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咽喉口齒門

夫咽喉者,一身之總要,氣與食出入之門戶也。咽以納氣,故嚥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於地。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為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風毒蘊隆,則腫結而為喉痹。又有屍咽,谷賊之證。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疼,如䘌之候也。

白話文:

咽喉是人體的重要部位,是氣息和食物出入的門戶。咽部負責吸氣,因此咽氣與天相通;喉部負責吞嚥食物,因此喉氣與地相通。

當風邪侵襲喉部,導致氣鬱生熱,就會堵塞喉嚨,引起咽喉疼痛;當肺胃生熱,風毒蘊積,就會腫脹凝結,形成喉痹。

還有一種叫做「屍咽」的疾病,是因飲食停滯所致。屍咽是由於陰陽失調,脾肺壅盛,導致風熱毒氣無法宣通,屍體中的蟲子得以活動,上蝕喉嚨,引起瘙癢或疼痛,就像蟲子咬的感覺一樣。

谷賊者,稻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間,不能黑豆,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遂令腫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胃脘實熱、薰炙上焦,發為白頭赤根,固有咽瘡之證。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礙於其間,亦有喉痹之證。至若懸癰,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使然也。

白話文:

「谷賊」是指稻米殼上尖銳的芒刺,不小心混在米中被誤食時,會卡在喉嚨裡,造成食道堵塞,無法吞嚥。此時,風熱之氣聚集在喉嚨,與血氣互相搏鬥,導致喉嚨腫痛,就像喉嚨裡長了像稻芒一樣的刺。

如果胃部有熱,蒸騰到上焦,就會導致喉嚨發炎,出現白點或紅腫,這就是咽瘡的症狀。如果臟腑停有寒氣,寒氣會使氣血收縮,就像有東西堵塞在喉嚨一樣,也會導致喉痹。

至於懸癰,雖然長在上顎,與喉嚨沒有直接關係,但它的突然腫脹也是熱氣所致。

咽喉懸癰,關要所繫,病不急療,皆能殺人。夫咽喉為病,其名甚多,有一十八種之證,惟乳蛾、纏喉風、走馬喉痹最為緊急。單蛾者,其形圓小如筋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雙蛾則兩邊俱生也,若生於關下為難治。纏喉風者,熱結於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也。

白話文:

喉嚨長了腫膿會危及生命,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致命。喉嚨疾病有很多種類,共有十八種,其中乳蛾、纏喉風、走馬喉痹最緊急。單乳蛾:形狀圓小像筋頭,長在喉嚨的關門處,可能長在左邊或右邊,雙乳蛾則是兩邊都長。如果長在關門下方,就比較難治癒。纏喉風:熱氣聚集在喉嚨,腫脹繞著喉嚨外圍,又麻又癢,而且腫得很嚴重。

走馬喉痹者,謂喉痹急甚,其死又速,故名走馬也。治療之法,微者可以咸軟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風痰,或解熱毒。至如走馬喉痹,其死生如人反掌之間耳,豈待藥之緩不及救耶!其最妙者,莫如用針針出毒血,病即時愈。若纏喉風腫甚,藥不能下者,以藥灌鼻中令吐之,外以拔毒之劑敷之,熱退腫消,必自愈矣。亦有陰證不虛,亦能令人喉痹,又當治其下寒,則痹自通矣,不可不知。

白話文:

走馬喉痹,是指喉嚨腫痛極為嚴重,發病迅速,故名為走馬。治療方法,輕症可以用鹹味和軟堅散結的藥物,重症可以用辛散發表的藥物,或化解風痰,或清熱解毒。

至於走馬喉痹,生死之差就在反掌之間,哪能等待藥效緩慢而錯失救治時機?最靈妙的方法,莫過於用針刺出血,疾病就會立即痊癒。

如果纏喉風腫脹嚴重,無法吞藥,可以用藥水灌入鼻中催吐,再敷上拔毒藥劑在外面,熱退腫消,必定自癒。

還有陰證不虛也可能導致喉痹,這時應當治療下寒,則喉痹自通,不可不知曉。

若夫口者,脾之竅。齒者,腎之標。諸經多有會於口者,其齒牙是也。蓋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運化津液,以養五氣。五氣者,五臟之氣也。節宣微爽,五臟之氣偏盛,由是諸疾生焉。故口臭者,乃臟腑臊腐之氣,蘊積於胸臆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也。口瘡者,脾氣凝滯加之風熱而然也。

白話文:

口是脾臟的出入口,牙齒是腎臟的標誌。許多經絡都匯集在口中,包括牙齒。當五種味道進入口中,就會儲存在胃中,脾臟負責運輸津液,以滋養五臟。五臟之氣是指五臟的氣息。如果氣息調節不當或受損,就會導致五臟的氣息失衡,由此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口臭是臟腑腐敗的氣息,積聚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而產生熱氣,然後衝入口中。口腔潰瘍是由於脾氣淤滯加上風熱所引起。

治之當清胃瀉火是也,若夫齒者受病,實多有因胃熱而痛者,有因風邪而痛者,有蟲痛者,有腎虛者。大抵齒多屬手足陽明二經,胃熱火旺之故。且齒者骨之精華,骨乃腎之所主,外板則為牙,內床則為齒。人腎氣強,則齒自堅,衰則齒必為痛也。其有胃熱者,則齒動搖,縫中出血,或臭穢不可近,或齒自疏落,皆陽明經熱也。

白話文:

要治療牙痛,必須清胃火、瀉火熱。至於牙齒病痛的原因有很多,有因胃火上炎而痛,有因風邪入侵而痛,有因蛀牙疼痛,還有因腎氣虛弱所致。一般來說,牙齒主要屬手足陽明兩條經絡,胃火旺盛是導致牙痛的主要原因。此外,牙齒是骨骼的精華,而骨骼由腎臟主導。牙齒的外層是牙板,內部是牙齒。腎氣強健,牙齒就堅固,腎氣衰弱,牙齒就會疼痛。若因胃熱導致牙痛,則牙齒會鬆動,牙縫出血,或有惡臭無法靠近,或牙齒稀疏脫落,這些都是陽明經熱盛的表現。

治法:當審其何部,胃熱者瀉其火,腎虛者補其水,風者祛而散之,蟲者毒而取之,在乎活法而施治之可也。

升麻散,治咽喉腫痛,上膈壅熱,口舌生瘡。

升麻人參,乾葛,赤芍藥,桔梗(去蘆,各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升麻、人參、乾葛、赤芍藥、桔梗(去掉裡面白色的部分,各兩錢),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後熱服。

清咽利膈湯,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防風荊芥薄荷,桔梗,黃芩黃連(各一錢半),山梔,連翹玄參大黃,朴硝,齒牙,甘草(各七分)

白話文:

防風、荊芥、薄荷、桔梗、黃芩、黃連(各 9 公克) 山梔、連翹、玄參、大黃、朴硝、齒牙、甘草(各 4.2 公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甘桔湯,治風痰上壅,咽喉腫痛,吞吐如有所礙。

苦桔梗(五錢),甘草(一兩)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後熱服。

玄參升麻湯,治咽喉妨悶,會厭喉腫,舌赤。

玄參,殭蠶,甘草,鼠黏子(各七分),桔梗,連翹(各一錢),升麻,黃連(各一錢二分),防風(五分),黃芩(八分)

白話文:

玄參、殭蠶、甘草、鼠黏子(各 21 克) 桔梗、連翹(各 3 克) 升麻、黃連(各 3.6 克) 防風(1.5 克) 黃芩(2.4 克)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稍熱噙漱,時時細嚥之即愈。

牛蒡子湯,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或生癰瘡,如有肉臠。

玄參,升麻,桔梗(炒),牛蒡子(炒),犀角(鎊),黃芩,木通,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玄參、升麻、炒桔梗、炒牛蒡子、研磨犀牛角、黃芩、木通、甘草(各1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一方無犀角,有羌活

白話文:

上方配製成一劑藥,使用兩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煎到只剩下八分之一的水量,在進食後服用。另一種配方沒有犀角,但有羌活。

清胃散,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使牙齦上下疼痛難忍,牽引頭腦,滿面熱發大痛。足陽明之別絡於腦,喜寒惡熱,乃手足陽明經中熱盛而作痛也。

白話文:

清胃散,治療因服用補胃熱藥導致的牙齦上下劇烈疼痛,疼痛牽引到頭部,整張臉發熱腫痛。足陽明經的別絡連通到腦部,喜歡寒冷而厭惡熱氣,這是由於手足陽明經中的熱氣過盛而引起的疼痛。

牡丹皮,升麻(各一錢),當歸生地黃,黃連(各一錢半)

白話文:

牡丹皮、升麻(各 5 克) 當歸、生地黃、黃連(各 7.5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獨活散,治風毒牙疼,牙根腫痛。

川芎獨活,羌活,防風(各一錢),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五分)

白話文:

川芎、獨活、羌活、防風(各 3 克) 細辛、荊芥、薄荷、生地黃(各 1.5 克)

上㕮咀,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後稍熱漱牙,徐徐咽之。

犀角升麻湯,治陽明經受風熱,口唇頰車連牙腫痛。

犀角(二錢),升麻(一錢半),防風,羌活(各一錢),川芎,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七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犀牛角(2 錢),升麻(1.5 錢),防風、羌活(各 1 錢),川芎、白芷、黃芩、白附子(各 0.7 錢),甘草(0.5 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漱而服之。

柳花散,治口舌生瘡。

延胡索(一兩),黃柏,黃連(各半兩),青黛密陀僧(各二錢)

白話文:

延胡索(6 克),黃柏,黃連(各 3 克),青黛,密陀僧(各 1.2 克)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貼瘡上,有津液吐去,再用。

甘露飲,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或醉飽多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黃,肢體微腫,大便不調,小便赤澀,或時身熱。

白話文:

甘露飲,可治療男女老幼的胃部熱症,包括牙宣口臭、牙齦腫爛化膿、口腔潰瘍、咽喉腫痛。此外,它還能治療脾胃濕熱,或因醉酒、暴飲暴食、勞累過度等原因導致濕熱相搏的黃疸病,症狀包括全身皮膚泛黃、肢體微腫、大便失調、小便赤痛,甚至身體發熱。

枇杷葉(拭去毛),熟地黃天門冬(去心),枳殼(麩炒),茵陳,生地黃,麥門冬(去心),石斛,黃芩(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枇杷葉(去除毛絨),熟地黃,天門冬(去除內芯),炒過的枳殼,茵陳,生地黃,麥門冬(去除內芯),石斛,黃芩(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二盅,食後溫服。

解毒雄黃丸,治纏喉風、急喉痹,卒然倒僕,失音不語,牙失緊急,不省人事,並小兒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盛,並宜服之。

白話文:

解毒雄黃丸可以治療纏繞喉嚨的風寒、急性喉嚨痹,突然昏倒、失聲不能說話、牙關緊咬、失去知覺,以及小兒喉嚨紅腫、受驚嚇發燒、痰多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藥。

鬱金(二錢),巴豆(去皮油,十四個),雄黃(研飛,二錢半)

白話文:

鬱金:2錢 巴豆(去掉外皮和油分):14粒 雄黃(研成粉末):2.5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用熱茶清送下,吐出頑涎立蘇,未吐再服。如牙關緊閉,灌藥不下者,以刀尺鐵匙捾開口灌下。

白話文:

上面這層是研磨得很細的藥末,用醋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丸,用熱茶送服,吐出黏稠的口水後就會恢復正常,沒吐出再繼續服用。如果牙關緊閉,灌藥服不下時,可以用刀尺或鐵匙撬開嘴灌進去。

二聖散,治纏喉風、急喉痹。

鴨嘴膽礬(二錢),白殭蠶(炒,五錢)

上為末,吹入少許於喉中,立驗。

千兩金丸

蚵蚾草(嫩者,五錢),銅青(五錢),大黃(用錦紋好者),牙硝(各五錢)

上為末,以白梅肉爛研,一處搗勻,每一兩作五丸,以新綿裹,噙化咽津,有頑涎吐出。大治喉風,不問陰陽內外急難證腫塞,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加上白梅肉搗爛和勻。每一兩做成五粒丸子,用新棉布包好。 含在口中讓唾液溶解。會有頑固的黏液吐出。對治療喉嚨疾病很有效果,不論是內外、寒熱、急性或難治的腫塞,這都是救死扶傷的良藥。

絳雪,治纏喉腫痛,咽物妨礙及口舌生瘡。

片腦(半字),蓬砂(一錢),辰砂(三錢),馬牙硝,寒水石(各二錢)

白話文:

片腦(半克),蓬砂(5克),辰砂(15克),馬牙硝,寒水石(各10克)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摻於舌上,津液咽之,或吹入喉中亦可。

上清丸,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薄荷(一斤),川芎,防風(各二兩),桔梗(五兩),砂仁(半兩),甘草(四兩)

白話文:

薄荷(一斤)、川芎、防風(各二兩)、桔梗(五兩)、砂仁(半兩)、甘草(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噙化。

一字散,治喉閉氣塞不通,飲食不下者,或咽喉疼。

雄黃(另研,二錢半),蠍梢(七枚),白礬(生,研),藜蘆(各二錢),豬牙皂角(七錠)

白話文:

雄黃(另行研末,2.5 錢),蠍子尾(7 枚),白礬(生礬,研末),烏頭(各 2 錢),豬牙皁角(7 粒)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即愈。一方無蠍梢,亦治時氣纏喉風。累用救人,萬無一失。

牢牙散,治一切牙齒疼痛。

全蠍(去毒,七個),細辛(三錢),草烏(去皮,三個),乳香(另研,二錢)

白話文:

全蠍(去除毒針,7 隻): 細辛:3 錢 草烏(去除樹皮,3 顆): 乳香(另行研磨,2 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處,須臾鹽湯漱之。

蟾酥丸,治牙疼不可忍。

蟾酥(一字),生附子尖(二豆大),巴豆(去殼研,一粒),麝香(研,少許)

白話文:

蟾酥(1 克),生附子尖(2 顆黃豆大小),巴豆(去殼研磨,1 顆),麝香(研磨,少量)

上為細末,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以新綿裹一丸咬痛處,有涎吐之。

香鹽散,常用治中牙,去風熱,蛀齲宣露,一切齒疾。

香附子(炒黑,四兩),青鹽(二兩)

上二味為細末,每日如常法擦牙妙。

宣風牢牙散,此藥注顏堅腎,牢牙固齒。

青鹽,細辛(各七錢),川芎,當歸(酒浸,焙,各一兩)

上為末,每用少許,清晨擦牙漱滿口,連藥咽之。

雄黃散,治諸般風腫牙疼。

雄黃,細辛,青鹽,石膏良薑,蓽撥,胡椒(各等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雄黃、細辛、青鹽、石膏、良薑、蓽撥、胡椒(各等分) 麝香(少量)

上為極細末,早晚搽於牙上,漱三、五次,吐出再搽。

牙痛神效方

蛇床子煎湯,稍熱頻頻漱之,立效。

碧玉散,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若或喉痹,重舌腫脹皆可服。

白話文:

碧玉散,可用於治療心肺積熱,熱氣上攻咽喉,導致咽喉腫痛閉塞,無法吞嚥水或食物。若有喉嚨疼痛、舌頭腫脹等症狀,也可以服用。

青黛,盆硝,蒲黃,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少許吹入咽喉內,細細嚥下。若作丸用,砂糖為丸,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嚥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均勻後,每次使用少量吹入喉嚨,慢慢吞下。如果做成藥丸,用砂糖製成,每兩藥量製成 50 粒藥丸,每次服用一粒,含化後吞下。

玄參散,治懸癰腫痛不可忍。

玄參,升麻,射干,大黃(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緩緩噙咽服。

玉粉丸,治冬月寒痰,咽喉不利,語音不出。《針經》云: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啞。宜服。

白話文:

玉粉丸,用於治療冬天的寒痰,咽喉不適,聲音無法發出。《針經》中提到:寒氣停留在會厭,導致突然失聲。適宜服用此藥。

官桂,草烏(各二錢半),半夏(湯洗,五錢)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浸,蒸餅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至夜噙化。多年不愈者,並皆治之。

白話文:

將細粉末狀的藥材用生薑的天然汁液浸泡,再用蒸餅粉和丸起來,製成芡實般的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到晚上含化在口中。對於多年來無法治癒的疾病,都能夠治療好。

奪命無憂散(一名玉屑無憂散),治纏喉風,咽喉疼痛,風涎壅盛,口舌生瘡;心腹脹滿,脾積癥塊;小兒奶癖;誤吞骨屑,硬塞不下;熱盛喉閉,涎滿氣急,悶亂不省人事,並皆治之。

白話文:

奪命無憂散(又稱玉屑無憂散),適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喉嚨劇痛
  • 喉嚨疼痛、風涎壅盛
  • 口腔和舌頭潰瘍
  • 心腹脹滿、脾臟積塊
  • 嬰兒奶水不適應
  • 誤吞骨頭碎片,卡在喉嚨中
  • 熱氣過盛導致喉嚨閉塞、涎水過多、氣喘、神志不清,所有這些症狀都能治療。

寒水石(煅,三兩),玄參,貫眾,縮砂仁(去殼),滑石(研),黃連(去毛),茯苓山豆根,荊芥,甘草(炙,各半兩),硼砂(三錢)

白話文:

寒水石(煅燒,三兩),玄參,貫眾,縮砂仁(去殼),滑石(研磨),黃連(去毛),茯苓,山豆根,荊芥,甘草(炙烤,各半兩),硼砂(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乾摻舌上後以新汲水嚥下,不拘時。任是百毒硬物可以除化,如吃著巴豆、杏仁,辛辣薑、桂、胡椒燥毒,蔥、韭、蒜等物,及諸藥毒、火毒亦可用此藥,每服半錢。能潤三焦,消五穀,除三尸,去八邪,殺九蟲,趕瘟疫事,專醫渴疾,其效如神。魯直號「金臺玉簡方」。

白話文:

將其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倒在舌頭上,再喝下新鮮的水來吞服,不限時間。不論任何中毒或硬物,都可以清除化解,例如服用了巴豆、杏仁、辛辣的薑、桂、胡椒、燥毒的蔥、韭、蒜等,以及各種藥物中毒、火毒,也可以使用此藥,每次服半錢。此藥能潤澤三焦,消化五穀,清除三尸,去除八邪,殺死九蟲,驅逐瘟疫,專治口渴的疾病,其效果神效。魯直將其命名為「金臺玉簡方」。

射干湯,治喉痹,腫塞不通、疼痛,不下飲食,並諸毒發動。

射干,白芷,當歸(切,焙,各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升麻,犀角(鎊),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射干、白芷、當歸(切片、烘焙,各 30 公克),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雙仁,炒製),升麻、犀角(研磨成粉)、甘草(炙烤過,各 15 公克)

上㕮咀,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柤,不拘時溫服,日三。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服用上半身藥渣,每次三湯匙,加入一杯水,煎煮七分之三,濾去藥渣,不論時間,一天三次,溫熱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和青菜。

如神散,治咽喉一切急患不得開。

雄黃,藜蘆,玄參,白殭蠶(炒),白礬(生用,各二錢),乳香(一字)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兩鼻內嗅之,口含水及舌下擦,嚏出涎立效。

如聖湯,治痰去熱,利咽喉,治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及咳嗽咯血,肺痿痰唾氣促,並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白話文:

像聖湯這樣的良藥,可以治療痰熱,疏通咽喉,治療咽部腫痛,難以下嚥,以及咳嗽咯血、肺結核痰多氣喘,甚至小兒的皮膚瘡疹和咽喉腫痛。

麥門冬(半兩),牛蒡子(炒),桔梗,甘草(生用,各一兩)

上為細末,沸湯調,細細服,入竹葉煎尤妙。

金鎖匙,治咽喉腫塞。

雄黃(研末,半分),巴豆(去油,一粒)

上作一服,用生薑自然汁調灌下,或吐或利皆愈,一方細研,每遇急患不可針藥者,用酒瓶裝灰至瓶嘴下,裝火一炷焚藥,候煙起,將瓶嘴入一邊鼻中,以紙覆瓶口熏之愈。

白話文:

製作一劑湯藥,用生薑榨取的原汁混合並灌服。無論是嘔吐還是腹瀉,這種方法都能治癒。

另一種方法是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無法用針灸或藥物治療,就用酒瓶裝滿灰燼,直到接近瓶口。點燃一根香並焚燒藥物,等待煙霧產生。將瓶口插入一邊鼻孔中,用紙蓋住瓶口燻蒸,即可治癒。

救命散,治脾胃熱毒上攻,咽喉有瘡,並纏喉風。

膩粉(二錢),五倍子(一分),大黃(銼炒),白殭蠶(直者,炒),黃連(去須),甘草(生,各半兩)

白話文:

膩粉:兩錢 五倍子:一分 大黃:炒過 白殭蠶:直條的,炒過 黃連:去須 甘草:生用,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大人以竹筒吸之,小兒以竹筒吹之。如餘毒攻心肺,咽有瘡,用男孩兒奶汁調藥一字,以雞翎探之,嘔者生,不嘔者死。

白話文:

藥粉碾得非常細,每次服藥只用一指量的粉末,大人用竹筒吸取藥粉服用,小孩用竹筒吹入藥粉。如果毒素攻入心肺,導致咽喉長瘡,可以用男孩的母奶調和一指量的藥粉,用雞毛探入咽喉,如果嘔吐出來就還有救,嘔不出來就沒救了。

漱口玉池散,治風蛀牙疼,腫癢動搖,牙齦潰爛,宣露出血,口氣等疾。

白話文:

漱口玉池散:

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牙疼、牙齒腫脹發癢、牙齒鬆動、牙齦潰爛、出血和口臭等疾病。

當歸,川芎,防風,白芷,藁本,細辛,升麻,地骨皮槐花,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川芎、防風、白芷、藁本、細辛、升麻、地骨皮、槐花、甘草(各取等量)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黑豆三十粒,生薑二片,煎至一盅,去柤,不拘時漱口吐去。

白話文:

製作一劑中藥,使用二碗水,加入黑豆三十粒、生薑兩片,煎熬至剩下一碗,去掉藥渣,不拘時漱口,漱完後吐掉藥液。

秘方揩牙散,治牙齒疼痛,遇冷熱痛者。

良薑,細辛,胡椒,草烏尖(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疼處,噙良久,有涎吐去。

麝香白牙散,治牙疼、牙宣、口臭。

麝香(研,少許),石膏(煅,半斤),細辛,蒺藜(各一兩),三奈,青鹽(炒,各半兩),丁香檀香甘松,白芷(各三錢)

白話文:

麝香(研磨成粉,少量),石膏(煅燒過,半斤),細辛,蒺藜(各一兩),三奈,青鹽(炒過,各半兩),丁香,檀香,甘松,白芷(各三錢)

上為細末、研勻,以指蘸些少擦牙。加川芎半兩尤妙。

草烏頭散,治牙齒疼痛。

烏頭(米泔浸一宿,去粗皮切作片,炒,一兩),五靈脂高良薑,白殭蠶,蓽撥,細辛(去苗,各半兩),乳香(另研,一錢)

白話文:

草烏頭(用米湯浸泡一夜,去掉粗皮,切成薄片,炒製,一兩)、五靈脂、高良薑、白殭蠶、蓽撥、細辛(去除嫩芽,各半兩)、乳香(另研磨,一錢)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擦牙,合口少時,去涎盡,以鹽湯漱口吐去。

麝膽散,治走馬牙疳危惡候。

麝香(少許),膽礬(一錢),銅綠(半兩),白礬(生用,一分)

上為細末,研勻,上擦牙蝕處。

鶴蝨散,治牙齒風疳,膿血出,牙根有蟲。

鶴蝨,露蜂房(燒灰),細辛(各半兩),膩粉,麝香(細研,各一分)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臨睡時剪紙如柳枝葉樣,塗藥貼所患處。一方以濕帛子摻藥貼患處。

白話文:

將藥磨成細粉,每當睡前剪紙成柳葉狀,塗上藥膏貼在患處。另一種方法是用濕布包著藥膏貼在患處。

安腎丸,治虛壅,牙齒浮腫疼痛。

桃仁(麩炒),肉蓯蓉(酒浸,焙),破故紙(炒),乾山藥,石斛(去根),白蒺藜(炒,去刺),川萆薢,川烏(炮,去皮尖),巴戟(去心),白朮(各等分)

白話文:

  • 桃仁(炒至焦香)
  • 肉蓯蓉(浸泡在酒中,烘烤)
  • 破故紙(炒熟)
  • 乾山藥
  • 石斛(去掉根部)
  • 白蒺藜(炒熟,去除刺)
  • 川萆薢
  • 川烏(炮製,去除皮和尖)
  • 巴戟(去除果心)
  • 白朮(各藥材等量)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取牙不犯手

草烏,蓽撥(各一兩半),川椒,細辛(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揩患牙內外,其牙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