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傷寒門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盅,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之,不拘時服。少頃,取生薑、蔥作羹或粥投之,避風坐臥,身體微潤即愈。如疫氣正相傳染,清晨進一服為佳。
桔梗枳殼湯,治結胸,心下痞欲死者。
桔梗(炒),枳殼(麩炒),甘草(炙,各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服。或不用生薑亦可,痰多加半夏、生薑,有熱加黃芩。
百合知母湯,治百合傷寒已經汗後,病人慾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復不能臥,欲行復不能行,有寒如無寒,有熱如無熱,飲食或美不美,如強健人而臥,不能行,口苦,小便赤,藥入口即吐利。此因虛勞大病之後不平復,變成此疾,名百合病,宜服。
百合(七枚),知母(一兩)
上先將百合擘碎,用新汲水二盞,浸一宿,當有白沫出,去卻沫水了,卻用新汲水二盞,煮百合取汁一盞,去柤,盛於淨器中;又將知母亦用新汲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柤後,將百合、知母汁相合,同煎取一盞,不拘時分作二服服之。
百合散,治傷寒百合病,一月不解,變如渴疾。
百合,栝蔞根(各一兩),牡蠣(煅為粉),麥門冬(去心,焙),山梔子(各七錢半),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竹葉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柤,不拘時服。
梔子豆豉湯,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發顛倒,心中懊憹,此藥主之。
肥梔子(四個),香豉(半兩)
上作一服,水二盅,先將梔子煎至八分,入豉同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傷寒門
第一方:藥方劑量不詳,每次服用四錢,加水兩盅煎煮至八分,過濾藥渣後趁熱服用,不限時間。服用後不久,用生薑、蔥做成羹或粥服用,避免風寒,保持身體微潤即可痊癒。若正值疫情傳染期間,清晨服用較佳。
第二方:桔梗枳殼湯,治療胸部痞滿,心下脹痛欲死之症。
藥方:炒過的桔梗、麩炒過的枳殼、炙甘草各二錢。
用法:將藥材混合煎成一劑,加水一盞半,再加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服用。也可不加生薑,痰多者可加半夏和生薑,若有發熱症狀則加黃芩。
第三方:百合知母湯,治療傷寒病,已發汗後,病人想吃東西卻吃不下,想躺下卻躺不下,想走動卻走不動,感覺有寒意卻又不像是有寒意,感覺發熱卻又不像是有發熱,飲食有時覺得美味有時覺得不美味,像個健康的人卻只能躺著不能動,口苦,小便發紅,服藥後即刻嘔吐腹瀉。此病因虛弱勞累,大病之後身體未恢復導致,稱為百合病,宜服用此方。
藥方:百合七枚,知母一兩。
用法:先將百合掰碎,用兩盞新汲取的水浸泡一夜,會有白色泡沫產生,將泡沫和水倒掉,再用兩盞新汲取的水煮百合,取汁一盞,過濾藥渣,盛在乾淨容器中;再用兩盞新汲取的水煮知母,取汁一盞,過濾藥渣後,將百合汁和知母汁混合,一起煎煮至一盞,分兩次服用,時間不限。
第四方:百合散,治療傷寒百合病,一個月未癒,病情轉變如同渴疾。
藥方:百合、栝蔞根各一兩,牡蠣(煅燒成粉末)、麥門冬(去心,烘烤)山梔子各七錢半,炙甘草半兩。
用法:將藥材混合,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再加三片生薑、十四片竹葉,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時間不限服用。
第五方:梔子豆豉湯,治療發汗、嘔吐、下瀉後,出現虛煩失眠,反覆發熱,心中煩躁不安的症狀,此藥可治療。
藥方:肥大的梔子四個,香豉半兩。
用法:煎成一劑,加水兩盅,先將梔子煎煮至八分,再放入豆豉一起煎煮至七分,時間不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