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癰疽

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

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

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方研令極細用。

比天膏,此淮安王寡婦家秘傳。

麻黃,川芎,白芷,薄荷,草烏,全蠍(各二兩),防風,連翹,黃芩,黃連,大黃,知母,貝母,當歸,蒼朮,羌活,梔子,桔梗,柴胡,荊芥,五倍子,海螵蛸,白及,穿山甲,木鱉子,大楓子,蛇蛻,血餘(各三兩),椿皮,桑枝,槐枝,柳枝(二小許者,各二十段),片腦(一錢),麝香(二錢),乳香,沒藥(各五錢),龍骨,血蠍,赤石脂(各三錢),輕粉(二兩)

上麻黃等粗藥人麻油內浸一宿。文武火熬至藥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入蜜陀僧一斤收成膏,下片腦等細藥,柳枝不住手攪,入水中出火毒收用。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風癬頑瘡多日不滿口常流膿水,婦人吹乳、奶疽。瘡癤等項,先將花椒湯洗淨,貼;肩背風吹兩膊痠疼貼肩並穴。

左右肘疼貼曲池穴;風寒濕氣腰眼大腿痠麻貼患處;兩曲膝冷痛貼膝眼上,腳氣舉發貼疼處;跌打損傷貼患處。以上諸症俱用食鹽炒熱,布包熨患處令透毛孔方貼之。

麒麟竭膏

當歸,木鱉子,知母,五倍子,細辛,白芷(各五錢),槐枝,柳枝(長寸許者,各十四條),血竭(三錢),乳香,沒藥(各五錢),輕粉(二錢),雄黃(四錢),麝香(二錢),松香(十兩,搗末),瀝清(二兩,搗末)

一方,用山茨菇、紅芽大戟、千金子各五錢。

上用麻油三兩半,同前粗藥入鍋,以文武火熬,用槐枝不住手攪,令焦色濾出渣。再將油入鍋,先下松香、瀝青不住手攪,如沸溢取下火攪之,再上火熬滴水成珠為度。下火將血竭等六味細藥下內速攪令勻傾出水盆中,半日後以手搏之漸漸軟和,揉扯翻覆如金絲狀,再入水浸如前揉扯,春夏頻換水,若急用亦浸一、兩宿。

一切癰疽毒瘡生者貼之即散,熟者即穿敗生肌;一切疔腫結核並貼患處;臁瘡先用齏汁、白礬入湯,用鵝翎洗淨,以牛蒡子葉或金剛膝葉先貼瘡半日取盡惡水,然後貼此膏。一切臀股黃濕癢痛等瘡並洗淨揭干,貼患處;一切打撲損傷脞肭氣閃等症俱貼患處。頭疼貼兩太陽,赤眼貼眼胞魚尾際,暴傷風冷嗽貼脊心,牙疼刮藥塞齒縫,面腫者再貼面上。小兒疳痢等疾,丸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一切風寒濕癢臂腿痛貼痛處。

仙傳萬靈膏,忌用鐵鍋煎。

白話文:

癰疽

第一方:用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一起煎煮至藥汁變黑,過濾掉藥渣,加入黃丹十二兩繼續煎煮,直到膏藥滴水成珠,軟硬適中即可。若為腫毒跌打損傷疼痛,可再加入乳香、沒藥。

黃丹的製備方法:先將黃丹炒至紫色,倒入缸中,用滾水浸泡,再加涼水至滿,不停攪拌,浸泡一夜後,倒出水,再重複炒製兩次,研磨至極細備用。

第二方(比天膏):此方為淮安王寡婦家秘傳。用麻黃、川芎、白芷、薄荷、草烏、全蠍各二兩;防風、連翹、黃芩、黃連、大黃、知母、貝母、當歸、蒼朮、羌活、梔子、桔梗、柴胡、荊芥、五倍子、海螵蛸、白及、穿山甲、木鱉子、大楓子、蛇蛻、血餘各三兩;椿皮、桑枝、槐枝、柳枝(少量,各二十段);片腦一錢,麝香二錢,乳香、沒藥各五錢,龍骨、血蠍、赤石脂各三錢,輕粉二兩。將麻黃等粗藥用麻油浸泡一夜,用文武火熬煮至藥材枯焦呈黑色,濾去藥渣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每二斤油加入一斤蜜陀僧,收膏後加入片腦等細藥,不停攪拌,避免沾染鍋底火毒。此膏可用於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風癬頑瘡、婦人吹乳、奶疽、瘡癤等症。使用前,先用花椒水清洗患處。並根據部位不同,貼敷於相應穴位或患處。例如:肩背酸痛貼肩井穴,肘部疼痛貼曲池穴,腰腿痠麻貼患處等等。貼藥前,可用熱鹽水熨燙患處,使毛孔張開。

第三方(麒麟竭膏):用當歸、木鱉子、知母、五倍子、細辛、白芷各五錢;槐枝、柳枝(長寸許,各十四條);血竭三錢,乳香、沒藥各五錢,輕粉二錢,雄黃四錢,麝香二錢,松香十兩(搗碎),瀝青二兩(搗碎)。

第四方:用山茨菇、紅芽大戟、千金子各五錢,麻油三兩半。將粗藥與麻油一起熬煮,不停攪拌至焦色,過濾藥渣。再加入松香、瀝青,不停攪拌熬煮至滴水成珠。然後加入血竭等細藥,迅速攪拌均勻,倒入水中冷卻。待半日後,用手揉搓至軟和,拉扯成金絲狀,再浸入水中,反覆揉搓。此膏可用於各種癰疽毒瘡,以及疔腫結核、臁瘡等。臁瘡需先用齏汁、白礬水清洗,再用牛蒡子葉或金剛膝葉敷貼半日,去除膿水後再貼此膏。

仙傳萬靈膏:忌用鐵鍋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