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癰疽

呼膿長肉膏,癰疽、發背、疔癤等毒已破出膿者,用油攤貼。如膿多,以絹揩淨,火邊略烘再貼,第三次不可用矣。另換一個再貼,俟瘡勢將收口,量瘡大小貼之。

麻油(三斤),發一團(入油熬化,次入後藥),當歸,黃耆,黃連(各一兩半),黃柏,大黃,黃芩,白芷,杏仁,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連翹,山梔各一兩,赤芍,地黃,白及,金銀花,青藤(各八錢),桃柳槐枝(各七寸)

煎法通以前藥。入油內熬枯黑色為度,住火去渣,用飛過黃丹八兩,黃蠟五兩,瀝青二兩同煎至油滾,漸漸加之滴水軟硬得所不黏乎為度,加乳香、沒藥各六錢,輕粉五錢,血竭三錢,收用攤貼。

雲母膏,治一切瘡腫折傷。

白芷,川椒(閉口者去目微炒),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及,川芎,龍膽草,自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蒼朮,黃芩,夜合皮,硝石,雲母,甘草各四兩,高良薑,附子,茯苓(各五錢),陳皮(一兩),桑槐柳枝,柏葉(各二兩),木香,鹽花,乳香,沒藥,麒麟竭,松香各四兩,麝香(四錢),黃丹(十四兩,水飛),清油(四十兩)

上除細藥,並用鹽、木香九味另研外,余藥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藥黑枯為度,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後入細藥,仍攪不住手取起,俟將凝入麝香攪勻,磁器收貯。用水銀三兩以絹包,細彈藥上,謂之養藥。每用時刮去水銀攤貼。

紅膏藥,貼諸腫毒瘡癤,極能呼膿。

松香(一斤,用蔥薑汁各一碗煮過,入燭油四兩化勻,再入紅礬四兩攪勻,離火後再入後藥),川芎,三柰,白芷,黃連,黃柏(各五錢),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輕粉(各一錢半)

為極細末,人油內攪勻收用。

千里光膏,貼瘡癤風癬、楊梅瘡毒、鵝掌風極效。

千里光(採莖葉搗汁,砂鍋內熬成膏),防風,荊芥,黃柏,金銀花,當歸,生地各二兩,川椒,白芷,大黃,紅花(各一兩),苦參(四兩)

麻油浸三日,熬桔黑色去渣。每油二碗配千里光膏一碗,再熬滴水成珠,飛丹收成膏,入試香、沒藥各一兩,輕粉三錢,槐枝攪勻收用。

百草膏,貼一切瘡腫風氣、跌打損傷甚效。

五月五日採,活血去風敗毒。凡可治病草木百種,洗淨搗汁,砂鍋內熬成膏。每草膏五斤配麻油十斤再熬滴水成珠為度,每油二斤入黃白蠟、飛丹各二兩,松香四兩,用鉛粉收成膏,加乳香、沒藥、樟腦各五錢,槐枝攪勻收用。必慣識草藥人採取,不治病野草勿用。

十香膏,治癰疽發背、乳癖便毒、閃腰挫氣、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手足頑麻、痞塊疝氣、未破楊梅風毒、一切腫毒瘡癤。

大黃,當歸尾,桃仁,鱉甲,半夏,麻黃,牙皂,細辛烏藥,赤芍,穿山甲,草烏,大戟,白芷,桂皮,貝母,天花粉,防已,金銀花,巴豆(去殼),萆麻子(去殼),黃耆,防風,荊芥,兩頭尖,牛膝,羌活,獨活,良薑,紅花,牛蒡子,蘇木,連翹,白及,白蘞,天麻,甘草節,海風藤,黃連,黃柏,黃芩,柴胡,千金子,全蠍,殭蠶,蜂房(各五錢),玄參,苦參(各二兩),發灰(五錢),蝟皮(一兩),蜈蚣(三條),蛇蛻(一條),桃柳槐桑枝(寸許長者,各二十一段)

白話文:

呼膿長肉膏是用於癰疽、發背、疔癤等已破潰流膿的傷口,以油膏攤貼患處。若膿液較多,先以絹布擦拭乾淨,再將藥膏略微烘烤後貼上,但最多只能貼三次,之後需更換新的藥膏。待傷口將要癒合時,根據傷口大小調整藥膏用量。

麻油三斤,先將頭髮一團放入油中熬化,再加入當歸、黃耆、黃連(各一兩半)、黃柏、大黃、黃芩、白芷、杏仁、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連翹、山梔(各一兩)、赤芍、地黃、白及、金銀花、青藤(各八錢)、桃柳槐枝(各七寸)等藥材煎煮。將藥材與油一起熬煮至呈黑色,熄火去渣。然後加入飛過的黃丹八兩、黃蠟五兩、瀝青二兩,繼續煎煮至油滾,再慢慢滴入水調整膏體軟硬程度,使其不黏稠。最後加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輕粉五錢、血竭三錢即可使用。

雲母膏是用於治療各種瘡腫、跌打損傷的藥膏。

白芷、川椒(若為閉口瘡,需去除椒目再微炒)、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及、川芎、龍膽草、自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蒼朮、黃芩、夜合皮、硝石、雲母、甘草(各四兩)、高良薑、附子、茯苓(各五錢)、陳皮(一兩)、桑槐柳枝、柏葉(各二兩)、木香、鹽花、乳香、沒藥、麒麟竭、松香(各四兩)、麝香(四錢)、黃丹(十四兩,水飛)、清油(四十兩)。

除了細末藥材(鹽、木香九味)需另行研磨外,其餘藥材先用油浸泡七天,再以文火煎煮,不斷攪拌至藥材呈黑色,去渣後繼續煎煮,直至滴水成珠。然後加入研磨好的細末藥材,繼續攪拌至膏體將要凝固,最後加入麝香攪拌均勻,盛放於瓷器中保存。使用時,用絹布包裹水銀三兩,輕輕彈在藥膏表面,稱為養藥,每次使用時刮去水銀後再攤貼。

紅膏藥是用於貼敷各種腫毒、瘡癤,具有極佳的引膿效果。

松香(一斤,用蔥薑汁各一碗煮過,再加入燭油四兩化勻,再加入紅礬四兩攪勻,離火後再加入後藥)、川芎、三柰、白芷、黃連、黃柏(各五錢)、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輕粉(各一錢半)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油中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千里光膏是用於治療瘡癤、風癬、梅毒、鵝掌風等症,療效顯著。

將千里光莖葉搗汁,用砂鍋熬成膏。再將防風、荊芥、黃柏、金銀花、當歸、生地(各二兩)、川椒、白芷、大黃、紅花(各一兩)、苦參(四兩)用麻油浸泡三日後熬煮至黑色,去渣。以二碗油配一碗千里光膏,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加入飛丹熬製成膏,最後加入乳香、沒藥(各一兩)、輕粉三錢、槐枝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百草膏是用於治療各種瘡腫、風濕、跌打損傷等症,療效顯著。

五月五日採集各種可治病的草木百種,洗淨搗汁,用砂鍋熬成膏。每五斤草藥膏加入十斤麻油,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每二斤油中加入黃白蠟、飛丹(各二兩)、松香四兩,再加入鉛粉熬製成膏,最後加入乳香、沒藥、樟腦(各五錢)、槐枝攪拌均勻即可使用。須由熟悉草藥的人採集,不可使用無藥效的野草。

十香膏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乳腺腫痛、便秘、閃腰挫傷、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手足麻木、痞塊、疝氣、未破潰的梅毒、各種腫毒、瘡癤等症。

大黃、當歸尾、桃仁、鱉甲、半夏、麻黃、牙皂、細辛、烏藥、赤芍、穿山甲、草烏、大戟、白芷、桂皮、貝母、天花粉、防已、金銀花、巴豆(去殼)、萆麻子(去殼)、黃耆、防風、荊芥、兩頭尖、牛膝、羌活、獨活、良薑、紅花、牛蒡子、蘇木、連翹、白及、白蘞、天麻、甘草節、海風藤、黃連、黃柏、黃芩、柴胡、千金子、全蠍、殭蠶、蜂房(各五錢)、玄參、苦參(各二兩)、發灰(五錢)、蝟皮(一兩)、蜈蚣(三條)、蛇蛻(一條)、桃柳槐桑枝(寸許長者,各二十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