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七 (4)
卷之七 (4)
1. 怔忡健忘動悸門
夫怔忡者,心血不足,心中躁動不寧也。蓋心主血,血旺則心主自安矣。一或為喜怒憂恐所動,則真血虛耗,心主失輔而成怔忡矣。又或外感風寒暑濕之氣閉塞諸經,及協飲停留中脘,皆能令人怔忡。至於健忘者,謂陡然而忘其事也,主於心脾二經。蓋心之官則思,脾亦主思,此由思慮過度,有傷心脾而得也。
白話文:
怔忡病症,是因為心臟血氣不足,導致心中煩躁不安。因為心臟主宰著血氣,如果血氣充足,心臟就會安穩。一旦受到喜怒憂恐等情緒影響,就會消耗真正的血氣,使心臟失去輔助而產生怔忡。
外在因素如風寒暑濕之氣堵塞了經絡,或是飲酒過度導致中脘積食,都可能引發怔忡。
健忘症狀是指突然忘記事情,主要與心經和脾經有關。心臟掌管思考,脾臟也主宰思考,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思考,損傷了心脾而造成的。
傷於心則真血耗散,神不守舍;傷於脾則胃氣虛憊而慮愈深。二者皆能令人健忘也。或停飲而氣鬱生痰,使心脾之氣不得舒,亦成斯疾。
白話文:
- 心臟受傷時,真正的血液會流失,精神不集中。
- 脾臟受傷時,胃氣虛弱,憂慮就會加深。
- 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健忘。
- 或者因為酗酒導致氣機鬱結,生出痰飲,阻礙心脾之氣運行,也會導致健忘。
若夫動悸者,謂心中惕然動悸而驚也,心下怯怯,如人將捕,由心膽虛怯之所致也。蓋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或因事有所大驚,或見異相,登高涉險,驚忤心神,氣與涎郁,則必驚悸,驚悸不已,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體倦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寧,此皆心膽虛怯之候也。
白話文:
關於心悸,是指心中感到怦然跳動,並且感到恐懼。心神感到膽怯,就像有人要來抓你一樣,這是由於心膽虛弱造成的。
因為心臟是身體的主宰,神志從這裡產生;膽臟是判斷決策的器官,決斷從這裡產生。或者因為某些事情受到極大的驚嚇,或者看到奇異的現象,或者登上高山或涉險,驚恐驚擾了心神,導致氣血和津液鬱積,就會必然產生心悸。
心悸持續發作,會產生各種症狀。例如呼吸短促、心悸乏力,或者身體疲倦、自發性出汗,四肢浮腫,飲食失去味道,心神虛弱煩悶,坐臥不安,這些都是心膽虛弱的徵候。
夫怔忡也,健忘也,動悸也,三者名雖不同,未有不由心血不足,脾氣虛弱,積飲停痰而成也。治之唯在補養心血,調和脾氣,寧其神,化其痰,使神氣充滿,心安氣舒,則無三者之患也。
白話文:
怔忡、健忘、動悸這三種症狀,雖然名稱不同,但都和心血不足、脾氣虛弱、積飲停痰有關。治療的方法就是補養心血、調和脾氣,使精神安穩、消除痰飲,讓精神充沛、心安氣舒,就可以避免這三種問題的困擾。
益榮湯,治思慮過多,耗傷心血,心血既傷,神無所守,是以怔忡恍惚,善悲憂,少顏色,夜多不寐,小便或濁。
白話文:
益榮湯:
適用於思慮過多,耗傷心血的人。心血受損,心神失守,因此出現心神不寧、恍惚迷糊、容易悲傷憂慮、面色蒼白、夜晚失眠、小便混濁等症狀。
當歸(酒浸),黃耆(去蘆),小草,酸棗仁(炒,去殼),柏子仁(炒),茯神(去木、皮),木香(不見火),麥門冬(去心),白芍藥,人參(去蘆),紫石英(煅研),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當歸(浸泡於酒中),黃耆(剝去外皮),小草,酸棗仁(炒過,去殼),柏子仁(炒過),茯神(去掉木屑和樹皮),木香(未經火燎),麥門冬(去掉芯),白芍藥,人參(剝去外皮),紫石英(煅燒研磨),甘草(炙過,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茯苓飲子,治痰飲蓄於心胃,怔忡不已。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使用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棗,煎煮至剩一杯水量,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茯苓飲子用於治療痰飲蓄積在心胃部位,導致心中悸動不安的症狀。
赤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茯神(去木,皮),麥門冬(去心),橘紅(各一錢半),沉香(不見火),檳榔,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 半夏(用熱水泡七次) 茯神(去硬皮) 麥門冬(去中心) 橘紅(各 1.5 克) 沉香(未經火燻烤) 檳榔 甘草(炙乾,各 1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歸脾湯,治思慮過多,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使用兩杯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一杯水量,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歸脾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損心脾,導致的健忘和怔忡。
人參(去蘆),木香(各一錢),茯神(去皮、木),龍眼肉,黃耆(去蘆),酸棗仁,白朮(以上各一錢半),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人參(去除根鬚):1 錢 木香:1 錢 茯苓(去除皮和木質部分):1.5 錢 龍眼肉:1.5 錢 黃耆(去除根鬚):1.5 錢 酸棗仁:1.5 錢 白朮:1.5 錢 炙甘草:0.5 錢
十味溫膽湯,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寢不祥,異象相感,遂致心驚,氣鬱生痰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之,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白話文:
十味溫膽湯,治療心膽虛弱、膽怯,容易受驚嚇,做夢不吉祥,遇到奇異的事物就會感到害怕,最終導致心悸、氣鬱生痰,痰液和氣體交結,就會產生各種症狀,有的會有呼吸急促、心悸,有的會出虛汗,四肢浮腫,吃東西沒有味道,心裡煩悶,坐臥不安。
半夏(湯泡),枳買(麩炒),橘紅(各二錢),白茯苓(一錢半),酸棗仁,遠志(去心,甘草水煮),五味子,熟地(酒浸,焙),人參(去蘆,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白話文:
- 半夏(用熱水泡過)
- 陳皮(用炒麩炒過)
- 陳皮(各 2 錢)
- 白茯苓(1.5 錢)
- 酸棗仁
- 遠志(去心,用甘草水煮過)
- 五味子
- 熟地(用酒浸泡過,再烘焙)
- 人參(去蘆,各 1 錢)
- 甘草(炙烤過,0.5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養心湯,治虛損,心血不足,驚惕不寧。
白話文:
上方制成一劑,用兩碗水,加上五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煎煮至剩下一碗水量,不受時間限制地服用。
養心湯,用於治療虛損,心血不足,以及因驚恐而心神不安的情況。
黃耆(炙),茯神(去木、皮),白茯苓(去皮),半夏曲,當歸,川芎(以上各一錢半),遠志(去心、薑汁炒),酸棗仁(微炒),肉桂(去皮),柏子仁,五味子,人參(以上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生地黃(烤),茯苓(去除木質和皮),白茯苓(去除皮),半夏(加工過的),當歸,川芎(以上各 1.5 公克),遠志(去除中心,用薑汁炒),酸棗仁(微炒),肉桂(去除皮),柏子仁,五味子,人參(以上各 1 公克),甘草(烤,0.5 公克)
葉氏鎮心爽神湯,治心腎不交,上盛下虛,心神恍惚,睡多驚悸,小便頻數,遺精白濁。常服鎮心安神。
白話文:
葉氏鎮心爽神湯,用於治療心腎不交,上實下虛,精神恍惚,睡眠中易驚悸,小便頻數,遺精白濁。長期服用有鎮心安神的作用。
石菖蒲(去毛,半兩),甘草(炙,四錢),人參(去蘆),赤茯苓(各三錢),酸棗仁(炒,一錢半),當歸(酒浸,焙,三錢),南星(炮,二錢半),陳皮(去白),山藥,細辛(去苗),紫菀(去蘆),半夏(湯泡七次),川芎,五味子(各二錢),通草,麥門冬(去心),覆盆子(各一錢半),柏子仁(炒),枸杞子(各一錢)
白話文:
石菖蒲(去除毛絮,半兩) 甘草(炙烤,四錢) 人參(去除根鬚) 赤茯苓(各三錢) 酸棗仁(炒熟,一錢半) 當歸(用酒浸泡後烘烤,三錢) 南星(炮製,二錢半)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山藥 細辛(去除苗) 紫菀(去除根鬚) 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 川芎 五味子(各二錢) 通草 麥門冬(去除種子) 覆盆子(各一錢半) 柏子仁(炒熟) 枸杞子(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盅,蜜一匙,煎至五分,去柤,入麝香少許,再煎一、二沸,不拘時溫服。
葉氏定心湯,理心氣不足,榮血衰少,精神恍惚,夢中失精。
白話文:
在上顎牙齦按壓出血,每次服用四錢的藥材,加入一盅水和一勺蜂蜜,煎煮到只剩五分之一,去掉藥渣,加入少許麝香,再煎一、兩沸,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黃耆(蜜炙,各三兩),白朮,赤石脂(研),川芎,厚朴(薑製,各二兩),官桂(去皮,一兩),紫菀茸,防風(各二兩),麥門冬(去心,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用水一盅,赤小豆七十粒,煎至七分,食後服。
白話文:
人蔘(去掉蘆頭),白茯苓(去掉外皮),茯神(去掉外皮和木質心),黃芪(用蜂蜜炙過的,各三兩),白朮,赤石脂(研磨成粉),川芎,厚朴(用薑汁炮製過的,各二兩),桂皮(去掉外皮,一兩),紫菀茸,防風(各二兩),麥門冬(去掉中心部分,一兩半),甘草(炙過的,一兩)
人參固本丸,夫人心生血,血生氣,氣生精,精盛鬚髮不白,容貌不衰。今人滋補氣血多用性熱之藥,殊非其治。此方蓋用生地黃能生精血,用天門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引入所補之地;又以人參能通心氣,使五味並用,實補益心血。又名二黃丸。
白話文:
人參固本丸,因為人心臟產生血液,血液產生氣,氣產生精,精氣旺盛則鬍鬚頭髮不變白,容貌不衰老。如今人們滋補氣血大多使用性質溫熱的藥物,這樣並非正確的做法。這個方子是用生地黃滋生精血,用天門冬引導精血進入生成的地方;用熟地黃補益精血,用麥門冬引導精血進入補益的地方;再用人參暢通心氣,讓五種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實際上補益了心血。這個方子也稱為二黃丸。
生地黃(洗),熟地黃(洗蒸),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以上各一兩),人參(去蘆,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八物定志丸,補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熱。
白話文:
準備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洗淨,熟地黃再蒸熟;天門冬、麥門冬各一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好的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此方名為八物定志丸,具有補益心神、安定魂魄、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人參(去蘆,一兩半),石菖蒲,遠志(去心),茯苓(去皮),茯神(去心,各一兩),硃砂(為衣,一錢),白朮,麥門冬(去心,各半兩),牛黃(另研,二錢)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半斤),石菖蒲,遠志(去除果核),茯苓(去除外皮),茯神(去除果核,各半斤),硃砂(用作外衣,八克),白朮,麥門冬(去除果核,各一兩),牛黃(另行研磨,十六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米飲送下。
寧志膏,治心神恍惚,一時健忘。
白話文:
上方製成細末,用煉蜜調和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外層以硃砂為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
寧志膏,用於治療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以及短暫的健忘。
辰砂(研細水飛),乳香(另研,各半兩),酸棗仁(炒,去皮,研),人參(去蘆,研,各一兩)
上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用溫酒或棗湯送下。
白話文:
研磨細緻的辰砂(用清水淘洗過),研磨成粉的乳香(各半兩),炒熟後去皮研磨的酸棗仁,去蘆後研磨的人參(各一兩)
平補鎮心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層崖。常服安心腎,益榮衛。
白話文:
平補鎮心丹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心血不足導致的時常心悸、夜間多做噩夢,感覺像墜落懸崖一樣。長期服用可以安神補腎,增益氣血。
白茯苓(半兩),五味子,車前子,茯神(去皮、木),麥門冬(去心),肉桂(去皮,各一兩二錢半),遠志(去心,甘草水煮),天門冬(去心),山藥(薑製,各一兩半),酸棗仁(二錢半),熟地黃(酒蒸,一兩半),人參(去蘆,五錢),龍齒(一兩半),硃砂(細研為衣,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溫酒任下。
白話文:
將白茯苓、五味子、車前子、茯神、麥門冬、肉桂、遠志、天門冬、山藥、酸棗仁、熟地黃、人參、龍齒、硃砂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或溫酒送服。
妙香散,治心氣不足,志意不定,驚悸恐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盜汗,飲食無味,頭目昏眩。常服補益氣血,安神鎮心。
白話文:
妙香散,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導致的意志不堅、驚恐不安、悲傷憂鬱、心煩少眠、情緒不穩、夜間盜汗、飲食無味和頭暈目眩。長期服用可補益氣血,安神定心。
麝香(另研,一錢),山藥(薑汁炙,一兩),人參(半兩),木香(二錢半),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黃耆(各一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遠志(去心,炒,一兩),辰砂(另研,三錢)
白話文:
麝香(另研,1 錢),山藥(薑汁炙,1 兩),人參(0.5 兩),木香(2.5 錢),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黃耆(各 1 兩),桔梗(0.5 兩),甘草(炙,0.5 兩),遠志(去心,炒,1 兩),辰砂(另研,3 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恍惚多忘。常服安神定志。
遠志(去心,二兩),人參(去蘆,三兩),菖蒲(二兩),白茯苓(去皮,三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細研硃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飲食後服。
壽星丸,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或痰迷心竅,恍惚健忘。
白話文:
定志丸用來治療心氣不足、神志恍惚、健忘等症狀,常服可以安神定志。將遠志、人參、菖蒲、白茯苓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研磨的朱砂包裹。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飯後服用。壽星丸則用於治療心膽受驚、神志不安、痰迷心竅、恍惚健忘等症狀。
天南星(先用炭三十斤燒一地坑通紅,去炭火,以酒五升傾於地坑內,候滲泄盡,下南星在坑內以盆覆坑,周圍用灰擁定,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為末,一斤),硃砂(另研,二兩),琥珀(另研,一兩)
白話文:
天南星(先用 30 斤炭燒一個地坑,燒至通紅,取出炭火,倒入 5 升酒在坑內,等酒滲透後,放天南星在坑內,用盆蓋住坑,周圍用灰圍好,不要讓氣體逸出,第二天取出研成粉未,1 斤)
硃砂(另研,2 兩)
琥珀(另研,1 兩)
上各為細末和勻,用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後煎人參石菖蒲湯送下。
二丹丸,治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安神,外華腠理。
白話文:
將以上所有成分細細研磨均勻,用生薑汁煮成麵糊,捏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30 粒,逐漸增加到 50 粒。服用後,煎服人參石菖蒲湯送服。
天門冬(去心),熟地黃,丹參(以上各一兩半),白茯苓(去皮),麥門冬(去心),甘草(以上各一兩),遠志(去心),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以硃砂半兩研極細為衣,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風湯送下。愈風湯方見風門。
白話文:
天門冬(去掉根莖中央的心),熟地黃,丹參(以上各 75 克),白茯苓(去掉外皮),麥門冬(去掉根莖中央的心),甘草(以上各 50 克),遠志(去掉根莖中央的心),人參(去掉根莖上的須,各 25 克)
秘傳酸棗仁湯,治心腎水火不交,精血虛耗,痰飲內蓄,怔忡恍惚,夜臥不安。
白話文:
名方酸棗仁湯,是用來治療心腎之間水火不協調,導致精血耗損,痰液積聚,心神不安、恍惚,夜晚難以安眠的病症。
酸棗仁(去皮尖),遠志(去心制),黃耆,白茯苓,蓮肉(去心),當歸(酒浸),人參,茯神(以上各一兩),陳皮,粉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以瓦器煎七分,日二服,臨臥一服。
白話文:
酸棗仁(去除皮和尖端) 遠志(去除中心,處理過) 黃耆 白茯苓 蓮子(去除蓮心) 當歸(浸泡在酒中) 人參 茯神(以上各 50 公克) 陳皮 炙甘草(各 25 公克)
安神丸,治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熱,有似懊憹之狀,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用權衡法以鎮陰火之浮行,以養上焦之元氣。經云: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補血不足,以硃砂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
黃連(酒浸,一錢五分),硃砂(水飛,一錢),酒生地黃,酒當歸身,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白話文:
安神丸,用於治療心神煩亂、精神恍惚、噁心想吐、胸中氣亂發熱,狀似煩躁不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膈肌上方血液中蘊藏著「火」,蒸騰而上導致不寧靜所致。應採用補瀉兼施的配伍法,以鎮壓體內的「虛火」,扶助上焦元氣。
《黃帝內經》中說:熱盛之邪所侵襲,治法應當用甘寒的藥物來瀉除濕熱。方中以黃連的苦寒之性驅除心煩、清除濕熱為君藥,以甘草、生地黃的甘寒之性瀉火益氣、滋養陰血為臣藥。當歸補益氣血不足,硃砂抑制虛火,安撫神明。
上件除硃砂水飛外,搗四味為細末同和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嚥下,食後服。
十四䐄丸,治心血俱虛,怔忡驚惕。
白話文:
除了硃砂需要研磨成細粉外,將其他四種藥材搗碎成細粉,均勻混合。用熱湯浸泡蒸餅,然後將藥粉和蒸餅混合製成如小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粒,用唾液送服。在飯後服用。
柏子仁(研),遠志(去心,薑汁焙),紫石英(煅),酸棗仁(去皮,隔紙炒),熟地黃,當歸(去蘆),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人參(去蘆),黃耆(炙),阿膠(炒),辣桂(去皮),龍齒(研,各一兩),硃砂(研,半兩)
白話文:
- 柏子仁(研磨成粉)
- 遠志(去心,用薑汁炒制)
- 紫石英(煅燒)
- 酸棗仁(去皮,隔紙炒熟)
- 熟地黃
- 當歸(去蘆頭)
- 白茯苓(去皮)
- 白茯神(去木質部分)
- 人參(去蘆頭)
- 黃耆(炙烤)
- 阿膠(炒制)
- 桂皮(去皮)
- 龍齒(研磨成粉,各一兩)
- 硃砂(研磨成粉,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棗湯送下。
參乳丸,治心氣不足,怔忡自汗。
人參(去蘆,一兩),乳香(另研,三錢),當歸(二兩)
上為細末研勻,山藥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棗湯送下。
白話文:
參乳丸
功效: 治心氣不足,心悸、失眠、盜汗。
藥材:
- 人參 (去蘆,一兩)
- 乳香 (另研,三錢)
- 當歸 (二兩)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 將山藥煮成糊狀,加入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紅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