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二 (2)
卷二 (2)
1. 瘧
十將軍丸,治久瘧不瘥有瘧母者。
三稜(泡),莪朮,青皮(去瓤),陳皮(去白),草果(去殼),砂仁,檳榔,烏梅肉,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常山(酒蒸)二兩
上先將常山、草果用好醋、酒各一碗入瓦器內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晚入瓦銚內炭火煮,焙乾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日進三服。凡有積聚及煙瘴濕地更宜服。一方加蒼朮、香附炒各一兩。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人平素不足兼以勞役、內傷加感寒暑以致瘧疾,寒熱交作、肢體倦軟、乏力少氣。
黃芩,黃耆,柴胡各一錢,半夏,芍藥,人參,白朮,當歸各八分,甘草五分,升麻三分,陳皮六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有汗及寒重加桂枝五分,倍黃耆;熱盛倍柴胡、黃芩;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斬鬼丹
砒一錢,雄黃三錢,辰砂三錢,甘草二錢,綠豆粉一兩五錢
上為末,豆粉糊丸,白豆大,辰砂為衣。臨發日五更井花水服二丸,小兒一丸。
截瘧丹
五月五日取獨蒜,不拘多少,春爛入好黃丹,再舂。乾溼適均,手搓為丸如圓眼核大,曬乾收貯。但瘧疾二三發後,臨發日雞鳴時,以藥一大略捶碎,取井花水面東服之。
紅丸子,治食積瘧(方見積聚門)。不食者,必從飲食上得之,當以食治。
紫金錠,治瘧不問新久,臨發時東流水煎桃柳枝湯磨服。
加減六君子湯,治瘧後飲食少進,四肢無力,面色痿黃。
人參,白朮,半夏各一錢,茯苓,陳皮,黃連,枳實各八分,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人參白虎湯,治暑瘧、溫瘧。(方見傷寒門)
截瘧青蒿丸
青蒿一斤,冬瓜葉,官桂,馬鞭草各二兩
上為末,飯丸胡桃大。每一兩分作四服,臨發前一二時盡服之。
截瘧虛甚者,用人參、常山各五錢銼碎,微火上同炒,去常山不用,只以參煎湯,未發前服。
拿法
黃丹五錢(生用),白明礬三錢(生用),胡桃一錢五分(為末),麝香半分
上為末,臨發時對日坐定,將好米醋調藥末,男左女右敷手心,外將絹帕緊扎,待藥力熱方行,出汗為度。如無日,腳下用火。此藥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怕服藥者用此。
祝由科,治瘧疾不愈。(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曰:吾從東南來,路逢一池水;水裡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食甚的,只吃瘧疾鬼。
上念一遍吹在棗子上,念七遍吹七遍,上令病人於五更雞吠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於淨室中安困。忌食瓜果、葷肉、熱物。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
白話文:
[瘧]
十將軍丸: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尤其是有瘧母的患者。藥物包括:三稜、莪朮、青皮、陳皮、草果、砂仁、檳榔、烏梅肉、半夏、常山,按照特定比例和炮製方法製成丸藥服用。此方尤其適合有積聚或居住於瘴氣濕地的人。另有一方在此基礎上加蒼朮和香附。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因平素體虛,加之勞累、內傷,再受寒暑侵襲而引起的瘧疾,症狀表現為寒熱交替、肢體倦怠、乏力氣短。 此方根據患者病情,可增減藥材用量。
斬鬼丹:藥方成分含有砒霜,毒性較大,服用需極度謹慎。此方用於治療瘧疾,服用時間及劑量需嚴格遵醫囑。
截瘧丹:以獨蒜和黃丹為主要成分,在瘧疾發作前服用。
紅丸子: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瘧疾。
紫金錠:治療瘧疾,不論病程長短,於發病前服用。
加減六君子湯:治療瘧疾痊癒後,飲食減少、四肢乏力、面色萎黃的患者。
人參白虎湯:治療暑熱型瘧疾或溫熱型瘧疾。
截瘧青蒿丸:以青蒿為主藥,治療瘧疾。對於體虛者,另有加人參的服用方法。
拿法:外敷療法,用黃丹、白礬、胡桃、麝香等藥物調成藥膏,敷於手心或腳底,藉助藥物刺激來治療瘧疾,此法適合怕服藥的老年體弱者。
祝由科:一種運用咒語和儀式治療瘧疾的方法。此法強調在特定時間、方位和禁忌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