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九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7)

1. 癰疽瘡癤門

流膿不可手擠。如敷藥後,病人瘡覺住疼減熱即愈。如生肌則腐肉自落,腐而不落者,剪割亦可,最不宜用針。發背不宜貼膏藥。凡醫瘡,屏去別醫,止飲別藥可治。忌氣怒、房事、勞復,並孝服、體氣、飲酒之人;飲食忌酒,並羊、雞、魚、肉、瓜、茄、薑辣之物。若因氣怒反復發腫者,依前治之。

如治對口並腦疽,不必洗去舊藥,逐次添藥,恐動瘡口惹風也。

是齋立應散,治瘰癧神效,已破未破皆可服。

連翹,赤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炙),滑石(研,各半兩),黃芩(三錢),白牽午(生取末),土蜂房(蜜水洗,飯上蒸,曬乾,各二錢半),地膽(去頭翅足,用米炒米黃為度,去米秤,三錢),川烏尖(七個)

上為細末,每服抄一大錢匕,濃煎木通湯調下。臨臥服,毒根從小便中出,澀痛不妨。毒根如粉片、塊血、爛肉是也。如未效,後再服,繼以薄荷丹解其風熱。且地膽性帶毒,濟以烏尖,或衝上麻悶,不能強制,嚼蔥白一寸,茶清下以解之。如小便澀,燈心煎湯調五苓散服。瘡處用好膏藥貼。若療癰疽,用此宣導惡毒,本方去黃芩不用。

薄荷丹,解瘰癧風熱之毒,自小便宣毒後常須服。

杜薄荷,皂角(不蛀者,去弦皮),連翹,何首烏(米泔浸一宿),蔓荊子,京三稜(煨),荊芥(各一兩)

上為末,好豉二兩半,以米醋煎沸,灑豉淹令軟,研如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熟水下,日一服。病雖愈,常服之。

金線錠子,此藥乃牙疳之神藥也。不愈,日取效。

人言(制,一錢),雄黃(二錢半),干胭脂(半錢),飛羅面(四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劑,搓成條子,用米泔水漱淨齒,次用錠,掐如米粒大貼之。曾試累有驗。

一掃光

硫磺(九錢),人言(制,一錢),巴豆(去殼,十粒),草烏(二錢),荊芥穗(一錢),白礬(枯,三錢)

上為細末,先用草火熏體,後用豬脂油調搽疥上。此藥性緊,不便處不可多搽。

白話文:

癰疽瘡癤治療方法

膿液不可用手擠壓。如果敷藥後,傷口疼痛和發熱減輕,就表示快要痊癒了。如果開始長出新肉,腐肉就會自行脫落;如果腐肉不脫落,可以進行手術切除,最忌諱使用針。背上長瘡瘍不宜貼膏藥。治療瘡瘍時,應避免其他醫生干預,只服用一種藥物即可。忌諱生氣、性生活、勞累,以及服喪、體弱、飲酒;飲食上忌酒,以及羊肉、雞肉、魚肉、豬肉、瓜類、茄子、薑辣等食物。如果因生氣而反覆腫脹,則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進行。

治療口部和腦部膿腫時,不必清洗掉舊藥,每次逐步添加藥物,以免傷口接觸空氣。

治療瘰癧非常有效的「齋立應散」藥方,無論瘡瘍是否已破潰均可服用。

藥方組成:連翹、赤芍藥、川芎、當歸、炙甘草(各半兩)、研磨的滑石(各半兩)、黃芩(三錢)、生白牽牛子末(二錢半)、蜜水洗淨、蒸熟曬乾的蜂房(二錢半)、去除頭翅足並用米炒至米黃色後去除米秤的三錢地膽草、川烏頭尖(七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匕,用濃煎木通湯送服。睡前服用,毒素會從尿液排出,即使小便澀痛也不妨礙。毒素排出物像粉末、血塊、腐肉一樣。如果無效,可以再次服用,再用薄荷丹來消除風熱。由於地膽草性帶毒,加入川烏頭尖後,可能會導致頭暈胸悶,此時不能強行服用,應嚼食一寸蔥白,用茶水送服解毒。如果小便澀滯,可用燈心草煎湯送服五苓散,同時在患處貼上好的膏藥。若治療癰疽,則使用此藥方宣洩毒素,但要去除黃芩。

薄荷丹,用於治療瘰癧的風熱毒素,毒素經尿液排出後,應經常服用。

藥方組成:薄荷、無蛀蟲的皂角(去弦皮)、連翹、米泔水浸泡一夜的何首烏、蔓荊子、煨過的京三稜、荊芥(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二兩半好豉,用米醋煎沸,灑上豉浸軟,研磨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溫水送服,每日一劑。即使病癒,也應經常服用。

金線錠子,是治療牙疳的特效藥,療效顯著。

藥方組成:硃砂(一錢)、雄黃(二錢半)、干胭脂(半錢)、飛羅面(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調製成條狀,用米泔水漱口後,取米粒大小的藥錠貼敷患處。經多次驗證,療效顯著。

一掃光藥方(治療疥瘡):

藥方組成:硫磺(九錢)、硃砂(一錢)、去殼巴豆(十粒)、草烏(二錢)、荊芥穗(一錢)、枯白礬(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先用草火熏烤患處,然後用豬油調和塗抹在患處。此藥性烈,不宜大面積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