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十 (3)
卷之十 (3)
1. 小兒門
小兒之疾,其證最多。自初生以後,在變蒸之中尤難調護。若稟受胎元素厚,其疾病自少;若稟受怯弱,疾病必多焉。加以保護不謹,或受驚觸,或飲食過度,沖冒寒暑,以致變生諸證。蓋小兒謂之啞科,疾病不能言,精神猶未備,形聲未正,脈理未全,所以比大人為難治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疾病,種類繁多。自出生後,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尤其難以調養。如果遺傳自母體的稟賦強健,疾病就會較少;如果稟賦虛弱,疾病必定很多。再加上照顧不周,或受到驚嚇,或飲食過量,沖冒寒熱,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為小孩子不會說話,稱為「啞科」,疾病沒辦法表達,精神還未完全發育,形體聲音還不端正,脈象也不夠完善,所以比大人更難治療。
語不能問其得病之由,脈不能診其必然之理,況臟腑虛實,更變易如反掌,治之或差,其害不淺。凡小兒之疾,若為四氣所感,悉與大人治法一同,但藥劑差小耳,惟吐瀉、驚、疳、痘、疹與大人為異耳。
白話文:
如果無法詢問小孩子生病的原因,也不能透過脈象診斷出確切的病理,更何況臟腑的虛實狀況變化快如翻掌,治療時可能會有誤差,所造成的危害不小。對於小孩子的疾病,如果是受到四氣所致,治療方法基本上與大人相同,只是藥物劑量較小。只有嘔吐、腹瀉、驚嚇、疳積、痘疹等疾病與大人有所不同。
蓋吐瀉有寒,有熱,有因食積者,治之須辨其寒熱虛實,當以參、術為主,熱則佐以黃連、滑石之類,寒則加以木香、豆蔻、薑、桂之類,或分利以除其濕,或消導以去其積,此其大法也。至若驚風,則有急、慢二證,虛實寒熱不同,不可不辨也。急驚者,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發搐。
白話文:
嘔吐和腹瀉有寒性、熱性、因食物積滯引起的。治療時必須辨別寒熱虛實,一般以黨參、白術為主藥。熱性者,佐以黃連、滑石等藥;寒性者,加入木香、豆蔻、生薑、桂皮等藥。或者通過利水滲濕的藥物,排除體內濕氣;或者通過消食導滯的藥物,消除積滯。這是基本的治療方法。至於驚風,可以分為急驚和慢驚兩種證候,虛實寒熱不同,不可混淆。急驚的病因來自於熱邪生於心,症狀為身體發熱、面部發紅、口渴、口氣熱、小便和大便顏色黃赤,嚴重時會出現抽搐。
蓋熱甚則生風,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或熱痰客於心胃,因聞大聲非常,則動而驚搐矣,發過則如故。若心火熱極,雖不聞聲及驚,亦自發搐。當用清涼利驚之劑,以除其痰熱則愈矣。若慢驚者,則因病後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瘈瘲,昏睡,睡中露睛,此無陽也。卒多難治,當溫補其脾胃,助其元氣,其風庶幾可退也。
切不可用寒涼之藥,愈弱脾胃之氣則不可治也。
白話文:
身體過於燥熱會生風,風屬肝,這是陽氣過盛、陰血虧虛的表現。或者有熱痰停留在心胃,突然聽到巨響,就會引起驚嚇和抽搐,事後便恢復正常。如果心火過旺,即使沒有聽到巨響或驚嚇,也會抽搐。此時應使用清涼解驚的藥物,祛除痰熱即可痊癒。
慢驚是由於病後嘔吐腹瀉,脾胃虛弱,全身發冷,口鼻呼出的氣也很冷,手腳時常抽搐,昏睡,睡覺時眼睛睜開,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這種病很難治癒,應該溫補脾胃,幫助陽氣恢復,這樣抽搐的症狀纔有望緩解。
疳疾之由,多因小兒缺乳,吃食太早,或乳食不調,或風寒停飲,以致結積於脾胃之中,久則變成疳疾。其為病也,身瘦皮黃,目生白膜,羞澀不開,唇赤身熱,喜臥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顏色變易,腹脹滿大,四肢枯細,頭髮作穗,項細極瘦,口乾飲水,日久亦或變成冷疳。
白話文:
疳疾的成因,大多是因為小兒缺乏母乳,過早食用食物,或乳食不均衡,或因風寒飲水而引起,導致積聚在脾胃中,時間一長就演變為疳疾。這種疾病的症狀是:身體瘦弱,皮膚發黃,眼睛長了白膜,害羞而無法睜開,嘴脣發紅,體溫升高,喜歡睡在涼爽的地方,或吃泥土,身上有瘡和疥,大便稀薄呈青白色或黃色,膚色變化多端,腹部脹大,四肢消瘦,頭髮乾枯成穗,脖子細長而瘦弱,口乾舌燥需要喝水,時間久了也可能轉變成冷疳。
治法當辨其冷熱,冷者以溫補消積治之,如木香丸之類;熱者以清熱化積治之,如胡黃連,蘆薈、青黛之類。此治疳之要法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要辨別病症的寒熱,寒症用溫補藥來消積,例如木香丸之類;熱症用清熱化積藥來治療,例如黃連、蘆薈、青黛之類。這是治療疳積病症的主要方法。
至若痘疹一證,最為重候,不可不謹。然初出之間有類傷寒之伏,其證自然憎寒壯熱,身體疼痛,大便黃稠,乃為正病也。若無他疾,不宜服藥;或未出、疑似之間,宜與四味升麻湯發之;若已出,則不可服;其或根窠紅活,飲食如故,大小便調,亦不可服藥;若瘡疹灰色,頂平不起,加以寒戰咬牙,或瀉或嘔,手足厥冷,可與木香散,甚者用異功散。設若倒陷不起,氣血虛弱,亦宜服木香、異功之類,或用四聖散、人牙散之類發之。
白話文:
痘疹這個病證,是最嚴重的,不可不謹慎。痘疹在剛開始發作的時候,症狀很像傷寒的潛伏期,自然會有畏寒、高燒、全身疼痛、大便黃稠等病證。這纔是真正的痘疹。如果沒有其他病症,就不宜服藥。或者痘疹還沒發出來,或者發出來了但是症狀不典型,這時可以服用四味升麻湯來發痘。但是如果痘疹已經發出來了,就不要再服用四味升麻湯。如果痘瘡呈紅色,有生機,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也不需要服藥。如果痘瘡呈灰色,且頂部平平,沒有凸起,同時出現發冷、咬牙、腹瀉或嘔吐、手腳發冷等症狀,可以使用木香散,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異功散。如果痘疹向內潰爛,不起色,氣血虛弱,也可以服用木香、異功這類藥物,或者使用四聖散、人牙散這類藥物來發痘。
其或兒稟受素厚,瘡勢太熱,煩躁引飲,又當以清熱解毒之劑治之,丹溪論之詳矣。
以上小兒之證,姑論其大略。如此欲求其至當全備,又當參考《活幼》、錢氏、陳氏等書以盡其詳,茲不多贅。
益黃散,治小兒不熱,四肢困睡,脾胃虛弱。
白話文:
如果孩子天生體質好,瘡瘍病情過於熱烈,煩躁口渴,就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丹溪先生對此論述得很詳細。
上面只是概括地論述了小兒的一些常見症狀。如果想要更全面、更精確地瞭解,應該參考《活幼》、《錢氏》、《陳氏》等著作,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益黃散,是用來治療小兒不發熱,四肢睏倦嗜睡,脾胃虛弱的。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各五分),丁香,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陳皮(1 錢),青皮,訶子(每種 5 分),丁香,甘草(炙制,每種 3 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一盅,煎至半盅,食前服。
人參和中散,治小兒吐瀉,微熱作渴。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劑藥。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半杯,飯前服用。
人參和中散,用於治療小孩嘔吐腹瀉,伴有低燒和口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各七分),乾葛(一錢),木香(下見火),甘草(炙,各三分),陳皮,砂仁(各七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各 2.8 克),乾葛(3 克),木香(經火烤後使用),炙甘草(各 1.2 克),陳皮、砂仁(各 2.8 克)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前服。若小兒未及一歲,分為二、三次服,後皆仿此。
藿香安胃散,治小兒感寒,嘔逆吐瀉。
白話文:
準備一劑藥,用一碗水、三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下一半,飯前服用。如果孩子還不到一歲,可以分成兩到三次服用,後續的服用方式都以此為準。
藿香(一錢),半夏(湯泡),陳皮,厚朴(姜炙,各七分),甘草(炙,五分),蒼朮(米泔浸,一錢),砂仁(七分)
白話文:
藿香一錢,半夏用湯泡,陳皮、厚朴(用薑炙)各七分,甘草(炙)五分,蒼朮用米泔浸泡一錢,砂仁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前服。
惺惺散,治小兒傷風壯熱,及瘡疹毒氣,時疫濕氣。風熱等疾。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藥,用一杯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半杯,在飯前服用。
惺惺散,用於治療小兒感冒發燒,以及疹子、毒氣、時行瘟疫和濕氣所引起的風熱等疾病。
人參,白朮,桔梗,天花粉,細辛,甘草(炙),川芎,白茯苓(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薄荷三葉,煎至半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人參、白朮、桔梗、天花粉、細辛、甘草(炙製)、川芎、白茯苓(各 5 克)
錢氏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弱,昏困多睡,乳食減少。調中和氣,止吐逆,除煩渴。
白話文:
錢氏白朮散是用來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昏昏欲睡、睡眠過多、食慾不振的藥方。這個藥方可以調節脾胃之氣,止住嘔吐,消除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五分),木香(二分半)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半盅,食遠服。
人參羌活散,治小兒傷寒,頭疼發熱,渾身拘急,時行瘡疹。
白話文: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五分)、木香(二分半)。
以上藥材配為一劑,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半碗,飯後服用。
人參羌活散,用於治療小兒感冒,頭痛發燒,全身肌肉緊張疼痛,以及流行的皮膚病或疹子。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各五分),桔梗,人參,茯苓,天麻,枳殼(各三分),地骨皮,薄荷,甘草(各二分)
白話文: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各 7.5 克),桔梗、人參、茯苓、天麻、枳殼(各 4.5 克),地骨皮、薄荷、甘草(各 3 克)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遠服。
實腸散,治小兒泄瀉,腸滑脾虛。此藥厚腸胃。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份,用一杯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到只剩下半杯,飯後服用。
實腸散,用於治療小兒腹瀉,腸胃滑瀉以及脾氣虛弱。這個藥方可以增強腸胃功能。
茯苓,陳皮,砂仁,肉豆蔻(麵煨),厚朴(姜炙),訶子(煨),蒼朮(米泔浸,各七分),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茯苓、陳皮、砂仁、肉豆蔻(用麵粉煨過的)、厚朴(用生薑烤過的)、訶子(煨過的)、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的,各七分)、木香(不要經過火烤)、甘草(烤過的,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半盅,食前服。
異功散,治小兒吐瀉,不思飲食。此藥溫中壯胃,療虛冷。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半盅,食遠服。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一起放入鍋中,加水一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半盅,飯前服用。此藥方名為異功散,用於治療小兒嘔吐腹瀉、不思飲食,具有溫中壯胃、治療虛寒的功效。
星香散,治小兒急、慢驚風,牛蒡竄視涎潮。
白話文:
星香散,用於治療小兒急性、慢性驚風,牛蒡能疏散熱毒,令涎液流出。
南星(圓白者,一錢半),木香(不見火),橘紅(各七分),全蠍(去毒,二枚)
白話文:
- 南星(選擇圓形且白色的,用量為 1.5 錢)
- 木香(未經火烤的)
- 橘紅(各用量為 0.7 錢)
- 全蠍(去除毒刺,用量為 2 隻)
上㕮咀,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頻灌,大便去涎即愈。
銀白散,治小兒或吐或瀉,涎鳴微喘,露睛驚跳。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一碗水煎煮,加入三片生薑,煎至剩半碗,頻繁地給患者服用,等到大便排出涎沫後病就會好。
銀白散,用於治療小兒嘔吐或腹瀉,伴有口中有涎沫聲以及輕微喘息,眼睛暴露不安和驚嚇抽搐的症狀。
石蓮肉,白扁豆(炒),茯苓(各二錢半),人參,天麻,白附子(炮),全蠍(炒),木香(不見火),甘草(炒),藿香(各一錢二分半),陳米(炒香,三錢)
白話文:
石蓮肉、炒白扁豆、茯苓(各 10 克) 人參、天麻、炮製白附子、炒全蠍、木香(不加熱)、炒甘草、藿香(各 5 克) 炒香的陳年大米(15 克)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生薑、冬瓜仁煎湯調下。此藥助脾祛風,急、慢驚風通用。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用生薑和冬瓜仁煎煮的湯水送服。此方藥能幫助脾臟祛除風氣,治療急慢性驚風。
瀉白散,治小兒肺氣盛,致令鼻塞、乳食不下,或氣壅喘噎,熱嗽亦治。
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粳米百粒煎湯調下。
白話文:
瀉白散用於治療小兒肺氣旺盛,導致鼻塞、吃奶或食物難以下咽,或者氣滯喘息困難,對於熱性咳嗽也有療效。
藥方成分包括地骨皮、桑白皮和甘草,這三種藥材各取等量。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百粒粳米煮的湯水來送服。
瀉黃散,治小兒脾經有熱,唇口生瘡、偷針眼等疾,及身上生黃水黏瘡,並宜服之。
白話文:
瀉黃散,用於治療小兒脾經有熱症狀,如嘴脣口腔生瘡、偷針眼等疾病,以及身上長黃色水泡或黏稠的瘡,都適合服用。
藿香葉,梔子仁,石膏,甘草,防風(各等分)
上用蜜酒拌,微炒香為末,每服一錢,溫熱水調,不拘時服。
白話文:
藿香葉、梔子仁、石膏、甘草、防風 (各取等量)
加味四聖散,治瘡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小便赤澀,餘熱不除,一切惡候,或被風吹復隱入皮膚內者。
白話文:
加味四聖散,適用於瘡痘遲遲難以發出或轉為陷落、凹陷不平,小便灼熱變色,餘熱尚未消退,以及各種其他不良病症,或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瘡痘復發隱入皮膚下者。
紫草茸,木通(去皮節),木香(不見火),黃耆(炒),川芎,甘草,人參(各二錢),蟬蛻(去翅足,一錢)
白話文:
紫草根、木通(去皮切段)、木香(未經炭火烘烤)、炒黃耆、川芎、甘草、人參(各 12 克)、蟬蛻(去翅足,6 克)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盅,煎六分,不拘時服。大便秘,加枳殼少許。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性解毒,能釀而發之。
白話文:
使用上箘咀,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盅水,煎煮至六分水,不限時間服用。如果大便祕結,可以加入少許枳殼。如果大便正常,可以加入一百粒糯米,糯米具有解毒作用,還能促進發酵。
紫草木香湯,治痘瘡出不快,大便泄利。
紫草,木香,茯苓,白朮,甘草(炒,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糯米三十粒,煎六分溫服。
白話文:
紫草木香湯用於治療痘瘡發疹緩慢、腹瀉的症狀。將紫草、木香、茯苓、白朮、甘草(炒過)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兩錢,用一碗水和三十粒糯米一起煎煮,煮至六分熟後溫服。
黃芩甘草湯,治挾熱作疹瘡不出,煩躁不得眠。
黃芩(七錢半),赤芍藥,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黃芩甘草湯:用於治療伴有發熱、皮膚疹瘡未出,煩躁不安,失眠的疾病。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若嘔者加半夏三錢、生薑三片煎,食少者加人參、紅棗煎,量大小加減服。
如聖湯,治痘疹毒攻,咽喉腫痛。
白話文:
將上焦方劑(上焦咀),每次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煎至剩下六分之四的量,溫熱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可加半夏三錢、生薑三片一起煎服。食量少的人,可加人蔘、紅棗一起煎服。劑量可根據體質大小增減。
桔梗,甘草,牛蒡子(炒,各二錢半),麥門冬(去心,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入竹葉煎尤妙。
白話文:
桔梗:甘味,半兩 甘草:半兩 牛蒡子(炒過):半兩 麥門冬(去除內芯):三錢
消毒加味犀角飲,治痘瘡,毒氣壅遏,壯熱心煩,雖出未能勻透,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白話文:
消毒加味犀角飲,治療痘瘡:
當毒氣鬱結於體內,導致發熱心煩時,痘瘡雖然已經出現,但仍不能均勻透發,並且口舌上生有瘡口,無法正常吮吸乳汁。
牛蒡子(炒,三兩),荊芥穗(五錢),甘草(炙,一兩),防風(去蘆),升麻(各七錢半),犀角(鎊,三錢),麥門冬(去心),桔梗(去蘆,各五錢)
白話文:
牛蒡子(乾炒,150克),荊芥穗(25克),甘草(經過火烤後,50克),防風(去掉蘆葦部分),升麻(各37.5克),犀牛角(研磨成粉,15克),麥門冬(去掉心),桔梗(去掉蘆葦部分,各25克)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盅,煎至半盅,去柤,徐徐溫灌之。若大便滑利者,不再服。
木香散,治發瘡疹,身熱作渴。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半杯,去掉藥渣,慢慢溫熱地灌服。如果大便過於滑瀉,就不要再服用。
木香散,用於治療發疹和身體發熱口渴。
木香,大腹皮,人參(去蘆),桂心,赤茯苓(去皮),青皮(去穰),前胡(去蘆),訶黎勒(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炙,各三錢)
白話文:
木香、大腹皮、人參(去蘆根鬚)、桂心、赤茯苓(去皮)、青皮(去穰)、前胡(去蘆根鬚)、訶黎勒(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炙,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五、六分,空心服。
異功散,治痘瘡出欲靨未靨之間,頭溫手冷,腹脹渴瀉,急服此,切不可與蜜水。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和兩片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三或六分之四的量,在空腹時服用。
異功散,用於治療痘瘡在剛長出還未完全發出來的時候,出現頭部溫熱手腳冰冷、腹部脹滿、口渴腹泻的情況,應立即服用此方,切記不可與蜜水一同服用。
木香(不見火),當歸(各三錢半),官桂(去皮),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厚朴(薑汁炒),人參(去蘆),肉豆蔻(麵裹煨),丁香(各二錢半),附子(炮,去皮臍),半夏(薑製,各一錢半)
白話文:
不經火爆炒的木香,當歸(各 10.5 克),去皮的官桂、白朮、茯苓(各 9 克),陳皮、用薑汁炒過的厚朴、去蘆頭的人參、用麵粉包裹煨製的肉豆蔻、丁香(各 7.5 克),經炮製、去皮臍的附子、用薑汁製成的半夏(各 4.5 克)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盅,生薑二片、棗二枚,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人參麥門冬散,治痘疹發熱煩渴。
麥門冬(去心,一兩),人參(去蘆),甘草(炙),陳皮,白朮,厚朴(薑汁炒,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七香丸,消食快膈,和胃氣,止腹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煎煮,加入兩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煮至剩下六分,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痘疹發熱煩渴。
藥材包括:麥門冬(去除心,一兩)、人參(去除蘆)、甘草(炙)、陳皮、白朮、厚朴(用薑汁炒,各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丸,每次服用適量,可消食快膈,和胃氣,止腹痛。
木香(不見火),丁香(不見火),檀香,甘松,丁皮(各三錢),陳皮(去白),砂仁,三稜(醋煮),蓬朮(醋煮,各五錢),益智(三錢),香附(一兩),白豆蔻(二錢)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薑湯或米飲送下。
白話文:
木香(勿經火),丁香(勿經火),檀香,甘松,丁皮(各三錢),陳皮(去白色部分),砂仁,三稜(用醋煮過),蓬朮(用醋煮過,各五錢),益智(三錢),香附(一兩),白豆蔻(二錢)
香砂保安丸,治小兒乳食停滯,胸膈不寬,肚腹膨脹;脾疳、驚積、積聚,並皆治之。
白話文:
香砂保安丸,適用於治療小兒飲食不消化,胸悶不適,腹部脹滿;脾胃虛弱、受驚引起的疳積和積食等症狀。
香附(二兩),砂仁,白朮,神麯(炒),麥芽(炒,各一兩),棠球(一兩半),益智,陳皮(各七錢半),甘草(三錢),木香(不見火),檳榔,使君子(去殼炒,各五錢)
白話文:
細葉香附(半斤)、砂仁、白朮、炒神曲、炒麥芽(各四兩)、棠梨果(三兩)、益智、陳皮(各三兩半)、甘草(一兩半)、木香(天然)、檳榔、炒使君子(各兩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空肚米湯化下。
天麻防風丸,治小兒一切驚風,壯熱,痰涎壅盛。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像雞頭米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天麻防風丸,用於治療小兒各種驚風症狀,高熱以及痰多壅塞的情況。
天麻(煨),防風(去蘆),人參(各一兩),牛黃(一錢),硃砂,雄黃,麝香(各二錢半),殭蠶(炒,去絲嘴),全蠍(去毒,炒,各半兩)
白話文:
天麻(烤製),防風(去掉外皮),人參(各 30 克),牛黃(3 克),硃砂,雄黃,麝香(各 7.5 克),殭蠶(炒製,去掉頭腳),全蠍(除毒,炒製,各 15 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用薄荷湯化服。
五福化毒丹,治小兒上焦有熱,胎熱胎毒,口舌生瘡。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丸的大小像雞頭的種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不限時間,用薄荷湯送服。
五福化毒丹,用於治療小兒上半身有熱症,胎熱胎毒,以及口舌生疮的情形。
玄參(一兩),桔梗(去蘆,八錢),赤茯苓,人參,馬牙硝(各五錢),青黛,甘草(各一錢),麝香(另研,五分)
白話文:
玄參(50克),桔梗(去蒂,40克),赤茯苓,人參,馬牙硝(各25克),青黛,甘草(各5克),麝香(另研磨,2.5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助胃膏,治小兒胃寒吐瀉,乳食不化,不思乳食,脾胃虛弱。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炼製的蜂蜜製成像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半丸,可以用薄荷湯來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助胃膏,用於治療小兒因為胃部受寒導致的嘔吐和腹瀉,以及飲食不易消化,沒有食欲吃奶或食物,脾胃功能虛弱的情況。
人參(去蘆),白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山藥(一兩),肉豆蔻(火煨,四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米飲化下。
白話文:
人蔘(去掉根須),白朮(炒熟),白茯苓(去掉外皮),甘草(炙烤),丁香(每味五錢),砂仁(四十顆),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顆),山藥(一兩),肉豆蔻(火上煨熟,四個)
加味蘆薈丸,治小兒五疳,腹中痞積,有蟲,面黃肚大,腹見青筋,四肢枯細,腸鳴泄瀉,發聚潮熱,溺色如米泔。多服神效。
白話文:
加味蘆薈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中滿脹積食,長有寄生蟲,面色蠟黃,腹部腫脹,腹壁青筋顯露,四肢瘦小,腸鳴瀉痢,發作時潮熱,小便顏色混濁如米湯。服用後療效顯著。
胡黃連,宣黃連,蘆薈(各一兩),蕪夷仁,木香,青黛(各五錢),青皮,使君子,檳榔(各七錢半),蟬殼(去足,四錢),干蝦䗫(酥炙,二個),麝香(二錢)
白話文:
胡黃連、宣黃連、蘆薈(各 60 克) 蕪夷仁、木香、青黛(各 15 克) 青皮、使君子、檳榔(各 22.5 克) 蟬殼(去腳,12 克) 乾蝦(酥炙,2 個) 麝香(6 克)
上為細末,用獖豬膽一個和粟米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用米飲送下。
木香丸,治小兒五疳,脾胃不和,泄瀉腹脹,四肢羸弱。
白話文:
將上藥粉末研磨細緻,用一顆野豬膽汁和粟米糊混和,做成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用米湯送服。
木香(五錢),青黛(別研),檳榔,肉豆蔻(麵裹煨),白豆蔻(去皮,各七錢半),麝香(別研,一錢半),續隨子(去皮,一兩),蝦䗫(燒存性,三個)
白話文:
木香(30克),青黛(另研),檳榔,肉豆蔻(麵粉裹後烘焙),白豆蔻(去皮,各45克),麝香(另研,9克),續隨子(去皮,60克),蝦殼(燒存性,3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用米飲或薄荷湯食前送下。
香蟾丸,治疳,消食積、蟲積、肉積腹脹。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將其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或者一到二十丸,可以用米湯或者薄荷湯在飯前送服。
香蟾丸,用於治療疳積,消除食物積滯、蟲積和肉積導致的腹部脹大。
白朮(一兩),三稜(炒),蓬朮(炒),青皮(炒,去穰),陳皮,神麯(炒),麥蘗(炒),檳榔,草龍膽(各五錢),黃連,胡黃連,川楝(去核),使君子(以上各四錢),木香(二錢),干蝦䗫(酥炙枯,二個),麝香(另研,二錢)
白話文:
白朮(60克),三稜(炒過),蓬朮(炒過),青皮(炒過,去籽),陳皮,神曲(炒過),麥芽(炒過),檳榔,草龍膽(各30克),黃連,胡黃連,川楝(去核),使君子(以上各24克),木香(12克),乾蝦酥(酥烤後研磨,2個),麝香(另研磨,12克)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米飲送下。
涼驚丸,治小兒心經有熱,面赤口乾,急驚搐搦,大小便不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像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涼驚丸,用於治療小兒心經有熱,面色紅赤、口乾,以及急驚風、抽搐,大小便不通暢。
龍膽草(末),防風(末),青黛(研,各三錢匕),鉤藤(末,一錢),牛黃,麝香(各二分半),黃連(末,五分),龍腦(研,一錢)
白話文:
龍膽草(粉末)、防風(粉末)、青黛(研磨,各三錢匙)、鉤藤(粉末,一錢)、牛黃、麝香(各二分半)、黃連(粉末,五分)、龍腦(研磨,一錢)
上同研勻,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不拘時煎金銀湯送下。
固真湯,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遂傳慢驚風,不省人事。
白話文:
將上面的材料混合均勻,用麵粉糊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最多可服用到一到二十丸。不限時間,用金銀湯送服。
人參,白茯苓,白朮,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半),乾山藥,黃耆(蜜炙),肉桂,甘草(炙,各二錢)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白術、附子(先炮製,去掉皮和肚臍,各 2.5 錢),乾山藥、黃耆(用蜂蜜炙製)、肉桂、炙甘草(各 2 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大安神丸,治小兒心熱夜啼,煩躁。常用安神定志去驚。
白話文:
將藥材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一起煎煮,煎至剩下一半的量,不限時間服用。
大安神丸,用於治療小兒心火旺盛導致的夜晚哭鬧,以及煩躁不安。常用來安撫精神、穩定情緒並去除驚嚇。
人參(去蘆),茯苓(各半兩),甘草(炙,一錢),殭蠶(炒,去絲,二錢半),白朮(煨,半兩),桔梗(二錢半),辰砂(半兩),全蠍(去毒,五個),金銀箔(各六片),麥門冬(去心,炒),木香(各半兩),酸棗仁(蛤粉炒),代赭石(醋煮,半兩)
白話文:
將人參去蘆,茯苓各取半兩,甘草炙好取一錢,殭蠶炒過,去絲,取二錢半,白朮煨好取半兩,桔梗取二錢半,辰砂取半兩,全蠍去毒取五個,金箔和銀箔各取六片,麥門冬去心炒好,木香取半兩,酸棗仁用蛤粉炒,代赭石用醋煮,取半兩。
上為末,水丸或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隨引子化下。急驚潮熱,竹青、薄荷湯下;夜啼,灶心土湯下;傷風,荊芥湯下,疹痘,蟬蛻湯下;搐搦,防風湯下;常服,金銀、薄荷湯下;慢驚,冬瓜子仁湯下;凡驚風已退,神志未定,加琥珀三錢(別研)、遠志半兩(去心,薑汁炒)。
大青膏,治小兒急驚,搐搦涎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可以用水或蜂蜜製作成藥丸,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適當的藥引送服。
- **急性驚嚇導致潮熱:**用竹青、薄荷湯送服。
- **夜啼:**用竈心土湯送服。
- **傷風:**用荊芥湯送服。
- **疹痘:**用蟬蛻湯送服。
- **抽搐:**用防風湯送服。
- **日常保健:**用金銀、薄荷湯送服。
- **慢性驚嚇:**用冬瓜子仁湯送服。
- **驚風已退,但神志未定:**額外加入琥珀三錢(研磨)、遠志半兩(去心,用薑汁炒)。
天麻(一錢),白附子(一錢半),蠍梢(去毒,半錢),硃砂(二分半),青黛(一錢),天竺黃(二分半),麝香,烏蛇肉(酒浸,焙,各半錢)
白話文:
天麻(6克) 白附子(9克) 蠍梢(去毒後,3克) 硃砂(1.5克) 青黛(6克) 天竺黃(1.5克) 麝香(適量) 烏蛇肉(用酒浸泡後烘乾,各3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薄荷竹葉湯化下。
開關散,治小兒驚風,牙關不開。
白話文:
上方製成細粉,用煉蜜製成像雞頭實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竹葉湯送服。
開關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牙關緊閉的情況。
赤蜈蚣(炙,一條),直殭蠶,南星(炮,各一錢),麝香(二分半),豬牙皂角(炒存性,三錢)
白話文:
赤色的蜈蚣(炙烤過,一條) 直僵蠶 南星(炮製過,各一錢) 麝香(二分半) 豬牙皁角(炒過且保持藥性,三錢)
上為細末,以手點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用物捾開滴入藥兩、三點,涎出自開。
活血散,治痘瘡已出未出,煩躁不寧。
白芍藥(不拘多少)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大能活血,止痘瘡脹痛,屢用屢效。
萬金散,治痘瘡已出,未能勻遍,色不紅活。
防風(三錢),人參,蟬蛻(各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手指沾一些薑汁,再蘸取少許藥末擦牙,或是用棉花棒沾取藥末,滴入牙齒兩、三滴,讓唾液自然流出。
活血散可以治療痘瘡已經冒出或還沒冒出,伴隨煩躁不安的症狀。
白芍藥(份量不限)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白開水送服。具有活血、止痘瘡脹痛的功效,屢試屢驗。
萬金散可以治療痘瘡已經冒出,但分佈不均勻,顏色暗淡無光澤的症狀。
防風(三錢)、人參、蟬蛻(各兩錢)
上為細末,每服量兒大小,或一錢或二錢,用蘿蔔煎湯調下,服了急用芥子末白湯調如膏,塗兒腳心,干即再敷。其毒漸漸復出,瘡疹依前紅活。
白話文:
上面的藥末很細,每次的用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而定,大概一錢到二錢。用蘿蔔湯煎煮後服用。服用後立即用芥末末調白開水成糊狀,抹在孩子的腳心上,等乾了就再敷一次。這樣,皮膚上的毒素會逐漸排出,瘡疹也會像之前一樣紅潤有活力。
人齒散,治瘡痘初出光壯,忽然黑陷,心煩性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並宜速治,不然毒氣入臟,必死。
人齒(燒存性)
上為末,每個作二服,酒調下。
五疳消食丸,消疳殺蟲,退熱磨積,和脾進食。
白話文:
人齒散可以治療瘡痘初起紅腫,突然變黑凹陷,患者心煩意亂,性情急躁,呼吸急促,胡言亂語,甚至出現幻覺,看到鬼神,必須馬上治療,否則毒氣進入內臟,必死無疑。將人齒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份,用酒送服。五疳消食丸可以消滅疳積,殺死蟲積,退熱消積,調理脾胃,促進食慾。
使君子肉(炒),麥芽(炒),陳皮,神麯(炒),蕪荑(炒),草龍膽,黃連(炒),棠球(各等分)
白話文:
炒使君子肉、炒麥芽、陳皮、炒神麴、炒蕪荑、草龍膽、炒黃連、棠球(各等分)
上為細末,陳米飯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抱龍丸,治小兒風痰壅盛,驚搐昏睡。
雄黃,辰砂,天竺黃(各四錢),麝香(一錢),牛膽南星(八錢)
上為末,甘草煮糊為丸如皂角子大,三歲兒服一丸,量大小與服,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陳米飯做成丸子,大小像黍米一樣,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抱龍丸,用於治療小兒風痰壅盛,驚恐抽搐、昏睡不醒。
雄黃、辰砂、天竺黃各四錢,麝香一錢,牛膽南星八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甘草煮成糊狀做成丸子,大小像皁角子一樣,三歲的孩子服用一丸,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用量,用薄荷湯送服。
肥兒丸,治諸疳,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
白話文:
肥兒丸,治療各種疳病。多是因為缺乳,吃東西太早,或是因為長期患病,臟腑和胃都很虛弱,導致蟲子活動。日漸消瘦,肚子很大,不能行走,頭髮豎起,發燒,沒有精神。
黃連,神麯(各一兩),麥芽(炒,半兩),木香(三錢),檳榔(不見火,二個),使君子肉,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生薑(各一兩),炒麥芽(半兩),木香(三錢),檳榔(未經烘烤,兩個),使君子肉、肉豆蔻(裹麵後煨熟,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大小加減,熟水送下。
暖驚餅子,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發搐,或吐或瀉,不思飲食,大有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用麵糊做成像蘿蔔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二十粒,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用溫水吞服。
暖驚餅可以治療小兒急性或慢性的驚風症,以及因痰涎多而引起的抽搐,或是伴有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的情況,非常有效。
人參(去蘆),茯神(去木皮),茯苓(去皮),赤石脂,山藥(各二兩),白朮(一兩),硃砂(五錢),乳香(三錢),麝香(半錢)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2 兩 茯神(去除木質外皮):2 兩 茯苓(去除外皮):2 兩 赤石脂:2 兩 山藥:2 兩 白朮:1 兩 硃砂:5 錢 乳香:3 錢 麝香:0.5 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捏作餅子,每服一餅,米飲化下。
香橘餅子,治小兒食積,腹脹作疼,面黃肌瘦,不思飲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雞頭的果實,然後把丸子壓成餅狀,每次服用一餅,用米湯送服。
香橘餅子,用於治療小兒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部脹痛,面色黃且身體消瘦,以及食欲不振。
木香,橘紅,青皮(各一兩),厚朴(姜炙,二兩),砂仁,神麯,麥芽(各一兩半),蓬朮(煨),三稜(煨,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橘皮,青皮(各50克),厚朴(用薑汁炙過,100克),砂仁,神麴,麥芽(各75克),茯苓(煨過),三稜(煨過,各50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捏成餅,每服一餅,姜米飲化下。
五疳保童丸,治小兒五種疳疾。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雞頭的籽,然後壓扁成餅狀,每次服用一餅,用薑湯送服。
五疳保童丸,用於治療兒童的五種疳積疾病。
青黛,五倍子(生用),蘆薈(另研),夜明砂(洗去沙土),黃連(去須),龍膽草(生用),乾蟾(酥炙焦),苦楝根皮,麝香(另研),蕪荑仁,蟬殼(去土,各等分)
白話文:
青黛、五倍子(生用)、蘆薈(另研)、夜明砂(洗去沙土)、黃連(去鬚)、龍膽草(生用)、蟾酥(酥炙焦)、苦楝根皮、麝香(另研)、蕪荑仁、蟬蛻(去土,每種等分)
上為細末,用粟米粉打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小兒服二十丸,用米飲湯送下,不拘時,量兒大小加減。
大蘆薈丸,治小兒諸疳,殺蟲,和胃,止瀉。
白話文:
用細小的藥材,把它們研磨成粉末,再用粟米粉調成糊狀,捏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子。一歲大的小兒服用20顆,用米湯送服。服用時間不拘,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
胡黃連,黃連,蘆薈,白蕪荑仁,木香,青橘皮,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者殺人,無用),鶴蝨(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胡黃連,黃連,蘆薈,白蕪荑仁,木香,青橘皮,雷丸(將雷丸敲碎後,以白色的為佳,紅色的有毒,不能使用),鶴蝨(稍微炒一下,各半兩)
上為細末。搗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湯下,不拘時。
虎睛丸,治小兒驚癇,邪氣入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搗碎的粟米飯製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虎睛丸,用於治療小兒的驚癇,以及邪氣入侵心臟的症狀。
虎睛(細研),遠志(薑製,去心焙),犀角(鎊),大黃(濕紙裹煨),石菖蒲,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白話文:
虎眼(研磨成細粉),遠志(用薑汁炮製,去心後烘烤),犀牛角(研成粉末),大黃(用濕紙包裹後煨熟),石菖蒲,麥門冬(去心,各半兩),蜣螂(去足翅,炒製,三枚)
上為細末,粟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竹葉煎湯磨化,或金銀煎湯亦可,不拘時服。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粟米粉和水調成糊,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竹葉煮成的湯汁磨化藥丸服用,也可以用金銀花煎煮的湯汁服用,不受服用的時間限制。
金箔鎮心丸,治小兒驚悸,睡臥不寧,心神恍惚。此藥安神,鎮心退熱。
白話文:
金箔鎮心丸,用於治療小兒受驚導致的心悸、難以安穩入睡、心神不寧等症狀。這味藥具有安神、鎮靜、退熱的功效。
山藥(一兩半),硃砂(一兩),馬牙硝(一錢半),紫河車(黑豆煮,二錢半),甘草,人參,茯苓(各五錢),麝香(半錢),片腦(一錢),金箔(十片為衣)
白話文:
山藥(75克),硃砂(50克),馬牙硝(7.5克),紫河車(黑豆煮熟,12.5克),甘草,人參,茯苓(各25克),麝香(2.5克),片腦(5克),金箔(十片用於包藥丸)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或一丸,用薄荷湯化下,不拘時。
硃砂丸,治小兒口眼喎斜,筋脈牽引。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像芡實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硃砂丸,用於治療小兒口眼歪斜,筋脈抽搐。
硃砂(五錢),全蠍(炒去毒),天麻,白附子(炮),殭蠶(炒,去絲嘴),乾薑(炮),牛黃(各五分),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粳米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白話文:
硃砂(25 克) 炒全蠍(去除毒性) 天麻 炮白附子 炒殭蠶(去除頭尾) 炮乾薑 牛黃(各 2.5 克) 麝香(0.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