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二 (12)
卷二 (12)
1. 咳逆
氣逆也,氣自臍下直衝上出於口而作聲之名也。古謂之噦,今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也。有痰,有氣虛,有火。有因飲食太過填塞胸中,氣不得升降者;有痰閉於上,火起於下,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傷寒熱病,陽明內實,過期失下,清氣不得升,濁氣不得降,以致氣不宣通而發呃者,此皆實證也。
治痰咳
陳皮,半夏
姜水煎服。或以人參、蘆煎湯吐之。
人參白朮湯,治氣虛不足咳逆。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梔子仁,甘草(炙)各兩半,白朮,防風,五味子,半夏(泡七次)
白話文:
氣逆的解釋與治療
氣逆,是指氣從臍下直衝向上,由口而出,並發出聲音的現象。古人稱之為「噦」,現代則稱為「呃」,是由於胃寒所致,寒氣逆流向上所導致。
氣逆的成因有以下幾種:
- 痰: 痰氣阻滯於上,導致氣無法順利升降。
- 氣虛: 氣虛不足,無法抵禦寒氣上逆。
- 火: 火氣上炎,衝擊氣逆而上。
另外,還有以下實證的情況:
- 飲食過度: 飲食過量,填塞胸中,氣不得升降,導致氣逆。
- 痰火交阻: 痰氣阻滯於上,火氣上升,氣無法伸展,導致氣逆。
- 傷寒熱病: 陽明內實,過期未下,清氣無法上升,濁氣無法下降,導致氣不宣通而發呃。
治痰咳
藥方:
- 陳皮、半夏: 以姜水煎服。
- 人參、蘆根: 煎湯吐之。
治氣虛不足咳逆
藥方:
- 人參白朮湯:
-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梔子仁、甘草(炙)各兩半
- 白朮、防風、五味子、半夏(泡七次)
每服四錢,姜三片煎,下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治陰火咳逆
黃連,黃柏,滑石
水煎服。益元散亦可。
治咳逆自利
滑石,甘草,黃柏(炒),白芍藥,人參,陳皮,白朮
水煎加竹瀝服。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後,胃熱咳逆。
橘皮一兩,竹茹一兩半,甘草(炙)二兩,棗子三十個,生薑半兩,人參半兩
水十盞煎三盞作三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物四錢,加入薑片三片煎煮,再加入大補丸。這個方子適用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逆氣。藥方由黃連、黃柏、滑石組成,用水煎服。也可以使用益元散。如果是咳嗽逆氣伴隨自利的情況,可以使用滑石、甘草、黃柏(炒)、白芍、人參、陳皮、白朮,用水煎煮後加入竹瀝服用。橘皮竹茹湯則適用於吐瀉後胃熱引起咳嗽逆氣的情況,由橘皮、竹茹、甘草(炙)、棗子、生薑、人參組成,用水煎煮,煎至三盞,分三次服用。
2. 嘈雜
是痰因火動,氣鬱濕熱。
芩連二陳湯,治疾因火動,胃口作嘈。
黃連(姜炒),黃芩(炒),陳皮,半夏(薑製),茯苓,南星,甘草(炙),山梔(炒)
熱多加青黛,水煎服。
治心嘈索食
白朮(炒),黃連(薑汁炒),陳皮等分
為末,作丸白湯下。
白話文:
痰火上炎,氣鬱濕熱,導致胃火旺盛,胃口嘈雜。芩連二陳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方劑包括黃連、黃芩、陳皮、半夏、茯苓、南星、甘草和山梔。若熱症明顯,可加青黛。另外,針對心煩嘈雜、食慾不振,可用白朮、黃連和陳皮等分研末,製成丸劑,用白湯服用。
治心嘈不喜食,此濕痰氣鬱也。
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子。(方見虛損門)
治肥人嘈雜
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白朮、炒山梔子,水煎服。
人多思慮以致血虛,五更時嘈雜是也。四物湯加香附、梔子仁、黃連、貝母。
白話文:
心口灼熱,不想吃東西,這是濕痰氣滯所致。可以用三補丸加上蒼朮,香附子加倍。肥胖的人心口灼熱,可以用二陳湯稍微加一些川芎、蒼朮、白朮和炒山梔子,水煎服。有些人因為思慮過度導致血虛,半夜五更時心口灼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香附、梔子仁、黃連、貝母。
3. 吞酸
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是平日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鬱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水而出。吞酸者,濕熱鬱積於肝,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必用糧食蔬菜自養。
加味平胃散,治香酸或宿食不化。
蒼朮(不制),陳皮,厚朴(不制),甘草,神麯(炒),麥芽(炒)
每服五錢,姜三片水煎服。
茱連丸,治鬱積吞酸。
白話文:
吞酸和吐酸是不同的。吐酸是平常津液隨著上升之氣停滯而形成,長期停滯,濕氣中就會生熱,所以從火氣化就變成酸水吐出來。吞酸則是濕熱停滯在肝臟,然後跑到肺胃之間,必須用糧食蔬菜來滋養。
加味平胃散,可以治療香氣酸味或宿食不消化的問題。
配方: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神麴(炒)、麥芽(炒)
每次服用五錢,加薑三片水煎服用。
茱連丸,可以治療鬱積導致的吞酸。
黃連,黃芩各一兩(俱用陳壁土炒,去土用),蒼朮七錢半(泔水浸炒),茱萸(泡炒),陳皮各五錢
上為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津嚥下。
又方,治鬱積吐酸。
陳皮,半夏,白茯苓,吳茱萸(炒)各一兩,黃連(炒)一兩五錢,蒼朮一兩
為末,炊餅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服。冬倍茱萸,夏倍黃連。
白話文:
黃連、黃芩各一兩(都用陳壁土炒,去除土後使用),蒼朮七錢半(用淘米水浸泡後炒),茱萸(泡水後炒),陳皮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口水送服。
另一個方劑,治療鬱積吐酸。
陳皮、半夏、白茯苓、吳茱萸(炒)各一兩,黃連(炒)一兩五錢,蒼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服用。冬天增加茱萸用量,夏天增加黃連用量。
參萸丸,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又云治濕而滯氣者,濕熱甚者,用之為響導。
六一散七兩,茱萸一兩(制)
為末飯丸。
回令丸,瀉肝火行濕為之反佐,開痞結治肝邪,可助補脾藥。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俱用壁泥炒)
為末粥丸。
治噯氣,此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南星,半夏,軟石膏,香附,梔子(炒)
白話文:
參萸丸,可以治療吞酸,也能治自利。有人說,它可以治療濕氣停滯,濕熱很嚴重的人,用它當引導藥物。
六一散七兩,茱萸一兩(制過的),
磨成粉末,做成飯丸。
回令丸,可以瀉肝火,行濕氣,作為反佐藥,可以開通痞結,治療肝邪,可以幫助補脾的藥物。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都用壁泥炒過的),
磨成粉末,做成粥丸。
治療噯氣,是因為胃中有鬱火,膈膜上有稠痰的緣故。
南星,半夏,軟石膏,香附,梔子(炒過的)。
為末作丸或作湯服。
治吐清水
蒼朮(陳壁土炒),茯苓,滑石(炒),白朮(炒),陳皮
水煎服。
白話文:
將以下的草藥粉末製成丸狀或煮成湯劑服用。
治療嘔吐清水的方子如下:
- 蒼朮(與陳年黃土炒過)
- 茯苓
- 滑石(炒過)
- 白朮(炒過)
- 陳皮
請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