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癰疽

發背,受在肝脾經,流於五臟,傷於三經。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肺癰咳唾膿血,其脈數實。或口中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者為肺癰。先以小青龍湯一帖解表之邪氣,然後以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葉湯隨症用之以取膿,此治腫瘍之例。終以黃昏湯以補里之陰氣,此治潰瘍之例也。

試肺癰法,凡人胸中隱隱疼,咳嗽有臭痰,吐在水內沉者是癰症,浮者是痰。

治肺癰,野毛慄根二兩,水二鍾煎五分服之,覺肺中微有聲服數次即愈。又方百合搗汁,酒和服六、七次。又方,山冬青葉搗;酒服。

凡肺癰已破入風者不治,或用太乙膏丸服,以搜風湯吐之。治吐膿血如肺癰狀,口臭,他方不應者,宜消風散入男子發灰,清米湯下,兩服除根。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喘不得臥。

葶藶(炒黃研末,丸如彈子大),大棗

水三鍾,入大棗煎二鍾,去棗入葶藶又煎至一鍾服。

葦葉湯,治咳而微熱、心煩、胸中錯雜。

蘆葦葉(二斤,切碎),薏苡仁,瓜蔞仁(各半斤),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水煎服。

黃昏湯,合歡樹皮一掌大,水三鍾煎至一半,作兩服。

腸癰,大腸有痰積死血流注,作濕熱積治。近肛門破入風者難治。《千金方》謂其病小腹重強,按則痛,小便似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脈數者微有膿也。或云洪數已有膿。脈若遲緊者未有膿。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膿血,此其症也。又云脈遲緊則為瘀血,下則安。治法:桃仁承氣湯加連翹、秦艽。入風者加防風蠟礬丸最效。

灸法,曲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即安。

囊癰者,濕熱下注也。有作膿者,膿儘自安,不藥可也,太乙膏可貼。

臀癰臀疽,小腹之後,在下。此陰中之陰也。道遠位僻雖曰多血,然氣血不到,血亦罕來,中年後尤慮此。才有腫痛,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可保終吉。

凡癰先發為腫,氣血鬱積蒸肉為膿,故其痛多於瘡之始作者也。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反痛者此為虛,宜補。亦有穢氣所觸,宜和解。如風寒逼者宜溫散。

治便毒己結成膿,用大黃、連翹各五錢,枳實三錢,厚朴、甘草節各二錢,桃仁二十一粒,姜三片,分三帖煎服。

消毒散,治便毒初發,三、四時可消。

皂角刺,金銀花,防風,當歸,甘草節,大黃,瓜蔞仁(各等分)

水、酒各一鍾,煎。食前溫服,仍頻提頂中發立效。

便毒初發,用獨核肥皂一個,入亂髮裝滿燒存性,為末,作一服,好酒下。又將肥皂和米醋搗爛合之。

治魚口,用榆皮為末,醋調敷。

神仙太乙膏,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絹拭乾,用緋帛攤貼,更為丸冷水送下。血氣不通溫酒下;赤白帶當歸酒下;咳嗽及喉閉、纏喉風並用新綿裹置口中噙化;一切風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更以山梔子湯下;打撲傷損外貼,內服橘皮湯下;腰漆疼痛貼患處,鹽湯下;唾血,桑皮湯下。以蛤粉為衣,其膏可以十餘年不壞。又治瘰癧瘡,並用鹽湯洗貼,酒下一丸;楊梅瘡毒潰爛者尤效;婦人經脈不通、腹痛,甘草湯下,並攤貼之,經行痛止。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塗之;虎、犬、蛇、蠍、湯,刀斧傷,皆可內服外貼。

白話文:

癰疽

發背,發生在肝脾經絡,蔓延至五臟,損傷三條經脈。治療可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肺癰患者咳嗽吐出膿血,脈象數而有力。或者口中咳嗽,胸中隱隱作痛,脈象反而滑利而數,這是肺癰。先用小青龍湯一劑來解表邪,然後再用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葉湯根據病情需要使用,以排出膿液,這是治療腫瘍的通例。最後用黃昏湯來滋補臟腑陰氣,這是治療潰瘍的通例。

診斷肺癰的方法:凡是胸中隱隱作痛,咳嗽有臭痰,吐出的痰沉在水中則為癰症,浮在水面上則為痰證。

治療肺癰的方法:可用野毛慄根煎湯服用,或用百合搗汁加酒服用,或用山冬青葉搗爛加酒服用。

已經破潰並感染風邪的肺癰則難以治療,可用太乙膏丸服用,並用搜風湯來催吐。治療吐膿血、口臭,其他藥方無效的肺癰,宜用消風散加人髮灰,用清米湯送服,兩劑即可根治。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肺氣喘促,不能平臥。

葦葉湯:治療咳嗽伴有微熱、心煩、胸中不適。

黃昏湯:用合歡樹皮煎湯服用。

腸癰:大腸有痰飲積聚,瘀血停滯,形成濕熱積聚而發病。靠近肛門破潰感染風邪者難以治療。《千金方》記載此病症狀為小腹脹滿疼痛,按壓則痛,小便淋瀝,時時汗出,又惡寒,皮膚如同鎧甲般緊繃,腹部皮膚緊張如腫脹,脈象數者,說明有膿;脈象洪數則已有膿;脈象遲緩緊小則尚未成膿。嚴重者腹脹如鼓,翻身有水聲;或者繞臍生瘡,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或者大便帶有膿血,這些都是腸癰的症狀。也有人說脈象遲緩緊小是瘀血,排出瘀血後則會痊癒。治療方法:用桃仁承氣湯加連翹、秦艽。如果感染風邪,則加防風蠟礬丸最有效。

灸法:在曲肘處肘頭銳骨處灸百壯,膿液排出後即可痊癒。

囊癰:是濕熱下注所致。如有膿液形成,膿液排出後即可痊癒,無需藥物治療,也可貼敷太乙膏。

臀癰、臀疽:位於小腹之後,下方。這是陰中之陰部位。由於位置偏僻,氣血難以到達,即使有血,血液也很少流向此處,中年以後尤其要注意。如有腫痛,結合脈象診斷,如果患者虛弱,就應該滋補氣血,可以保證痊癒。

凡是癰疽,一開始都是腫脹,氣血鬱積,蒸騰肌肉形成膿液,所以疼痛在初期最為劇烈。膿液潰破之後,腫脹消退,肌肉鬆弛,疼痛就會逐漸減輕。但如果疼痛反而加劇,這是虛證,應該補益。也有一些是穢氣觸犯所致,應該和解;如果是風寒侵襲,則應該溫散。

治療已經形成膿液的便毒:用大黃、連翹、枳實、厚朴、甘草、桃仁、薑煎湯服用。

消毒散:治療便毒初期,三、四次即可消退。

治療便毒初期:可用獨核肥皂燒存性,研末服用,或用肥皂和米醋搗爛外敷。

治療魚口:用榆皮研末,醋調敷。

神仙太乙膏:治療一切癰疽瘡毒,無論是否已經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