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34)
卷一 (34)
1. 痢
初得一、二日元氣未虛必推蕩之,此通用之法。脈沉小者易治,洪大數者難治。
小承氣湯,治痢初發,積氣甚盛,腹痛難忍或作脹悶,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通,窘迫之甚。
大黃三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半
水煎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鬱積通徹之後,隨症調治。凡痢五日後,不宜下,恐胃氣虛也。
小柴胡湯去參,治身熱夾外感下痢,不惡寒。
胃苓湯,治暴痢,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
厚朴(薑製炒),蒼朮(泔浸炒),澤瀉,茯苓,豬苓各八分,陳皮,甘草(炙),白朮,黃連各一錢,木香三分,檳榔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
治痢初發
用生薑、細茶煎汁服,立愈。
痢疾膏藥
大附子,硫黃各四兩,乳香,沒藥各六錢,麝香六分
俱為細末。松香四斤熬清傾地上一日取起,每麻油一斤煎,用槐枝攪滴水成珠,入松香四斤化開,稍冷入前藥末和勻貼臍上。水瀉亦治。
治赤痢
生地黃,黃柏,芍藥,地榆,白朮各等分
水煎服。如腹痛加枳殼、厚朴;後重加滑石、木香、檳榔;有熱加黃芩、山梔;腹痛甚加沒藥。
黃芩芍藥湯,亦治赤痢。
黃芩,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
水煎服。
治白痢
蒼朮(泔浸炒),白朮,神麯,茯苓,甘草(炙),樗皮
水煎服。如腹痛加枳殼、厚朴;後重加木香、檳榔。
治初覺肚腹積滯似痢之狀及飲食傷脾,悶郁脹滿不快者
檳榔一兩,白芍藥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候行一、二次即愈。
保和丸,治食積痢。(方見積食門)
當歸導氣湯,治膿血痢無度,腹中痛。
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一錢半,青皮七錢,槐花七分
生地黃(酒洗陰乾)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去渣溫服。後重加木香、檳榔末各三分,澤瀉五分。如小便利去澤瀉。
升陽除濕湯加木香,治痢如魚凍者最妙。(方見瀉門)
胃風湯,治風入腸胃作痢,或白或赤,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脈虛,色如塵腐將危者亦能救治。
人參,白朮,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羌活,防風,黍米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一方有桂無羌活、防風。腹痛甚加木香。
加味四物湯,治下痢純血,久不愈屬陰虛。
川芎,當歸,芍藥,生地黃,槐花,黃連,桃仁
水煎服。
治久痢
石蓮肉,白朮,陳米(鍋內炒焦)
為末,白湯調服。
治氣血虛而痢者
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黃連、黃芩、阿膠以補之,痢自止。
治噤口痢
用人參二分,黃連一分,姜炒濃煎,細細呷之,但呷一呷下咽即開。
又方,引熱下行。
用田螺肉搗碎,入麝香少許,合臍內。
又方,用敗毒散加陳倉米一撮,石蓮肉七枚,煎服。
白話文:
剛開始得痢疾的一兩天,如果身體元氣還沒有虛弱,一定要用藥物來推動腸胃,將穢物排出,這是通用的治療方法。脈象如果沉而細小,就比較容易治好;脈象如果洪大而跳動快速,就比較難治。
小承氣湯,可以用來治療痢疾剛發作,腹內積氣非常嚴重,肚子疼痛難忍或感覺脹悶,有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不斷跑廁所卻排不出來,非常痛苦。 藥方組成:大黃三錢,厚朴二錢,枳實一錢半 用水煎煮後溫服,以排便為目標,如果還沒排便就再服一次,等腸胃穢物都排乾淨後,再根據症狀調整藥方。一般來說,痢疾發作五天後就不宜再用攻下藥,恐怕會損傷腸胃的元氣。
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可以用來治療身體發熱,同時又夾帶外感引起的痢疾,但是不覺得怕冷。
胃苓湯,可以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痢疾,拉出紅白相雜的糞便,肚子疼痛,有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 藥方組成:厚朴(用薑汁製過再炒)、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再炒)、澤瀉、茯苓、豬苓各八分,陳皮、甘草(炙烤過)、白朮、黃連各一錢,木香三分,檳榔五分 用水二碗煎煮至八分,一次性服下。
治療痢疾剛發作 可以用生薑、細茶煎煮成汁來服用,立刻就會好。
痢疾膏藥 藥方組成:大附子、硫磺各四兩,乳香、沒藥各六錢,麝香六分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將松香四斤熬煮至清澈,倒在地上放一天後取起,再用麻油一斤煎煮,用槐枝攪拌,直到滴入水中能成珠狀,再加入松香四斤融化,稍微冷卻後加入之前磨好的藥末攪拌均勻,貼在肚臍上。也可以治療腹瀉。
治療赤痢(拉出紅色或帶血的痢疾) 藥方組成:生地黃、黃柏、芍藥、地榆、白朮各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肚子痛,可以加入枳殼、厚朴;如果裡急後重,可以加入滑石、木香、檳榔;如果有發熱,可以加入黃芩、山梔;如果肚子痛得很厲害,可以加入沒藥。
黃芩芍藥湯,也可以治療赤痢。 藥方組成:黃芩、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白痢(拉出白色或帶黏液的痢疾)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再炒)、白朮、神麯、茯苓、甘草(炙烤過)、樗皮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肚子痛,可以加入枳殼、厚朴;如果裡急後重,可以加入木香、檳榔。
治療剛感覺肚子裡有積滯,像要拉痢疾的樣子,或是飲食傷到脾胃,感覺悶悶脹脹不舒服 藥方組成:檳榔一兩,白芍藥五錢 用水二碗煎煮至八分,空腹服用。藥渣可以再煎一次,等排便一兩次後就會好。
保和丸,可以用來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痢疾。(藥方在「積食門」篇章有記載)
當歸導氣湯,可以用來治療膿血痢,拉個不停,肚子疼痛。 藥方組成: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一錢半,青皮七錢,槐花七分,生地黃(用酒洗過陰乾)二錢 用水二碗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如果裡急後重,可以加入木香、檳榔末各三分,澤瀉五分。如果小便正常,就去除澤瀉。
升陽除濕湯加上木香,可以用來治療拉出像魚凍一樣的痢疾,效果非常好。(藥方在「瀉門」篇章有記載)
胃風湯,可以用來治療風邪侵入腸胃引起的痢疾,可能拉出白色、紅色,或像豆汁一樣的糞便,或是痢疾久治不癒,導致身體虛弱、脈象虛弱、臉色像灰塵一樣黯淡,看起來很危險的狀況也能救治。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羌活、防風、黍米 用水二碗煎煮至八分,一次性服下。另一個藥方沒有羌活、防風,但有桂枝。如果肚子痛得很厲害,可以加入木香。
加味四物湯,可以用來治療拉出純血的痢疾,久久不癒,屬於陰虛的狀況。 藥方組成:川芎、當歸、芍藥、生地黃、槐花、黃連、桃仁 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久痢(長期痢疾) 藥方組成:石蓮肉、白朮、陳米(在鍋裡炒焦)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勻服用。
治療氣血虛弱引起的痢疾 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黃連、黃芩、阿膠來補養身體,痢疾自然就會停止。
治療噤口痢(痢疾嚴重到無法進食) 可以用人參二分、黃連一分,用薑汁濃煎,慢慢地啜飲,只要喝下一點點就能夠打開胃口。
另一個藥方,可以引導熱氣向下走。 將田螺肉搗爛,加入少許麝香,敷在肚臍內。
又一個藥方,用敗毒散加上陳倉米一撮、石蓮肉七枚,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