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中寒

主乎溫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氣者,有口得寒物者。

理中湯,治五臟直中寒邪者口噤失音、四肢僵直、腹冷痛瀉,兼治胃脘寒冷氣刺痛。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方見傷寒門)

姜附湯,治中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逆冷。

乾薑一兩,附子(生,去皮臍)一個

每服三錢,水煎服。夾氣攻刺,加木香半錢;夾風不仁,加防風一錢;夾濕加白朮;筋脈牽急加木瓜;肢節痛加桂一錢。

大已寒丸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頭(炮去皮臍,銼作豆大,再炒黃色),乾薑(炮製),官桂(去粗皮),吳茱萸(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

五積散

白芷,陳皮,厚朴,桔梗,枳殼,川芎,甘草,茯苓桂,芍藥,半夏,當歸,麻黃,乾薑,蒼朮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個,煎七分,熱服。胃寒用煨姜;夾氣加茱萸;婦人調經催產入艾、醋。

四逆湯

甘草三兩,乾薑半兩,附子半兩(生用去皮臍,切作片子)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鍾半煎一鍾,去滓溫服。

二薑湯

良薑,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冷氣成疾遇寒則發

用大附子一個,薑汁浸七日,用白綿紙浸濕包裹五、七層,慢火煨熟,分作五份,每服空心細嚼滾湯送下。

中寒脈虛而微細,雖躁熱煩渴,可煎理中湯水中浸冷服之。不可熱服。誤用寒涼藥決死。

白話文:

[對於中寒的情況]

主要治療方式是溫暖和散寒。有突然遭受天地間的寒氣侵襲的,也有因攝入寒性食物而導致的。

理中湯,適用於五臟受到直接寒邪侵襲所導致的嘴巴緊閉、無法發聲、四肢僵硬、腹部冰冷疼痛及腹瀉,同時也能治療胃部寒冷造成的劇烈疼痛。如果加入附子,就稱為附子理中湯。(配方詳見傷寒門)

姜附湯,用於治療中寒導致的身體僵硬、嘴巴緊閉無法說話、全身冰冷。

乾薑一兩,附子(生,去皮臍)一個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併有氣滯刺痛,可以加入木香半錢;如果是風邪所致的麻木無知覺,可以加入防風一錢;如果是濕邪,可以加入白朮;如果是筋脈抽搐緊繃,可以加入木瓜;如果是肢節疼痛,可以加入桂一錢。

大已寒丸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頭(炮去皮臍,銼作豆大,再炒至黃色),乾薑(炮製),官桂(去粗皮),吳茱萸(炒)各一兩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用米湯送下。

五積散

白芷,陳皮,厚朴,桔梗,枳殼,川芎,甘草,茯苓桂,芍藥,半夏,當歸,麻黃,乾薑,蒼朮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三片薑,三個蔥白,煎至剩下七分,趁熱服用。如果是胃寒,可用煨薑;如果伴有氣滯,可以加入茱萸;如果是婦女調經或催產,可以加入艾和醋。

四逆湯

甘草三兩,乾薑半兩,附子半兩(生用去皮臍,切成片)

將以上材料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的水煎至剩一杯,去掉渣滓後溫服。

二薑湯

良薑,乾薑(炮)各三兩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桐子大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三十粒,用米湯送下。

治療冷氣形成疾病,遇寒則發病

使用大附子一個,先在薑汁中浸泡七天,然後用濕潤的白綿紙包覆五、七層,用慢火煨熟,分割成五份,每次空腹細嚼後,用滾熱的水送下。

如果中寒導致脈搏虛弱且細微,即使出現燥熱、煩渴,也可以將理中湯煎好後放入水中冷卻後服用。不能熱服。誤用寒涼藥物會導致死亡。

2. 傷寒(附傷風)

脈陽浮陰弱,謂之傷風;脈浮緊無汗,謂之傷寒。脈浮頭頂痛、腰脊強,病在太陽;脈長身熱、目疼鼻乾,病在陽明,脈弦胸脅痛、目聾,病在少陽;脈俱細、咽乾腹滿,邪在太陰;脈俱沉、口燥舌乾而渴,邪在少陰;脈俱微緩、煩滿囊縮,邪在厥陰。

卻病法(陶節庵)

傷寒發狂,先於病人處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傾火上,其氣衝入鼻內即安,方可察其陽狂陰躁用藥。若初起頭痛發熱、惡寒方除,已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罵詈叫喊、大渴欲死、脈來有力,仍因邪熱傳裡,陽盛發狂,當用寒藥下之。舌卷囊縮者不治。若病起無頭疼,身微熱、面赤戴陽、煩躁、脈來沉微無力、欲坐臥於泥水中,仍因寒熱而發躁,即陰證似陽,當用熱藥溫之。厥冷下利、譫語者不治。

傷寒腹中痛甚,將涼水一盞與病人飲之。其痛稍可者屬熱痛,當用涼藥清之。不已而或繞臍硬痛、大便結實、煩渴,屬燥糞痛,急用寒藥下之。食積痛亦宜下。若小腹硬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黃者屬蓄血痛,亦用寒劑加行血藥,下盡黑物即愈。此三者皆痛,隨利減之法也。

若飲水愈加作痛屬寒,當用溫藥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嘔吐、瀉利,急用熱藥救之。須詳脈來有力無力,此為良法。

傷寒直中陰經,真寒症甚重而無脈,或吐瀉脫元而無脈,將好酒、薑汁各半盞與病人服,其脈來者可治。當察其陰陽用藥,不拘脈浮沉大小,但指下出見者生。如用此法脈不至者必死。又必問病人有何疼痛處,若有痛症,脈必伏。

驗舌法

白苔舌:舌見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仍少陽半表半裡之症,宜用小柴胡湯、梔子豆鼓湯治之。

將瘟舌:舌見紅色,熱蓄於內也。不問何經,宜用牙皂、細辛、白芷、當歸等分為末,令病人先噙水一口,以藥少許吹鼻內,吐去水取嚏為度,如不嚏再吹。凡瘟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皆宜用之。

中焙舌:舌見紅色,內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熱結於裡,君火熾盛反兼水化,宜涼膈散、大柴胡湯下之。

生斑舌:舌見紅色而有小黑點者,熱毒乘虛入胃蓄熱則發斑矣。宜用玄參升麻葛根湯、化斑湯解之。

里圈舌:舌見淡紅色而中有一紅暈沿皆純黑,乃餘毒遺於心胞絡之間與邪火鬱結,二火亢極故有是症也。以承氣湯下之。

人裂舌:舌見紅色,更有裂紋如人字樣者,乃君火燔灼熱毒炎上故也。宜用涼膈散。

蟲碎舌:舌見紅色,更有紅點如蟲蝕之狀,乃熱毒熾甚,火在上水在下不能相濟故也。宜用小承氣湯下之。

里黑舌:舌見紅色,內有乾硬黑色,形如小長舌有刺者,熱毒熾甚堅結大腸,金受火制不能平木。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傷寒(附帶感冒)

如果脈象摸起來,陽脈浮在表面而陰脈虛弱,這就是感冒。如果脈象浮在表面又緊繃,而且沒有汗,這就是傷寒。

脈象浮在表面,同時有頭頂痛、腰背僵硬的症狀,病邪在太陽經。脈象長而且身體發熱、眼睛痛、鼻子乾燥,病邪在陽明經。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同時有胸脅痛、耳朵聽不清楚的症狀,病邪在少陽經。脈象全部細弱,同時有喉嚨乾燥、腹部脹滿的症狀,病邪在太陰經。脈象全部沉在裡面,同時有口乾舌燥而且口渴的症狀,病邪在少陰經。脈象全部微弱而緩慢,同時有煩躁、腹部脹滿、陰囊收縮的症狀,病邪在厥陰經。

治療方法(陶節庵)

如果傷寒引起精神錯亂,先在病人旁邊生一盆火,把一碗醋倒在火上,讓醋的氣味衝入病人的鼻子裡,這樣病人就會安靜下來,之後才能判斷他是屬於陽亢的狂躁還是陰虛的煩躁,然後再用藥。如果剛開始發病時有頭痛發熱、怕冷的症狀,經過治療後這些症狀消失了,反而出現了登高唱歌、亂丟衣服、爬牆上屋、罵人叫喊、非常口渴、脈搏有力等情況,這是因為邪熱傳入體內,陽氣過盛導致的狂躁,應該用寒涼藥物來瀉熱。如果出現舌頭捲縮、陰囊收縮的症狀,就無法治癒了。

如果發病時沒有頭痛,只是身體微微發熱、臉色發紅、出現戴陽症狀、煩躁、脈象沉弱無力、想坐臥在泥水裡,這是因為體內寒熱交錯導致的煩躁,屬於陰證表現出陽證的假象,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溫補。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腹瀉、胡言亂語,就無法治癒了。

如果傷寒引起腹痛劇烈,給病人喝一杯涼水,如果疼痛稍微減輕,就屬於熱痛,應該用寒涼藥物來清熱。如果疼痛沒有減輕,或者出現肚臍周圍硬痛、大便乾燥、煩渴等症狀,屬於燥屎引起的疼痛,應立即用寒涼藥物來瀉下。如果是食物積滯引起的疼痛,也應該用瀉下藥。如果小腹硬痛、小便順暢、大便發黑、身體和眼睛發黃,屬於蓄血引起的疼痛,也應該用寒涼藥物,並加入活血藥,直到排出黑色的瘀血即可痊癒。以上這三種疼痛,都可以通過通利大便的方法來減輕疼痛。

如果喝水後疼痛加劇,就屬於寒痛,應該用溫熱藥物來調和。如果調和後疼痛沒有減輕,反而出現四肢冰冷、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用熱藥來救治。需要詳細診察脈搏是否有力,這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

如果傷寒直接侵入陰經,屬於真正的寒證,病情非常嚴重,脈搏微弱甚至沒有脈搏,或者因為吐瀉導致元氣脫失而沒有脈搏,可以給病人喝半杯熱酒和半杯薑汁,如果脈搏能夠恢復,就可以治療。應該根據陰陽來用藥,不拘泥於脈象的浮沉大小,只要手指下能感覺到脈搏出現,就有希望治好。如果用了這個方法,脈搏仍然沒有出現,就一定會死亡。此外,一定要詢問病人哪裡疼痛,如果有疼痛,脈搏一定會潛伏在裡面。

診斷舌頭的方法

白苔舌:舌苔呈白色且濕滑,說明病邪剛進入體內,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仍然是屬於少陽經半表半裡的症狀,適合用小柴胡湯或梔子豆豉湯來治療。

將瘟舌:舌頭呈現紅色,說明體內蓄積了熱邪。不論病邪在哪條經脈,都適合用皂角、細辛、白芷、當歸等藥材磨成粉末,讓病人先含一口水,然後把藥粉吹入鼻腔,讓病人把含的水吐出來,使之打噴嚏,如果不打噴嚏就再吹一次。凡是患有瘟疫的家庭,無論是否發病,都應該使用這種方法。

中焙舌:舌頭呈現紅色,中間有像小舌頭一樣的黑色形狀,說明邪熱結聚在體內,心火過於旺盛,反而導致水液代謝失常,適合用涼膈散或大柴胡湯來瀉熱。

生斑舌:舌頭呈現紅色,並且有小黑點,說明熱毒趁虛進入胃部,蓄積熱邪導致發斑,適合用玄參升麻葛根湯或化斑湯來解毒。

里圈舌:舌頭呈現淡紅色,中間有一個紅色的光暈,周圍是純黑色,說明殘餘的毒邪遺留在心包絡之間,與邪火鬱結,兩種火氣都旺盛到了極點,所以出現這種症狀,用承氣湯來瀉下。

人裂舌:舌頭呈現紅色,並且有像「人」字一樣的裂紋,說明心火過於旺盛,熱毒向上侵襲,適合用涼膈散。

蟲碎舌:舌頭呈現紅色,並且有像蟲子啃食一樣的紅點,說明熱毒非常嚴重,火在上面而水在下面,兩者不能相互協調,適合用小承氣湯來瀉下。

里黑舌:舌頭呈現紅色,裡面有乾燥堅硬的黑色,形狀像小長舌,並且有刺,說明熱毒非常嚴重,並且結聚在大腸,金受到火的制約,不能平息木氣,適合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