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6)

1. 諸病灸法

咒曰:八法神法不可輕,流傳萬古顯神功;包含天地陰陽理,治病靈功四海聞;火向天天開,向地地裂;向山山崩,向海海□;向人病除,向鬼鬼滅;火行正氣,火除邪氣,火除四時不正之氣;神火到處百病消;散血氣通靈。吾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攝□須齋戒至誠,灸之神驗,如不至誠無效。

鬼邪迷:將患者兩手大拇指相併,以綿線縛住,當甲肉相接處騎縫置艾四處,皆著火灸之。若一處不著火,雖灸弗效,此名鬼哭穴。亦治五癇呆癡及傷寒發狂。

屍厥不醒:灸百會穴七七壯,臍下氣海、丹田二穴各三百壯,自溫而蘇為止。

夢魘鬼擊:人中穴灸七壯,並灸兩腳大拇指端,離爪甲側韭葉許各七壯,此名足鬼眼。五癇癡呆及傷寒發狂,灸之皆效。

中風:灸丹田、氣海法在前。又有於臍中一穴名神厥穴,先用細鹽填入,上加艾炷灸至百壯即蘇。多灸更妙。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永年。若灸少,則時下雖或暫療,復恐復發難救。其中風而口眼歪斜者,如歪向右是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喎陷中二七壯;喎向左是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喎陷中二七壯,艾炷只如麥粒大。

若中而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聲如鼾,肉脫筋痛,髮直頭搖,面赤如粧,汗珠如綴者,必死,勿灸,此又是驗過一法。

撮口臍風:以小艾炷隔蒜灸臍中,候口中有艾氣即可得生。又法,臍風若成,必有青筋一道,上行至肚而生兩岔,宜灸筋頭三壯截住,若見兩岔即灸兩岔筋頭各三壯,十活八九。否則上行攻心而死矣。

慢驚風:急於兩腳面陷中動處,乃太衝脈也,灸五壯或七壯。又灸百會穴五七壯,亦有得生者。其穴直取,以前後髮際折中橫取,以兩耳尖折中在頭之中心端正旋毛處是。如有雙旋及旋毛不正者,不可為準,艾炷僅如麥粒大。灸後,仍以醒脾散等藥調補收功。

鼻衄不止,多至升斗,連口並出者,名腦衄。諸藥不效。急灸上星一穴七七壯即止,永不發。或灸囟會一穴效。亦如之上星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囟會在上星後一寸,各陷中可容豆者是。又有於項後髮際兩筋間宛中穴灸三壯立止。蓋血自此入腦注鼻中,故灸此立應。其取前後髮際穴,前在兩眉中直上三寸,後在大椎直上三寸是穴。

若尋常鼻衄,不必艾灸,只於手之中指下節以線緊扎,左衄扎左指,右衄扎右指,兩孔俱衄則兩手並扎,自止。

鼻塞不聞香臭,名曰鼻淵。灸囪會穴二七壯至七七壯止。如未應,灸至四日漸退,七日頓愈。或灸上星穴亦效。

齒痛:隨所患左右肩尖,微近後骨中縫少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永不發。間有灸之而項或大痛者,良久自定,不必疑。

白話文:

諸病灸法

咒語:八種灸法的神奇功效不可輕忽,流傳萬古以來顯現神奇的功用;包含天地陰陽的道理,治療疾病的靈驗功效聞名天下;灸火向上,天開;向下,地裂;向山,山崩;向海,海枯;向人,病除;向鬼,鬼滅;灸火的運行正氣,灸火去除邪氣,灸火去除四季不正之氣;神聖的灸火到處都能消除百病;疏通血氣,使人靈通。我奉請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施灸者必須齋戒沐浴,至誠懇切,灸法才會靈驗,若不至誠則無效。

鬼邪迷:將患者的雙手大拇指併攏,用棉線綁住,在指甲與肉相接處縫隙上各放四堆艾絨,全部點燃灸之。如果有一處不著火,即使灸療也無效,此穴位稱為鬼哭穴。此法也治療五癇、呆癡及傷寒發狂。

屍厥不醒:灸百會穴七七四十九壯,臍下氣海、丹田兩個穴位各灸三百壯,直到患者身體回溫甦醒為止。

夢魘鬼擊:灸人中穴七壯,並灸兩腳大拇指末端,距指甲邊緣約韭葉寬度的地方各七壯,此處稱為足鬼眼。五癇、癡呆及傷寒發狂,灸之皆有效。

中風:灸丹田、氣海的方法如前所述。另外,在肚臍中間有一個穴位叫神厥穴,先用細鹽填入穴位中,再在其上放置艾炷灸至一百壯,即可甦醒。灸的次數越多越好。如果灸至三百至五百壯,不僅能治癒疾病,還能延年益壽。如果灸的次數少,雖然可能暫時療效,但恐怕會復發難以治療。對於中風導致口眼歪斜者,如果歪向右側,表示左側經脈中風而氣血運行緩慢,應灸左側喎陷穴二七十四九壯;如果歪向左側,表示右側經脈中風而氣血運行緩慢,應灸右側喎陷穴二七十四九壯,艾炷大小如麥粒般大小。

若中風患者出現口張開、手撒開、眼閉合、遺尿、吐沫、直視前方、喉嚨聲音如鼾聲、肌肉脫落疼痛、頭髮豎立頭搖晃、臉紅如妝、汗珠不斷等症狀,則必死,不可灸治,此為驗證過的方法。

撮口臍風:用小艾炷隔著蒜片灸肚臍,等到口中聞到艾草氣味即可痊癒。另一方法,若臍風已成,必有一條青筋向上延伸至腹部,並分成兩岔,應灸青筋末端三壯,截斷其蔓延;如果看到兩岔,則灸兩岔青筋末端各三壯,十個病人能救活八九個。否則,青筋會向上攻心致死。

慢驚風:迅速灸兩腳掌凹陷處活動的地方,這是太衝穴,灸五壯或七壯。再灸百會穴五七三十五壯,也有救活的可能。百會穴的取穴方法是:取前後髮際的正中點,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在頭部中心正旋毛處。如果患者有雙旋或旋毛不正,則不能以此為準,艾炷大小如麥粒般大小。灸療後,需服用醒脾散等藥物調理,鞏固療效。

鼻衄不止,出血量很多,甚至流到口中,稱為腦衄,各種藥物均無效。應迅速灸上星穴七七四十九壯即可止血,永不復發。或灸囟會穴也有效。上星穴位於鼻子的正上方,進入髮際一寸,囟會穴在上星穴後方一寸,都是凹陷處,可以容納一顆豆子。還可以在項後髮際兩筋之間的宛中穴灸三壯,立即止血。因為血從此處進入腦部,再流入鼻中,所以灸此穴位立刻見效。取前後髮際穴,前者在兩眉之間的正上方三寸,後者在大椎穴的正上方三寸。

尋常的鼻出血,不必灸,只需用線將中指下節緊縛,左側鼻出血縛左手中指,右側鼻出血縛右手中指,兩側鼻孔都出血則雙手都縛,即可止血。

鼻塞聞不到香臭,稱為鼻淵。灸囟會穴二七十四九壯至七七四十九壯,如果沒有效果,灸至第四天症狀逐漸減輕,第七天即可痊癒。或灸上星穴也有效。

齒痛:根據患牙的左右側,在肩胛骨尖端,稍微靠近後骨中縫,略微抬高手臂取穴,在骨頭交接凹陷處灸五壯,永不復發。有些人灸後,項部會劇烈疼痛,過一段時間會自行恢復,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