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3)

1. 諸痢門

木香,破故紙(各一兩),良薑,砂仁,厚朴(制,各七錢半),赤芍藥,陳皮,官桂,白朮(各半兩),吳茱萸(湯泡),胡椒(各二錢半),肉豆蔻(麵裹煨,四個),檳榔(一兩)

上為細末,用漿水煮豬肝和藥搜勻,仍用些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白朮調中丸,治脾胃不和,心下堅痞,兩脅脹滿,臍腹疼痛,噫宿腐氣,霍亂吐瀉,米穀不消,久痢赤白,膿血相雜,多日羸瘦,不思飲食。

白朮(半兩),神麯(炒,四兩),人參(去蘆),茯苓(去皮),豬苓(去皮),澤瀉(各三錢),木香(二錢),官桂(一錢半),甘草(炙,去皮),乾薑(炮,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薑湯送下。

黃連烏梅丸,治諸熱痢不瘥者。

烏梅肉(焙乾),黃連(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送下。

戊己丸,治脾經受濕,瀉痢不止,米穀不化,臍腹刺痛。

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下,日三服。

白話文:

諸痢門

一種藥方,用木香、破故紙、良薑、砂仁、厚朴、赤芍藥、陳皮、官桂、白朮、吳茱萸、胡椒、肉豆蔻、檳榔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再與豬肝、漿水、麵糊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此方主治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心下堅硬痞滿、兩脅脹滿、臍腹疼痛、宿食腐氣、霍亂嘔吐腹瀉、米穀消化不良、久痢(慢性腹瀉)伴隨赤白膿血、長期消瘦、食慾不振等。

另一種藥方「白朮調中丸」,用白朮、神麴、人參、茯苓、豬苓、澤瀉、木香、官桂、甘草、乾薑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淡薑湯送服。此方主治脾胃不和導致的心下堅硬痞滿、兩脅脹滿、臍腹疼痛、噫氣、霍亂嘔吐腹瀉、米穀不消、久痢(慢性腹瀉)伴隨赤白膿血、長期消瘦、食慾不振等。

「黃連烏梅丸」則用烏梅肉和黃連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此方主治各種熱性痢疾久治不癒。

「戊己丸」用黃連、吳茱萸、白芍藥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此方主治脾經受濕導致的腹瀉不止、米穀不消化、臍腹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