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8)

1. 傷寒(附傷風)

暑中三陽所患必熱,脈來數去桂枝、麻黃,加黃芩、黃柏、柴胡;寒中三陰所患必冷,脈來遲加附子;起於溫者脈來弱,加牛膝、木瓜;起於風者脈來浮,加獨活;元氣虛加人參少許;大便實加大黃。

水二鍾,棗二枚,姜一片,燈心二十莖煎之。服法:入薑汁調,溫服。

苓連消毒湯(陶節庵方)治天行大頭病發熱惡寒、頭項腫痛、脈洪,作痰火治。喉痹亦用此方。

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黃芩,荊芥,黃連,防風,羌活,枳殼,連翹,射干,白芷

先加大黃利去一、二次後,依本方去大黃加人參、當歸調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入鼠黏子一撮再煎一沸。服法:入竹瀝、薑汁調服。

六神通解散(陶節庵方)治時行三月後謂之晚發,頭疼身熱、惡寒脈洪數,先用沖和湯。不愈,後服此湯。

麻黃,甘草,黃芩,石膏,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

水二鍾,姜三片。服法:入豆豉一撮,蔥白二莖煎之,熱服取汗。

通真子救苦丹,治大人、小兒感冒傷寒。

麻黃(去根節,洗淨曬乾)四兩(研極細末,溫水浸,用細布取汁,余渣再搗再浸再取汁,必要潔淨細膩為上),甘草(炙去皮,淨,研極細末)四兩(涼水浸,照前取汁),赤芍一兩(研極細末,溫水浸,照前取汁),升麻(微炒)一兩(研極細末,涼水浸取計),硃砂一兩五錢(研極細,水飛),雄黃一兩五錢(研極細,水飛),當歸身二兩(研極細,溫酒浸取汁),人參(去蘆,淨,研極細末)一兩(溫酒浸取汁),柴胡(去蘆,研極細末)一兩(溫水浸取汁),細辛五錢(研極細末,溫水浸取計),枳實(去心,研極細末)五錢(溫水浸取汁)春夏加石膏五錢(水飛),秋冬加桂皮五錢(研極細末,溫水浸取汁)此藥體有厚薄,味有清濁,故用水溫涼而多寡不同。各味浸汁濃釅精細共合一處,細羅再濾三、五遍,陰乾再研,醋糊丸,黍米大。

每服一丸。雄黃五分研極細,新汲水半盞調雄黃連藥送下,用厚被蓋暖處,香燒三寸,汗出即愈。重者二丸即效。製藥用庚申甲子日,淨室中莫令婦人、雞犬見之。

導引法:,先教病人盤腳而坐,次用兩手交十指攀腦後風池、風府二穴,乃是風門也。向前叩首幾至於地,如此連點一百二十數,急以蔥醋粥、辛辣湯投之,汗出立解。

萬邦孚曰:傷寒一症,治之最難,蓋傳經絡不易識也。予母在廣州南海署中感此症,無良醫徑致,不救及卒。後而遇一醫官高鳳山攜陶節庵傷寒殺車服法來講究甚精,時予妹及家人患此症者依方施治,悉應手而愈。予不敢秘,謹增入家抄方中,以普惠於四方云。

白話文:

傷寒(附傷風)

夏天三陽經受邪所致的疾病,必定發熱,脈搏頻數,就要用桂枝、麻黃,再加黃芩、黃柏、柴胡;冬天三陰經受邪所致的疾病,必定畏冷,脈搏遲緩,就要加附子;病情由溫邪引起的,脈搏虛弱,就要加牛膝、木瓜;病情由風邪引起的,脈搏浮大,就要加獨活;元氣虛弱的,要加少量人參;大便祕結的,要加大黃。

藥方:水兩杯,大棗兩個,生薑一片,燈芯草二十根,煎煮服用。服藥方法:加入薑汁調勻,溫服。

苓連消毒湯(陶節庵方)治療流行性大頭瘟疫引起的發熱、惡寒、頭頸腫痛、脈搏洪大,痰熱證。喉嚨阻塞也可用此方。

藥材: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黃芩、荊芥、黃連、防風、羌活、枳殼、連翹、射干、白芷

先加大黃瀉下一次或兩次,之後依照原方去除大黃,再加入人參、當歸調理。

藥方:水兩杯,生薑三片,煎至一杯,加入鼠黏子少許再煎沸。服藥方法:加入竹瀝、薑汁調勻服用。

六神通解散(陶節庵方)治療流行病,三月後發病的稱為晚發,症狀為頭痛、發熱、惡寒、脈搏洪數,先用沖和湯治療。若無效,再服用此方。

藥材:麻黃、甘草、黃芩、石膏、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

藥方:水兩杯,生薑三片。服藥方法:加入豆豉少許,蔥白兩根煎煮,熱服,以發汗為佳。

通真子救苦丹,治療大人、小孩感冒及傷寒。

藥材:麻黃(去節,洗淨曬乾)四兩(研磨成極細粉末,溫水浸泡,用細布取汁,殘渣再搗碎再浸泡再取汁,務必乾淨細膩為佳)、甘草(炙烤去皮,洗淨,研磨成極細粉末)四兩(冷水浸泡,按上述方法取汁)、赤芍藥一兩(研磨成極細粉末,溫水浸泡,按上述方法取汁)、升麻(微炒)一兩(研磨成極細粉末,冷水浸泡取汁)、硃砂一兩五錢(研磨成極細粉末,水飛)、雄黃一兩五錢(研磨成極細粉末,水飛)、當歸身二兩(研磨成極細粉末,溫酒浸泡取汁)、人參(去蘆頭,洗淨,研磨成極細粉末)一兩(溫酒浸泡取汁)、柴胡(去蘆頭,研磨成極細粉末)一兩(溫水浸泡取汁)、細辛五錢(研磨成極細粉末,溫水浸泡取汁)、枳實(去核,研磨成極細粉末)五錢(溫水浸泡取汁)。春夏季加石膏五錢(水飛),秋冬季節加桂皮五錢(研磨成極細粉末,溫水浸泡取汁)。此藥材質地厚薄不一,味道清濁各異,因此用水溫冷熱及用量也不同。所有藥材浸泡取汁後,濃縮精製,混合在一起,過濾三到五遍,陰乾再研磨,用醋做糊劑,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一丸。雄黃五分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半杯新汲水調勻雄黃及藥丸送服,用厚被蓋住,放在溫暖處,點燃三寸長的香,出汗即痊癒。病情嚴重者,服用兩丸即可見效。製藥需選擇庚申、甲子日,在乾淨的房間內進行,避免婦女、雞犬靠近。

導引法:先讓病人盤腿而坐,然後用雙手十指交叉,攀住後腦勺風池穴、風府穴(風門穴)。向前叩頭,幾乎觸地,如此重複一百二十次,然後立即服用蔥醋粥或辛辣湯,出汗即可痊癒。

萬邦孚說:傷寒是一種最難治療的疾病,因為它傳經絡的路線很難辨識。我的母親在廣州南海縣衙感染此病,因為沒有好的醫生,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逝世。後來遇到一位醫官高鳳山,他帶來了陶節庵治療傷寒的藥方和方法,講解非常精闢,當時我的妹妹和家人患有此病,都按照藥方治療,都很快痊癒。我不敢私藏,謹將其加入家傳藥方中,以惠及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