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16)
卷一 (16)
1. 傷寒(附傷風)
舌見灰色尖黃,不惡風寒,脈浮者可下之;若惡風惡寒者,用雙解散加解毒湯三、四下之。見黑糞不治。舌見灰黑色而有黑紋者脈實,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用涼膈散解之。十可救其二、三。舌根微黑、尖黃,脈滑者可下;脈浮者當養陰退陽。若惡風寒微汗之,用雙解散。若下利用解毒湯。十生七、八也。
舌根微黑尖黃隱見或有一紋者脈實,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用涼膈散解之。十可救其二、三。
凡傷寒傳經之邪比雜症不同,必辨其脈、症、舌三者。表汗下之庶不有誤,況脈者血之府屬陰,當其得病之初正氣相搏,若真氣未衰,脈必滑數而有力;病久熱甚氣衰脈必微細而無力,方數甚也,但可養陰退陽,此識脈之要也。或初病即惡寒發熱後必有渴水燥熱之症,或逆厥而利,此熱症傳經之邪也。
若始終皆熱,症則惟熱而不惡寒。故傷寒為病,初則頭痛必無發熱、惡寒、渴水之症,一病便有逆厥、泄利,或但惡寒不發熱,此寒症也。此識症之要也。如舌本者乃心之竅,心屬火主熱,人得病初在表,則舌自紅而無白苔等色。邪入半表半裡之間,其舌色變為白苔而滑見矣。
邪傳於裡未罷,則舌必見黃苔,乃邪已入胃,急宜下之。若醫不以此,誤用湯劑失於下,遲其苔必黑,變症蜂起,此為難治。若見舌苔如漆黑之光者十無一生,此心火自炎,與邪熱二火相乘,熱極則兼化水象,故色從黑而應水化也。明於醫道者其詳察之。
劫病法(陶節庵)
傷寒發狂,先於病人處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傾火上,其氣衝入鼻內即安,方可察其陽狂陰躁用藥。若初起頭疼發熱惡寒方除,以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罵詈叫喊、大渴欲死、脈來有力,仍因邪熱傳裡、陽盛發狂。當用寒藥下之。舌卷囊縮者不治;若病起無頭疼,身微熱、面赤,戴陽煩躁,脈來沉數無力、欲坐臥於泥水中,乃因寒熱而發躁,即陰證似陽,當用熱熱溫之。厥冷下利諺語者不治。
傷寒腹中痛甚,將涼水一盞與病人飲之,其痛稍可者屬熱痛,當用涼藥清之。清之不已而或達臍硬痛、大便結實煩渴屬燥糞痛,急用寒藥下之。食積痛亦宜下。若小腹硬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黃者,屬蓄血痛,亦用寒劑加行血藥,下盡黑物即愈。此三者皆痛隨利減之法也。
若飲水愈加作痛屬寒,當用溫藥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嘔吐、瀉利,急用熱藥救之。須詳脈來有力無力,此為良法。
傷寒直中厥陰經,真寒症。甚重而無脈,或吐瀉脫元而無脈,將好酒、薑汁各半盞與病人服,其脈來者可治。當察其陰陽用藥,不拘脈浮沉大小,但指下出見者生。如用此法,脈不至者必死。又必問病人有何疼痛處。若有痛症,脈必伏。宜隨病制宜,尤當問病人。若平素原無正取脈,須用覆手取之,此為反關脈;若平素正取有脈,後因病無脈者亦當覆手取,取之而脈出者陰陽錯亂也,宜和合陰陽。如覆取、正取俱無脈者必死。
白話文:
傷寒(附傷風)
舌頭呈現灰色,尖端發黃,不畏風寒,脈象浮的病人可以瀉下;如果畏風寒的,則使用雙解散加解毒湯,服用三到四劑。出現黑色大便則難以治療。舌頭呈現灰黑色且有黑紋,脈象實的,要立刻使用大承氣湯瀉下;脈象浮,口渴想喝水,則使用涼膈散來治療。十個病人中,大概只能救活二到三個。舌根微黑、尖端發黃,脈象滑的可以瀉下;脈象浮的應該採取滋陰退陽的治療方法。如果畏風寒且微汗,使用雙解散;如果瀉下後,再使用解毒湯。十個病人中,大概能救活七到八個。
舌根微黑,尖端發黃,隱約可見黑紋或一條黑紋,脈象實的,要立刻使用大承氣湯瀉下;脈象浮,口渴想喝水,則使用涼膈散來治療。十個病人中,大概只能救活二到三個。
傷寒傳經的邪氣與其他雜病不同,必須辨別脈象、症狀、舌象三者。在表證出汗後瀉下,才不會出錯,況且脈象是血液的住所,屬於陰。在疾病初期,正氣與邪氣相搏鬥,如果真氣沒有衰弱,脈象必定滑數有力;疾病時間久了,熱邪嚴重,氣血衰弱,脈象必定微細無力,治療方法也很多,只能滋陰退陽,這是辨別脈象的關鍵。或者疾病初期就畏寒發熱,之後必定出現口渴、燥熱的症狀,或者嘔吐腹瀉,這是熱邪傳經的表現。
如果始終都是發熱,症狀就只有發熱而不畏寒。所以傷寒發病初期,頭痛必定沒有發熱、畏寒、口渴的症狀,一發病就出現嘔吐腹瀉,或者只是畏寒不發熱,這是寒證。這是辨別症狀的關鍵。舌頭的根部是心的竅穴,心屬火主熱,人得病初期在表證,舌頭就會紅而沒有白苔等顏色。邪氣侵入半表半裡之間,舌頭顏色就會變成白苔且濕潤。
邪氣傳入裡證還沒好,舌頭必定出現黃苔,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胃部,應立刻瀉下。如果醫生不這樣做,誤用溫和的湯劑而不瀉下,等到舌苔變黑,症狀複雜起來,就難以治療了。如果舌苔像漆黑發亮,十個病人中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這是心火自燃,與邪熱的兩種火氣相乘,熱極則兼化水象,所以顏色由黑而反映出水化的現象。精通醫道的人應該詳細觀察。
劫病法(陶節庵)
傷寒發狂,先在病人旁邊生一盆火,用一碗醋倒在火上,醋氣衝入鼻內就能安靜下來,然後才能觀察其陽狂陰躁而用藥。如果初期頭痛發熱畏寒剛消失,之後爬高唱歌、脫衣奔跑、翻牆上屋、辱罵叫喊、非常口渴想死、脈象有力,仍然是因為邪熱傳入裡證、陽氣盛而發狂。應該使用寒涼藥物瀉下。舌頭捲曲內縮的病人無法治療;如果發病沒有頭痛,身體微熱、臉紅、煩躁,脈象沉而數,無力,想坐在泥水中,這是寒熱交雜而發躁,是陰證似陽,應該使用溫熱藥物治療。厥冷腹瀉的病人無法治療。
傷寒腹部疼痛劇烈,給病人喝一盞涼水,疼痛稍微減輕的屬於熱痛,應該使用涼藥清熱。清熱後疼痛仍然存在,或者到達肚臍部位疼痛劇烈、大便乾燥口渴屬於燥熱便秘疼痛,應該立刻使用寒涼藥物瀉下。食積疼痛也應該瀉下。如果小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身體眼睛發黃,屬於瘀血疼痛,也應該使用寒涼藥物加活血藥物,瀉下黑色物質後就能痊癒。這三種情況都是疼痛隨著瀉下而減輕。
如果喝水後疼痛加劇屬於寒痛,應該使用溫藥溫和。溫和後疼痛仍然存在,或者四肢厥冷、腹痛、嘔吐、腹瀉,應該立刻使用溫熱藥物搶救。必須仔細觀察脈象有力還是無力,這是好的方法。
傷寒直接侵犯厥陰經,是真寒證。病情嚴重而沒有脈象,或者嘔吐腹瀉脫水而沒有脈象,給病人服用等量的好酒和薑汁各半盞,脈象回來就能治療。應該觀察陰陽而用藥,不拘泥於脈象的浮沉大小,只要指下能摸到脈象就能活。如果使用這種方法,脈象摸不到就一定會死。還必須詢問病人哪裡疼痛。如果有疼痛的症狀,脈象必定隱伏。應該根據病情靈活應變,尤其應該詢問病人。如果平時沒有正取脈象,就必須使用覆手取脈,這是反關脈;如果平時正取有脈象,後來因為疾病沒有脈象,也應該覆手取脈,取脈而脈象出現,是陰陽錯亂,應該調和陰陽。如果覆手取脈、正取脈都摸不到脈象,就一定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