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十 (14)
卷之十 (14)
1. 小兒門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各五分),丁香,甘草(炙,各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一盅,煎至半盅,食前服。
人參和中散,治小兒吐瀉,微熱作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各七分),乾葛(一錢),木香(下見火),甘草(炙,各三分),陳皮,砂仁(各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前服。若小兒未及一歲,分為二、三次服,後皆仿此。
藿香安胃散,治小兒感寒,嘔逆吐瀉。
藿香(一錢),半夏(湯泡),陳皮,厚朴(姜炙,各七分),甘草(炙,五分),蒼朮(米泔浸,一錢),砂仁(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前服。
惺惺散,治小兒傷風壯熱,及瘡疹毒氣,時疫濕氣。風熱等疾。
人參,白朮,桔梗,天花粉,細辛,甘草(炙),川芎,白茯苓(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薄荷三葉,煎至半盅,不拘時服。
錢氏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弱,昏困多睡,乳食減少。調中和氣,止吐逆,除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五分),木香(二分半)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半盅,食遠服。
人參羌活散,治小兒傷寒,頭疼發熱,渾身拘急,時行瘡疹。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各五分),桔梗,人參,茯苓,天麻,枳殼(各三分),地骨皮,薄荷,甘草(各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食遠服。
實腸散,治小兒泄瀉,腸滑脾虛。此藥厚腸胃。
茯苓,陳皮,砂仁,肉豆蔻(麵煨),厚朴(姜炙),訶子(煨),蒼朮(米泔浸,各七分),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半盅,食前服。
異功散,治小兒吐瀉,不思飲食。此藥溫中壯胃,療虛冷。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半盅,食遠服。
星香散,治小兒急、慢驚風,搐搦竄視涎潮。
南星(圓白者,一錢半),木香(不見火),橘紅(各七分),全蠍(去毒,二枚)
上㕮咀,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半盅,頻灌,大便去涎即愈。
銀白散,治小兒或吐或瀉,涎鳴微喘,露睛驚跳。
石蓮肉,白扁豆(炒),茯苓(各二錢半),人參,天麻,白附子(炮),全蠍(炒),木香(不見火),甘草(炒),藿香(各一錢二分半),陳米(炒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生薑、冬瓜仁煎湯調下。此藥助脾祛風,急、慢驚風通用。
瀉白散,治小兒肺氣盛,致令鼻塞、乳食不下,或氣壅喘噎,熱嗽亦治。
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小兒門
一、某方(方名未註明):治小兒吐瀉,微熱作渴。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三分。 水煎服,食前服用。
二、人參和中散:治小兒吐瀉,微熱作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各七分,乾葛一錢,下見火木香、炙甘草各三分,陳皮、砂仁各七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食前服用。若小兒未滿一歲,分二次或三次服用。
三、藿香安胃散:治小兒感寒,嘔逆吐瀉。
藿香一錢,湯泡半夏、陳皮、姜炙厚朴各七分,炙甘草五分,米泔浸蒼朮一錢,砂仁七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食前服用。
四、惺惺散:治小兒傷風壯熱,及瘡疹毒氣,時疫濕氣,風熱等疾。
人參、白朮、桔梗、天花粉、細辛、炙甘草、川芎、白茯苓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薄荷三葉水煎服,不拘時服用。
五、錢氏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弱,昏困多睡,乳食減少,調中和氣,止吐逆,除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五分,木香二分半。 水煎服,食後服用。
六、人參羌活散:治小兒傷寒,頭痛發熱,渾身拘急,時行瘡疹。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各五分,桔梗、人參、茯苓、天麻、枳殼各三分,地骨皮、薄荷、甘草各二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食後服用。
七、實腸散:治小兒泄瀉,腸滑脾虛,此藥厚腸胃。
茯苓、陳皮、砂仁、麵煨肉豆蔻、姜炙厚朴、煨訶子、米泔浸蒼朮各七分,不見火木香、炙甘草各三分。 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食前服用。
八、異功散:治小兒吐瀉,不思飲食,此藥溫中壯胃,療虛冷。
人參、炒白朮、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七分,炙甘草、木香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食後服用。
九、星香散:治小兒急、慢驚風,搐搦竄視涎潮。
圓白南星一錢半,不見火木香、橘紅各七分,去毒全蠍二枚。 水煎服,頻頻灌服,大便排出涎水即癒。
十、銀白散:治小兒或吐或瀉,涎鳴微喘,露睛驚跳。
石蓮肉、炒白扁豆、茯苓各二錢半,人參、天麻、炮白附子、炒全蠍、不見火木香、炒甘草、藿香各一錢二分半,炒香陳米三錢。 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冬瓜仁煎湯調服。此藥助脾祛風,急、慢驚風通用。
十一、瀉白散:治小兒肺氣盛,致令鼻塞、乳食不下,或氣壅喘噎,熱嗽亦治。
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