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5)
卷四 (5)
1. 癰疽
乳癰結核初起時須忍痛搓,令稍軟吮,令汁透自散,否則必成癰。以艾灸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不可輒用針刀。
治乳癰未潰者,有用何首烏搗爛和糟,炒微熱合之甚效。
青皮,甘草節,瓜蔞仁,金銀花,當歸,沒藥,皂角刺,青橘葉(如無橘葉用橘紅)
水一鍾,酒半鍾煎八分,蜈蚣一條炙為末調入,食後服。己潰用參、耆、芎、歸、白芍、青皮、瓜蔞、甘草節煎服。
一方,用蒲公英、金銀花煎,以少酒佐之。治乳癰,化熱毒、消惡腫、結核有奇效。服後即欲睡是其功也。
凡乳癰發痛者生於心也,俗呼吹奶是也。吹者,風也。風熱結於乳房之間,血脈凝注久而不散,潰腐為膿,宜用益元散,生薑湯調下,冷服或新汲水時時呷之,晝夜可三、五十次自解。或煎解毒湯頓服之。
婦人憂怒阻積遂成隱核,不痛不癢,年久方陷下,名曰乳岩,此極難愈。用華皮油、胡桃燒灰存性,入枯礬、輕粉少許,香油調敷。
治乳有核
南星,貝母,連翹,瓜蔞仁,甘草節(各一兩)
水煎,入酒服。
治乳硬痛
沒藥一錢,甘草,當歸(各三錢)
水煎,入酒少許熱服。
祝由科,乳癰咒法。(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曰:謹請東方護司族,吹奶是灰奶子。
上用之時,先問病人曰:「甚病」?病人曰:「吹奶」。取此氣一口,但吹在兩手坎寧紋上,用大拇指緊捏定,面北立,一氣念七遍吹在北方,如此者三遍。作法時以二婦人面病人左右立,於病乳上揉一、二百數,如此亦三遍即愈。
諸癰疸受病經絡
頂門癰,受在六腑不調,陰陽不和,熱氣上壅而成,毒傷於胞絡,此是惡症。先用散毒流氣飲,後用內托流氣飲。
赤面疔,受在脾經,傷於筋骨,氣血凝滯。毒氣風熱侵肝。先用流氣追毒飲,後用內托飲。
耳風毒,受在心經,腎氣不行心經,傷於五腫:耳痔、耳疳、耳癰、耳濕、耳爛。先用清肝流氣飲,後用定痛降氣湯。如不退,耳痔、耳癰用針刺破,以紅玉膏貼之。
肩癰,受在腎、膀胱,血氣凝滯不行,結成珠毒。先用人參敗毒散,後用內托飲。
肩疽,受於腎、肝,血氣不行,結成惡毒。藥同前。
乳根癰,受於脾經,氣血不行,凝結成毒。先用散毒流氣飲,後用乳香飲。
脅肚癰,受在大小二腸,二經氣壅。用加味內托流氣飲。
腎氣遊毒,受在腎、膀胱,冷氣傷於腎,結成惡毒。用紫蘇流氣飲、檳榔丸。
手背疽,受在心脾,陰毒反生流於手。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散。
腳心癰,受在心腎,壅在腳心,乃為濕毒。用定痛流氣飲、檳榔丸。
鞋帶癰,受在腸,濕傷手為毒。
上發背,受在胸神經上,傷於肺經鬱結,怒氣傷肝。
中發背,受在神靈經,惡毒血湧出,不能歸肝,氣血壅在背,肝經之症。
白話文:
癰疽
乳腺腫塊初期,應忍痛揉搓,使其稍軟,並擠出膿液,使其自行消散,否則必定形成癰疽。可在腫脹處艾灸兩三壯,療效很快。不可輕易使用針刀。
治療尚未潰爛的乳腺腫塊,可用何首烏搗爛與酒糟混合,炒熱後敷於患處,效果甚佳。
可用青皮、甘草節、瓜蔞仁、金銀花、當歸、沒藥、皂角刺、青橘葉(若無橘葉可用橘紅),加水一碗,酒半碗煎至八分,再加入一條炙烤成粉的蜈蚣調勻,飯後服用。已潰爛者,則用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芍、青皮、瓜蔞、甘草節煎服。
另一方法,用蒲公英、金銀花煎湯,加少許酒服用。治療乳腺腫塊,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療效奇特。服藥後想睡覺是藥效發揮的表現。
凡是乳房發炎疼痛,皆因心火旺盛,俗稱「吹奶」,「吹」指的是風邪。風熱之邪結聚於乳房,導致血脈凝滯不散,腐敗化膿,宜服用益元散,用生薑湯調服,冷服或用新汲水頻頻少量服用,一天可服用三、五十次,即可自行痊癒。或煎服解毒湯。
婦女因憂思鬱怒,氣血凝滯,久而形成腫塊,不痛不癢,多年後才會潰爛,稱為乳岩,此病極難治癒。可用華皮油、胡桃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加入少量枯礬、輕粉,用香油調和後敷於患處。
治療乳房腫塊:
可用南星、貝母、連翹、瓜蔞仁、甘草節(各一兩)水煎,加酒服用。
治療乳房硬痛:
可用沒藥一錢,甘草、當歸(各三錢)水煎,加少許酒熱服。
祝由科療法,乳腺腫塊咒法:(出自《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語:謹請東方護司族,吹奶是灰奶子。
施咒時,先問病人:「什麼病?」病人答:「吹奶」。將一口氣吹在病人雙手坎宮穴(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紋路)上,用大拇指緊捏住,面向北方站立,一口气念七遍咒語,向北方吹氣,如此三次。施法時,讓兩位婦女分立在病人左右,在患處乳房上揉搓一百至二百下,如此三次即可痊癒。
各種癰疽的病因經絡:
頂門癰:由於六腑失調,陰陽不和,熱氣上衝所致,毒邪侵犯胞絡,這是惡性疾病。先服用散毒流氣飲,再服用內托流氣飲。
赤面疔:由於脾經受損,傷及筋骨,氣血凝滯,風熱毒邪侵犯肝經所致。先服用流氣追毒飲,再服用內托飲。
耳風毒:由於心經受損,腎氣不能滋養心經,傷及五種耳部腫痛:耳痔、耳疳、耳癰、耳濕、耳爛。先服用清肝流氣飲,再服用定痛降氣湯。若無效,耳痔、耳癰可用針刺破,再貼上紅玉膏。
肩癰:由於腎、膀胱經受損,氣血凝滯不通,結成毒塊。先服用人參敗毒散,再服用內托飲。
肩疽:由於腎、肝經受損,氣血不通,結成惡毒。藥物與肩癰相同。
乳根癰:由於脾經受損,氣血不通,凝結成毒。先服用散毒流氣飲,再服用乳香飲。
脅肚癰:由於大小腸經氣滯不通。服用加味內托流氣飲。
腎氣遊毒:由於腎、膀胱經受損,寒邪侵犯腎經,結成惡毒。服用紫蘇流氣飲、檳榔丸。
手背疽:由於心脾受損,陰毒反生流向手部。服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散。
腳心癰:由於心腎受損,毒邪壅塞於腳心,屬於濕毒。服用定痛流氣飲、檳榔丸。
鞋帶癰:由於腸經受損,濕邪傷及手部而致毒。
上發背:由於胸部神經受損,肺經鬱結,怒氣傷肝所致。
中發背:由於神經受損,惡毒之血不能歸於肝臟,氣血壅塞於背部,屬於肝經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