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9)

1. 瘧疾門

上為細末,用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當發前一日臨臥時,用涼酒吞下便睡,至四更,再吞一服。忌食熱物、生冷。

克效餅子,治一切瘧疾,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一日一發,或一發後六七日再發,皆治之。

甘草(炙),綠豆末,荷葉(爁,各五錢),定粉(研),龍腦(研),經,麝香(研,各半兩),金箔(為衣,二十五片),信砒(醋煮,兩半),硃砂(研飛,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兩作二十丸,捏扁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以新水磨化。日發者,未發前服之;間日者,不發夜服;隔數日發者,前一日夜服;連日者,侵晨服。

辰砂丹,治瘧疾久不愈者。

硃砂(用米為衣,一兩),信砒(醋煮),雄黃(各五錢)

上三味研極細,入白麵六錢,滴水和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至夜星宿全時,無根水吞下。

驅瘧丹,治久瘧不愈。

常山末,草果末,菖蒲末,綠豆粉(各兩),信砒(醋煮,二錢半)

上用稀麵糊搜和,分作一百二十餅,每用一餅,用茶清浸露一宿,臨發日五更冷服。痰飲在上即吐痰飲,在下即瀉。小兒用一角,依前法服。忌雞、魚、濕面、豬、羊肉。

白話文:

瘧疾門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瘧疾發作前一天臨睡前,用涼酒送服藥丸後睡覺,到四更天再服用一次。忌食熱食和生冷食物。

一種名為「克效餅子」的藥方,可以治療各種瘧疾。瘧疾發作有一定的規律,發作前會感到伸懶腰、哈欠連連,接著開始發冷發抖,面部肌肉抽搐,全身冰冷,腰背疼痛。寒戰停止後,全身又會感到燥熱,頭痛欲裂,口渴想喝冷水,或者胸中痰多煩悶想嘔吐。瘧疾的寒熱症狀表現各異,可能是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各半,或只有發熱沒有發冷,或只有發冷沒有發熱。瘧疾發作的頻率也不同,可能一天發作一次,或者一次發作後六七天再發作,此藥方都能治療。

藥材包括:炙甘草、綠豆末、炮製過的荷葉(各五錢)、研磨的定粉、研磨的龍腦、研磨的麝香(各半兩)、金箔(二十五片,用作藥丸外衣)、醋煮過的信砒(半兩)、研磨後飛昇的硃砂(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蜜調和,每兩藥末做成二十丸,捏扁後以金箔為衣。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水磨化後服用。如果瘧疾每天發作,則在發作前服用;如果隔天發作,則在不發作的晚上服用;如果隔幾天發作,則在發作前一天晚上服用;如果連續發作,則清晨服用。

一種名為「辰砂丹」的藥方,專治久治不愈的瘧疾。

藥材包括:用米粉包裹的硃砂(一兩)、醋煮過的信砒、雄黃(各五錢)。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至極細,加入六錢白麵,加水調成綠豆大小的丸藥,再以硃砂為衣。每次服用一丸,在晚上星宿完全顯現時,用無根水(井水)送服。

一種名為「驅瘧丹」的藥方,也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

藥材包括:常山末、草果末、菖蒲末、綠豆粉(各兩)、醋煮過的信砒(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用稀麵糊調和,分成一百二十個藥餅。每次服用一個藥餅,用茶水浸泡一夜,在瘧疾發作日的五更天服用,服用時感到痰飲在上則會吐出痰飲,痰飲在下則會腹瀉。兒童服用時劑量減為原來的十分之一,服用方法相同。忌食雞肉、魚肉、濕面、豬肉、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