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諸風門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搐鼻通天散,治卒暗中風倒地,牙關緊急,人事昏沉。
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薄荷(各一錢),豬牙皂角(刮去皮三個)
上為細末,用蘆筒納藥,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羌活愈風湯,治腎肝虛,筋骨弱,語言艱澀,精神昏憒,風濕內弱,風熱體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不寧自,勞役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此藥能安心養神,調陰陽無偏勝。
羌活,甘草(炙),防風(去蘆),黃耆(去蘆),人參(去蘆),蔓荊子,川芎,細辛(去苗),枳殼(麩炒),地骨皮(去骨),麻黃(去節),知母(去毛),杜仲(炒,去絲),秦艽(去蘆),柴胡(去苗),枸杞子,當歸(去蘆),獨活,白芷,半夏(薑製),厚朴(薑製),防己,芍藥,黃芩,白茯苓,甘菊花,薄荷,前胡(各七分半),石膏,生地黃,熟地黃,蒼朮(各一錢),官桂(去皮半錢)
上㕮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臨睡,柤再煎服。
大秦艽湯,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為血弱不能養於筋,故手足不能運化,舌強不能言,宜養血而筋自榮。
秦艽,石膏(各一錢半),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芍藥,白芷,白朮,生地黃,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細辛(半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如心下痞,加枳實一錢。
滌痰湯,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南星(薑製),半夏(湯洗七次各二錢半),枳實(麩炒二錢),茯苓(去皮二錢),橘紅(一錢半),石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半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人參順氣散,治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及感受風邪,頭疼、鼻塞、聲重。
乾薑(炮),人參(各一兩),川芎,甘草(炙),桔梗(去蘆),厚朴(去皮,薑製),白朮,陳皮(去白),白芷,麻黃(各四兩),葛根(二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姜三片、蔥白二根,煎八分,食後服。
仙術芎散,治風熱壅盛,頭昏眩。明目聰耳,消痰清神。
川芎,連翹,黃芩,山梔子,菊花,防風,大黃,當歸,芍藥,桔梗,藿香(各五錢),蒼朮(米泔浸一兩),石膏(二兩),甘草,滑石(各三兩),荊芥,薄荷,砂仁(各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後通口服。
獨活湯,治風虛昏憒,不自覺知,手足瘈瘲,坐臥不能,或發寒熱。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獨活,羌活,人參,防風(去蘆),當歸(酒洗),細辛,茯神(去木),半夏(湯泡),桂心,白薇,遠志(去心),菖蒲(去毛),川芎(各五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諸風門
一、治風方(基礎方):藥材適量,用水兩盅,加生薑三片,煎成一盅,不限時間服用。
**二、搐鼻通天散:**治中風昏迷倒地,牙關緊閉,神志不清。
配方: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薄荷各一錢,豬牙皂角(刮皮)三個。
製法:研磨成細粉,用蘆葦管吸取少許藥粉,吹入鼻中。
**三、羌活愈風湯:**治腎肝虛弱,筋骨無力,說話困難,精神萎靡,風濕內虛,風熱體重或消瘦一肢枯萎,或肥胖半身不遂,心神不安,勞累則百病叢生,心靜則萬病消除。此方能安心養神,調節陰陽平衡。
配方:羌活、炙甘草、防風(去蘆)、黃耆(去蘆)、人參(去蘆)、蔓荊子、川芎、細辛(去苗)、麩炒枳殼、地骨皮(去骨)、麻黃(去節)、知母(去毛)、炒杜仲(去絲)、秦艽(去蘆)、柴胡(去苗)、枸杞子、當歸(去蘆)、獨活、白芷、薑製半夏、薑製厚朴、防己、芍藥、黃芩、白茯苓、甘菊花、薄荷、前胡各七分半;石膏、生地黃、熟地黃、蒼朮各一錢;去皮官桂半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分成兩劑服用,每劑用兩盅水,加生薑三片,煎成一盅,空腹服用,睡前再煎服一劑。
**四、大秦艽湯:**治中風,無六經症狀,無大小便不通,因氣血虛弱不能滋養筋脈,導致手腳活動不便,舌頭僵硬不能說話,宜養血以滋養筋脈。
配方:秦艽、石膏各一錢半;甘草、川芎、當歸、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芍藥、白芷、白朮、生地黃、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細辛半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作一劑,用兩盅水,加生薑三片,煎成一盅,不限時間服用。如有胸腹痞滿,加枳實一錢。
**五、滌痰湯:**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配方:薑製南星、湯洗七次的半夏(每次二錢半)、麩炒枳實二錢、去皮茯苓二錢、橘紅一錢半、石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半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作一劑,用兩盅水,加生薑五片,煎成一盅,飯後服用。
**六、人參順氣散:**治中風半身不遂,說話困難,以及感受風邪,頭痛、鼻塞、聲音嘶啞。
配方:炮乾薑、人參各一兩;川芎、炙甘草、桔梗(去蘆)、薑製厚朴(去皮)、白朮、陳皮(去白)、白芷、麻黃各四兩;葛根二兩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每服五錢,用兩盅水,加生薑三片、蔥白兩根,煎成八分,飯後服用。
**七、仙術芎散:**治風熱壅盛,頭昏眼花,明目聰耳,化痰清神。
配方:川芎、連翹、黃芩、山梔子、菊花、防風、大黃、當歸、芍藥、桔梗、藿香各五錢;米泔水浸泡的蒼朮一兩;石膏二兩;甘草、滑石各三兩;荊芥、薄荷、砂仁各二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每服五錢,用兩盅水,煎成八分,飯後服用。
**八、獨活湯:**治風虛昏憒,神志不清,手足抽搐,不能坐臥,或發熱。血虛不能服用發汗藥,以及中風自汗者尤宜服用。
配方:獨活、羌活、人參、防風(去蘆)、酒洗當歸、細辛、茯神(去木)、湯泡半夏、桂心、白薇、遠志(去心)、去毛菖蒲、川芎各五錢;甘草三錢。
(注:文中“錢”、“分”、“兩”均為古代重量單位,現代應用需換算成克或其他現代單位。此處僅提供翻譯,不作任何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