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帶散。瘧脈俱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亦有病久,脈極虛微之中少見弦,但不搏手,細察可見也。弦如刀刃者死,小者生。

治瘧屢驗方

柴胡(有汗一錢,無汗二錢),白朮二錢(無汗一錢),茯苓,陳皮,半夏各七分,薄桂二分,黃芩(熱多)五分(寒多一分,寒熱均七分),甘草(炙)二分(脹悶不用),草果五分(無食不用),人參五分(虛七分,虛甚一錢),生薑(寒多)五片(熱多一片,寒熱均三片)

水二鍾煎八分,發前空心服。

清脾飲,治脾瘧,脈來弦數,或熱多寒少,口苦咽熱,小便赤澀。

青皮(去穰),厚朴(薑製),草果仁各七分,白朮(炒)一錢,半夏一錢(湯洗十次),甘草(炙)五分,黃芩一錢二分,柴胡(去苗)一錢半,茯苓(去皮)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如有汗以白朮、茯苓為君,熱多加黃芩、柴胡;寒多加半夏、草果;大渴加知母、麥門冬、天花粉。

柴平湯,治熱多寒少者最效。小柴胡合平胃散。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門)、平胃散(方見傷食門)。

瘧疾塞鼻丹

巴豆(淨肉)五錢,麝香五分(置東方),白礬五錢,白芷二錢(置西方),官桂五錢,硃砂一錢(置南方),青黛五錢,黑附子三錢(置北方),硫黃五錢,雄黃五錢(置中央)

五月五日備製為末,按方放列於天地位前,午時焚香,取五家粽尖,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綿裹,於未發日晚,男左女右塞鼻孔中立效。合時忌雞犬、婦人見之。用過者以醋洗收起又可用。一丸可治八、九人。

人參養胃湯,治久瘧、虛瘧或間日一發,或三五日一發,寒多熱少者。

人參一錢,半夏八分,陳皮八分,甘草五分,茯苓,蒼朮各八分,藿香一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七分

上用生薑四兩搗爛,取汁不拘多少以碗盛之,露一宿,次日早將前劑用棗一枚、烏梅一個,水二盅煎八分,入薑汁通口服。忌生冷。

四獸飲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減半),陳皮,草果,半夏,棗子,烏梅,生薑

上銼,同薑棗以鹽少許醃食頃,厚皮紙裹,以水潤濕,慢火煨,令香熟焙乾,每服半兩,水煎。未發前並進數服。

露姜飲,治脾胃聚痰發為寒熱瘧疾。

用生薑四兩,和皮搗汁一碗,夜露至曉,空心冷服。

七棗湯,治瘧但寒不熱者。

附子一個(炮,又以鹽水浸再泡,如此七次去皮臍)

上分作二服,水二鍾、姜七片、棗七枚煎七分,當發日早溫服。

又方,川烏代附子以水調陳壁土為糊,浸七次,薑棗煎服。

小柴胡湯,治瘧但熱不寒者(方見傷寒門)。口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白話文:

瘧疾的治療原則是:沒有出汗的要讓它出汗,以發散邪氣為主,並輔以補益;有汗出的要讓它停止出汗,以扶助正氣為主,並輔以發散。瘧疾的脈象通常是弦脈,弦而數脈多屬熱證,弦而遲脈多屬寒證。也有病久的情況,脈象極其虛弱不明顯,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弦脈,只是觸摸不明顯。如果弦脈像刀刃一樣銳利,表示病情危險,如果脈象只是稍微有點弦,則表示病情較輕。

治療瘧疾屢次驗證有效的方子

柴胡(有汗用一錢,無汗用二錢),白朮二錢(無汗時用一錢),茯苓、陳皮、半夏各七分,薄桂二分,黃芩(熱象明顯時用五分,寒象明顯時用一分,寒熱不明顯時用七分),甘草(炙過)二分(腹脹胸悶時不用),草果五分(沒有食慾時不用),人參五分(虛弱時用七分,非常虛弱時用一錢),生薑(寒象明顯時用五片,熱象明顯時用一片,寒熱不明顯時用三片)。

用水兩碗煎成八分,在瘧疾發作前空腹服用。

清脾飲,治療脾瘧,脈象呈現弦數,或者熱象明顯寒象不明顯,口苦咽喉乾燥發熱,小便赤黃澀痛。

青皮(去白瓤)、厚朴(用薑汁炮製)、草果仁各七分,白朮(炒過)一錢,半夏一錢(用湯洗十次),甘草(炙過)五分,黃芩一錢二分,柴胡(去莖苗)一錢半,茯苓(去外皮)一錢。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成八分,空腹服用。如果出汗,則以白朮、茯苓為主藥;熱象明顯,加黃芩、柴胡;寒象明顯,加半夏、草果;口渴嚴重,加知母、麥門冬、天花粉。

柴平湯,治療熱象明顯寒象不明顯的情況最有效,是小柴胡湯與平胃散的合方。

(小柴胡湯的組成和用法,見傷寒門;平胃散的組成和用法,見傷食門。)

瘧疾塞鼻丹

巴豆(去除外殼)五錢,麝香五分(放置在東方),白礬五錢,白芷二錢(放置在西方),官桂五錢,硃砂一錢(放置在南方),青黛五錢,黑附子三錢(放置在北方),硫磺五錢,雄黃五錢(放置在中央)。

在農曆五月初五製作成粉末,按照方位放置在天地之前,午時焚香,取五個粽子的尖端,將藥粉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使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在瘧疾未發作前一天的晚上,男性塞入左邊鼻孔,女性塞入右邊鼻孔,效果顯著。製作時和使用時要避免雞、犬、婦女看見。用過的藥丸用醋清洗後可以再次使用。一顆藥丸可以治療八九個人。

人參養胃湯,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體虛引起的瘧疾、或者間隔一天發作、或者間隔三五天發作,寒象明顯熱象不明顯的情況。

人參一錢,半夏八分,陳皮八分,甘草五分,茯苓、蒼朮各八分,藿香一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七分。

先將生薑四兩搗爛,取出薑汁,用碗盛放,露天放置一晚。第二天早上,將上述藥材與紅棗一枚、烏梅一個,用水兩碗煎成八分,加入薑汁,一起服用。忌食生冷食物。

四獸飲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減半),陳皮,草果,半夏,紅棗,烏梅,生薑。

將上述藥材切碎,與薑、棗加少許鹽醃製片刻,用厚皮紙包裹,用水浸濕,用慢火煨烤,使其香熟後焙乾。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服。在瘧疾發作前多服幾次。

露薑飲,治療因為脾胃痰濕積聚而引發的寒熱瘧疾。

用生薑四兩,連皮搗爛取汁一碗,晚上露天放置到早晨,空腹冷服。

七棗湯,治療瘧疾只有寒象沒有熱象的情況。

附子一個(炮製,用鹽水浸泡後再炮製,如此七次,去除外皮和臍部)。

將附子分成兩份,用水兩碗,加生薑七片、紅棗七枚,煎成七分,在瘧疾發作當天早上溫服。

又一方,用川烏代替附子,用水調和陳舊的牆土做成糊狀,浸泡七次,然後用生薑、紅棗煎服。

小柴胡湯,治療瘧疾只有熱象沒有寒象的情況。(方劑組成和用法見傷寒門)。口渴嚴重時,加入麥門冬、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