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二 (12)
卷之二 (12)
1. 諸痢門
秘傳斗門散,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裡急後重,久渴不止,全不進食,他藥不能治者,立見神效。
黑豆(炒,去皮,十二兩),乾薑(炮,四兩),罌粟殼(蜜炒,半斤),地榆(炒),甘草(炙,各六兩),白芍藥(三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水煮木香丸,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木香(不見火),訶子(炮,去核),當歸(洗,去蘆,各六兩),青皮(去穰),甘草(各二兩四錢),罌粟殼(去穰、蒂,二兩八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一盅,煎至六分,空心服。
變通丸,治赤白痢,臍腹痛,日夜無度,膿血相雜,裡急後重,及治腸風下血。
吳茱萸(去梗),黃連(肥者,去須,銼如豆大)
上二味各等分,用好酒拌濕,過一宿,同炒熟,各自揀出,碾為末,各自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如赤白痢相雜,各十五丸,用甘草乾薑湯送下;紅痢,甘草湯下黃連丸三十丸;白痢,乾薑湯下茱萸丸三十丸。一方為末,米飲調下,加當歸。此方浙西河山純老以傳。
蘇韜光云:數十年救人無數,人多求方,不敢輕授,恐以其藥品之微而忽之,韜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方》亦有修制,湯使少異。
萬方丸,治新舊痢疾,裡急後重,肚腹痛甚。
丁香,胡椒(各七十二粒),巴豆(去油,十四個),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服。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忌生冷、魚腥之物。
芍藥柏皮丸,治一切濕熱痢,頻並窘痛,無問膿血,並宜服之。
芍藥,黃柏(去皮,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前。
駐車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用吳茱萸五兩,酒拌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十兩),木香(不見火,二兩四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湯送下。
木香豆蔻丸,治臟腑極冷傷胃,口瘡下泄,米穀不化,飲食無味,肌肉消瘦,心多嗔怒;婦人產後虛冷下泄,及一切水泄、冷痢、脾泄。此方於《東坡家藏方》內言:用此藥與人莫不神應。備錄病愈人名姓,茲不備述。予用此方十餘年,無不取效。脾泄者即愈,而瀉痢者只一服見效,惟熱痢、熱瀉不治,蓋藥性熱也,隨證用之。
白話文:
諸痢門
秘傳斗門散,能治療八種毒痢,症狀包括臟腑絞痛、膿血便(膿血顏色赤白不定,或帶有瘀血,或成塊狀,或混雜五種顏色),日夜腹瀉不止。也能治療噤口痢(因疼痛而不敢開口)、裡急後重(便後仍感肛門墜脹)、口渴不止、完全無法進食等症狀,對於其他藥物無法治療的痢疾,服用此方後能立即見效。藥方如下:黑豆(炒熟去皮,十二兩)、乾薑(炮製,四兩)、罌粟殼(蜜炒,半斤)、地榆(炒熟)、甘草(炙甘草,各六兩)、白芍藥(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滿,溫服。
水煮木香丸,能治療各種下痢,症狀包括赤白痢、膿血便、裡急後重。藥方如下:木香(不經火炒)、訶子(炮製去核)、當歸(洗淨去莖)、青皮(去瓤)、甘草(各二兩四錢)、罌粟殼(去瓤蒂,二兩八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煎至六分滿,空腹服用。
變通丸,能治療赤白痢、臍腹疼痛、日夜腹瀉不止、膿血便、裡急後重,以及腸風下血(腸道疾病引起的出血)。藥方如下:吳茱萸(去梗)、黃連(肥厚的,去須,切成豆子大小),兩種藥材等量,用好酒拌濕,放置一夜後一起炒熟,揀出藥材,碾成細末,用粟米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如果赤白痢同時存在,則兩種丸劑各服用十五丸,用甘草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赤痢(紅痢),則服用黃連丸三十丸,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則服用吳茱萸丸三十丸,用乾薑湯送服。另有一種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服,並加入當歸。此方由浙西河山一位老醫生傳授。
蘇韜光先生說:此方數十年來救治無數病人,許多人求取藥方,但我不輕易傳授,擔心因為藥材微小而被忽視。我每次使用此方,療效都非常好。《洪氏方》中也有收錄,但湯劑略有不同。
萬方丸,能治療新舊痢疾,症狀包括裡急後重、腹痛劇烈。藥方如下:丁香、胡椒(各七十二粒)、巴豆(去油,十四個)、乳香、沒藥(各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糊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空腹服用。赤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赤白痢用甘草乾薑湯送服。忌食生冷、魚腥食物。
芍藥柏皮丸,能治療各種濕熱痢疾,症狀包括頻繁腹瀉、絞痛,無論是否伴有膿血,均可服用。藥方如下:芍藥、黃柏(去皮,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熟水送服,飯前服用。
駐車丸,能治療寒熱不調引起的赤白痢、日夜腹瀉不止、腹痛難忍。藥方如下:黃連(六兩)、阿膠(用蛤粉炒)、當歸(酒洗)、乾薑(炮製,各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的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最多可服用七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湯送服。
香連丸,能治療寒熱不調引起的赤白痢、膿血便、裡急後重。藥方如下:黃連(用五兩吳茱萸與黃連一起用酒拌濕同炒至赤色,然後去除吳茱萸不用,共十兩)、木香(不經火炒,二兩四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木香豆蔻丸,能治療臟腑極度寒冷、胃寒、口瘡、下痢、米穀不消化、飲食無味、肌肉消瘦、易怒;婦女產後虛寒下痢,以及各種水瀉、寒痢、脾虛泄瀉。此方在《東坡家藏方》中記載:使用此方者,皆能藥到病除。書中曾記載許多病癒者的姓名,在此不一一贅述。我使用此方十餘年,療效甚佳。脾虛泄瀉者立即見效,而瀉痢者只需服用一次即可見效,但對於熱痢、熱瀉無效,因為藥性偏溫,需根據病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