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5)

1. 泄瀉門

上㕮咀,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胃苓湯,治脾胃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

陳皮,厚朴(制,各一錢),蒼朮(二錢),甘草(炙,七分),澤瀉(一錢半),豬苓,白朮(炒),茯苓(各一錢二分),官桂(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四柱散,治元臟氣虛,真陽耗散,臍腹冷痛,泄瀉不止。

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木香(各一錢五分)

一方加肉豆蔻、訶子各一錢半,名六柱散。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炒鹽三分,煎至八分,食前服。

良薑湯,治腸胃受風,久為飧泄,下利嘔逆,腹內㽲痛。

良薑(炒,二錢),木香,檳榔(各八分),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一錢半),肉豆蔻(煨),吳茱萸(湯洗,焙),陳皮(去白),砂仁(各一錢),乾薑(炮,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發熱。及胃濕泄瀉,或煩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木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各二錢),車前子,肉桂(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平胃散,治傷濕泄瀉。

蒼朮(炒,三錢),厚朴(薑製),橘紅(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升陽湯,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泄瀉,腹中鳴,小便黃。

黃耆(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一錢),升麻(七分),柴胡,當歸,益智(各五分),紅花(少許)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人參豆蔻散,治脾胃虛弱,臟腑滑泄。

人參,肉豆蔻(麵煨),茯苓,甘草(炙),木香,乾薑(炮),訶子(煨),藿香(洗淨),白朮(各一錢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九寶飲子,分利水穀,止泄瀉。

粟殼(蜜炙),青皮,陳皮,木通(各一錢半),赤茯苓,黃耆,厚朴(制),甘草(炙),車前子(炒,各一錢)

上㕮咀,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調中湯,治腸虛泄瀉,止嘔進食。

藿香,縮砂,蓬朮(炮),乾薑(炮),肉桂,茴香(炒),草果(各一錢),麥芽(炒),益智仁,橘紅,蒼朮,神麯(炒),桔梗,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個、鹽三分,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四神丸,治脾泄、腎泄。

肉豆蔻(麵煨,二兩),破故紙(炒,四兩),木香(不見火),茴香(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一方去木香、茴香,用神麯、麥蘗各炒一兩為丸。

白話文:

泄瀉門

簡單止瀉方: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胃苓湯: 治療脾胃不和、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陰陽失調。 藥材包括陳皮、厚朴(制,各一錢)、蒼朮(二錢)、甘草(炙,七分)、澤瀉(一錢半)、豬苓、白朮(炒)、茯苓(各一錢二分)、官桂(五分)。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四柱散: 治療元氣虛弱,陽氣不足,臍腹冷痛,腹瀉不止。藥材包括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木香(各一錢五分)。 另有一方加肉豆蔻、訶子各一錢半,名為六柱散。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五片、炒鹽三分,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良薑湯: 治療腸胃受寒,久瀉,腹瀉嘔吐,腹痛絞痛。藥材包括良薑(炒,二錢)、木香、檳榔(各八分)、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一錢半)、肉豆蔻(煨)、吳茱萸(湯洗,焙)、陳皮(去白)、砂仁(各一錢)、乾薑(炮,五分)。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煎至八分,溫服。

加味五苓散: 治療中暑發熱,以及濕熱腹瀉、口渴、小便不利。藥材包括赤茯苓(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各二錢)、車前子、肉桂(各一錢)。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五片、紅棗兩個,煎至一盅,隨時服用。

平胃散: 治療傷風感冒引起的腹瀉。藥材包括蒼朮(炒,三錢)、厚朴(薑製)、橘紅(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兩個,煎至一盅,隨時服用。

升陽湯: 治療一天腹瀉三次四次,大便稀溏量不多,有時腹瀉,腹部鳴響,小便黃。藥材包括黃耆(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一錢)、升麻(七分)、柴胡、當歸、益智(各五分)、紅花(少許)。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煎至八分,飯前溫服。

人參豆蔻散: 治療脾胃虛弱,腸胃消化不良。藥材包括人參、肉豆蔻(麵煨)、茯苓、甘草(炙)、木香、乾薑(炮)、訶子(煨)、藿香(洗淨)、白朮(各一錢五分)。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煎至八分,飯前溫服。

九寶飲子: 利水消腫,止瀉。藥材包括粟殼(蜜炙)、青皮、陳皮、木通(各一錢半)、赤茯苓、黃耆、厚朴(制)、甘草(炙)、車前子(炒,各一錢)。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調中湯: 治療腸虛引起的腹瀉,止嘔促進進食。藥材包括藿香、縮砂、蓬朮(炮)、乾薑(炮)、肉桂、茴香(炒)、草果(各一錢)、麥芽(炒)、益智仁、橘紅、蒼朮、神麴(炒)、桔梗、甘草(炙,各半錢)。 取適量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兩個、鹽三分,煎至一盅,隨時服用。

四神丸: 治療脾虛腹瀉、腎虛腹瀉。藥材包括肉豆蔻(麵煨,二兩)、破故紙(炒,四兩)、木香(不見火)、茴香(炒,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煮熟的紅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另一方去除木香、茴香,用神麴、麥芽各炒一兩做成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