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27)
卷一 (27)
1. 傷寒(附傷風)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服法:入蔥自一莖煎之,溫服。
導赤各半湯(陶節庵方)治患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大小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目赤唇焦,舌乾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此熱傳手少陰心也,心火上而逼肺。所以神昏,名越經症。
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門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
水二鍾。薑、棗煎。服法:加燈心一握,煎數沸,熱服。
益元湯(陶節庵方)治身熱頭痛全無、不煩便作躁悶、面赤、飲水不得入口,俗醫認為熱症,而用涼藥。不知元氣虛弱是無根虛火泛上,名曰戴陽症。
熟附子,甘草,乾薑,人參,五味子,黃連,知母,麥門冬,蔥,艾
水二鍾,薑、棗煎。臨服服法:入童便三匙,頓冷服。
桂苓散(陶節庵方)治初得病無熱、譫語、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俗醫認為狂發,誤用下藥,死者多矣。不知此因熱結膀胱,名曰如狂症。
豬苓,澤瀉,桂枝,甘草,白朮,知母,黃柏,山梔,蘇葉
水二鍾,姜三片,煎至一鍾。服法;加滑石末一錢煎三沸,溫服取微汗。
當歸活血湯(陶節庵方)治無頭疼,無惡寒,止身熱發渴,小水利大便黑,口出無倫語。庸醫認為熱症,而用涼劑。不知內傳心脾二經,使人昏迷沉重,故名挾血如見崇症。
當歸,赤芍藥,甘草,紅花,桂心,乾薑,枳殼,生地
人參,柴胡,桃仁泥
服三帖後去桃仁、紅花、乾薑、桂心,加白朮、茯苓。
水二鍾,姜一片煎之。服法:入酒三匙調服。
加味導痰湯,(陶節庵方)治患憎寒壯熱,頭痛昏沉迷悶,上氣喘急,口出涎沫。庸醫誤為傷寒,不知此因內傷七情,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舍空則生痰也,名曰挾痰如鬼症。
茯苓,半夏,南星,枳實,黃芩,白朮,陳皮,甘草,桔梗,黃連,瓜蔞仁,人參
年力壯盛者先用吐痰,次服此方。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之。臨服服法:入竹瀝、薑汁溫服。
加減調中飲(陶節庵方)治食積類傷寒頭疼、發熱惡寒、口氣緊盛、但身不痛,此為異耳。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輕則消化,重則吐下。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山楂,神麯,枳實,草果,黃連,乾薑
腹痛加桃仁,痛甚大便實熱加大黃,下之去山楂、草果、神麯、乾薑;心中兀兀欲吐者與乾霍亂同吐法,用滾水一碗,入鹽一撮,皂莢末五分探吐。
水二鍾,姜一片,煎之。服法:臨服入木香磨取計,調飲。
加減續命湯(陶節庵方)治腳氣類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肢節痛、便秘嘔逆,腳軟弱不能轉動但起於腳膝耳,禁用補劑及淋洗。
防風,芍藥,白朮,川芎,防己,桂枝,甘草,麻黃,蒼朮,羌活
白話文:
傷寒(附傷風)
簡單傷寒方: 水兩杯,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法:加入一根蔥一起煎煮,溫熱服用。
導赤各半湯: 治療傷寒之後,心下不硬,腹部不脹滿,大小便正常,沒有寒熱,漸漸出現神志不清、不說話,或睡夢中只說一兩句話,眼睛發紅,嘴唇乾裂,舌頭乾燥,不喝水,給稀粥則能咽下,不給則不想吃,樣子像喝醉酒的人。這是熱邪傳到手少陰心經,心火上升逼迫肺經,所以神志不清,稱為越經症。
藥物: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門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水兩杯,加薑、棗煎煮。用法:加入燈芯草一把,煎煮幾沸,熱服。
益元湯: 治療全身發熱頭痛完全消失,不煩躁卻感到煩悶,臉紅,喝水也喝不下去。俗醫認為是熱症,用涼藥治療。不知這是元氣虛弱,虛火上升,稱為戴陽症。
藥物:熟附子、甘草、乾薑、人參、五味子、黃連、知母、麥門冬、蔥、艾葉。水兩杯,加薑、棗煎煮。用法:臨服用時加入童尿三匙,趁涼服用。
桂苓散: 治療初期患病沒有發熱,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精神狀態不好,俗醫認為是狂症,誤用瀉下藥,導致很多人死亡。不知這是因為熱邪積聚在膀胱,稱為如狂症。
藥物:豬苓、澤瀉、桂枝、甘草、白朮、知母、黃柏、山梔、蘇葉。水兩杯,薑三片,煎至一杯。用法:加入滑石粉一錢,煎煮三沸,溫服,微微出汗即可。
當歸活血湯: 治療沒有頭痛,沒有惡寒,只有發熱口渴,小便通暢,大便黑色,說話胡言亂語。庸醫認為是熱症,用涼藥治療。不知是熱邪傳入心脾二經,導致昏迷沉重,故名挾血如見崇症。
藥物:當歸、赤芍藥、甘草、紅花、桂心、乾薑、枳殼、生地黃、人參、柴胡、桃仁泥。服用三帖後去掉桃仁、紅花、乾薑、桂心,加入白朮、茯苓。水兩杯,薑一片煎煮。用法:加入酒三匙調服。
加味導痰湯: 治療憎惡寒冷,壯熱,頭痛昏沉迷悶,呼吸急促,口中流涎沫。庸醫誤認為是傷寒,不知這是由於內傷七情,導致痰迷心竅,神志恍惚,心神空虛則生痰,稱為挾痰如鬼症。
藥物:茯苓、半夏、南星、枳實、黃芩、白朮、陳皮、甘草、桔梗、黃連、瓜蔞仁、人參。體力強壯者先用催吐方法,然後服用此方。水兩杯,薑三片,大棗兩枚煎煮。用法:臨服用時加入竹瀝、薑汁溫服。
加減調中飲: 治療食積導致類似傷寒的症狀,頭痛、發熱惡寒、口氣臭,但身體不痛,這是不同於一般的傷寒。經書記載:飲食過度,腸胃就會受損。輕則消化不良,重則需要催吐瀉下。
藥物: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山楂、神麴、枳實、草果、黃連、乾薑。腹部疼痛者加桃仁,疼痛劇烈且大便乾燥者加大黃瀉下,瀉下後去掉山楂、草果、神麴、乾薑;心中鬱悶想吐者用催吐方法,用滾燙的開水一杯,加鹽少許,皂莢粉五分催吐。水兩杯,薑一片煎煮。用法:臨服用時加入研磨好的木香調服。
加減續命湯: 治療腳氣導致類似傷寒的症狀,頭痛、發熱惡寒、關節疼痛、便秘嘔吐,腳軟無力不能行走,但病症始於腳膝。禁止使用補藥和用水清洗。
藥物:防風、芍藥、白朮、川芎、防己、桂枝、甘草、麻黃、蒼朮、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