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氏雜方》~ 治腹痛寒積食積方 (4)

回本書目錄

治腹痛寒積食積方 (4)

1. 腹痛方

治冷氣心腹疼痛,此方名火龍丹。方用:

硫磺(一兩,醋製),胡椒(一錢),白礬(四錢),醋打蕎麵為丸,桐子大,每日服二十五丸,米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寒冷氣候引起的心腹部疼痛,藥方的名字叫做火龍丹。所需材料與份量如下:硫磺一兩(需經過醋製處理)、胡椒一錢、白礬四錢。將這些材料和以醋調和的蕎麥麵粉揉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日應服用二十五粒這種藥丸,並以米湯送服。

2. 大滿方

此邪在上焦壅塞而不得散也。方用:

枳殼(三錢),梔子(三錢),瓜蔞(一個,搗碎),陳皮(三錢),天花粉(三錢),厚朴(錢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瓜蔞能祛胸膈之食,而消上焦之痰;況又佐以枳殼、花粉,同是消中之聖藥;又有厚朴、半夏,以消胃口之痰;尤妙在甘草,使群藥留中而不速下,則邪氣不能久存,自然散矣。

白話文:

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上焦,造成阻塞無法散開。處方如下:

枳殼三錢,梔子三錢,瓜蔞一個(先搗碎),陳皮三錢,天花粉三錢,厚朴錢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的精妙之處,在於瓜蔞能夠清除胸膈間的食物殘渣,並消除上焦的痰濕;再加上輔助的枳殼和天花粉,它們都是消除中焦問題的良藥;另外還有厚朴和半夏,可以幫助消化胃中的痰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甘草,它讓所有藥材能在體內停留一段時間,而不會迅速下降,這樣邪氣就不會長時間存在,自然就能散去。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3. 舒筋方

人一身筋脈,不可有病,病則筋縮而身痛,脈澀而身重矣。然筋之舒,在於血和;而脈之平,在於氣足。故治筋必須治血,而治脈必須補氣。人若筋急攣縮,傴僂而不能立,俯仰而不能直者,皆筋病也。方用:

當歸(一兩),白芍(五錢),薏仁(五錢),生地(五錢),元參(五錢),柴胡(一錢),水煎服。

此方奇在用柴胡一味,入於補血藥中,蓋血虧則筋病,用補藥以治筋宜矣。何以又用柴胡以散之,不知肝為筋之主,筋乃肝之餘,肝氣不順,筋自縮急,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鬱氣既除,而又濟之大劑補血之品,則筋自得其養矣。

白話文:

人體的筋脈非常重要,一旦生病,就會導致筋肉收縮、身體疼痛,血脈不通暢,身體會感到沉重。然而,要讓筋保持鬆弛,關鍵在於血液的和暢;而要讓脈絡正常運作,則需氣力充足。因此,治療筋的問題必須從調理血液著手,而治療脈絡問題則需補充氣力。如果出現筋肉緊繃、抽搐,彎腰駝背無法站立,或無法挺直身體的情況,這都是筋的疾病。

處方如下:

使用當歸(一兩),白芍(五錢),薏仁(五錢),生地(五錢),元參(五錢),柴胡(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這個處方的獨特之處在於使用了柴胡,混入補血藥中。因為血液不足會導致筋的問題,使用補藥來治療筋肉問題是合適的。但為什麼還要加入柴胡來散瘀呢?這是因為肝臟主管筋肉,筋肉是肝臟功能的延伸。如果肝氣不順,筋肉自然會收縮緊張。現在使用柴胡來幫助疏解,鬱積的氣得以排除,再輔以大量補血藥物,筋肉就能得到充分的滋養。

4. 斂汗方

出汗過,恐其亡陽,不可不用藥以斂之也。方用: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一兩),北五味(一錢),桑葉(五片),棗仁(一錢),麥冬(三錢),水煎服。

又方

手汗洗法用:

黃耆(一兩),乾葛(一兩),荊芥(三錢),防風(三錢),水煎一盆,熱熏而溫洗三次,即無汗。

白話文:

[收汗處方]

如果出汗過多,擔心會損耗體內的陽氣,必須使用藥物來幫助止汗。處方如下:

人參(30公克),黃耆(30公克),當歸(30公克),北五味(3公克),桑葉(5片),棗仁(3公克),麥冬(9公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處方

針對手部多汗的洗滌方法:

黃耆(30公克),乾葛(30公克),荊芥(9公克),防風(9公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至一大盆,趁熱先薰蒸手部,再溫和地清洗三次,就能達到止汗的效果。

5. 黃水瘡方

雄黃(五錢),防風(五錢),煎湯洗之即愈。

白話文:

【黃水瘡治療方】

所需材料為:雄黃五錢,防風五錢。將這兩種材料煎煮成湯後,用來清洗患部,即可痊癒。

6. 初飲砒毒方

用生甘草三兩,加羊血半碗,和勻飲之,立吐而愈,若飲之不吐,速用:

大黃(二兩),甘草(五錢),白礬(一兩),當歸(三兩),水煎湯數碗飲之,立時大瀉即生。

白話文:

[初次誤服砒霜解毒方法]

使用生甘草約90公克,加上約半碗的羊血,混合均勻後飲下,馬上會引起嘔吐然後病情好轉。如果喝了之後沒有嘔吐反應,應立即使用以下藥材:

大黃(約60公克)、甘草(約15公克)、白礬(約30公克)、當歸(約90公克),用水煎煮成數碗湯汁,飲下後會立刻引起劇烈腹瀉,隨即可以保住性命。

7. 大健牌丸方

焦白朮(三兩),人參(一兩,乳炙),扁豆(一兩,炒),蓮子(一兩半,去心),雲苓(一兩半),山藥(一兩,炒),芡實(二兩半,炒),陳皮(二兩),神麯(二兩,炒),山楂(二兩),薏苡仁(三兩,炒),麥芽(一兩半,炒),黃連(三兩半,酒炒),澤瀉(三錢半),藿香(五錢),桔梗(五錢),炙甘草(五錢),白蔻(三錢半),煉蜜為丸,米湯飲下。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大健脾丸」的配方。內容如下:使用焦白朮三兩,人參一兩(需用乳汁炙過),扁豆一兩(需炒過),蓮子一兩半(要去掉蓮心),雲苓一兩半,山藥一兩(需炒過),芡實二兩半(需炒過),陳皮二兩,神麯二兩(需炒過),山楂二兩,薏苡仁三兩(需炒過),麥芽一兩半(需炒過),黃連三兩半(需用酒炒過),澤瀉三錢半,藿香五錢,桔梗五錢,炙甘草五錢,白蔻三錢半。所有材料混合後,用煉蜜製成丸狀,服用時應搭配米湯一同吞服。

8. 瘡毒

如神湯:

銀花(一兩),當歸(一兩),蒲公英(一兩),荊芥(一錢),連翹(一錢),甘草(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瘡毒治療方】

像是神效的湯藥配方如下:取金銀花、當歸和蒲公英各一兩,荊芥和連翹各一錢,甘草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9. 治頭面上瘡

銀花(二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桔梗(三錢),蒲公英(三錢),黃芩(一錢),甘草(五錢),水煎服。

二劑全消,治頭面上瘡,不可用升提之藥,最宜用降火之藥,切記之。

白話文:

【治療頭臉部的瘡】

使用下列藥材:銀花兩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桔梗三錢,蒲公英三錢,黃芩一錢,甘草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兩劑後,瘡會完全消失。在治療頭臉部的瘡時,不應該使用能提升氣血的藥物,而應選擇能清熱降火的藥物,這點請務必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