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諸病灸法

陰症腹痛,面色青慘,或口禁失音,四肢厥冷或大吐大瀉,脈微欲絕,痛極頻危者:於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二寸,丹田穴三寸,關元穴各灸二七壯即愈。如玉莖縮入,死在須臾者,將莖捉定,用艾炷如綠豆大於龜頭、馬口灸三壯,其莖即出。若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灸如上法可生。倘灸而不汗、不溫、不省者亦死。

腸風便血:量臍心與脊骨相平,於脊骨上灸七壯即止。如再發再灸七壯,永不發。然須按脊骨高突之處痠疼者是穴,方可於上灸之。至於吐血、衄血,百治不止者,灸即除根,一切血症皆可灸。

夢遺精滑:於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與臍平處,以指按之痠疼者是,名腎腧穴,灸以患者年紀為壯數立效。

久瀉脫肛:灸百會穴數十壯即愈。又有洞泄寒中一症,灸水分穴一百餘壯愈。

血氣偏墜:令患者合口用淨草一莖橫量其口,以齊兩角為一則,摺斷再照此加以二則,共是三則,屈成三角。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兩旁。當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兩角俱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三七壯即安。又法,於關元穴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

臍痛瀉溏或男婦泄利日久,水腫臌脹,腸中雷鳴與小兒奶利不絕者:俱灸濟乳中神厥一穴,三七壯即愈。又一人,年逾半百,左手無力,亦灸此穴百壯,而力頓生。

肛門外痔:先以槐柳枝煎湯洗過後,用壯盛男子篦下頭垢捻成小餅,約厚一分置痔上痛處,用艾火乾薑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而散。若有二三個者,過三五日照依前法,逐一灸之,俱驗。有人患痔如胡瓜貫於腸頭,其熱如火,用槐柳枝煎湯洗過,於患上一灸三五壯,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大轉瀉血穢並出而安。

便毒:用薄篾一條,隨其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手掌盡處橫紋量起通三節,至指尖肉盡處為則截斷,卻將此蔑於手腕橫紋量起,引篾向臂當中蔑盡處是穴。用艾炷如麥粒大灸三壯,腫散痛止即安。如少年患此與下疳者,後多變為楊梅瘡,若於初起一瘡且痛且癢處灸三五壯,去其瘡母,即不再發,屢驗。

痘疔:隔蒜灸之。若毒盛不知痛者,不用隔蒜,就當著肉灸之。務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若灸後瘡頭紅腫發焮,仍挑出毒血,繼以艾火尤好。如或挑破而不痛,不出血或吮出血而吐於水中色黑者不治。痘癰初起未成膿時,即於毒上隔蒜灸之亦可消散。

破傷風:用胡桃殼半邊挖空,將野外幹人糞填滿,仍以榆白皮一片刺十餘孔掩殼之口,合在傷處,以大艾炷於殼上灸二七壯,偏身汗出,其人大困即愈。其風犬咬傷亦照此法灸之,或著肉灸五七壯亦可。一方,用白芷、蟬蛻等分為末,黃酒調下,外以槐白皮置傷處灸之。孫真人曰:春末夏初狗多發狂,被其咬者無出於灸,其法先就咬處牙痕上灸之,一日灸三壯,灸至一百一十日乃止。宜常食韭菜,永不再發。

白話文:

諸病灸法

腹部陰寒疼痛,面色青灰慘白,可能伴隨說話困難或失聲,四肢冰冷或嚴重嘔吐腹瀉,脈搏微弱,危在旦夕,疼痛劇烈頻繁:在肚臍下一寸五分處(氣海穴)、二寸處(丹田穴)、三寸處(關元穴)各灸27壯,即可痊癒。如果陰莖縮回,馬上就要死亡,應抓住陰莖,用綠豆大小的艾炷在龜頭、陰莖根部灸三壯,陰莖就會伸出來。如果肚臍下方突然劇痛,人中發黑,多半會死亡,用上述方法灸治可以挽回生命。但是如果灸後沒有出汗、沒有溫暖、沒有恢復意識,則仍然會死亡。

腸風便血:測量肚臍與脊椎骨平齊的位置,在脊椎骨上灸七壯即可。如果再次發作,再灸七壯,便可永久痊癒。但必須按壓脊椎骨突出且痠痛的地方,確認穴位後才能灸治。至於吐血、鼻出血,久治不癒者,灸法可以根治,所有出血症狀都可用灸法治療。

夢遺滑精:在第十四節椎骨下方兩側,各約一寸五分,與肚臍平齊的地方,用手指按壓,痠痛處即為腎俞穴,灸治的壯數以患者年齡為準,效果顯著。

久瀉脫肛:灸百會穴數十壯即可痊癒。另外,還有寒邪入侵導致的久瀉不止,灸水分穴一百多壯即可痊癒。

血氣下墜:讓患者閉口,用一根乾淨的草莖橫量其口,兩端與嘴角齊平為一則,折斷後再以此為標準量取兩則,共三則,折成三角形。將一個角放在肚臍中心,兩個角放在肚臍兩側。兩個角的位置就是穴位,左側疼痛灸右側,右側疼痛灸左側,左右兩側都疼痛則兩個角都灸,艾炷如麥粒大小,灸十四壯或三七壯即可痊癒。另一種方法,在關元穴兩側,各約三寸的青筋上灸七壯即可痊癒。

肚臍疼痛、大便溏瀉,或男女久瀉不止、水腫腹脹、腸鳴如雷,以及嬰兒奶瀉不止:都灸濟乳穴(中神厥穴)三七壯即可痊癒。還有一位年過半百的人,左手無力,也灸此穴一百壯,力量就恢復了。

肛門外痔:先用槐樹枝、柳樹枝煎水清洗,然後用壯年男子篦子上的頭垢捻成約一分厚的小餅,放在痔瘡疼痛處,用艾火和乾薑灸三壯,膿水就會流出而消散。如果有多個痔瘡,隔三五天按上述方法,逐個灸治,效果都很好。有人患痔瘡如同胡瓜一樣貫穿腸頭,其熱如火,用槐樹枝、柳樹枝煎水清洗後,在患處灸三五壯,就會感覺一股熱氣進入腸中,然後大量排出污血而痊癒。

便毒(癰疽):取一根薄竹片,以患者左右手的拇指長度為準,從手掌橫紋量起至指尖肉盡處為一節,截斷竹片。然後將此竹片放在手腕橫紋處,沿著手臂中央至竹片末端處就是穴位。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腫痛就會消散。如果年輕人患此病和下疳,日後多會變成梅毒,如果在初期瘡痛癢處灸三五壯,去除病根,就不會再次發作,屢試不爽。

痘瘡疔腫:隔著蒜頭灸。如果毒盛不覺疼痛,則不用隔蒜,直接灸在患處。務必做到疼痛處灸到不痛,不痛處灸到痛。如果灸後瘡頭紅腫發炎,還需挑出膿血,再用艾火灸治更好。如果挑破後不痛,不出血,或吮出血後吐在水中顏色發黑,則難以治療。痘瘡初期未成膿時,在患處隔著蒜頭灸也可消散。

破傷風:用半個胡桃殼挖空,填滿野外乾燥的人糞,再用榆樹白皮一片,刺十幾個孔蓋住殼口,放在傷處,用較大的艾炷在殼上灸二七壯,偏身出汗,病人昏睡後就痊癒了。被瘋狗咬傷也用此法灸治,或直接灸在傷口上五七壯也可以。另一方,用白芷、蟬蛻等量研末,黃酒調服,外用槐樹白皮敷在傷口處灸治。孫真人說:春末夏初狗多發狂,被狗咬傷者,沒有比灸法更好的治療方法,方法是先在咬傷的牙痕處灸治,每天灸三壯,灸一百一十天才停止。宜常吃韭菜,永不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