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九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6)

1. 癰疽瘡癤門

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條攪,候焦黑色,重綿濾過,以瀝青入水盆候冷成塊取出,秤三斤淨,再下鍋熔開,下麻油、黃蠟、蓖麻、木鱉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須慢火滴入水中不黏手,扯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沒末,起鍋,在灰火上,再用槐柳條攪數百次,又以粗布濾膏,在水盆內扯撥如金絲,頻換水浸二日,卻用小銚盛頓。

如落馬墜車,於被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肉為驗,連換熱水數次浴之,則熱血聚處自消。小兒脾疳貼患處,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秘方善應膏,治諸惡瘡腫毒,發背腦疽,瀝子打撲,接骨閃肭,刀傷杖瘡,蛇蟲毒,犬馬咬傷、湯火、漆瘡、疥癬,貼之即愈。吹乳,丸如梧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丸;肺癰、腸癰,亦丸吞服,酒米飲或桔梗甘草湯皆可下。不可犯葷腥手及火焰。

黃丹(八兩),白膠香,沒藥,乳香(並另研),當歸,白芷,杏仁(去皮尖),大黃,草烏,川烏,赤芍藥,檳榔,生地黃,川芎,瀝青(另研入),亂髮(淨洗,各一兩)

上除乳、沒、白膠香、瀝青、丹外,將瓷石銚盛真油一斤,浸藥一宿,慢火煎熬黑色,再入蔥白,亂髮煎少時,用絹濾去柤,留下一兩藥油,復將濾油於慢火上,卻將丹入油內,用長條柳枝、槐枝不住手攪,候有微煙起,滴水成珠為度,再攪無煙出,卻入乳、沒、膠香、瀝青攪勻,傾入瓷器內,將留下香油一併收入器內,坐新汲水中浸三日,一日一換水,出火毒方可用。

如膏藥硬,約量加蠟、香油熬,攪勻,得所煎膏藥最難,須耐煩看火緊慢,倘火猛則藥中火起,不可不小心謹慎。

援生膏,治諸般惡瘡及瘰癧鼠瘡,才起者點破即愈。

血竭(一錢),蟾酥(三錢),麝香(五分),雄黃(五錢),輕粉(三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

上用蕎麥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湯八、九碗,用慄柴或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一碗收留,將一碗盛於好磁器內,候溫,將前七味藥碾為極細末入灰湯內,用鐵瓢或桑柳枝右攪,又用好細石灰一升入藥灰湯,攪勻取出,候冷過宿,盛於小白磁罐內。凡遇諸惡瘡,點在當頭,一日二次,次日又一次,瘡頭食破約五分,血水出為妙。

恐日久藥干,將前收留灰湯和用。

神功散,專治發背、癰疽,一切疔毒,並瘰癧等瘡已、未成患者。效驗不可備述。

川烏(火內炮,裂紋為度),川黃柏(火炙,去粗皮)

上二味為細末後,各等分用。小兒或大人唾津調成膏,如唾少,漱口水亦可。發背、癰疽等瘡才起者,敷於患處留頭,候藥干,用淘米水時常潤濕,每日換藥敷一次。如瘡已成重患,將潰爛者先將槐枝、艾葉煎湯頓溫,將瘡洗淨,用絹帛展去膿血,以香油潤患處,用綿紙仍照患處剪成圓錢留頭貼上,後用藥塗於紙。如干,依前用淘米水潤,日換一次,聽其自然。

白話文:

癰疽瘡癤門

首先將瀝青和威靈仙一起放入鍋中熬化,用槐樹或柳樹枝攪拌,直到呈焦黑色,再用棉布過濾。將瀝青倒入冷水中,待其凝固成塊後取出,稱重三斤。再次將瀝青放入鍋中熔化,加入麻油、黃蠟、蓖麻油、木鱉子泥,不停地用槐樹或柳樹枝攪拌均勻。用小火將混合物慢慢滴入水中,直到不粘手,能像金絲一樣拉扯出來。如果太硬,就再加少許油;如果太軟,就再加些瀝青,反覆調整直到達到理想狀態。然後加入乳香和沒藥,起鍋,放在溫熱的灰燼上,繼續用槐樹或柳樹枝攪拌數百次,再用粗布過濾藥膏。將過濾後的藥膏在水中拉扯成金絲狀,頻頻換水浸泡兩天,然後用小銚盛裝保存。

如果因跌落或車禍受傷,將藥膏在火上加熱後貼在疼痛處,直到藥膏滲透肌膚,並多次用熱水清洗患處,這樣熱血聚集的地方就能自然消退。小兒脾胃積滯,將藥膏貼在患處;瀉痢則貼在腹部;咳嗽則貼在後心。

秘方善應膏,治療各種惡瘡腫毒、發背、腦疽、跌打損傷、接骨、閃挫、刀傷、杖瘡、蛇蟲咬傷、犬馬咬傷、燙傷、火傷、漆瘡、疥癬等,貼上即可痊癒。治療吹乳,將藥膏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新汲水送服二十丸;治療肺癰、腸癰,也可用丸藥吞服,可用酒、米湯或桔梗甘草湯送服。用藥期間忌食葷腥,避免接觸火焰。

將黃丹(八兩)、白膠香、沒藥、乳香(都需研磨)、當歸、白芷、杏仁(去皮尖)、大黃、草烏、川烏、赤芍藥、檳榔、生地黃、川芎、瀝青(需研磨)、淨洗的亂髮(各一兩)等藥材,除乳香、沒藥、白膠香、瀝青、黃丹外,放入瓷銚中,加入真油一斤浸泡一夜,用小火煎熬至黑色,再加入蔥白和亂髮煎煮片刻,用絹布過濾,留下約一兩的藥油。然後將過濾後的藥油用小火加熱,加入黃丹,用長柳枝或槐樹枝不停攪拌,直到冒出微微煙霧,滴水成珠為止,再繼續攪拌直到不再冒煙。然後加入乳香、沒藥、白膠香、瀝青攪拌均勻,倒入瓷器中,將之前留下的香油也一起加入,放入新汲水中浸泡三天,每天換一次水,去除火毒後才能使用。

如果膏藥變硬,可以適量加入黃蠟和香油熬製,攪拌均勻。煎膏藥最難,需要耐心控制火候,火太大藥會焦糊,一定要小心謹慎。

援生膏,治療各種惡瘡以及瘰癧、鼠瘡,初期只需點破即可痊癒。

將血竭(一錢)、蟾酥(三錢)、麝香(五分)、雄黃(五錢)、輕粉(三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蕎麥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加入灰湯八九碗,用栗柴或桑柴文武火煎熬至三碗,留下一碗備用,將其餘一碗盛入乾淨的瓷器中,待其溫熱後,將藥粉放入溫熱的灰湯中,用鐵勺或桑柳枝順時針攪拌,再加入細石灰一升,攪拌均勻後取出,放置一夜,盛入小白磁罐中保存。凡遇各種惡瘡,將藥膏點在患處,一天兩次,第二天一次,直到瘡頭破裂,流出少量血水為佳。

如果藥膏乾燥,可用之前留下的灰湯調和使用。

神功散,專治發背、癰疽,各種疔瘡腫毒,以及瘰癧等已成或未成的瘡瘍,療效不可勝數。

將川烏(火炮,裂紋為度)和川黃柏(火炙,去粗皮)研磨成細末,等量混合。大人或小孩用唾液調成膏狀,如果唾液少,可以用漱口水代替。對於發背、癰疽等初期瘡瘍,將藥膏敷在患處,待藥膏乾燥後,用淘米水經常潤濕,每天換藥一次。如果瘡瘍已經嚴重,先用槐樹枝、艾葉煎湯清洗患處,用絹布拭去膿血,用香油潤滑患處,用棉紙剪成圓形貼在患處,然後再塗上藥膏。如果藥膏乾燥,仍然用淘米水潤濕,每天換藥一次,讓其自然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