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7)

1. 諸瘡

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憎寒發熱。

陳皮,赤芍,大黃(如欲利倍加),乾葛,蒼朮,桔梗,升麻,當歸,白茯苓,白芷,枳殼(各等分),甘草(減半),乾薑(減半)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眼。

馬齒莧膏,治兩足血風瘡,並兩腳背風濕瘡疼癢至骨。

馬齒莧(焙乾,淨末,五錢),黃丹(水飛過),黃柏,孩兒茶,枯礬(各三錢),輕粉(一錢)

為末,用生桐油調,攤紙上。先用蔥椒湯洗淨患處,貼之。

治風癬膿疥諸瘡及諸毒

赤芍,白芍,黃芩,黃柏(各一錢),歸尾(一錢半),木鱉子(去殼,一個,大黃(三錢七分)

水八分,酒七分,煎。待藥將好,臨時下大黃再煎三、四沸,露一宿,五更服。如腸風下血加槐花一錢,去木鱉子。

治一切瘡疥

鐵甲葳靈何首烏,苦參荊芥石菖蒲。

更兼胡麻香白芷,一身瘡疥盡消無。

凡治諸瘡,以黃連、當歸為君,連翹、甘草、黃芩為佐,下焦加黃柏,水煎服。

治一切癤毒,槿樹根皮加醋搗爛成膏合上,不一、二次愈。

大楓膏,治一切干、濕疥瘡並膿窠爛瘡。

大楓子(二兩,去殼),枯礬(四兩),蛇蛻(燒存性),樟腦,蜂窠(燒存性,各三分),水銀(五分),桕油燭(四兩)

大楓子諸藥為末,人柏油燭,次入水銀,同搗勻塗擦。

又方,水銀一錢、生礬三錢、松香五錢、柏油九錢,搗爛塗擦。

治多年不愈頑癬

輕粉(五分),川逕皮,斑蝥(七個),大楓子(七個)

河、井水各一鍾煎一鍾,至夜露一宿,筆蘸塗之。

一方,治頑癬。

浮萍,蒼朮(各一兩),苦參(一兩半),黃芩(五錢),香附(二錢半,共為末)

酒糊丸,白酒下。

頭上大包膿癤軟而未潰者,以大枳殼去穰合上,周圍麵糊封之。

坐板瘡,羊蹄根搗爛,麻油一盞同炒。遇癢抓破塗之。仍煎湯洗。

又方,用輕粉、枯機等分,豬油熬化調塗。

治臁瘡

先將綿紙看瘡大小裁成方塊十二張,四角以紙捻釘住聽用。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入銅杓內煎黑色取起;次入槐枝一寸長者四十九根再煎枯黑取起;次入黃蠟一兩並研細,輕粉二分,枯礬一錢,俟溶化即以前紙入油內少煎即起。但令油滲透,勿使紙焦黃。貼時先將槐枝蔥椒煎湯洗瘡,用絹拭淨,後將所製紙齊沓貼之,面用油紙蓋一張,又用紅絹緊縛,每周時去紙一張,待紙取盡則瘡自愈矣。

臁瘡經驗方

黃柏(去皮淨,一兩,用蜜六錢塗炙,蜜盡為度),輕粉(五錢)

麻油二酒盞,黃蠟五錢同煎,用綿紙裁成長塊入油內旋三次。先用苦茶洗瘡淨,上黃柏、輕粉末,以油紙蓋面縛定,日洗一、二次,紙汙壞去之另換。

白話文:

升麻和氣飲: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瘡腫、癤子、疥癬引起的搔癢疼痛,以及發冷發熱等症狀。 藥材包含:陳皮、赤芍、大黃(如果想加強通便效果可加倍用量)、葛根、蒼朮、桔梗、升麻、當歸、白茯苓、白芷、枳殼(每種藥材等量),甘草(用量減半),乾薑(用量減半)。 用水兩碗,加三片薑煎煮至剩八分時服用。

馬齒莧膏: 這個藥膏用來治療雙腳的血風瘡,以及雙腳背部因風濕引起的疼痛搔癢,嚴重者甚至會痛到骨頭。 藥材包含:馬齒莧(焙乾後磨成粉末,五錢)、黃丹(用水漂洗過的,三錢)、黃柏(三錢)、孩兒茶(三錢)、枯礬(三錢)、輕粉(一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生桐油調和均勻,塗在紙上。使用前先用蔥椒湯清洗患處,然後貼上藥膏。

治療風癬膿疥等各種瘡毒: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風癬、膿疥等各種瘡毒。 藥材包含:赤芍、白芍、黃芩、黃柏(每種藥材一錢),當歸尾(一錢半),木鱉子(去殼,一個),大黃(三錢七分)。 用水八分、酒七分,一起煎煮。等到藥快煮好的時候,加入大黃再煮三到四滾,然後放置一晚,早上五更服用。如果腸風下血,可以加入槐花一錢,並去掉木鱉子。

治療一切瘡疥: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各種瘡疥。 藥材包含:鐵甲、葳靈仙、何首烏、苦參、荊芥、石菖蒲。 另外加上胡麻、香白芷,就能夠消除全身的瘡疥。

治療各種瘡: 治療各種瘡,主要以黃連、當歸作為主要藥材,搭配連翹、甘草、黃芩作為輔助藥材,如果病在下焦,則要加上黃柏,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各種癤子毒瘡: 用槿樹根皮加醋搗爛成膏,敷在癤子上,通常一兩次就能痊癒。

大楓膏: 這個藥膏用來治療各種乾、濕性疥瘡,以及膿窠爛瘡。 藥材包含:大楓子(二兩,去殼),枯礬(四兩),蛇蛻(燒成灰,三分),樟腦(三分),蜂巢(燒成灰,三分),水銀(五分),桕油燭(四兩)。 將大楓子等藥材磨成粉末,加入桕油燭,再加入水銀,一起搗勻後塗擦患處。

又一個藥方: 用:水銀一錢、生礬三錢、松香五錢、柏油九錢,搗爛後塗擦患處。

治療多年不癒的頑固癬: 藥材包含:輕粉(五分),川芎皮,斑蝥(七個),大楓子(七個)。 用河水、井水各一碗煎煮至剩一碗,放置一晚後,用筆蘸藥水塗抹患處。

另一個藥方: 藥材包含:浮萍、蒼朮(各一兩),苦參(一兩半),黃芩(五錢),香附(二錢半,一起磨成粉末)。 將藥材磨成粉末後,用酒糊做成藥丸,用白酒送服。

頭上出現大包膿癤,柔軟但未潰爛: 用大的枳殼去掉中間的瓤,蓋在膿癤上,周圍用麵糊封住。

坐板瘡: 將羊蹄根搗爛,用一碗麻油一起炒,如果患處搔癢抓破,就塗抹上去。同時用藥湯清洗。

另一個藥方: 用等量的輕粉、枯礬,用豬油熬化後調勻塗抹。

治療臁瘡: 先準備十二張大小適合瘡面的棉紙,在四個角用紙捻固定,備用。用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放入銅杓內煎煮至黑色後取出;再放入一寸長的槐樹枝四十九根,也煎煮至枯黑後取出;接著放入黃蠟一兩,研磨成細粉,再加入輕粉二分、枯礬一錢,等黃蠟融化後,放入之前準備的紙張,讓油浸透,但不要讓紙張焦黃。貼敷時,先用槐樹枝和蔥椒煎煮的湯清洗瘡面,用絹布擦乾,然後將準備好的藥紙疊起來貼在瘡面上,再用油紙蓋住,最後用紅絹布緊緊綁住。每週取下一張藥紙,等到藥紙都取完,瘡就會痊癒。

治療臁瘡的經驗方: 藥材包含:黃柏(去皮後一兩,用六錢蜂蜜塗抹後炙烤,至蜂蜜用完為止),輕粉(五錢)。 用麻油兩酒杯,黃蠟五錢一起煎煮,將裁剪好的綿紙浸入油中三次。先用苦茶清洗瘡面,然後塗上黃柏、輕粉末,用油紙蓋住並綁緊。每天清洗一到兩次,如果藥紙髒了就更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