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0)

1. 諸痢門

痢之為病,古方所謂滯下是也。其病多由感受風寒暑濕之氣,及飲食不節,有傷脾胃,宿積鬱結而成也。其為證也,大便窘迫,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腹中疼痛,所下或白或赤,或赤白相雜,或下鮮血,或如豆汁,或如魚腦膿血相雜,或如屋漏水,此為感之有輕重,積之有淺深也。古方謂赤者屬熱,白者屬寒,赤白者寒熱相雜。

劉河間以為赤白痢皆屬熱而無寒,《內經》亦以為熱多而寒少,丹溪以為有挾虛挾寒者,不可執一而論也。大抵此疾外感天地六氣,內傷飲食積滯,豈無寒熱哉?要在察脈以驗之。若脈數大者為有熱,若脈沉細者為有寒,若脈大而浮洪,及身熱者多難治,若脈微小身涼和者則易治,若下純血及如屋漏水者,亦難治也。

治之,當先疏導其積滯,如檳榔、木香、青皮、黃連、茱萸等散積導氣,當歸、芍藥、白朮、蒼朮之類和血去濕,此其大法也。若其人素實,大便窘重不通,亦可微下之,以泄其滯也;亦有痢而不食,名噤口痢,最為難治,可用敗毒散加陳米煎服,多有得生者。凡痢疾初起,切不可驟用罌粟、訶子止澀之劑,恐邪毒停留不泄,多致危殆。

至於日久不愈,臟腑虛脫,滑而不禁者,亦可用養臟湯、木香丸之類收澀之,要在臨病審察焉。

胃風湯,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腹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白朮,白芍藥,川芎,人參,茯苓(去皮),當歸(各二錢),肉桂(去皮,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粟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木香化滯湯,治赤白痢,腹中疼痛,裡急後重,大便窘迫。

木香(七分),檳榔,人參,陳皮,澤瀉,黃連(各一錢),白朮,枳殼(麩炒),厚朴(薑汁炒),芍藥,茯苓(各一錢二分),甘草(七分)

上㕮咀,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導氣湯,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芍藥(三錢),當歸(一錢半),大黃(一錢),黃連(六分),黃芩(八分),木香,檳榔(各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木香黃連湯,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小便澀。神效。

木香(一錢),木通,黃連,黃柏,枳殼,陳皮(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朮安胃散,治一切瀉痢,膿血相雜,裡急後重,腹中作痛,日夜無度。

茯苓,白朮,車前子(各二錢),五味子,烏梅(各一錢),罌粟殼(三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柤,食前服。

芍藥湯,下血調氣,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可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二錢),當歸,黃連,黃芩(各一錢),肉桂(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木香(各六分),大黃(八分)

白話文:

痢疾這種病,古時候的醫書稱之為「滯下」。這種病多半是因為感受了風寒暑濕等外在的氣候因素,或是飲食不當,損傷了脾胃,導致體內積滯鬱結而形成的。

這種病的症狀表現是,想大便的感覺很急迫,卻總覺得排不乾淨,頻繁跑廁所卻又拉不出來,肚子會疼痛,拉出來的東西可能呈現白色、紅色,或是紅白色交雜,有時會拉出鮮血,有時像豆汁,有時像魚腦般的膿血混合物,有時又像屋簷滴下來的髒水。這些狀況的出現,是因為感受到的病邪有輕重之分,體內積滯的程度有深淺之別。

古代的醫書認為,拉紅色的大便屬於熱證,拉白色的大便屬於寒證,拉紅白色混合的大便則是寒熱交雜。

劉河間認為,紅痢和白痢都屬於熱證,沒有寒證。《內經》也認為熱證多而寒證少。朱丹溪則認為,有些痢疾是夾雜著虛證或寒證的,不能一概而論。總之,這種病外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內傷飲食積滯,怎麼可能沒有寒熱之分呢?重點是要仔細觀察脈象來判斷。如果脈象快速而有力,多半是熱證;如果脈象沉細無力,多半是寒證;如果脈象大而浮散有力,而且發高燒,這種情況就比較難治;如果脈象微弱,身體卻沒有發燒且感到舒適,就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只拉純血,或是像屋簷漏水般的大便,也屬於難治的狀況。

治療痢疾,應該先疏導體內的積滯,可以使用檳榔、木香、青皮、黃連、吳茱萸等藥物來消除積滯、疏通氣機;同時搭配當歸、芍藥、白朮、蒼朮等藥物來調和氣血、去除體內濕氣。這是一個基本的治療原則。如果患者體質強壯,大便急迫卻排不出來,也可以稍微用些瀉藥,來幫助排出積滯。還有一種痢疾,患者會沒有食慾,稱為「噤口痢」,這種情況最難治療,可以使用敗毒散加上陳年米一起煎煮服用,或許能有康復的機會。凡是痢疾剛發作時,千萬不可以馬上使用罌粟、訶子等止瀉澀腸的藥物,以免邪毒停留在體內無法排出,反而容易造成危險。

至於久病不癒,導致臟腑虛弱脫瀉,大便失禁的,則可以使用養臟湯、木香丸等藥物來收斂固澀。總之,治療痢疾,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仔細診斷。

胃風湯:治療大人、小孩因為風寒侵襲腸胃,導致水穀不化,腹瀉不止,肚子和脅肋感到脹滿,腸鳴腹痛,以及腸胃濕毒,拉出像豆汁,或是瘀血的狀況。

藥材組成:白朮、白芍藥、川芎、人參、茯苓(去皮)、當歸(各二錢)、肉桂(去皮,半錢)。

用法:以上藥材為一劑,加入兩碗水和一小撮小米,煎煮至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木香化滯湯:治療紅痢、白痢,腹中疼痛,想大便卻又排不乾淨,大便急迫的狀況。

藥材組成:木香(七分),檳榔、人參、陳皮、澤瀉、黃連(各一錢),白朮、枳殼(麩炒)、厚朴(薑汁炒)、芍藥、茯苓(各一錢二分),甘草(七分)。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導氣湯:治療拉膿血便,排便急迫,一天到晚都想拉。

藥材組成:芍藥(三錢),當歸(一錢半),大黃(一錢),黃連(六分),黃芩(八分),木香、檳榔(各七分)。

用法:以上藥材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木香黃連湯:治療紅痢、白痢,排便急迫,肚子痛,小便不順暢。療效顯著。

藥材組成:木香(一錢),木通、黃連、黃柏、枳殼、陳皮(各一錢半)。

用法:以上藥材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飯前服用。

白朮安胃散:治療各種腹瀉,包括膿血便、排便急迫、肚子痛,一天到晚都想拉。

藥材組成:茯苓、白朮、車前子(各二錢),五味子、烏梅(各一錢),罌粟殼(三錢)。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飯前服用。

芍藥湯:治療下血,調理氣機。當小便順暢且膿血便減少時,表示氣機運行而血止。當氣機運行順暢,排便不順的感覺自然消除。

藥材組成:芍藥(二錢),當歸、黃連、黃芩(各一錢),肉桂(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木香(各六分),大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