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九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5)

1. 癰疽瘡癤門

摩風膏,摩風止癢,消腫定疼,治頭面唇鼻諸瘡,肌肉裂破。

當歸(去蘆),白芷,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藿香(去土),檀香,零陵香,川芎(各三錢),沉香,木香,白附子,天麻,獨活,白及,白蘞(各一錢半),黃耆(去粗皮,二錢),防風,茅香,白芍藥,甘草(各二錢半),木通(二錢),栝蔞(穰銼一個),龍腦(研,四錢),黃蠟(夏十二兩冬九兩)

上銼藥,用清油二斤二兩浸七日,淨石器、銀器中慢火煎,候白芷微黃,綿濾去柤,乾淨磁罐內密封,澄一宿再濾過於磁碗中,慢火再輕溫熬動,次下黃蠟攪勻放溫,次下研細龍腦,摻面於磁盒內盛,每用少許,摩擦患處。

天南星膏,治風毒癰癤。

大天南星(一兩),厚黃柏(半兩),赤小豆(二錢半),皂角(不蛀者,燒灰存性,一挺)

上為細末,以新汲水調成膏,皮紙貼之。已結即破,未結即散之,立效。

神異膏,治發背癰疽,諸般惡毒瘡癤,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麥飯石膏塗敷,俟其瘡根腳漸收止於徑寸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不可與婦人、雞、犬、貓、厭穢物見之。

玄參(半兩),綿黃耆(一分),杏仁(去皮尖,切,一兩),全蛇蛻(鹽水浸,焙,半兩),男子亂髮(洗淨焙乾,半兩),露蜂房(淨銼,用有蜂兒者為妙,一兩),黃丹(飛羅細,五兩),真麻油(一斤)

上將麻油同發入銀銚中,文武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滓。再將所熬清油入銚內,然後入玄參、黃耆慢火熬一、二時取出,銚子安冷爐上半時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蛻二味,將柳枝急攪,卻移銚於火上,不住手攪,慢火熬至紫黃色,用綿濾過,復入清油在銚內,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又移銚於火上,以文武慢火熬,不住手柳枝攪千餘轉,候藥油變黑色,滴於水中凝結成珠,則是膏成就。若珠子稀,再熬少時,必候其得所,然後磁器內收封待用。

或恐偶然熬火太過,稍硬難於用,卻少將蠟熬麻油在內,以磁器盛封蓋,於甑上蒸,乘熱攪調收用,膏藥熬成了,須連所盛磁器置淨水中,出火毒一晝夜,歇三日,方可用,日換兩次,夜換一次。熬此膏藥極難,於火候須耐煩看火緊慢,火猛則藥中火發,不特失藥性,又傷人面目,救助不及,千萬謹戒。膏藥方甚多,不下數十,治疽之時,神效無出於此方,千金不換,杖瘡尤妙。

金絲萬應膏,治顛撲傷損手足肩背,並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瀝青(二斤半),威靈仙(二兩),蓖麻子(去皮殼研,一百枚),黃蠟(二兩),木鱉子(去殼切片,研,二十八枚),沒藥,乳香(另研,各一兩),麻油(夏一兩春秋三兩冬四兩)

白話文:

摩風膏:能止癢、消腫止痛,適用於頭面、唇鼻等部位的各種瘡瘍及肌肉裂傷。

藥材包括:當歸、白芷、杏仁、桃仁、藿香、檀香、零陵香、川芎、沉香、木香、白附子、天麻、獨活、白及、白蘞、黃耆、防風、茅香、白芍藥、甘草、木通、栝蔞、龍腦、黃蠟。 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油浸泡七日,再以慢火煎熬,過濾,加入黃蠟和龍腦,製成膏狀。使用時,少許塗抹患處。

天南星膏:治療風毒引起的癰疽瘡癤。

藥材包括:天南星、厚樸、赤小豆、皂角灰。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清水調成膏狀,敷貼患處。已形成膿腫的,能使其破潰;尚未成膿的,能使其消散。

神異膏:治療發背癰疽等各種毒瘡,療效神奇。治療疽疾時,先用麥飯石膏敷貼,待瘡根縮小至寸許大小後,再用神異膏貼敷收口。藥效因人而異,使用期間應避免與婦女、雞、犬、貓及污穢之物接觸。

藥材包括:玄參、綿黃耆、杏仁、蛇蛻、人髮、蜂房、黃丹、麻油。將麻油與人髮一起熬製,再加入其他藥材,反覆熬製、過濾,直至藥膏凝結成珠狀。熬製過程需控制火候,避免藥膏過於堅硬或因火候過猛而損壞藥性。熬製完成後需將藥膏和盛放容器浸泡在清水中去除火毒。

金絲萬應膏:治療跌打損傷、手足肩背疼痛、寒濕腳氣,以及小兒脾疳、瀉痢、咳嗽等症。

藥材包括:瀝青、威靈仙、蓖麻子、黃蠟、木鱉子、沒藥、乳香、麻油。