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8)

1. 腰脅痛門

如神湯(一名舒筋湯),治男子婦人腰痛,閃肭血滯,腹中㽲痛,產後服之更妙。

延胡索(微炒),當歸,桂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溫酒調服。一方加杜仲,或加桃仁、牛膝、續斷亦可。

菴䕡丸,治墜墮閃肭,血氣凝滯腰痛。

菴䕡子,當歸(酒浸,焙),威靈仙,破故紙(炒),杜仲(炒),桂心(以上各五錢),乳香(別研),沒藥(別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湯或鹽酒任下。

治腰痛如神方

杜仲(炒去絲),木香(各四兩),官桂(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芎葛湯,治脅下痛不可忍者。

川芎,乾葛,桂枝,枳殼(麩炒),細辛,芍藥,麻黃,人參(去蘆),防風(去蘆,以上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分氣紫蘇飲,治腹脅疼痛,氣促喘急。

紫蘇,桑皮(炙),五味子(去梗),桔梗(去蘆),草果仁,大腹皮,白茯苓,陳皮,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入鹽少許,煎至一盅,空心服。

枳殼煮散,治悲哀傷肝氣,引兩脅疼痛。

枳殼(麩炒),細辛,川芎,乾葛,防風,甘草,桔梗(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香橘湯,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腹脅脹滿。

香附子(炒),橘紅,半夏(薑製,各三錢),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芎歸芍藥湯,治肝積氣滯在左脅下,遇發作手足頭面昏痛。

川芎,當歸,芍藥,桂枝,防風,枳實,羌活,甘草(以上各一錢六分),乾葛(四分),麻黃(三分),側子(炮,去皮臍,二分)

上㕮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柤,不拘時服。有汗避風。

加味小柴胡湯,治傷寒脅痛。

柴胡,黃芩(各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半),牡蠣粉,枳殼(麩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異香散,治腹脅膨脹,痞悶噎塞,一切氣痞,腰脅刺痛。

蓬朮(煨),益智,甘草,三稜(煨,各一錢半),青皮,陳皮(各一錢),石蓮肉(七分),厚朴(姜炙,八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鹽一捻,煎八分,食遠服。

流氣飲子,治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噎塞不通,腹脅脹痛,嘔吐不食。

方見氣門

聚氣湯,治氣或一邊或左或右,不循上下,或肌肉之間,如錐刀所刺,其氣不得見,令人腹中痛滿。由驚憂恚怒,感受寒熱,留而不散,為鬱伏之氣。因氣流行,隨經上下,相搏而痛,久令人痞悶,其脈短澀,謂之聚氣。狀如癥瘕,攻刺腰脅,上下窒塞,小腹䐜脹,大小便不利,或泄瀉、淋瀝無度,並宜服之。一名大七氣湯。

白話文:

腰脅痛門

以下列出幾種古方,用於治療腰脅疼痛等症狀:

如神湯(或稱舒筋湯): 治療男女腰痛、閃挫血瘀、腹痛等症狀,產後服用效果更佳。藥材:延胡索(微炒)、當歸、桂心(等量)。使用方法: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時間不限。可加杜仲、桃仁、牛膝、續斷等藥材。

菴䕡丸: 治療跌打損傷、血瘀導致的腰痛。藥材:菴䕡子、當歸(酒浸後焙乾)、威靈仙、破故紙(炒)、杜仲(炒)、桂心(以上各五錢)、乳香(研磨)、沒藥(研磨,各二錢半)。使用方法:研磨成細粉,用酒煮成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或鹽酒送服。

治腰痛如神方: 治療腰痛。藥材:杜仲(炒去絲)、木香(各四兩)、官桂(一兩)。使用方法: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

芎葛湯: 治療劇烈脅痛。藥材:川芎、乾葛、桂枝、枳殼(麩炒)、細辛、芍藥、麻黃、人參(去蘆)、防風(去蘆,以上各一錢)、甘草(炙,半錢)。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分氣紫蘇飲: 治療腹脅疼痛、氣促喘急。藥材:紫蘇、桑皮(炙)、五味子(去梗)、桔梗(去蘆)、草果仁、大腹皮、白茯苓、陳皮、甘草(炙,各一錢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少許鹽,煎至一盅,空腹服用。

枳殼煮散: 治療因悲傷導致肝氣鬱結引起的兩脅疼痛。藥材:枳殼(麩炒)、細辛、川芎、乾葛、防風、甘草、桔梗(各一錢)。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飯前服用。

香橘湯: 治療七情所傷導致的中脘不適、腹脅脹滿。藥材:香附子(炒)、橘紅、半夏(薑製,各三錢)、甘草(炙,一錢)。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飯後服用。

芎歸芍藥湯: 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左脅痛,伴隨手足頭面昏痛。藥材:川芎、當歸、芍藥、桂枝、防風、枳實、羌活、甘草(以上各一錢六分)、乾葛(四分)、麻黃(三分)、側子(炮,去皮臍,二分)。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分成兩劑服用,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除藥渣,時間不限服用,出汗後要避免受風。

加味小柴胡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脅痛。藥材:柴胡、黃芩(各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半)、牡蠣粉、枳殼(麩炒)、甘草(炙,各一錢)。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飯後服用。

異香散: 治療腹脅脹滿、痞悶、噎塞、腰脅刺痛等症狀。藥材:蓬朮(煨)、益智、甘草、三稜(煨,各一錢半)、青皮、陳皮(各一錢)、石蓮肉(七分)、厚朴(薑炙,八分)。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每次用藥材一劑量,水二盅,加生薑三片、少許鹽,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流氣飲子: 治療五臟不和、三焦氣滯引起的胸悶、噎塞、腹脅脹痛、嘔吐等症狀。(方劑詳見氣門)

聚氣湯(或稱大七氣湯): 治療氣滯引起的疼痛,疼痛部位不定,可能伴隨腹痛、痞悶、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等症狀。此症狀由驚憂恚怒、寒熱等引起。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方劑的翻譯,並非現代醫療建議。任何疾病應諮詢專業醫生,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