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瘧疾門
瘧之為病,其名不一,有癉瘧、寒瘧、濕瘧、牝瘧、牡瘧也。夫癉瘧者,但熱不寒,嘔而肌肉消瘦也;寒瘧者,無汗惡寒,攣痛面慘,先寒後熱也;濕瘧者,身重,肢節煩疼,嘔逆腹脹也;牝瘧者,寒多不熱,氣虛而泄,慘淒振振也;牡瘧者,飲食不節,飢飽勞傷,表裡俱虛也。名雖不同,其感受未有不由風寒暑濕六淫、七情、飢飽、勞役而成也。
《經》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體虛之人,易於感受。脾胃不和,痰留中脘,因與風寒,發為斯疾。其初發也,欠伸惡寒,戰慄頭痛,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單寒,或單熱,或寒多熱少,或寒少熱多,或一日一發,或二日、三日一發。一日一發者,受病淺則易治;二日三日一發者,受病深則難愈。
大抵瘧脈皆弦。若弦而數者多熱,弦而遲者多寒,弦而緊者宜下,弦而遲者宜溫,弦而浮大者宜吐。治瘧之法,宜先發散寒邪,及消化宿積、痰飲。寒多宜四獸飲、養胃湯之類。熱多宜小柴胡湯、清脾湯之類。久不愈,方可用截法,或吐法。若截之太早,則邪氣停蓄,變生他證,慎之,慎之!須待發之勢緩,然後可截也。
亦有久瘧不愈致損元氣,變成勞瘵者,宜補養之,或截之,吐之;尚不能愈,則當調理脾胃,補養氣血,佐以化痰消積之劑調之,久則自然得汗而愈矣。《經》云:養正積自除。此之謂也。
七寶飲,治一切瘧,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不問鬼瘧、食瘧,並皆治之。
常山(去苗),厚朴(薑製),青皮(去穰),陳皮,甘草(炙),檳榔,草果(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於未發隔夜用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去柤,露一宿;再將柤如前煎,另放,亦露一宿。來日當發之早燙溫,面東先服頭服,少歇,再服藥柤,大有神功。
四獸飲,治五臟氣虛,喜怒不節,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瘧疾。
人參,白朮,茯苓(去皮),橘紅,半夏(湯泡七次),草果(各一錢半),烏梅(一錢),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清脾湯,治因食傷脾,停滯痰飲,發為寒熱瘧。
厚朴(四兩),烏梅,半夏(湯泡七次),青皮(去穰),良薑(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七錢,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未發時服。
人參養胃湯,治瘧疾寒多熱少者,必須先服此藥。
人參(去蘆),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半),蒼朮(米泔水浸,炒,二錢),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七次),草果,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小柴胡湯,治瘧疾熱多寒少,或單熱頭痛,胸滿咽乾。
白話文:
瘧疾這種病,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像是癉瘧、寒瘧、濕瘧、牝瘧和牡瘧。
癉瘧的症狀是只有發熱沒有發冷,會嘔吐而且肌肉消瘦;寒瘧的症狀是沒有汗、怕冷、肌肉痙攣疼痛、臉色蒼白,先發冷後發熱;濕瘧的症狀是身體沉重、四肢關節煩躁疼痛、嘔吐、腹脹;牝瘧的症狀是發冷多於發熱,氣虛而腹瀉,臉色蒼白、身體顫抖;牡瘧的症狀是飲食不節制,飢飽不均、勞累過度,導致身體內外虛弱。雖然名稱不同,但它們的成因都離不開風、寒、暑、濕等外感六淫,以及情緒波動、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因素。
《黃帝內經》說:「夏天受暑邪,秋天就會發瘧疾。」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感染瘧疾。如果脾胃功能失調,痰液積聚在胃脘,又受到風寒的侵襲,就會引發這種疾病。剛開始發病時,會打哈欠、怕冷、發抖、頭痛,有時候是先發冷後發熱,有時候是先發熱後發冷,也有可能只有發冷或只有發熱,或者發冷多發熱少,或者發熱多發冷少。發作的時間可能是一天一次,也可能是兩天或三天一次。一天發作一次的,表示病情較輕,容易治療;兩三天發作一次的,表示病情較深,比較難治好。
一般來說,瘧疾的脈象都是弦脈。弦脈而且跳動快速的,多為熱證;弦脈而且跳動遲緩的,多為寒證;弦脈而且緊繃的,適合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弦脈而且遲緩的,適合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弦脈而且浮大有力的,適合用催吐的方法治療。治療瘧疾的方法,應該先發散體內的寒邪,並消化體內積滯的食物和痰液。寒證多的,適合使用四獸飲、養胃湯等藥方;熱證多的,適合使用小柴胡湯、清脾湯等藥方。如果久治不癒,才能考慮使用截瘧的方法,或者催吐的方法。如果太早使用截瘧的方法,邪氣會停留在體內,可能會產生其他的病症,要特別小心!必須等到瘧疾發作的勢頭趨緩時,才能使用截瘧的方法。
也有一些瘧疾久治不癒,導致元氣受損,變成勞瘵(類似肺結核),應該要用補養的方法來治療,或者截瘧、催吐;如果還是無法治好,就應該調理脾胃,補養氣血,輔以化痰消積的藥物來調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出汗而痊癒。《黃帝內經》說:「養好正氣,病邪自然就會消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七寶飲,可以治療各種瘧疾,無論是先發冷後發熱,還是先發熱後發冷,不管是鬼瘧還是食瘧,都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
藥材包含:常山(去除根莖),厚朴(用生薑炮製),青皮(去除內層白膜),陳皮,甘草(炙烤過),檳榔,草果(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為一劑,在瘧疾未發作的前一晚,用水和酒各一盅煎煮到剩下一盅,去除藥渣,放置露天過夜;再將藥渣依照同樣的方法煎煮,另外放置露天過夜。等到隔天瘧疾快發作的早上,將第一次煎的藥湯加熱溫熱,面向東方先喝下,過一會兒,再喝下藥渣煎的湯。這個方法效果非常神奇。
四獸飲,可以治療五臟氣虛,情緒波動過大,導致體內陰陽失衡,痰液積聚,與衛氣相搏,引發瘧疾。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去除外皮),橘紅,半夏(用熱水泡過七次),草果(各一錢半),烏梅(一錢),甘草(半錢)。
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兩盅,生薑七片、紅棗三枚,煎煮到剩下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清脾湯,可以治療因為飲食損傷脾胃,痰液積聚,引發寒熱瘧。
藥材包含:厚朴(四兩),烏梅,半夏(用熱水泡過七次),青皮(去除內層白膜),良薑(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烤過,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錢,用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煮到剩下八分,在瘧疾未發作時服用。
人參養胃湯,可以治療瘧疾發冷多於發熱的狀況,必須先服用這個藥方。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厚朴(用生薑炮製),陳皮(各一錢半),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二錢),茯苓(去除外皮),半夏(用熱水泡洗七次),草果,藿香,甘草(炙烤過,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到剩下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小柴胡湯,可以治療瘧疾發熱多於發冷,或者只有發熱、頭痛、胸悶、咽喉乾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