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七 (6)
卷之七 (6)
1. 積熱門
夫積熱者,謂溫熱之毒久而蘊積於內也。蓋心主熱,屬火,然人久蘊積熱毒之氣於三焦,必與心火相從。陽氣太盛而作熱,或素嗜辛辣芳馨肥甘之味,或飲醇酒,或服丹石之藥,以致燥熱積於臟腑之中。火熱炎熾,上乘心肺,或口舌生瘡,或咽喉腫痛,或目赤頭眩,或痰涎稠濁,或大小便秘結,此皆積熱之所致也。其有陰虛生內熱,或為消渴,或為癰疽。
白話文:
所謂積熱,就是說溫熱的毒氣長時間蘊藏在體內。因為心臟主掌熱能,屬於火行,然而人如果長期積累溫熱毒氣於三焦,勢必與心火相通。陽氣過於旺盛而產生熱氣,或是平日嗜好辛辣、芳香、肥膩、甜美的飲食,或是飲用烈酒,或服用丹石等藥物,導致燥熱積聚在臟腑之中。火熱炎盛,上升侵犯心肺,可能會出現口腔舌頭生瘡、喉嚨腫痛、眼睛發紅頭暈、痰液稠濁、大小便祕結等症狀,這些都是積熱所導致的。如果出現陰虛而生內熱的情形,可能會引起消渴或癰疽等疾病。
諸熱之病又當隨其證而論之。若但蘊積熱毒發於上焦者,宜清涼之;結於臟腑者,宜盪滌之;陰虛內熱者,宜滋補腎水以攝伏之,斯得治之要矣。
白話文:
各種熱症應根據其特徵來治療。如果是熱毒蓄積在胸腔以上,應以清涼藥物治療;如果熱邪結於臟腑,應以通利藥物清除;如果陰氣虛弱導致內熱,應以滋補腎水的方法來控制熱氣。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口舌生瘡,痰實不利,煩躁多渴,腸胃秘澀,便溺不利;一切風熱,並皆冶之。
白話文:
清肺散(涼膈散),用於治療大人和小兒臟腑積熱導致的口舌生瘡、痰多不便咳出、煩躁多渴、腸胃不通、大便不利等症狀;同時,它也能治療所有風熱引起的疾病。
大黃(二錢),連翹(四錢),黃芩,薄荷,梔子,朴硝,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大黃(10 克),連翹(20 克),黃芩(5 克),薄荷(5 克),梔子(5 克),朴硝(5 克),甘草(5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入蜜一匙,竹葉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亦得。
白話文:
一次煮一劑藥,加水兩碗,加入一勺蜂蜜和十片竹葉,煎煮到剩下一碗,不限服藥時間;或者磨成細末,每次服兩錢,用白開水沖服也可以。
洗心散,治風熱痰滯,心經積熱,口苦唇燥,眼澀多淚,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白話文:
洗心散用來治療風熱引起的痰濕壅滯、心經積熱。症狀包括口苦、脣乾、眼睛乾澀流淚、大便祕結、小便赤黃刺痛。
白朮(一錢),麻黃,當歸,荊芥穗,大黃(煨),芍藥,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白朮(6克),麻黃,當歸,荊芥穗,大黃(炒過的),芍藥,甘草(各12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四順清涼飲子,治血熱蘊結壅滯。
大黃,當歸,甘草(炙),赤芍藥(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熱服。
清氣散,治風壅痰涎,膈上煩熱。
白話文:
取藥材大黃、當歸、甘草(炙)、赤芍各二錢,加水兩碗煎煮,煎至一碗,不分時辰服用,可治血熱壅滯。另外,取藥材生薑三片、薄荷少許,加水兩碗煎煮,煎至一碗,不分時辰服用,可治風壅痰涎,膈上煩熱。
枳殼,川芎,柴胡,前胡,茯苓,羌活,獨活,青皮,白朮,人參,甘草(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荊芥穗半錢,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枳殼、川芎、柴胡、前胡、茯苓、羌活、獨活、青皮、白朮、人參、甘草(每種各 5 克)
消毒犀角飲,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痰涎壅滯,或腮項結核,遍生瘡癤,已潰未潰,並宜服之。
白話文:
消毒犀角飲,用於治療大人、小孩體內有邪熱,痰液黏滯,或腮腺、頸部淋巴結腫大,周圍長滿潰瘍或還未潰爛的瘡癤,皆可服用。
防風(去苗,一錢),鼠黏子(炒,三錢),荊芥穗(二錢),甘草(炙,一錢半)
白話文:
防風(去掉根鬚,1錢),鼠黏子(炒過,3錢),荊芥穗(2錢),甘草(炙烤過,1.5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溫服。
黃連解毒湯,治熱毒煩悶,口燥呻吟,蓄熱內甚,諸藥不能退其熱勢者。
方見火門
黃芩湯,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腹滿,小便不利。
白話文:
服用一次藥方,用兩碗水煎煮,直到剩下只有一碗,飯後溫熱服用。
黃連解毒湯可用於治療熱毒煩悶、口乾舌燥呻吟、內熱積聚嚴重,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退熱的症狀。
黃芩湯則用於治療心力勞損導致的實熱症狀,表現為口瘡心煩、腹脹、小便不利。
黃芩,澤瀉,梔子仁,生乾地黃,木通,黃連(去須),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錢二分)
白話文:
黃芩,澤瀉,梔子仁,生曬地黃,木通,黃連(去掉根須),麥門冬(去掉心),炙甘草(各 1.2 公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溫服。
既濟清神散,益腎水降心火,清上實下。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煎煮時,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水量,飯前溫熱服用。
清神散這個處方,可以滋補腎臟的陰液並降低心經的火氣,使頭腦清晰而腳步穩固。
桔梗,黃芩,川芎,山梔子,當歸,羌活,白朮,茯苓(以上各一兩),知母,甘草,薄荷(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柤,入蜜調服。
白話文:
桔梗、黃芩、川芎、山梔子、當歸、羌活、白朮、茯苓(各60公克) 知母、甘草、薄荷(各30公克)
三黃丸,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咽喉腫閉,心膈躁煩,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白話文:
三黃丸,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的三焦積熱。症狀包括:咽喉腫痛閉塞、心胸煩躁、小便紅赤澀痛、大便乾結。
黃連(去須),黃芩(去蘆),大黃(煨,各十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湯食後送下。
薄荷煎,治口舌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白話文:
將黃連去掉鬚根、黃芩去掉蘆頭、大黃煨過,各取十兩,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白湯送服。薄荷煎劑可以治療口舌生瘡、痰涎阻塞、咽喉腫痛。
薄荷(一斤取頭末,三兩半),縮砂(半兩取末,二錢),川芎(半兩取末,二錢),片腦(另研,半錢),甘草(半兩取末,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龍眼大,不拘時任意噙化。《和劑方》中無片腦有桔梗。
白話文:
薄荷(一斤,取頭部研成細末,取三兩半) 縮砂(半兩,研成細末,取二錢) 川芎(半兩,研成細末,取二錢) 片腦(另研,取半錢) 甘草(半兩,研成細末,取二錢半)
大金花丸,治三焦積熱,心火炎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大金花丸:可治療三焦有熱,心火過旺,口腔和舌頭潰爛,喉嚨腫痛,大便不通暢,小便灼熱、發紅。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不拘時。一方去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
神芎丸,治上焦頭目一切風熱證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加水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30 丸,用溫水送服,不拘時間。另有一種配方,去除大黃,加入梔子,稱為「梔子金花丸」。
大黃(生用),黃芩(各二兩),牽牛(生用),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溫湯送下。
白話文:
大黃(生的),黃芩(各兩),牽牛(生的),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
龍腦雞蘇丸,消煩渴,涼上膈,解酒毒,除邪熱;並治咳嗽唾血、鼻衄、吐血、諸淋下血;胃熱口臭,肺熱喉腥,脾疸口甜,膽疸口苦,並宜服之。
白話文:
龍腦雞蘇丸:
- 消除煩渴
- 清涼上焦
- 解除酒毒
- 清除邪熱
還可用於治療:
- 咳嗽吐血
- 鼻出血
- 吐血
- 各種血尿
- 胃熱引起的口臭
- 肺熱引起的喉嚨有腥味
- 脾臟濕熱引起的口甜
- 膽囊濕熱引起的口苦
柴胡(銀州者,和木通以湯半升浸一、二宿,取汁後入膏,二兩),生地黃(另為末,六兩),黃耆(去蘆,一兩),麥門冬(去心,四兩),木通(同柴胡浸),人參(去蘆),蒲黃(炒),阿膠(炒,以上各二兩),雞蘇淨葉(即薄菏,一斤),甘草(炙,一兩半)
白話文:
材料:
- 柴胡(銀州產,與木通用半升湯浸泡一到兩個晚上,取汁後加入膏藥,兩兩)
- 生地黃(另行研末,六兩)
- 黃耆(去蘆,一兩)
- 麥門冬(去心,四兩)
- 木通(與柴胡一同浸泡)
- 人參(去蘆),蒲黃(炒),阿膠(炒),以上各兩兩)
- 雞蘇淨葉(即薄荷,一斤)
- 甘草(炙,一兩半)
上除別碾藥外,余藥為細末,用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令勻,取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然後入余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嚼破熱水下;虛勞煩熱、消渴、驚悸,人參湯下;咳嗽、吐血、鼻衄,麥門冬煎湯下;惟諸淋車前子煎湯下。
噙化三黃丸
白話文:
除了碾碎特定藥材外,其他藥材碾碎成細末,用兩斤上等蜂蜜,先熬煮一兩次,然後放入生地黃粉末,不停攪拌均勻,取木通和柴胡榨汁後,用文火熬煮成膏狀,不要燒焦,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末,一起和勻製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嚼碎後用熱水送服;如果是氣虛發熱、消渴、心悸的情況,用人參湯送服;如果是咳嗽、吐血、流鼻血的情況,用麥門冬煎湯送服;如果是有尿路感染的情況,用車前子煎湯送服。
大黃,黃芩,黃連(各二兩半),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黃柏,苦參,山豆根,硼砂(各一兩),京墨(三錢),片腦(一錢半),麝香(少許)
白話文:
大黃(100公克),黃芩(100公克),黃連(100公克),黃藥子(60公克),白藥子(60公克),黃柏(40公克),苦參(40公克),山豆根(40公克),硼砂(40公克),京墨(15公克),片腦(7.5公克),麝香(適量)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調勻攤在碗內,甑上蒸三次,露一宿後,入腦、麝、硼砂為丸如豆大,每服一丸,食後噙化。冬加知母。一方有甘草。
牛黃涼膈丸,治上焦壅熱,口乾咽痛,煩躁涎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豬膽汁混合均勻,平鋪在碗裡,放在蒸籠上蒸三次。蒸好後放置一晚,加入腦、麝、硼砂,製成豆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含化服下。在冬季,可以加入知母。另外一個配方中含有甘草。
牛黃,片腦,麝香(各二錢半),紫石英(研飛,半兩),馬牙硝,寒水石(煅),硬石膏(各二兩),甘草(微炙,一兩),牛膽南星(七錢半)
白話文:
牛黃、片腦、麝香(各 5 克) 紫水晶(研成細粉,10 克) 馬牙硝、寒水石(煅燒後,各 40 克) 硬石膏(40 克) 甘草(微火炙烤,20 克) 牛膽南星(15 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食後溫薄荷人參湯下。
玄明粉,此藥大治邪熱所幹,膈上氣滯,五臟秘澀。
白話文:
上方製成細末,用煉蜜做成丸藥,每一兩分成四十粒,每次服用一粒,飯後用溫熱的薄荷人參湯送服。
玄明粉,這味藥主要治療邪熱所致的病症,能緩解胸膈以上的氣滯以及五臟的祕結不通。
上用朴硝煎過,澄濾五、七遍,至夜於星月下露至天明,自然結成青白塊子;用磁罐子按實於炭火內,從慢至緊,自然成汁,煎沸直候不響,再加頂火一煅便取出,於淨地上倒下,用盆子合蓋了以去火毒;然後研為細末,每二斤入生、熟甘草末二兩一處攪勻,臨臥斟量用之,或一錢、二錢,以桃花煎湯,或蔥白湯下。此藥本性寒,燒過性溫無毒,忌諸般魚及毒物等。
白話文:
先用朴硝煮沸,過濾五至七次,在夜晚星光下放到露天直到天亮,自然會形成青白色的塊狀物。用磁罐將塊狀物緊緊壓實於炭火中,從小火慢慢燒到旺火,自然會化成液汁。煮沸後持續加熱直到不再發出聲響,再用大火煅燒一次,然後取出。倒在乾淨的地面上,用盆子蓋住以去除火毒。研磨成細粉,每兩斤細粉加入生熟甘草末兩兩,攪拌均勻。睡前依個人情況取用一錢至二錢,用桃花湯或蔥白湯送服。此藥原本性質寒涼,經過煅燒後性溫而無毒,但忌食魚類和有毒物質。
酒蒸黃連丸,治膈熱,解酒毒,厚腸胃。
黃連(半斤,淨,用酒二升浸,以瓦器置甑上,累蒸至爛,取出曬乾)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酒蒸黃連丸,用於治療胸膈熱症,解除酒精毒素,增強腸胃功能。
取黃連半斤,清洗乾淨後,用兩升酒浸泡,然後放在瓦製的容器中,置於蒸籠上反覆蒸煮至軟爛,取出後晾乾。
將處理好的黃連研磨成細粉,加水搓揉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飯前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