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癰疽

羌活,獨活,山梔,官桂,玄參,大黃,當歸,白芷,皂角,兩頭尖,五倍子,赤芍,生地,熟地,防風,天花粉,黃連,川芎,山慈姑,連翹,紅芽大戟,桔梗,白及,白蘞,苦參(各六錢),穿山甲(十片),木鱉子(二十粒,去殼),萆麻子(八十粒,去殼),杏仁(四十粒),巴豆(三十粒,去殼),血餘(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

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三日,夏浸二日,冬浸五日,熬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下飛丹一斤,松香三兩,黃蠟二兩,桐油二兩,熬不老不嫩,稍冷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桑枝攪勻攤貼。癰疽、發背、癧瘡用火烘手熱摩百餘下貼,已出膿者不必摩。

疥癬瘡瘙癢貼。風癩用木鱉子火煨研爛,置腫上貼。無名腫毒貼患處。跌撲刀斧傷貼患處。風痰壅塞貼心上,熱手摩百下。痞塊,木鱉子研爛置膏藥上貼之,以皮硝一兩,鴿糞五錢,蒜二個搗勻,用面作一圈圍定在膏藥外,熨斗火運藥上令氣透。蠱脹加煨木鱉貼心下,臍上熱手摩百次。

癱瘓濕氣痛加煨木鱉貼患處,手摩百下。月經不調貼血海穴,手摩百下。

大黑虎膏,癰疽發背、跌撲損傷、折骨疔瘡並皆治之。

白芷,大黃,黃連,白及,白蘞,黃芩,木鱉子,黃柏,羌活,獨活,金毛狗脊,杏仁,當歸,芍藥,川芎,肉蓯蓉,生地,前胡,肉桂,柴胡,荊芥穗,黃耆,連翹,防風,萆麻子(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一兩),樟腦,血餘(各四兩),香油(三斤),飛丹(一斤),麝香(五錢),槐柳枝(各二兩)

上乳香等細藥另研聽用,余藥入油熬黑枯色,濾去渣再熬,滴水不散入飛丹,以槐枝不住手攪,入水和軟,不斷不黏住火,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次入樟腦、麝香攪勻,收用攤貼。

靈異膏,一縣君腿患毒疽,屢治不愈,欲辭官,後得此膏一貼即愈。以百金易其方,予偶得之不敢私,因梓以傳。勿用鐵鍋煎。

防風,梔子,黃芩,當歸,生地(忌鐵器),甘草,苦參,金銀花,大黃,海風藤,赤芍,黃柏,連翹,荊芥,白蒺藜,槐枝(各二兩),何首烏(忌鐵器),牛蒡子,白芷,杏仁,地榆(各一兩),木通,川芎,山豆根,蒼朮,獨活,羌活,蜂房,蟬蛻,姜蠶,白及,白蘞,麻黃,丹皮(各五錢),乳香(二兩),沒藥,血竭,海螵蛸,孩兒茶,龍骨(各一兩),赤石脂(二兩),麝香(二錢),樟腦,輕粉,黃蠟,白蠟(各五錢),黃丹(水飛過淨三斤)

麻油六斤,浸藥七日,入亂髮三兩,熬焦黑色,發化盡去渣,再熬滴水成珠,下丹收成膏。停火下乳香等細藥,再候少溫下輕粉、麝香、黃白蠟,溶化入水中出火毒,磁瓶收用。

白話文:

癰疽

兩種膏藥配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發背、癧瘡等疾病,也可用於治療其他皮膚病、腫毒、跌打損傷等。

第一種膏藥(大黑虎膏): 此膏藥包含多種中藥材,如羌活、獨活、山梔、官桂等,以及穿山甲、木鱉子、萆麻子等,並以麻油為基底,經過長時間熬製而成。熬製過程需注意火候,直至滴水成珠。藥材需按比例混合,並加入飛丹、松香、黃蠟等。使用時,將膏藥塗抹於患處,癰疽已化膿者不必按摩,其他情況則需熱手按摩百餘下。此膏藥也可用於治療疥癬、風癩、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甚至風痰壅塞、痞塊、蠱脹、癱瘓、濕氣痛、月經不調等。針對不同病症,可將膏藥貼敷於相應部位,並配合按摩。

第二種膏藥(靈異膏): 此膏藥的配方也包含多種中藥材,如防風、梔子、黃芩、當歸等,以及乳香、沒藥、血竭等。 熬製過程需避免使用鐵器,並用麻油為基底,加入亂髮,熬製至滴水成珠。 此膏藥據說療效神奇,曾治癒一縣君的毒疽。 使用時需注意,熬製過程不能使用鐵鍋。

兩種膏藥的具體用量和熬製方法已在原文中詳細描述,包含各藥材的用量比例,熬製時間以及手法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