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3)
卷四 (3)
1. 癰疽
益氣養榮湯
白朮(炒,二錢),人參,陳皮,香附,甘草,熟地,白茯苓,貝母,當歸(酒拌),桔梗,白芍(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隨瘡上下食前後服。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黃耆,膿多加川芎;肌肉遲生加白蘞、肉桂。
黃耆六一湯,治癰疽發渴。
黃耆(六兩,蜜炙),甘草(一兩,炙)
酒煎服。血虛加當歸、生地。
紫金錠,治癰疽發背、疔腫、對口天蛇等一切惡瘡,諸風隱疹赤腫,諸瘤未破時並用。淡酒磨服,冷水調塗瘡上,日夜各數次,覺癢立消。已潰出膿者不宜服。
治諸腫發背一應惡瘡
用明礬不拘多少,五月五日午時研為細末,曬乾磁器收貯。但遇腫毒初起時以礬三錢,加蔥頭細搗拌勻為丸,好酒吞下。在上飽服,在下空心服,儘量一醉或吐,以茶壓之。仍以前曬過礬末五錢,加麝香一分,取活蝦蟆腸搗爛敷毒周圍留頭出氣,不一日夜即愈。若端午未制,臨時以礬照前用亦可。
透膿散,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即透。
蛾口繭,用出子蠶蛾者燒灰,酒調服即造。不可多。若多服一個即多一個瘡口,切勿輕忽。黃蠟作小粒服之亦可,亦不可多。
治發背陰毒(不焮腫熱者是)
用雄雞剪其冠尖少許,懸腳向下滴血瘡上,血盡再換,不過五、六雞。止痛消毒,其瘡不數日自愈。
發背諸腫毒外掃神方
用雄狗下頦連皮毛燒灰存性一兩,生豌豆一兩。白蘞一兩,為細末,醋調,雞翎掃患處,待乾再掃,不論數十遍。甚者,醋調服。如瘡破者以椿白皮煎湯洗淨拭乾,將赤石脂、石青磁為末各一兩摻之。
凡癰毒發背,無名腫毒初起者,急取蟾酥三、五分,廣膠一塊,釅米醋一、二碗,入銚內火化開,用筆蘸,乘熱令人不住手周圍運之,以散為度。
諸腫毒初起敷藥
大黃,南星(各二兩),五倍子(一兩),銅青(二錢)
上為末,醋調敷。
十味鐵箍散,治發背諸腫毒瘡。
黃柏,黃連,白蘞,半夏,何首烏,白芷,陳小粉,百草霜(各一兩半),大黃(二兩),芙蓉葉(三兩半)
上為末,用豬膽汁或米醋調塗患處,留頭。
烏龍膏,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破者。
用陳年小粉不拘多少;人鍋炒令成黃黑色,取出待冷碾極細,以陳米醋調稀稠得所,如過稀,微火熬之其色如漆,磁瓶收貯。遇有腫毒,量所腫大小用榜紙攤成膏藥,中剪一孔露出毒頭,貼上疼痛即止,少頃覺癢,久則腫毒自消,甚效。
諸腫毒圍藥
巴豆去殼,加豬膽汁擂細,再加陳米醋擂如稀糊,鵝翎刷上留頂。如干又刷,待皮皺漸漸自消,不過半日刷一、二十次愈矣。不可刷在好肉上。
白話文:
癰疽
益氣養榮湯:治療癰疽的方劑。成分有白朮、人參、陳皮、香附、甘草、熟地、白茯苓、貝母、當歸、桔梗、白芍。用法:水煎服,根據瘡瘍情況,於飯前飯後服用。口乾則加五味子、麥門冬;寒熱往來則加柴胡、地骨皮;膿液清稀則加黃耆;膿液多則加川芎;肌肉生長遲緩則加白蘞、肉桂。
黃耆六一湯:治療癰疽發熱口渴。成分有黃耆、甘草。用法:酒煎服。血虛者加當歸、生地。
紫金錠:治療癰疽、發背、疔腫、毒蛇咬傷等各種惡瘡,以及風疹、腫塊等。用法:用淡酒調服,冷水調和後塗於患處,每日多次。感覺癢則症狀會減輕。已潰瘍流膿者不宜服用。
治諸腫發背一應惡瘡:治療各種腫毒、發背等惡瘡。方法:將明礬研磨成細末,遇到腫毒初起時,取明礬、蔥白搗成丸劑,用酒吞服,儘量使其嘔吐,再用茶水壓制。並用明礬末、麝香和蟾蜍腸敷於患處周圍,留出毒頭透氣,很快就能痊癒。端午節未製備者,也可臨時使用明礬。
透膿散:治療各種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即能使膿液排出。成分:蠶蛾燒灰,酒調服。不可服用過多,否則會增加瘡口數量。或用黃蠟,亦不可多服。
治發背陰毒:(指不紅腫熱痛者)方法:用雄雞冠尖血滴於患處,血滴盡後再換雞,反覆數次,即可止痛消毒,使瘡瘍數日自癒。
發背諸腫毒外掃神方:治療發背等腫毒。方法:將雄狗下頦連皮毛燒成灰、生豌豆、白蘞研末,用醋調和,用雞毛掃患處,反覆數十次。嚴重者,可醋調服。若瘡瘍已破,則用椿白皮煎湯清洗,再用赤石脂、石青末摻之。
凡癰毒發背,無名腫毒初起者:方法:取蟾酥、廣膠、米醋混合加熱,用筆蘸取,趁熱塗抹於患處周圍,直至腫痛散去。
諸腫毒初起敷藥:成分有:大黃、南星、五倍子、銅青。用法:研末,醋調敷。
十味鐵箍散:治療發背等腫毒瘡。成分有:黃柏、黃連、白蘞、半夏、何首烏、白芷、陳小粉、百草霜、大黃、芙蓉葉。用法:研末,用豬膽汁或米醋調塗患處,留出毒頭。
烏龍膏:治療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紅腫熱痛未破者。方法:將陳年小粉炒至黃黑色,研磨成細末,用陳米醋調成膏狀,如過稀則微火熬之。用榜紙攤成膏藥,中間剪孔露出毒頭,貼敷患處,即可止痛,不久會感覺癢,腫毒會自行消退。
諸腫毒圍藥:方法:將巴豆去殼,加豬膽汁和陳米醋擂成糊狀,用鵝毛刷塗於患處,留出頂端。待藥膏乾燥後再刷,反覆數次,直到腫毒消退。不可刷到正常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