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四 (19)
卷之四 (19)
1. 水腫脹滿門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打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不拘時薑湯送下,日進三服。忌鹽、魚、果、肉、麵食,只可服米粥。
十棗丸,治水氣,四肢浮腫,上氣喘急,大小便不通。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紅棗煮爛去皮核,搗成膏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湯送下,以利去黃水為度,否則次早再服。
茯苓琥珀丸,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並宜服之。
赤茯苓(去皮),防己(各一兩半),苦葶藶(隔紙炒,三兩半),紫蘇子(淨,一兩),琥珀(另研,一兩),郁李仁(去皮,一兩七錢),杏仁(去皮尖,一兩二錢半),陳皮(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用人參湯食前送下。
海金沙散,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
海金沙(二錢),甘遂(五錢),黑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倒流水煎湯,空心調下。
三花神佑丸,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閉,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困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涎嗽,頭眩暈;瘧疾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及婦人經病不快,帶下淋瀝,無問赤白,並男子、婦人傷寒濕熱,腹滿實痛;兼治久新腰痛,並一切下痢,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腫滿,並宜服之。
甘遂,大戟,蕪花(醋炒,各五錢),牽牛(二兩),大黃(一兩),輕粉(一錢)
上為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量虛實加減,忌熱物、甘草等。
木香分氣丸,治脾胃不和,心腹兩脅膨脹,胸膈注滿,痰嗽喘息,噁心乾嘔,咽喉不利,飲食不化,並皆治之。有效。
木香(不見火),檳榔,青皮(去穰),陳皮(去白),蓬朮(炮),乾生薑,當歸,薑黃,延胡索,白朮,枳殼(麩炒),成品,三稜(濕紙裹煨),赤茯苓,白豆蔻(麵煨,各等分秋冬加丁香。)
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薑湯送下。
沉香琥珀丸,治水腫,一切急難證,小便不通者。
琥珀,杏仁(去皮尖),紫蘇,赤茯苓,澤瀉(以上各半兩),葶藶(炒),郁李仁(去皮),沉香(以上各一兩半),陳皮(去白),防己(以上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為衣,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用人參煎湯送下,量虛實加減。
三白散,治膀胱蘊熱,風熱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白牽牛(二兩),桑白皮(微炒),白朮,木通,陳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薑湯調服,小兒服半錢。
白話文:
水腫脹滿門
第一方: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成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不限時間,用薑湯送服,每日服用三次。忌食鹽、魚、水果、肉類和麵食,只能吃米粥。
第二方(十棗丸):治療水腫,四肢浮腫,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通。將甘遂、大戟、芫花等量混合,磨成細粉。用紅棗煮爛去皮核,搗成膏狀,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以利尿排黃水為度,若效果不佳,隔天早晨再服用。
第三方(茯苓琥珀丸):治療水腫累及肺部,全身浮腫,中焦痞脹,氣機升降失調,咳嗽氣喘,小便不利等症。將赤茯苓(去皮)、防己(各一兩半)、苦葶藶(隔紙炒,三兩半)、紫蘇子(淨,一兩)、琥珀(另研,一兩)、郁李仁(去皮,一兩七錢)、杏仁(去皮尖,一兩二錢半)、陳皮(一兩三錢)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飯前用人參湯送服。
第四方(海金沙散):治療脾濕過盛導致的全身腫脹、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腹部脹大如鼓等症。將海金沙(二錢)、甘遂(五錢)、黑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一兩)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倒流水煎湯送服,空腹服用。
第五方(三花神佑丸):治療腹部脹滿、咳嗽氣喘、尿閉、各種水腫、濕熱腸垢積聚引起的疾病,久病黃瘦乏力、氣血瘀滯、風熱燥鬱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風痰咳嗽、頭暈目眩、瘧疾、癥瘕積聚、痞滿、酒積食積、嘔吐、婦女經期不適、帶下、尿頻,以及男女傷寒濕熱、腹痛、久治不愈的腰痛、各種痢疾、小兒驚癇疳積發熱、乳房腫塊等症。將甘遂、大戟、芫花(醋炒,各五錢)、牽牛(二兩)、大黃(一兩)、輕粉(一錢)磨成細粉,製成小豆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十丸,根據病情輕重增減藥量,忌食熱性食物和甘草。
第六方(木香分氣丸):治療脾胃不和,心腹兩脅脹滿,胸膈堵塞,咳嗽氣喘,噁心嘔吐,咽喉不利,消化不良等症。將木香(不見火)、檳榔、青皮(去瓤)、陳皮(去白)、蓬朮(炮製)、乾生薑、當歸、薑黃、延胡索、白朮、枳殼(麩炒)、川芎、三稜(濕紙裹煨)、赤茯苓、白豆蔻(麵煨,各等分,秋冬加丁香)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飯後隔一段時間用薑湯送服。
第七方(沉香琥珀丸):治療水腫,各種急症,小便不通。將琥珀、杏仁(去皮尖)、紫蘇、赤茯苓、澤瀉(以上各半兩)、葶藶(炒)、郁李仁(去皮)、沉香(以上各一兩半)、陳皮(去白)、防己(以上各七錢半)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麝香做藥衣。每次服用二十五丸,可加至五十丸,空腹用人參煎湯送服,根據病情輕重增減藥量。
第八方(三白散):治療膀胱濕熱,風熱夾雜引起的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將白牽牛(二兩)、桑白皮(微炒)、白朮、木通、陳皮(各半兩)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薑湯送服,小兒服用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