,水調服之,以防火氣入心。
癰疽收口藥
白龍骨,白蘞,乳香,沒藥(各等分)
為末摻之。
治騎馬癰
大粉草帶節四兩,長流水一碗,以甘草淬水盡焙為末,入皂莢灰少許作四服,湯調下。
治附骨疽
白話文:
男子左側,女子右側,用一根竹篾,從食指尖開始量到手腕橫紋凹陷處截斷,再用一根竹子,兩端架起,讓病人跨上去,雙腳不著地挺直身體坐好,將竹篾插在竹子上,以頭部正中為中心,向脊椎兩邊各開一寸距離,稱為騎竹馬法。灸七壯,灸完後用乳香和綠豆粉研末,用水調服,防止火氣入心。
癰疽收口藥方:龍骨、白蘞、乳香、沒藥各等份,研末撒敷患處。
治療騎馬癰:大粉草帶節四兩,用長流水一碗,以甘草淬水烘乾研末,加入少量皂莢灰,分四次服用,以湯送服。
治療附骨疽:
熱在血分之極,初覺先以青皮、甘草節服之,後破當養血以人參、黃連、茯苓各二錢,瓜蔞子四十八粒;作二帖,入竹瀝熱飲之。
三生散,治漫腫光色附骨疽。
露蜂房,頭髮(燒存性),蛇蛻
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治朽骨久疽
取烏骨雞脛骨,以上等雌黃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取出,置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細,飯九粟米大,以紙捻送入孔中竅內,更用膏藥貼之。治痔漏亦效。
白話文:
熱氣侵入血脈,初期先用青皮和甘草節煎服,之後破除熱毒,滋養血液,用人參、黃連、茯苓各二錢,瓜蔞子四十八粒,製成兩帖,加入竹瀝,溫熱服用。
三生散,可以治療蔓延腫脹,顏色發紅,貼著骨頭的癰疽。
將露蜂房、頭髮(燒成灰)、蛇蛻各取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服。
治療骨頭腐爛,久治不愈的癰疽,可以取烏骨雞的脛骨,用上等雌黃填滿,再用鹽泥封固,用火煅燒至通紅,取出放置地上,等火毒散去,去除鹽泥,取骨頭研成細末,用九粒粟米大小的藥粉,用紙捲成細條送入孔洞中,再用膏藥貼敷。此方也能治療痔瘡和漏瘡。
乳癰結核初起時須忍痛搓,令稍軟吮,令汁透自散,否則必成癰。以艾灸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不可輒用針刀。
治乳癰未潰者,有用何首烏搗爛和糟,炒微熱合之甚效。
青皮,甘草節,瓜蔞仁,金銀花,當歸,沒藥,皂角刺,青橘葉(如無橘葉用橘紅)
水一鍾,酒半鍾煎八分,蜈蚣一條炙為末調入,食後服。己潰用參、耆、芎、歸、白芍、青皮、瓜蔞、甘草節煎服。
一方,用蒲公英、金銀花煎,以少酒佐之。治乳癰,化熱毒、消惡腫、結核有奇效。服後即欲睡是其功也。
白話文:
乳癰治療方法
乳癰初期,結核剛開始形成時,要忍痛用手搓揉腫塊,讓它軟化,並擠出膿汁,讓其自然消散,否則必會化膿成癰。可以用艾灸在腫塊處灸兩三壯,效果更佳。切忌輕易使用針刀。
治療未潰瘍的乳癰:
可用何首烏搗爛,加入酒糟,炒至微熱,混合在一起敷於患處,效果顯著。
藥方:
- 青皮、甘草節、瓜蔞仁、金銀花、當歸、沒藥、皂角刺、青橘葉(如無橘葉可用橘紅)各適量。
- 水一碗,酒半碗,煎煮至八分,加入炙成粉末的蜈蚣一條,飯後服用。
- 若乳癰已潰瘍,則可用人參、黃芪、川芎、當歸、白芍、青皮、瓜蔞、甘草節煎服。
另一方:
- 用蒲公英、金銀花煎煮,佐以少量酒服用。
- 此方可治療乳癰,具有化熱毒、消腫、消結核的奇效。
- 服用後有想睡覺的感覺,正是藥效發揮的表現。
凡乳癰發痛者生於心也,俗呼吹奶是也。吹者,風也。風熱結於乳房之間,血脈凝注久而不散,潰腐為膿,宜用益元散,生薑湯調下,冷服或新汲水時時呷之,晝夜可三、五十次自解。或煎解毒湯頓服之。
婦人憂怒阻積遂成隱核,不痛不癢,年久方陷下,名曰乳岩,此極難愈。用華皮油、胡桃燒灰存性,入枯礬、輕粉少許,香油調敷。
治乳有核
南星,貝母,連翹,瓜蔞仁,甘草節(各一兩)
白話文:
乳房腫痛通常是心火所致,民間俗稱「吹奶」。這是因為風熱之邪結聚於乳房,導致血脈瘀滯,久而久之無法散去,潰爛化膿。可以服用益元散、生薑湯,冷服或用新鮮井水調服,一天可服用三、五十次,自行消散。也可以煎服解毒湯一次性服用。
婦女因憂鬱憤怒而導致乳房結塊,不痛不癢,時間久了才會下陷,稱為乳岩,這很難治癒。可以用華皮油、胡桃燒成灰,加入少量枯礬、輕粉,用香油調和塗抹患處。
治療乳房腫塊的藥方:南星、貝母、連翹、瓜蔞仁、甘草節(各一兩)
水煎,入酒服。
治乳硬痛
沒藥一錢,甘草,當歸(各三錢)
水煎,入酒少許熱服。
祝由科,乳癰咒法。(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曰:謹請東方護司族,吹奶是灰奶子。
上用之時,先問病人曰:「甚病」?病人曰:「吹奶」。取此氣一口,但吹在兩手坎寧紋上,用大拇指緊捏定,面北立,一氣念七遍吹在北方,如此者三遍。作法時以二婦人面病人左右立,於病乳上揉一、二百數,如此亦三遍即愈。
諸癰疸受病經絡
頂門癰,受在六腑不調,陰陽不和,熱氣上壅而成,毒傷於胞絡,此是惡症。先用散毒流氣飲,後用內托流氣飲。
白話文:
用水煎煮,加入酒調和後溫服。
治療乳腺硬痛:
沒藥一錢,甘草,當歸(各自三錢)。
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酒熱服。
祝由科,乳腺炎咒語法。(出自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語為:謹請東方護司族,吹奶是灰奶子。
使用時,先問病人:「你有什麼病?」病人回答:「乳腺炎」。取一口氣,只吹在兩手的坎寧紋上,用大拇指緊緊捏住,面向北方站立,一氣念七遍吹向北方,這樣做三次。做法時,讓兩個婦女面對著病人站在她的兩側,在患處揉動一到二百次,這樣也做三次,即可痊癒。
各種癰疸疾病的經絡問題:
頂門癰,是因為六腑不調,陰陽不和,熱氣上衝而形成,毒素傷害了胞絡,這是惡性病症。首先使用散毒[流氣飲],然後使用[內託流氣飲]。
赤面疔,受在脾經,傷於筋骨,氣血凝滯。毒氣風熱侵肝。先用流氣追毒飲,後用內托飲。
耳風毒,受在心經,腎氣不行心經,傷於五腫:耳痔、耳疳、耳癰、耳濕、耳爛。先用清肝流氣飲,後用定痛降氣湯。如不退,耳痔、耳癰用針刺破,以紅玉膏貼之。
肩癰,受在腎、膀胱,血氣凝滯不行,結成珠毒。先用人參敗毒散,後用內托飲。
肩疽,受於腎、肝,血氣不行,結成惡毒。藥同前。
白話文:
赤面疔是脾經受損,傷及筋骨,導致氣血凝滯,毒氣風熱侵犯肝臟。先用流氣追毒飲,之後再用內托飲治療。
耳風毒是心經受損,腎氣無法到達心經,造成五種耳部疾病:耳痔、耳疳、耳癰、耳濕、耳爛。先用清肝流氣飲,之後再用定痛降氣湯治療。如果效果不佳,耳痔、耳癰可以用針刺破,並用紅玉膏貼敷。
肩癰是腎經和膀胱經受損,血氣凝滯不通,形成毒珠。先用人參敗毒散,之後再用內托飲治療。
肩疽是腎經和肝經受損,血氣不通,形成惡性毒素。治療方法與肩癰相同。
乳根癰,受於脾經,氣血不行,凝結成毒。先用散毒流氣飲,後用乳香飲。
脅肚癰,受在大小二腸,二經氣壅。用加味內托流氣飲。
腎氣遊毒,受在腎、膀胱,冷氣傷於腎,結成惡毒。用紫蘇流氣飲、檳榔丸。
手背疽,受在心脾,陰毒反生流於手。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散。
腳心癰,受在心腎,壅在腳心,乃為濕毒。用定痛流氣飲、檳榔丸。
鞋帶癰,受在腸,濕傷手為毒。
白話文:
乳房根部的癰腫,是由脾經受損,氣血運行不暢,凝結成毒所致。先用散毒流氣飲,再用乳香飲治療。
脅肋和腹部出現的癰腫,是由大小腸經氣血瘀阻所引起。用加味內托流氣飲治療。
腎氣遊走引起的毒素,侵犯腎臟和膀胱,寒氣損傷腎臟,形成惡性毒素。用紫蘇流氣飲、檳榔丸治療。
手背的疽瘡,是由心脾受損,陰毒逆流至手部所致。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散治療。
腳心出現的癰腫,是由心腎受損,濕毒淤積在腳心所致。用定痛流氣飲、檳榔丸治療。
鞋帶部位的癰腫,是由腸經受損,濕氣侵犯手部形成毒素所致。
上發背,受在胸神經上,傷於肺經鬱結,怒氣傷肝。
中發背,受在神靈經,惡毒血湧出,不能歸肝,氣血壅在背,肝經之症。
發背,受在肝脾經,流於五臟,傷於三經。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肺癰咳唾膿血,其脈數實。或口中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者為肺癰。先以小青龍湯一帖解表之邪氣,然後以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葉湯隨症用之以取膿,此治腫瘍之例。終以黃昏湯以補里之陰氣,此治潰瘍之例也。
試肺癰法,凡人胸中隱隱疼,咳嗽有臭痰,吐在水內沉者是癰症,浮者是痰。
白話文:
背部疼痛,可能是胸神經受损,也可能是肺经郁结,怒气伤肝所致。如果疼痛部位在背部中间,可能是神灵经受损,导致毒血涌出,无法回流至肝脏,气血淤积在背部,属于肝经病症。背部疼痛也可能是肝脾经受损,导致毒素流入五脏,损伤三经,可以用败毒流气饮、内托流气饮治疗。
肺痈患者会咳嗽并吐出脓血,脉象数实。也可能口中咳出臭痰,胸中隐痛,脉象反滑数,这些都是肺痈的症状。可以先用小青龙汤解表邪气,再用葶藶大枣泻肺汤治疗。根据病情用苇叶汤引流脓液。最后用黄昏汤补益脾胃阴气。
判断是否为肺痈,可以观察患者胸中是否隐痛,咳嗽时是否有臭痰,吐出的痰液在水中沉者为痈症,浮者为痰。
治肺癰,野毛慄根二兩,水二鍾煎五分服之,覺肺中微有聲服數次即愈。又方百合搗汁,酒和服六、七次。又方,山冬青葉搗;酒服。
凡肺癰已破入風者不治,或用太乙膏丸服,以搜風湯吐之。治吐膿血如肺癰狀,口臭,他方不應者,宜消風散入男子發灰,清米湯下,兩服除根。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喘不得臥。
白話文:
治療肺癰,可以用野毛栗根煎水服用,服幾次就會痊癒。也可以用百合搗汁,加入酒服用,或用山冬青葉搗碎,加入酒服用。如果肺癰已經破裂導致風邪入侵,則難以治療,可以服用太乙膏丸,並用搜風湯催吐。如果患者吐出膿血,類似肺癰症狀,口臭,其他藥物無效,可以服用消風散,加入男子頭髮灰,用清米湯送服,兩次服藥即可根治。葶藶大棗瀉肺湯可用於治療肺喘,不能平躺的症狀。
葶藶(炒黃研末,丸如彈子大),大棗
水三鍾,入大棗煎二鍾,去棗入葶藶又煎至一鍾服。
葦葉湯,治咳而微熱、心煩、胸中錯雜。
蘆葦葉(二斤,切碎),薏苡仁,瓜蔞仁(各半斤),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水煎服。
黃昏湯,合歡樹皮一掌大,水三鍾煎至一半,作兩服。
腸癰,大腸有痰積死血流注,作濕熱積治。近肛門破入風者難治。《千金方》謂其病小腹重強,按則痛,小便似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脈數者微有膿也。或云洪數已有膿。脈若遲緊者未有膿。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膿血,此其症也。又云脈遲緊則為瘀血,下則安。治法:桃仁承氣湯加連翹、秦艽。入風者加防風蠟礬丸最效。
白話文:
將葶藶炒黃後研磨成粉末,做成如彈珠般大小的丸藥,搭配大棗一起使用。
取三碗水,放入大棗煎煮至剩兩碗,去除大棗後加入葶藶繼續煎煮,直到剩下一碗即可服用。
葦葉湯用來治療咳嗽伴隨輕微發熱、心煩意亂、胸悶的症狀。
取蘆葦葉兩斤,切碎,加入薏苡仁、瓜蔞仁各半斤,桃仁五十個(去皮尖),用水煎服。
黃昏湯則用合歡樹皮一掌大小,以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分兩次服用。
腸癰指的是大腸內有痰積和死血堆積,造成濕熱積聚而引起的病症。若病灶接近肛門且破裂感染風寒,則難以治療。《千金方》中記載此病症表現為小腹沉重而疼痛,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小便像是尿淋漓,時常冒汗,又伴隨畏寒、皮膚發緊等症狀,腹皮緊繃如同腫脹,脈搏跳動頻率較快則可能已經有膿。也有人說脈搏強而快已經有膿。若脈搏跳動緩慢且有力,則尚未有膿。病情嚴重的患者,腹部會脹大,翻身時會發出水聲,或者在肚臍周圍長出瘡瘍,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或者大便帶有膿血,這些都是腸癰的症狀。書中還提到脈搏跳動緩慢且有力則代表瘀血,排泄後病情就會好轉。治療方法是用桃仁承氣湯再加上連翹、秦艽。若感染風寒,則加入防風和蠟礬丸治療效果最佳。
灸法,曲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即安。
囊癰者,濕熱下注也。有作膿者,膿儘自安,不藥可也,太乙膏可貼。
臀癰臀疽,小腹之後,在下。此陰中之陰也。道遠位僻雖曰多血,然氣血不到,血亦罕來,中年後尤慮此。才有腫痛,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可保終吉。
凡癰先發為腫,氣血鬱積蒸肉為膿,故其痛多於瘡之始作者也。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反痛者此為虛,宜補。亦有穢氣所觸,宜和解。如風寒逼者宜溫散。
治便毒己結成膿,用大黃、連翹各五錢,枳實三錢,厚朴、甘草節各二錢,桃仁二十一粒,姜三片,分三帖煎服。
白話文:
灸法,將雙手彎曲,肘尖銳骨處灸一百壯,膿液流出就會痊癒。
囊癰是由於濕熱下注引起的。如果化膿了,膿液流盡就會自然痊癒,不需要用藥,也可以用太乙膏貼敷。
臀癰和臀疽,位於小腹之後,較低的位置。這是陰中之陰的地方。雖然說這個部位血管豐富,但由於位置偏遠,氣血難以到達,血液也很少流到這裡,中年以後尤其要小心這個部位。如果出現腫痛,要參照脈象,如果只是虛弱,就用滋補氣血的藥物治療,就能保證最終康復。
所有癰瘡,一開始都是腫脹,氣血鬱積在肌肉中,蒸騰成膿,所以癰瘡的疼痛程度比瘡傷一開始更強烈。膿液潰破之後,腫脹消退,肌肉鬆弛,疼痛也必然逐漸減輕。如果疼痛加重,這是由於身體虛弱,需要補益。也可能是受到穢氣的侵襲,需要用和解藥物治療。如果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用溫散藥物治療。
治療已經化膿的便毒,可以用大黃、連翹各五錢,枳實三錢,厚朴、甘草節各二錢,桃仁二十一粒,生薑三片,分為三帖煎服。
消毒散,治便毒初發,三、四時可消。
皂角刺,金銀花,防風,當歸,甘草節,大黃,瓜蔞仁(各等分)
水、酒各一鍾,煎。食前溫服,仍頻提頂中發立效。
便毒初發,用獨核肥皂一個,入亂髮裝滿燒存性,為末,作一服,好酒下。又將肥皂和米醋搗爛合之。
治魚口,用榆皮為末,醋調敷。
神仙太乙膏,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絹拭乾,用緋帛攤貼,更為丸冷水送下。血氣不通溫酒下;赤白帶當歸酒下;咳嗽及喉閉、纏喉風並用新綿裹置口中噙化;一切風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更以山梔子湯下;打撲傷損外貼,內服橘皮湯下;腰漆疼痛貼患處,鹽湯下;唾血,桑皮湯下。以蛤粉為衣,其膏可以十餘年不壞。又治瘰癧瘡,並用鹽湯洗貼,酒下一丸;楊梅瘡毒潰爛者尤效;婦人經脈不通、腹痛,甘草湯下,並攤貼之,經行痛止。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塗之;虎、犬、蛇、蠍、湯,刀斧傷,皆可內服外貼。
白話文:
消毒散主要用於治療便毒初發,四季皆可使用。方劑包括皂角刺、金銀花、防風、當歸、甘草節、大黃、瓜蔞仁等,水酒各一鐘煎服,飯前溫服,效果顯著。此外,也可以用獨核肥皂燒存性研末,酒送服治療便毒。榆皮末醋調敷可治療魚口。神仙太乙膏則可治療一切癰疽瘡毒未成潰者,適用於發背、血氣不通、赤白帶、咳嗽、喉閉、纏喉風、風赤眼、打撲傷損、腰漆疼痛、唾血、瘰癧瘡、楊梅瘡毒潰爛、婦人經脈不通、腹痛、疥瘡、虎犬蛇蠍湯、刀斧傷等症狀,內服外貼皆可。
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
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
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方研令極細用。
比天膏,此淮安王寡婦家秘傳。
麻黃,川芎,白芷,薄荷,草烏,全蠍(各二兩),防風,連翹,黃芩,黃連,大黃,知母,貝母,當歸,蒼朮,羌活,梔子,桔梗,柴胡,荊芥,五倍子,海螵蛸,白及,穿山甲,木鱉子,大楓子,蛇蛻,血餘(各三兩),椿皮,桑枝,槐枝,柳枝(二小許者,各二十段),片腦(一錢),麝香(二錢),乳香,沒藥(各五錢),龍骨,血蠍,赤石脂(各三錢),輕粉(二兩)
白話文:
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放入銅鍋內煎煮至黑色,濾去藥渣,再加入黃丹十二兩繼續煎煮,以水滴測試軟硬程度,達到適中即可成膏。治療腫毒、跌撲疼痛時,可加入乳香、沒藥。
黃丹的製備方法是先將其炒至紫色,放入缸內,用滾水浸泡一桶,再倒入涼水至滿缸,用棒不停攪拌,浸泡一夜後倒掉水,再炒至如前兩次般研磨至極細粉末使用。
此膏方名為「比天膏」,是淮安王寡婦家祖傳秘方。
另外,麻黃、川芎、白芷、薄荷、草烏、全蠍各二兩,防風、連翹、黃芩、黃連、大黃、知母、貝母、當歸、蒼朮、羌活、梔子、桔梗、柴胡、荊芥、五倍子、海螵蛸、白及、穿山甲、木鱉子、大楓子、蛇蛻、血餘各三兩,椿皮、桑枝、槐枝、柳枝各二十段,片腦一錢,麝香二錢,乳香、沒藥各五錢,龍骨、血蠍、赤石脂各三錢,輕粉二兩,也是此膏方的藥材。
上麻黃等粗藥人麻油內浸一宿。文武火熬至藥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入蜜陀僧一斤收成膏,下片腦等細藥,柳枝不住手攪,入水中出火毒收用。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風癬頑瘡多日不滿口常流膿水,婦人吹乳、奶疽。瘡癤等項,先將花椒湯洗淨,貼;肩背風吹兩膊痠疼貼肩並穴。
左右肘疼貼曲池穴;風寒濕氣腰眼大腿痠麻貼患處;兩曲膝冷痛貼膝眼上,腳氣舉發貼疼處;跌打損傷貼患處。以上諸症俱用食鹽炒熱,布包熨患處令透毛孔方貼之。
麒麟竭膏
白話文:
將麻黃等粗藥材放入麻油中浸泡一整夜。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直到藥材枯竭呈黑色,去除藥渣後繼續熬煮,直到藥油滴落成珠。每兩斤藥油加入一斤蜜陀僧,熬製成膏狀,然後加入薄荷等細藥材,用柳枝不停攪拌,放入水中去除火毒,即可使用。
此膏藥適用於以下症狀: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風癬頑瘡(多日不癒,常流膿水)、婦人吹乳、奶疽、瘡癤等。
用法:先用花椒湯清洗患處,然後貼上膏藥;肩背風吹導致兩膊痠疼,則貼在肩部和穴位上;左右肘疼,則貼在曲池穴;風寒濕氣導致腰眼、大腿痠麻,則貼在患處;兩曲膝冷痛,則貼在膝眼上方;腳氣發作,則貼在疼痛處;跌打損傷,則貼在患處。
以上所有症狀,都可用食鹽炒熱,用布包起來熨患處,直到毛孔打開,然後再貼上膏藥。
此膏藥即為麒麟竭膏。
當歸,木鱉子,知母,五倍子,細辛,白芷(各五錢),槐枝,柳枝(長寸許者,各十四條),血竭(三錢),乳香,沒藥(各五錢),輕粉(二錢),雄黃(四錢),麝香(二錢),松香(十兩,搗末),瀝清(二兩,搗末)
一方,用山茨菇、紅芽大戟、千金子各五錢。
上用麻油三兩半,同前粗藥入鍋,以文武火熬,用槐枝不住手攪,令焦色濾出渣。再將油入鍋,先下松香、瀝青不住手攪,如沸溢取下火攪之,再上火熬滴水成珠為度。下火將血竭等六味細藥下內速攪令勻傾出水盆中,半日後以手搏之漸漸軟和,揉扯翻覆如金絲狀,再入水浸如前揉扯,春夏頻換水,若急用亦浸一、兩宿。
白話文:
以當歸、木鱉子、知母、五倍子、細辛、白芷、槐枝、柳枝、血竭、乳香、沒藥、輕粉、雄黃、麝香、松香、瀝清等藥材,以及山茨菇、紅芽大戟、千金子等藥材,先以麻油熬煮粗藥,再加入松香和瀝青熬至滴水成珠,最後加入血竭等細藥,攪拌均勻後浸泡水中,反复揉搓,直到軟化成金絲狀,即可使用。
一切癰疽毒瘡生者貼之即散,熟者即穿敗生肌;一切疔腫結核並貼患處;臁瘡先用齏汁、白礬入湯,用鵝翎洗淨,以牛蒡子葉或金剛膝葉先貼瘡半日取盡惡水,然後貼此膏。一切臀股黃濕癢痛等瘡並洗淨揭干,貼患處;一切打撲損傷脞肭氣閃等症俱貼患處。頭疼貼兩太陽,天麻貼眼胞魚尾際,暴傷風冷嗽貼脊心,牙疼刮藥塞齒縫,面腫者再貼面上。小兒疳痢等疾,丸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一切風寒濕癢臂腿痛貼痛處。
仙傳萬靈膏,忌用鐵鍋煎。
白話文:
凡是瘡癰毒瘡初發者,貼上此膏即可消散;已成熟的瘡,貼上此膏則可穿透膿瘡,促進傷口生肌。一切疔瘡腫毒、結核,都可貼在患處。臁瘡則先用醋汁和白礬煮水,用鵝翎洗淨患處,再以牛蒡子葉或金剛膝葉先貼在瘡口上半日,將惡水盡數吸出,然後再貼此膏。一切臀部、大腿上的黃水濕疹、瘙癢疼痛等瘡,都需先洗淨擦乾,再貼在患處;一切跌打損傷、筋骨扭傷、氣血瘀滯等症,也都能貼在患處。頭疼貼在兩太陽穴,天麻貼在眼瞼魚尾紋處,受寒風冷引起的咳嗽則貼在脊背中央,牙痛則將藥粉刮下塞入牙縫,臉腫則貼在臉上。小兒疳積、痢疾等病,可將藥丸製成綠豆大小,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粒;一切風寒濕邪引起的四肢酸痛,都可貼在疼痛處。
此膏忌用鐵鍋煎煮。
羌活,獨活,山梔,官桂,玄參,大黃,當歸,白芷,皂角,兩頭尖,五倍子,赤芍,生地,熟地,防風,天花粉,黃連,川芎,山慈姑,連翹,紅芽大戟,桔梗,白及,白蘞,苦參(各六錢),穿山甲(十片),木鱉子(二十粒,去殼),萆麻子(八十粒,去殼),杏仁(四十粒),巴豆(三十粒,去殼),血餘(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
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三日,夏浸二日,冬浸五日,熬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下飛丹一斤,松香三兩,黃蠟二兩,桐油二兩,熬不老不嫩,稍冷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桑枝攪勻攤貼。癰疽、發背、癧瘡用火烘手熱摩百餘下貼,已出膿者不必摩。
白話文:
羌活、獨活、山梔、官桂、玄參、大黃、當歸、白芷、皂角、兩頭尖、五倍子、赤芍、生地、熟地、防風、天花粉、黃連、川芎、山慈姑、連翹、紅芽大戟、桔梗、白及、白蘞、苦參各六錢,穿山甲十片,木鱉子二十粒(去殼),萆麻子八十粒(去殼),杏仁四十粒,巴豆三十粒(去殼),血餘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
將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泡三天,夏天浸泡兩天,冬天浸泡五天,熬至黑色並去除渣滓,再熬至滴水成珠。每兩斤油加入飛丹一斤,松香三兩,黃蠟二兩,桐油二兩,熬至不老不嫩,稍冷後加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用桑枝攪拌均勻後攤貼。適用於癰疽、發背、癧瘡,用火烘手熱敷百餘下貼,已出膿者不必熱敷。
疥癬瘡瘙癢貼。風癩用木鱉子火煨研爛,置腫上貼。無名腫毒貼患處。跌撲刀斧傷貼患處。風痰壅塞貼心上,熱手摩百下。痞塊,木鱉子研爛置膏藥上貼之,以皮硝一兩,鴿糞五錢,蒜二個搗勻,用面作一圈圍定在膏藥外,熨斗火運藥上令氣透。蠱脹加煨木鱉貼心下,臍上熱手摩百次。
癱瘓濕氣痛加煨木鱉貼患處,手摩百下。月經不調貼血海穴,手摩百下。
大黑虎膏,癰疽發背、跌撲損傷、折骨疔瘡並皆治之。
白芷,大黃,黃連,白及,白蘞,黃芩,木鱉子,黃柏,羌活,獨活,金毛狗脊,杏仁,當歸,芍藥,川芎,肉蓯蓉,生地,前胡,肉桂,柴胡,荊芥穗,黃耆,連翹,防風,萆麻子(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一兩),樟腦,血餘(各四兩),香油(三斤),飛丹(一斤),麝香(五錢),槐柳枝(各二兩)
白話文:
疥瘡、癬瘡瘙癢,用木鱉子火烤研磨成泥,敷在患處。風癩也用同樣方法處理。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刀斧傷都敷在患處。風痰壅塞,貼在心口,用熱手搓摩百下。痞塊則將木鱉子研磨成泥,放在膏藥上敷,再用硝石一兩、鴿糞五錢、大蒜兩個搗碎混合,用麵粉圍成一個圈定在膏藥外,用熨斗加熱藥物,讓藥氣滲透。蠱脹則加煨木鱉子貼在心口下方,肚臍上方用熱手搓摩百次。
癱瘓、濕氣疼痛,也用煨木鱉子敷在患處,並用手搓摩百下。月經不調,貼在血海穴,用手搓摩百下。
大黑虎膏可治療癰疽發背、跌打損傷、折骨疔瘡等病症。
白芷、大黃、黃連、白及、白蘞、黃芩、木鱉子、黃柏、羌活、獨活、金毛狗脊、杏仁、當歸、芍藥、川芎、肉蓯蓉、生地、前胡、肉桂、柴胡、荊芥穗、黃耆、連翹、防風、萆麻子(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一兩)、樟腦、血餘(各四兩)、香油(三斤)、飛丹(一斤)、麝香(五錢)、槐柳枝(各二兩)
上乳香等細藥另研聽用,余藥入油熬黑枯色,濾去渣再熬,滴水不散入飛丹,以槐枝不住手攪,入水和軟,不斷不黏住火,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次入樟腦、麝香攪勻,收用攤貼。
靈異膏,一縣君腿患毒疽,屢治不愈,欲辭官,後得此膏一貼即愈。以百金易其方,予偶得之不敢私,因梓以傳。勿用鐵鍋煎。
防風,梔子,黃芩,當歸,生地(忌鐵器),甘草,苦參,金銀花,大黃,海風藤,赤芍,黃柏,連翹,荊芥,白蒺藜,槐枝(各二兩),何首烏(忌鐵器),牛蒡子,白芷,杏仁,地榆(各一兩),木通,川芎,山豆根,蒼朮,獨活,羌活,蜂房,蟬蛻,姜蠶,白及,白蘞,麻黃,丹皮(各五錢),乳香(二兩),沒藥,血竭,海螵蛸,孩兒茶,龍骨(各一兩),赤石脂(二兩),麝香(二錢),樟腦,輕粉,黃蠟,白蠟(各五錢),黃丹(水飛過淨三斤)
白話文:
乳香等細藥磨成粉末備用,其他藥材放入油中熬煮至黑色,濾去渣滓後再熬煮,直到滴水不散,加入飛丹,不停用槐枝攪拌,加入水和成軟膏,過程中要持續攪拌,避免黏住鍋底,加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藥材,接著加入樟腦、麝香攪拌均勻,收取備用,攤貼患處。
靈異膏,曾有一位縣令腿部患毒疽,多次治療無效,想辭官,後來得到此膏,一貼便痊癒。他願意用百金換取藥方,我偶然得到此方,不敢私藏,所以刻印傳世。注意,煎藥時不要用鐵鍋。
藥材包括防風、梔子、黃芩、當歸、生地(忌鐵器)、甘草、苦參、金銀花、大黃、海風藤、赤芍、黃柏、連翹、荊芥、白蒺藜、槐枝(各二兩)、何首烏(忌鐵器)、牛蒡子、白芷、杏仁、地榆(各一兩)、木通、川芎、山豆根、蒼朮、獨活、羌活、蜂房、蟬蛻、姜蠶、白及、白蘞、麻黃、丹皮(各五錢)、乳香(二兩)、沒藥、血竭、海螵蛸、孩兒茶、龍骨(各一兩)、赤石脂(二兩)、麝香(二錢)、樟腦、輕粉、黃蠟、白蠟(各五錢)、黃丹(水飛過淨三斤)。
麻油六斤,浸藥七日,入亂髮三兩,熬焦黑色,發化盡去渣,再熬滴水成珠,下丹收成膏。停火下乳香等細藥,再候少溫下輕粉、麝香、黃白蠟,溶化入水中出火毒,磁瓶收用。
呼膿長肉膏,癰疽、發背、疔癤等毒已破出膿者,用油攤貼。如膿多,以絹揩淨,火邊略烘再貼,第三次不可用矣。另換一個再貼,俟瘡勢將收口,量瘡大小貼之。
麻油(三斤),發一團(入油熬化,次入後藥),當歸,黃耆,黃連(各一兩半),黃柏,大黃,黃芩,白芷,杏仁,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連翹,山梔各一兩,赤芍,地黃,白及,金銀花,青藤(各八錢),桃柳槐枝(各七寸)
白話文:
用六斤麻油浸泡藥材七天,放入三兩亂髮,熬煮至焦黑色,將頭髮全部化去渣滓,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丹砂,收成膏狀。熄火後加入乳香等細藥,等稍微溫熱後加入輕粉、麝香、黃白蠟,溶化後再加入水中去除火毒,裝入磁瓶備用。
這種「呼膿長肉膏」適合用於癰疽、發背、疔癤等毒素已經破出膿的病症,將藥膏攤開敷在患處。如果膿液很多,可以用絹布擦拭乾淨,在火邊稍微烘烤後再敷藥,最多敷三次。之後就需要換一個新的藥膏敷貼,等傷口快要癒合時,根據傷口大小敷貼藥膏。
藥方中還需準備三斤麻油,一團頭髮(先將頭髮放入油中熬化,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當歸、黃耆、黃連(各一兩半),黃柏、大黃、黃芩、白芷、杏仁、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連翹、山梔各一兩,赤芍、地黃、白及、金銀花、青藤(各八錢),桃柳槐枝(各七寸)。
煎法通以前藥。入油內熬枯黑色為度,住火去渣,用飛過黃丹八兩,黃蠟五兩,瀝青二兩同煎至油滾,漸漸加之滴水軟硬得所不黏乎為度,加乳香、沒藥各六錢,輕粉五錢,血竭三錢,收用攤貼。
雲母膏,治一切瘡腫折傷。
白芷,川椒(閉口者去目微炒),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及,川芎,龍膽草,自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蒼朮,黃芩,夜合皮,硝石,雲母,甘草各四兩,高良薑,附子,茯苓(各五錢),陳皮(一兩),桑槐柳枝,柏葉(各二兩),木香,鹽花,乳香,沒藥,麒麟竭,松香各四兩,麝香(四錢),黃丹(十四兩,水飛),清油(四十兩)
白話文:
將藥材先用油熬至黑色,然後去渣,加入黃丹、黃蠟、瀝青,煎煮至油滾,逐漸滴水調節軟硬度,使其不黏稠,再加入乳香、沒藥、輕粉、血竭,收起備用,攤貼於患處。此膏可治一切瘡腫折傷。
配方包括白芷、川椒、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及、川芎、龍膽草、自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蒼朮、黃芩、夜合皮、硝石、雲母、甘草、高良薑、附子、茯苓、陳皮、桑槐柳枝、柏葉、木香、鹽花、乳香、沒藥、麒麟竭、松香、麝香、黃丹、清油。
上除細藥,並用鹽、木香九味另研外,余藥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藥黑枯為度,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後入細藥,仍攪不住手取起,俟將凝入麝香攪勻,磁器收貯。用水銀三兩以絹包,細彈藥上,謂之養藥。每用時刮去水銀攤貼。
紅膏藥,貼諸腫毒瘡癤,極能呼膿。
松香(一斤,用蔥薑汁各一碗煮過,入燭油四兩化勻,再入紅礬四兩攪勻,離火後再入後藥),川芎,三柰,白芷,黃連,黃柏(各五錢),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輕粉(各一錢半)
為極細末,人油內攪勻收用。
白話文:
先將細藥去除,再將鹽、木香等九味藥材另外研磨,其他藥材則浸泡在油中七天,以文火煎煮,不停地用柳枝攪拌,直至藥材變黑枯燥,然後去渣再煎,直到藥汁滴落成珠狀,再加入細藥繼續攪拌,直到快要凝固時加入麝香攪拌均勻,最後用磁器收存。取水銀三兩用絹布包好,輕輕彈在藥上,稱為養藥。每次使用時刮去水銀,將藥敷貼患處。
這種紅膏藥可以貼在腫毒、瘡癤等處,非常有效地引出膿液。
將松香用蔥薑汁煮過,加入燭油融化,再加入紅礬攪拌均勻,離火後加入川芎、三奈、白芷、黃連、黃柏、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輕粉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人油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千里光膏,貼瘡癤風癬、楊梅瘡毒、鵝掌風極效。
千里光(採莖葉搗汁,砂鍋內熬成膏),防風,荊芥,黃柏,金銀花,當歸,生地各二兩,川椒,白芷,大黃,紅花(各一兩),苦參(四兩)
麻油浸三日,熬桔黑色去渣。每油二碗配千里光膏一碗,再熬滴水成珠,飛丹收成膏,入試香、沒藥各一兩,輕粉三錢,槐枝攪勻收用。
百草膏,貼一切瘡腫風氣、跌打損傷甚效。
五月五日採,活血去風敗毒。凡可治病草木百種,洗淨搗汁,砂鍋內熬成膏。每草膏五斤配麻油十斤再熬滴水成珠為度,每油二斤入黃白蠟、飛丹各二兩,松香四兩,用鉛粉收成膏,加乳香、沒藥、樟腦各五錢,槐枝攪勻收用。必慣識草藥人採取,不治病野草勿用。
白話文:
千里光膏可以有效治療瘡癤、風癬、楊梅瘡毒和鵝掌風。製作方法是將千里光莖葉搗汁,用砂鍋熬成膏,再加入防風、荊芥、黃柏、金銀花、當歸、生地、川椒、白芷、大黃、紅花和苦參等藥材,以麻油浸泡三日後熬製成黑色,去除渣滓。然後將麻油和千里光膏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繼續熬製成滴水成珠的狀態,加入試香、沒藥和輕粉,用槐枝攪拌均匀即可。
百草膏則可以有效治療各種瘡腫、風氣和跌打損傷。製作方法是在五月五日採集各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洗淨搗汁,用砂鍋熬成膏。然後將草膏和麻油以一比二的比例混合,繼續熬製成滴水成珠的狀態,加入黃白蠟、飛丹、松香和鉛粉,用槐枝攪拌均匀即可。最後再加入乳香、沒藥、樟腦,再次攪拌均匀即可。製作百草膏時,一定要選擇可以治病的草藥,不能使用沒有藥效的野草。
十香膏,治癰疽發背、乳癖便毒、閃腰挫氣、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手足頑麻、痞塊疝氣、未破楊梅風毒、一切腫毒瘡癤。
大黃,當歸尾,桃仁,鱉甲,半夏,麻黃,牙皂,細辛烏藥,赤芍,穿山甲,草烏,大戟,白芷,桂皮,貝母,天花粉,防已,金銀花,巴豆(去殼),萆麻子(去殼),黃耆,防風,荊芥,兩頭尖,牛膝,羌活,獨活,良薑,紅花,牛蒡子,蘇木,連翹,白及,白蘞,天麻,甘草節,海風藤,黃連,黃柏,黃芩,柴胡,千金子,全蠍,殭蠶,蜂房(各五錢),玄參,苦參(各二兩),發灰(五錢),蝟皮(一兩),蜈蚣(三條),蛇蛻(一條),桃柳槐桑枝(寸許長者,各二十一段)
白話文:
【十香膏】,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乳房疾病、腰部扭傷、跌打傷害、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腹內積塊、疝氣、未破的楊梅風毒、以及所有腫塊、傷口、瘡瘡等症狀。
大黃、當歸尾、桃仁、鱉甲、半夏、麻黃、牙皁、細辛、烏藥、赤芍、穿山甲、草烏、大戟、白芷、桂皮、貝母、天花粉、防已、金銀花、巴豆(去除果殼)、萆麻子(去除果殼)、黃耆、防風、荊芥、兩頭尖、牛膝、羌活、獨活、良薑、紅花、牛蒡子、蘇木、連翹、白及、白蘞、天麻、甘草節、海風藤、黃連、黃柏、黃芩、柴胡、千金子、全蠍、殭蠆、蜂房(每種各五錢)、玄參、苦參(每種各二兩)、髮灰(五錢)、貍皮(一兩)、蜈蚣(三條)、蛇蛻(一條)、桃柳槐桑枝(長約一寸者,每種各二十一段)
上麻油浸七日。熬黑枯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入鉛粉半斤,飛丹半斤收成膏人後細藥。
木香,沉香,檀香,降香,丁香,藿香,楓香(各三錢),麝香(一錢),樟腦(五錢),乳香(八錢),沒藥,血竭,雄黃(各五錢,為極細末)
桑枝不住手攪勻,入水中出火毒收用。
白話文:
上麻油浸泡七天。熬煮至黑色枯焦色,去除渣滓,再次熬煮,直至滴水成珠。每二斤油加入半斤鉛粉、半斤飛丹,收成膏狀,後加入細藥。
木香,沈香(編號987),檀香(編號1189),降香(編號1782),丁香(編號1019),藿香(編號1084),楓香(各取三錢),麝香(取一錢),樟腦(五錢),乳香(八錢),沒藥,血竭,雄黃(各取五錢,研磨成極細粉末)
桑枝不斷攪拌,混合均勻,然後放入水中,去除火毒,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