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傷風咳嗽

鶴頂丹,治小兒積熱及暑月火盛心煩,並麻瘄熱症,一切結熱。

寒水石(煅),石膏(各二兩),甘草(二錢)

為末,甘草濃煎汁,丸芡實大,辰砂為衣。薄荷湯下。

瀉青丸,治小兒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兼治肝臟實熱,尋衣捻物,目直不搐,得心熱則搐,身反折強,直目連札或目遍青,或臟腑饗泄,諸藥不止,脾虛肝盛。

當歸,龍膽草,川芎,山梔,大黃(煨),羌活,防風(各二錢半)

為末,煉蜜丸,芡實大。竹葉、砂糖湯下。

八正散,治小兒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淋澀。

車前子,木通,扁蓄,甘草,大黃(煨),瞿麥,滑石,梔子

加燈心水效服。

四順清涼膏,治小兒熱結、大便不通。

芍藥,當歸(酒洗),黃連(姜炒,各五錢),生地(酒洗),甘草,大黃(酒蒸九次),黃芩(炒,各三錢)

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下。

又方,小兒結熱,大便不通。

豬膽汁滴入穀道即通,不必服藥。

治小兒木舌、舌腫硬及重舌

百草霜,芒硝,滑石(各等分)

為末,酒調服。

一方,小兒重舌。

用針刺出惡血即愈。

治小兒解顱,乃母氣虛弱,故頭骨開而不合。八物湯,有熱加酒炒黃連、生甘草,子母皆服。外用帛束緊,以白蘞末敷之。

釀乳方,解胎中受熱,生下面赤眼閉、大小便不通、不進乳食。

澤瀉(二兩半),豬苓,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甘草,生地(各一兩)

每服二錢,水一鍾煎半鍾,食後乳母捏去宿乳服。

治小兒生下遍體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小便不通、不進乳食、啼叫不止

生地,當歸,赤芍,川芎,天花粉

每服五錢。水一鍾煎服。

小兒初生不飲乳,不小便

以蔥白一寸四,破之加乳汁入磁器內煎,灌之立效。

蒲黃散,治初生兒大小便下血。

生蒲黃,油頭髮(燒灰存性,各一錢)

為末,用生地黃汁或米飲或乳調服。

治小兒溺血

蒲黃,生地,生甘草,赤茯苓(去皮,各等分)

水煎發灰,調勻食前服。

一方,小兒尿血。

以升麻、甘草煎湯,調益元散服。

三黃丸,治小兒諸熱,兼治身黃、黃疸、衄血、便血。

黃芩,黃連(去須),大黃(炒,各一錢半)

為末,滴水丸。茶清下三五十丸。

地黃湯,治小兒鼻衄。

川芎,生地,赤芍,當歸(各等分)

蒲黃少許煎服。

治小兒胃氣熱吃泥

軟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白朮(各等分)

煎服。

退黃丸,治小兒黃病、吃泥、吃磚瓦、生米、炭、茶等物。

皂礬(八兩,用面一斤和作餅,入礬在內,火煨焦為度),蒼朮(八兩),厚朴(八兩,薑汁炒),陳皮,甘草(各八兩),川椒(十兩,焙去汗)

為末,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殼,搗成膏和熟丸,桐子大。量兒大小用藥多寡,酒服。

白話文:

傷風咳嗽

鶴頂丹:治療小兒積熱、夏季暑熱導致心煩,以及麻疹熱症等各種內熱。藥方:煅寒水石、石膏(各二兩)、甘草(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濃煎的甘草汁調成芡實大小的丸藥,再以辰砂包裹。用薄荷湯送服。

瀉青丸:治療小兒肝經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也治肝臟實熱、愛抓衣物、眼直不斜視(但遇心熱則抽搐)、身體反折僵硬、眼睛直視或眼白發青、臟腑瀉泄不止(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法止住)、脾虛肝盛等症狀。藥方:當歸、龍膽草、川芎、山梔子、煨大黃、羌活、防風(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用竹葉、砂糖水送服。

八正散:治療小兒心經蘊熱、臟腑阻塞、小便淋澀。藥方:車前子、木通、扁蓄、甘草、煨大黃、瞿麥、滑石、梔子,加燈心水服用。

四順清涼膏:治療小兒熱結、大便秘結。藥方:芍藥、酒洗當歸、姜炒黃連(各五錢)、酒洗生地、甘草、酒蒸九次大黃、炒黃芩(各三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送服。

另一方:治療小兒積熱、大便秘結。方法:將豬膽汁滴入肛門即可通便,不必服用藥物。

治療小兒木舌、舌腫硬或舌頭沉重:藥方:百草霜、芒硝、滑石(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另一方:治療小兒舌頭沉重。方法:用針刺出血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顱骨未閉合(解顱):這是由於母親氣血虛弱導致的,頭骨開裂而不癒合。治療方法:服用八物湯,若有熱症則加入酒炒黃連、生甘草,母親和孩子都應服用。同時用布條緊縛患處,並敷上白蘞粉末。

釀乳方:治療胎兒在母體內受熱,出生後面部發紅、眼睛閉合、大小便不通、不吃奶。藥方:澤瀉(二兩半)、豬苓、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甘草、生地(各一兩)。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成半杯,飯後服用,產婦應先擠出積乳後再服用。

治療新生兒全身發黃如金色、發熱、大小便不通、不吃奶、啼哭不止:藥方:生地、當歸、赤芍、川芎、天花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煎服。

治療新生兒出生後不喝奶、不排尿:方法:取蔥白一寸四分,切破,加入母乳,用瓷器煎煮後灌服,立刻見效。

蒲黃散:治療新生兒大小便帶血。藥方:生蒲黃、燒成灰的油頭髮(各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生地黃汁或米湯或母乳調服。

治療小兒尿血:藥方:蒲黃、生地、生甘草、去皮赤茯苓(各等分),水煎,調勻後飯前服用。

另一方:治療小兒尿血。方法:用升麻、甘草煎湯,調和益元散服用。

三黃丸:治療小兒各種熱症,也治療身黃、黃疸、鼻出血、便血。藥方:黃芩、去須黃連、炒大黃(各一錢半),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小丸藥。用茶水送服三十到五十丸。

地黃湯:治療小兒鼻出血。藥方:川芎、生地、赤芍、當歸(各等分),加少量蒲黃煎服。

治療小兒胃熱吃泥土:藥方:軟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白朮(各等分),煎服。

退黃丸:治療小兒黃疸、吃泥土、磚瓦、生米、炭、茶葉等異物。藥方:皂礬(八兩,用麵粉一斤和成餅,將皂礬放入其中,用火煨烤至焦為度)、蒼朮(八兩)、薑汁炒厚朴(八兩)、陳皮、甘草(各八兩)、焙乾去汗的川椒(十兩),研磨成粉末,再與煮熟去皮核的紅棗(三斤)和去殼搗爛成膏的胡桃(三斤)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根據小孩大小調整藥量,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