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3)

1. 腸澼痔漏脫肛門

腸澼者,大便下血也。《經》云:風客淫氣,其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蓋緣風氣通於肝,肝生風,風生熱。風客則淫氣傷精,精亡則邪熱傷肝。因飽行房,則筋脈橫解,而腸澼、痔漏之證生焉。

白話文:

腸澼,就是大便出血。《黃帝內經》說:風邪入侵身體,人的精氣就會受損,邪氣會損傷肝臟。如果這時吃得太飽,經脈會錯亂,腸澼就會變成痔瘡。這是因為風氣與肝臟相通,肝臟生風,風生熱。風邪入侵,淫氣就會損傷精氣,精氣不足,邪熱就會損傷肝臟。如果此時飽食行房,就會導致經脈錯亂,從而產生腸澼、痔漏等症狀。

人之不避風毒,恣飲醇酒炙煿之物,縱欲喜怒無常,臟腑鬱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陰陽不和,關格壅滯,熱毒下注,血滲大腸,而成腸澼、痔漏之疾矣,俗謂之腸風、臟毒是也。其病身寒脈沉者生,身熱脈浮者死。治法宜祛風消毒,解熱涼臟,和血潤燥則愈矣。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不注意防範風寒,暴飲醇酒和烤炙的食物,並且縱情放縱、喜怒無常,就會導致內臟氣機鬱結,進食量大幅增加,傷害腸胃,陰陽失衡,經絡關隘閉塞,熱毒下行,血液滲入大腸,形成腸道溼潤和痔瘡漏管等疾病,民間稱之為腸風、臟毒。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如果身體寒冷,脈搏沉穩,則有生還的希望;如果身體發熱,脈搏浮動,則凶多吉少。治療的方法應該祛風解毒,清熱涼血,活血潤燥,才能痊癒。

痔漏者,肛門邊內外有瘡是也。若成瘰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久不止者曰漏也。此疾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也。痔有五種,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古方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螻蛄等。痔之名不一,究其所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致也。

白話文:

痔瘡漏管是指肛門口內外出現瘡口。如果形成腫塊不破裂,稱為痔瘡;如果破裂流出膿血和黃水,長久滲出不停止,稱為漏管。這些疾病都是由濕氣、熱氣、風氣和燥氣四種因素相結合引起的。

痔瘡有五種類型,包括牡痔、牝痔、脈痔、腸痔和血痔。古代還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和螻蛄痔等名稱。痔瘡的名稱不一,但追究其原因,都離不開長期嗜好辛辣燙熱的食物和烈酒,以及房事過度、憂鬱思考,積聚熱毒和鬱結之氣所致。

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如蓮花、雞冠、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妳、雞心、櫻桃之類;或流膿水,或出鮮血,有妨行坐,久而不愈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點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而解其毒。斯得治之法矣。

白話文:

痔瘡要麼位於肛門內部,要麼突出於肛門外部。含有大量毒素的痔瘡體積較大,毒素較少的體積較小。體積大的像蓮花、雞冠、核桃,體積小的像牛舌、雞心、櫻桃。有的流膿水,有的出血,影響行走和坐姿,長久不愈就會形成痔漏。治療方法:位於外部的痔瘡,可以用藥物點塗或清洗;位於內部的痔瘡,要祛除體內風濕,消除熱毒。這樣就能治癒痔瘡。

若夫脫肛者,乃虛寒下脫。其病或由腸風、痔漏久服寒劑,坐努而下脫;或因久痢裡急,窘迫而脫也;其有產婦用力過多,及小兒叫號努氣,久痢不止,風邪襲虛而脫也。治法:內宜溫胃厚腸,收斂解毒之劑;外宜溫湯頻洗,令和軟,然後摩挲而入,則自愈矣。

白話文:

脫肛的人,是因為身體虛寒而導致腸道下垂。這類疾病可能是由腸道脹氣、痔瘡或久服寒涼藥物導致。當人用力排便或小便時,會導致腸道下脫。還有些是產婦生產時用力過度,或者小兒長時間啼哭用力過度,導致久瀉不止,風邪乘虛侵入而脫肛。治療方法:內服溫暖胃部、滋養腸道、收斂解毒的藥物。外用溫水頻繁清洗,使之柔軟,然後按摩復位,這樣就能自己痊癒了。

秦艽防風湯,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如無疼痛,非痔漏也。此藥主之。

白話文:

秦艽防風湯,用於治療痔瘡漏,每日大便時感到疼痛,若沒有疼痛,就不是痔瘡漏。此藥方專門治療此症。

秦艽防風當歸白朮(各一錢半),黃柏橘皮柴胡大黃(煨),澤瀉(各一錢),紅花桃仁升麻(各三分),甘草(炙,六分)

白話文:

秦艽、防風、當歸、白朮:各 1.5 錢 黃柏、橘皮、柴胡、大黃(炒):各 1 錢 澤瀉:1 錢 紅花、桃仁、升麻:各 0.3 錢 甘草(炙):0.6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紅花桃仁湯,治痔疾經年,因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當去其筋脈橫解,破血絡是也。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白話文:

紅花桃仁湯,治療多年痔瘡。原因是暴飲暴食,導致筋脈橫向破裂,腸中積血形成痔瘡。治療方法應當補益北方,瀉下中央。

紅花,桃仁,麻黃(各半錢),生地黃,黃柏(各一錢半),豬苓,澤瀉,防己,當歸尾,蒼朮,防風(各一錢)

白話文:

紅花、桃仁、麻黃(各 0.5 克),生地黃、黃柏(各 1.5 克),豬苓、澤瀉、防己、當歸尾、蒼朮、防風(各 1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秦艽當歸湯,治痔漏,大便結燥,疼痛。

秦艽,枳實(各一錢半),當歸,皂角仁(燒存性),桃仁,澤瀉,白朮(各一錢),大黃(煨,五錢),紅花(半錢)

白話文:

秦艽、枳實(各 6 克),當歸、皁角仁(炒後留存藥性)、桃仁、澤瀉、白朮(各 3 克),大黃(煅製,15 克),紅花(1.5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地榆散,治痔瘡腫痛。

地榆黃耆枳殼檳榔川芎黃芩槐花赤芍藥,羌活(各一錢),白斂,蜂房(炒焦),甘草(炙,各半錢)

白話文:

地榆、黃耆、枳殼、檳榔、川芎、黃芩、槐花、赤芍藥、羌活(各 1 錢) 白斂、蜂房(炒焦)、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當歸郁李仁湯,治痔漏大便結硬,大腸下墜多血,苦痛不能忍者。

當歸尾,郁李仁,澤瀉,生地黃,煨大黃,枳實,蒼朮,秦艽(以上各一錢),麻子仁(一錢半),皂角仁(另為細末,煎成調服,一錢)

白話文:

當歸尾、郁李仁、澤瀉、生地黃、煨大黃、枳實、蒼朮、秦艽(以上各 3 克),麻子仁(4.5 克),皁角仁(另研成細末,煎煮後調和服用,3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忌風寒處大小便。

乾葛湯,治酒痔。

乾葛,枳殼(炒),半夏,生地黃,茯苓杏仁(各一錢半),黃芩,甘草(炙,各半錢)

白話文:

乾葛、炒枳殼、半夏、生地黃、茯苓、杏仁(各 1.5 克),黃芩、炙甘草(各 0.75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黑豆一百粒、生薑五片、白梅一個,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先用一碗水(兩盅),加上一百顆黑豆、五片生薑、一個白梅熬煮,直到剩下一碗,在吃飯前服用。

橘皮湯,治氣痔。

橘皮,枳殼(炒),槐花(炒),川芎(各一錢半),桃仁(去皮炒),木香(不見火),檳榔,紫蘇,香附,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橘子皮、枳殼(炒過)、槐花(炒過)、川芎(各 1.5 公克)、桃仁(去皮炒過)、木香(未炒過)、檳榔、紫蘇、香附、炙甘草(各 1 公克)

上作二服,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逐瘀湯,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凡痔漏熱證用之,有瘀血作痛,服之見效。

白話文:

逐瘀湯的功效是打通大小便,排出體內的髒東西。如果痔瘡流膿發熱,或是因瘀血導致疼痛時,服用此湯可見效。

川芎,白芷,枳殼(炒),赤芍藥,阿膠(炒成珠),茯苓(去皮),蓬朮(煨),生地黃,茯神(去木),木通,甘草(生用),五靈脂(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炒),大黃(各一錢半)

白話文:

川芎、白芷、炒枳殼、赤芍藥、炒成珠狀的阿膠、去皮茯苓、煨過的蓬朮、生地黃、去木茯神、木通、生甘草,各一錢 桃仁(去皮尖,炒過)、大黃,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蜜三匙,煎至一盅,食前服,以利為度。

槐角散,治脾胃不調,脹滿下血。

槐角(二兩),枳殼(炒),當歸,蒼朮,陳皮厚朴(制,各一兩),烏梅,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槐角(120 克),枳殼(炒製),當歸,蒼朮,陳皮,厚朴(加工處理過,各 60 克),烏梅,甘草(各 30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七分,食前服。

秦艽白朮丸,治痔疾,並漏有膿血,大便燥硬,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桃仁(去皮尖,另研),皂角仁(去皮,火煅存性,各一兩),枳實(麩炒),當歸尾(酒製),澤瀉,白朮(以上各半兩),地榆(三錢)

白話文:

秦艽(去除外層蘆葦),桃仁(去除皮和尖端,另行研磨),皁角仁(去除外皮,火烤至炭化後備用,各一兩),枳實(麩炒),當歸尾(用酒浸泡),澤瀉,白朮(以上各半兩),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與桃仁泥碾勻,湯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少時以美食壓之。忌生冷、硬物、冷水、菜、濕面、酒及五辛辣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矣。數服而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桃仁泥均勻混合。用湯水煮沸麵粉糊,把藥材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讓丸子表面光滑,然後焙乾。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空腹服用,服下後不久食用美食。忌諱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冷水、蔬菜、濕麵條、酒以及辛辣熱性的食物和大量精神刺激物。如果違反這些禁忌,藥物將無效。服用幾次即可見效。

乳香丸,治脫肛腸出。

乳香(另研),白丁香(各二錢半),枳殼(麩炒),芫青(去頭足,糯米炒),大黃(蒸,焙乾),鶴蝨草(炒),蓽澄茄牡蠣(煨,各一兩)

白話文:

乳香(研成細末),白丁香(各約 15 克),枳殼(用麩皮炒過),芫荽(去除根鬚,用糯米炒過),大黃(蒸軟後焙乾),鶴蝨草(炒過),蓽澄茄,牡蠣(煨熟,各約 60 克)

上為細末,粟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腸風臘茶清送下,諸痔煎薤白湯送下,諸漏鐵屑煎湯下,空心服。

白話文:

上方用細小藥材研成粉末,用粟米糊將藥粉搓成約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丸,腸脹氣時用濃茶送服,各種痔瘡用薤白湯送服,各種漏症用鐵屑煎的湯送服。空腹時服用。

蝟皮散,治肛門脫出不收。

蝟皮(罐內燒令焦黃存性,一個),磁石(火煅,於醋內蘸淬七次,半兩),辣桂(三錢),鱉頭(慢火炙令焦黃,一枚)

白話文:

  • 刺蝟皮(在罐子內燒成焦黃色,保留原始藥性,一個)
  • 磁石(用火煅燒,在醋中浸泡淬火七次,二兩)
  • 桂皮(三錢)
  • 烏龜頭(用文火烤成焦黃色,一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調下,用鞋底炙熱熨按肛上托入。

槐角丸,治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下血,並宜服之。

槐角(去枝梗,炒,一兩),地榆,黃芩,當歸(酒浸,焙),防風(去蘆),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釣腸丸,治新久諸痔,肛邊腫痛,或時瘡癢,有膿血。

栝蔞(燒存性,二個),蝟皮(燒存性,三個),白礬(煅),白附子(生用),綠礬(煅),天南星雞冠花(炒),半夏(各五兩),胡桃仁(不油者,十五個),枳殼(炒),附子(炮,去皮臍),訶子(去核,各二兩)

白話文:

  • 栝樓 (燒成灰,2 個)
  • 刺蝟皮 (燒成灰,3 個)
  • 白礬 (煅燒)
  • 白附子 (生用)
  • 綠礬 (煅燒)
  • 天南星
  • 雞冠花 (炒)
  • 半夏 (各 5 兩)
  • 胡桃仁 (不油膩的,15 個)
  • 枳殼 (炒)
  • 附子 (炮製,去除皮和肚臍) *訶子 (去核,各 2 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臨睡用溫酒送下。遠年不瘥者,服十日效,久服除根。

寬腸丸,治內外痔。

枳殼(麩炒),黃連百藥煎(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湯送下。

神效散,治洗痔。凡富貴之人,多因嗜欲酒色過度,喜怒不常,致生痔漏,或如鼠乳連珠,或糞門腫,腸頭腫,流膿漏血,其痛如割不可忍者。但是諸腫瘡、痔漏及腸風漏血,此藥治之。

白話文:

神效散,治療痔瘡

凡是富貴之人,大多是因為沉迷於酒色過度,情緒起伏不定,導致痔瘡叢生。有的痔瘡像老鼠的奶頭一樣串聯在一起,有的則出現肛門腫大、腸頭腫脹,還會流膿和出血,疼痛難忍。但凡各種腫瘡、痔瘡和腸風漏血,都可以用此藥治療。

苦參,川椒,苦葫蘆芫荽子,槐花,枳殼,荊芥金銀花,白芷,連翹獨活,小茴香,麻黃(制),牡蠣(煅),威靈仙,椿樹皮(各二兩)

白話文:

苦參、花椒、苦瓜子、芫荽子、槐花、枳殼、荊芥、金銀花、白芷、連翹、獨活、小茴香、麻黃(已製)、牡蠣(已煅)、威靈仙、椿樹皮(各2兩)

上㕮咀,每用五錢,水六、七椀,蔥白二莖,煎五、七沸,去滓,以盆盛藥水,上坐,先蒸後洗,甚驗。加黃老茄子二個尤妙。

白話文:

用上等的竈臺,每用五錢的藥,加六至七碗水,兩根蔥,煮沸五至七次,濾掉渣滓,將藥水倒入盆中,然後坐下,先用藥水蒸,再用藥水洗,效果很好。如果再加上兩個黃老茄子,效果會更好。

蝟皮丸,治諸痔出血,裡急疼痛。

蝟皮(炙焦,一兩),槐花(微炒),艾葉(炒黃),白芍藥,枳殼(炒),地榆,川芎,當歸,白礬(煅),黃耆,貫眾(各半兩),頭髮(燒存性,三錢),豬後懸蹄垂甲(炙焦,十枚),盈尺皂角(去弦核,醋炙黃一挺)

白話文:

刺蝟皮(炙焦,50克),槐花(微炒),艾葉(炒黃),白芍,枳殼(炒),地榆,川芎,當歸,白礬(煅),黃耆,貫眾(各25克),頭髮(燒存性,15克),豬後蹄甲(炙焦,10片),皁角(去弦核,醋炙黃,約30公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香殼丸,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澼為痔,久而成漏。速治悉愈也。

木香(不見火),黃柏(各三錢),厚朴(制),枳殼(麩炒,各五錢),黃連(一兩),蝟皮(燒灰,一個),當歸(酒洗),荊芥穗(各三錢)

白話文:

木香(不要放入火中煎煮),黃柏(各三錢),厚朴(經過加工處理),枳殼(用麩皮炒過,各五錢),黃連(一兩),蝟皮(燒成灰,一個),當歸(用酒清洗),荊芥穗(各三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白湯下,日三服。

熊膽膏,治痔極效。

熊膽,片腦

上各等分,研細,用井華水調,以雞羽掃痔上。

豬臟丸,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飢,腹不痛,里不急。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白者),為末,以木賊草煎湯調下,服之三日後,效。

白話文:

豬臟丸,用於治療大人小孩的大便長時間帶血、容易餓、肚子不痛、內臟不急的症狀。

先將海螵蛸(烤黃,去除白皮)研磨成粉末,用木賊草煎湯調和服用。連服三天後,會有效果。

黃連(銼碎,二兩),嫩豬臟(去肥,二尺)

上以黃連塞滿豬臟,系兩頭,煮十分爛,研細添糕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木賊散,治脫肛下熱。

上用木賊燒存性為末,摻肛門上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